1940年夏,德國為佔領入侵英國,制定了「海獅計劃」,然而僅僅幾個月後,這一計劃便被暫停了。至今,「海獅計劃」不了了之的原因依舊沒有定論,特別是這一計劃和進攻蘇聯的「巴巴羅薩計劃」之間的關係,歷來是人們爭論的重點。有人認為,這兩項計劃都是德國的入侵計劃,它們之間肯定存在著一定的聯繫。要解開「海獅計劃」天折之謎,必須先要搞清楚,「海獅計劃」是單純的作為入侵英國而提出的,還是作為掩護「巴巴羅薩計劃」、進攻蘇聯的幌子而提出的。
希特勒的「和談幻覺」
1940年5月10日,德國打破了西線無戰事的神話,發起了閃電戰。英法聯軍不堪一擊,全線崩潰。5月底,33萬聯軍從敦刻爾克大規模撤退。此時,希特勒卻沒有讓所向披靡的裝甲部隊趕盡殺絕,而是停止了進攻。究其原因,也是眾說紛紜,有說希特勒擔心自己的王牌裝甲軍四處奔襲,損耗太大,又恰巧此時空軍元帥戈林承諾說,靠空中轟炸就能處理。也有說,希特勒希望與英國和談,穩定歐洲,再專心對付蘇聯。可惜這一命令下達的真實原因,已經隨著希特勒的去世永遠的掩埋了。
於是,德軍專心在法國攻城略地,6月底,號稱世界最強陸軍的法國,敗於德國,舉白旗議和了。連連的勝利讓德國覺得,法國已經戰敗,英國求和是早晚的事。據說7月初,希特勒都在幻想著英國卑躬屈膝的求和,然後自己大度的接受,不費一兵一卒拿下英國。然而一直到7月中,英國也沒有投降的意思,於是希特勒發布了「海獅計劃」,攻擊英國,然而這個計劃剛剛出臺沒幾天,就被推遲,再次進攻的時候,卻消耗於英軍的空中遊擊打法,德軍的轟炸沒有動搖英國拼死抵抗的決心,纏鬥近一年,始終沒有拿下英國。
「海獅計劃」的真實意圖
9月中,希特勒見徵服英國的可能性越來越小,就發布了一個指令,宣布「海獅計劃」無限期推遲。表面上這個計劃沒有被明文廢止,但實際上它已經聊勝於無了。在這個計劃上,希特勒表現出的綿軟無力,並不符合他作為侵略者的強硬的個人作風。許多人由此對「海獅計劃」的真實意圖表示懷疑。其實攻下法國不久,入侵蘇聯的想法就已經被提上侵略者們的日程計劃中,「巴巴羅薩計劃」由此而來。但當時,西線戰爭沒有完全結束,貿然進攻東線的蘇聯,若兩邊同時開戰,難免會像夾心餅乾一樣被動。
「海獅計劃」的失敗,源於德國即便想認真打,勝算也不大,德國的海空力量不足以支撐該計劃的實施,這樣的觀點有待考證。當時德國連續取得擴張的勝利,軍心正盛,空軍擁有的優勢大於英國空軍的兩倍不止,在連續十多天對英國空軍機場的轟炸中,英國幾乎支撐不住,如希特勒沒有轉去攻擊倫敦,給了空軍的喘息機會,誰勝誰負還很難說。而希特勒強硬的軍事作風中有幾次的「心慈手軟」都是給了英國,他的行為中表明了他是個有著嚴重種族主義情緒的人,對於日耳曼人,除了強硬徵服,和談更好。
也許此時的希特勒真正急於進攻的是蘇聯,蘇聯地大物博,勞動力和軍用資源都非常充裕,適合補充德國徵戰以來尤其是石油的消耗,如將蘇聯收入囊中,英國會因強大盟友的失利而惶惶不安,而且在大不列顛空戰時期,本是中立態度的美國對英國給予了幫助,美國未來參戰的可能性很大,儘快拿下蘇聯,壯大實力,將來才可制約美國。因此「海獅計劃」很可能只是「巴巴羅薩計劃」的幌子,更主要的是備戰東線。而事實上,在攻打蘇聯的初期,德軍推進得很順利。他們準備充分,配合密切,蘇聯被打的猝不及防,完全被動,好似反應不過來,失去了西部大片的領土。
蘇聯此前還一直堅信德國會先拿下英國才會有空閒回過頭來望向東方戰場。希特勒曾在東線增加兵力,包括大部分裝甲部隊,並向蘇聯解釋說它只是為了避開英國轟炸而建立的秘密基地。為了完成德軍在東方的集結,德國故意起了個意圖明顯的代號「東方集結」,宣稱是為了避實就虛,做給英國人看。但最高統帥部的作戰日誌上清楚地記載著,「東方集結」是為打蘇聯做準備的偽裝。希特勒多次說過要避免兩線作戰,腹背受敵。「海獅計劃」到底是不是為了掩護「巴巴羅薩計劃」,至今還沒有確鑿的材料可以給出最後的答案。或者是真實的失敗,然後借坡下驢把它說成是掩攻打蘇聯的虛招,也猶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