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珍珠項目為何流產?美方漫天要價,殲8模型至今滯留美國

2021-01-09 騰訊網

作者:風千裡

從航空科學,航空技術方面來看,飛機的速度越低,操縱性越好,改變方向越容易,飛機速度越高,操縱性越差,改變方向越困難。而美國的軍用飛機(P-3C)是一種低速飛機,我們的軍用飛機也就是殲-8II是一種高速飛機。所以說在美國軍用飛機採取這樣一種強盜行徑的時候,我方的軍用飛機處於一種比較困難的地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張行在談及中美撞機事件時如是說

掛載霹靂-8飛彈巡視海疆的海航部隊殲-8II殲擊機

殲-8和殲-8I的成功入列,使得人民空軍和海航部隊空中作戰力量有了很大提升。尤其對於海航而言,面對遼闊的萬裏海疆,航程相對較遠的殲-8改善了海航部隊以往讓人頭疼的「腿短」難題,有效提高了空中作戰能力。但是此時軍方和飛機研製機構還遠不能因殲-8的成功而高枕無憂,殲-8本身的研製周期過長,在入役時已是80年代初,此時世界各大國的航空科技進步可謂一日千裡,一直在北方邊境虎視眈眈的蘇聯早已大規模裝備新式米格-23戰鬥機和圖-22M超音速戰略轟炸機,而且更新銳的蘇-27和米格-29也快要完成試飛工作。

西方國家的進步更是顯而易見,代表當時西方最先進設計理念的F-15與F-16已經先後服役,並部分出口到其他國家,特別是在1981年以色列針對伊拉克發動的名為「巴比倫行動」中,以F-16A與F-15A為核心組成的戰術中隊長途奔襲,一舉摧毀了伊苦心經營的奧斯拉克反應堆,震驚世界之餘也讓人們首次見識到了第四代戰機強大的作戰能力。

以色列空軍出動F-16A對伊拉克的奧斯拉克反應堆進行打擊

與當時世界一流的空軍裝備相比,此時人民空軍和海航的裝備只能用寒酸來形容。十年磨一劍的殲-8幾乎是在一入列就已經落後於時代。不要說面對已經加快研製與生產進度的美蘇第四代戰機時相形見絀,就是面對已經相當成熟的蘇制米格-23戰機以及圖-22M與蘇-24這些蘇制戰略戰術轟炸主力,機載設備落後,綜合作戰能力低下的殲-8也顯得底氣不足,沒有足夠的能力有效進行攔截。巨大的國防壓力促使軍方提出了更高的新機型設計要求:空軍提出研製一款新型全天候多用途殲擊機,能夠與米格-23等三代戰機爭奪制空權,並具備很強的對地作戰能力。而海軍方面也提出需要一款具備遠距離對海搜索/作戰能力,能夠發射中程空空飛彈的殲擊機。

掛在中距空空飛彈的蘇聯米格-23,該機曾是中國空軍的勁敵之一

【中國航空博物館進行改擴建前,還未恢復塗裝的米格-23MS,該機正是當年我國通過交換從埃及獲得的那架米格-23。出於保密需求,該機上的埃及空軍標誌被抹去,機頭也塗上了「18式」字樣】

這些對於當時的中國航空工業頗有些嚴苛的要求,最終還是落在了剛剛研製殲-8成功的沈飛身上,更落在了總工程師顧誦芬和他的團隊肩上。而恰在此時,中國用一小批殲教-6教練機從當時的埃及空軍手裡獲得了一架完整的米格-23。

儘管在70年代多次中東地區的軍事衝突中,該機與以色列空軍的美制戰機對決屢屢落於下風,但還是讓許久沒有接觸到國外現役戰機的沈飛如獲至寶。通過對這款蘇聯的主力前線戰鬥機進行一系列拆卸研究後,沈飛基本摸清了其發動機、進氣道、差動尾翼、火控系統以及自動駕駛儀的重要技術細節,依據對米格-23逆向分析研究的技術成果,結合殲-8飛機因採取機頭進氣而暴露出的機動性差和機載設備落後的弱點,沈飛提出了一個相對經濟的設計方案:即在殲-8I的基礎上充分借鑑米格-23的技術特點進行重新設計。這一方案充分考慮到了當時我國航空技術水平和經濟承受能力的現狀,因而很快得到高層的認可。

殲-8II型殲擊機三面圖

1980年9月,國防科工委正式將沈飛提出的殲-8I改進型方案命名為殲-8II,沈飛方面立刻開始了整機的設計工作。相對於老殲-8,殲-8II改進最大的地方徹底改變了其機頭進氣布局,改為兩側進氣,並重新設計了飛機的前機身。這樣的布局方式,讓新飛機得以裝備更大直徑的雷達天線,可以有效提升飛機的機載設備水平。同時兩側進氣布局也讓進氣效率得到很大改觀,再配備推力更大的渦噴-13AII,殲-8II無論是飛行性能還是對空/對地作戰能力都將得到質的飛躍。

剛剛完成組裝出廠的殲-8II首架原型機01號

首飛成功後,試飛員曲學仁與軍方代表合影

殲-8II的研製工作不僅是我國航空工業融合世界先進技術進行得一次大膽嘗試,更是對整個工業研製與生產流程管理的一次創新。作為首批實現系統工程管理體系的研製項目,殲-8II的研製過程無疑為我國日後的軍工科研生產走出了一條更加科學有效的管理模式。相比於初代殲-8,殲-8II有多達7成的地方需要重新設計,在518項配套成品中,有158項需要重新研製或改進,這樣從技術細節到管理模式的全面整改,對於沈飛而言無異於重新研製了一款新型戰機。此時沐浴在改革春風的中國,政治環境趨於穩定,國民經濟發展向好,給了殲-8II研製工作提高了寶貴的外部環境。到1984年3月,沈飛就將第一架原型機(01號機)總裝完成,並在一個月後即進行了首次滑行試驗,新穎的外形和鮮豔的塗裝讓在場的沈飛員工和軍方代表信心倍增。

完成最新塗裝的殲-8II 01號原型機

6月12日,試飛員曲學仁駕駛著01號機成功飛上藍天,並順利完成當天的試飛科目。從項目立項到飛機成功首飛,中間只用了不到4年時間。這樣高效率的研發速度在此前的航空工業史上,只有在蘇聯專家大規模援華時期才有過。在此後三年的時間裡,殲-8II的其餘3架原型機先後出廠,並根據試飛大綱的要求,完成了800個起落,總共590小時的試飛任務,所規定的88個試飛科目全部成功完成,並且在試飛過程中先後解決了多個技術難題,如自動駕駛儀高空震蕩、通信電臺童話質量差、大氣數據計算機故障率高等,期間沒有一架原型機遭遇重大事故損害或墜毀。到1988年3月18日,殲-8II通過了國家射擊定型審查,首批試生產型也開始交付部隊試用,相比較「大哥」殲-8十年的艱辛歷程,新銳的殲-8II實在是個幸運兒。

殲-8II的02,03與04號原型機

不過部隊的反饋意見也很快傳給了沈飛,一線官兵普遍對該機不甚滿意,理由是限於早期國產雷達的落後性能,投入部隊試用的早期殲-8II尚不具備研製之初所要求的中距空空飛彈的攔截能力,這讓對新型戰機望穿秋水的飛行員們比較失望。但對於殲-8II的操縱性能軍方還是予以肯定的。特別是其雙側進氣布局採用外壓式二元三波系可調超音速進氣道(這一設計參考了米格-23),從而有效實現進氣量的調節,這賦予了殲-8II更為優越的高空高速性能。而碩大的機頭也為日後裝備新型雷達和機載設備提供了充足空間,可見儘管官兵們對殲-8II不甚滿意,但其改進潛力是巨大的。

殲-8II早期裝備的208型火控雷達,探測距離只有40千米,顯然無法滿足一線官兵的需求

早期殲-8II裝備的火控系統由208型雷達,射瞄-8甲型光學瞄準鏡以及八式照相槍組成,同時還裝備了參考米格-23技術研製的KJ-12自動駕駛儀。其中208型雷達是在殲-8I搭載的204型雷達基礎上研製的,幾乎與殲-8II同時研製成功。該型火控雷達代表了當時我國軍工的最高水準,但是其採用單脈衝體制,技術已經落後於世界先進水平。而專為殲-8II研製的HK-13平顯火控雷達在第一批生產型殲-8II交付部隊時還未定型,這讓飛行員無法如美蘇等先進國家飛行員一樣,通過平視顯示器進行瞄準,並實時接收飛機姿態、航向、飛行高度、目標方位等重要數據。只能繼續使用落後的光學瞄準具,一線官兵的失望可想而知。

在1988年範堡羅航展上首次對外公開亮相的殲-8II原型機

此時中國與西方的關係已經進入蜜月期,在加快推進HK-13的研製進程同時,我國也開始與美國等西方強國進行一系列軍事技術合作,希望以取經的方式獲得先進的西方機載設備。這其中影響殲-8II最大的項目就是1986年中美聯合開展的「和平珍珠」項目(也被譯為「和平典範」)。

該項目的主要內容,就是為殲-8II換裝美制AN/APG-66型火控雷達,以及其他先進的平顯、慣性導航系統和數字式航空火控系統,同時使用美方提供的MIL-STD-1533B數據總線,將新型美制設備與原有的國產設備相連接。這個頗具野心的計劃一旦成功,殲-8II的總體作戰性能將超越中國空軍和海航的宿敵米格-23,並有能力攔截當時蘇聯所有在役的戰略戰術轟炸機。不過鑑於機載設備過重,殲-8II的外形還需要進行一番改進,經過一年多的討價還價,中美雙方終於籤署合作協議,由中方出資2億美金,由美方格魯曼公司作為主承包商,合作改裝50架殲-8II

原計劃加裝到殲-8II改型上的AN/APG-66型火控雷達

【和平珍珠計劃流產後,滯留美國至今的殲-8II機頭模型,兩架整機已經在計劃結束後歸國,並保存在中國航空博物館內】

而就在兩架殲-8II運抵美國進行初步改裝不久,形勢的突變讓該項目走到了流產的邊緣。不久在對我制裁的勢頭下,格魯曼公司又開始對中方漫天要價,美方的資本商嘴臉令中方失望至極,加上此時蘇聯開始全面收縮戰線,並已處於崩潰的前夜,殲-8II原先預設的勁敵已不再構成威脅,繼續花費寶貴的外匯投入到這個項目上已經毫無意義。因此,到1990年,中方正式宣布該項目中止。原本通過西方技術讓殲-8II獲得先進戰鬥力的想法,在美方蠻橫行徑下最終破滅,但該項目的失敗,卻讓中國有機會接觸到當今最先進的軍用電子設備,並從此更加堅定了中國依靠自身力量發展軍事裝備的決心。

具備空中加油能力的殲-8D原型機

【滑行經過2架殲-10A戰機身旁的殲-8D,在不遠的將來,老舊的殲-8II將全部退出現役】

此後的十年時間,沈飛對殲-8II型進行了多次重大改進,推出了殲-8B,殲-8III,殲-8D(具備空中受油功能)和殲-8F(殲-8II最終改型)等型號,極大滿足了軍方對國土防空的作戰要求。而殲-8II本身又被沈飛用於各種科研工作的重要平臺,進行了大量軍工科研攻關任務(如殲-8II ACT)。

殲-8II陪伴中國國防經歷了上世紀90年代至本世紀初,那段緊巴巴的日子,歷經對我制裁、撞機事件的考驗,守衛祖國的藍天,一直到更新銳的殲-10,殲-11乃至殲-20接過接力棒。現在,仍然在役的殲-8II已很少,在不久的將來會全部退出現役,但如同王偉的英雄事跡不會為人們所遺忘,殲-8II的名字也將永載共和國的史冊。

相關焦點

  • 和平典範前後,最先進殲7、殲8被美國看個遍,我們得到什麼?
    起步晚起點早,直接跨過活塞動力進入噴氣時代,代表機型包括米格系列改進而來的殲-5、殲-6、殲-7戰鬥機。這些戰機在同期絕對是先進的代名詞,不過隨著後期技術引進受限,接下來幾十年間只能依靠這些戰機守衛領空,直到80年代後才慢慢有了相對先進殲-8。回到「和平典範」項目,也稱為和平珍珠或八二工程,這是當年最大型和最重要的航空對外合作項目。
  • 中國殲8戰機太坎坷,曾因輕信美國被摸清底牌,後用生命捍衛尊嚴
    殲-8戰機,分為殲-8 I和殲-8 II,前者為機頭進氣,後者則採用更加先進的,帶附面層隔板的兩側進氣設計,安裝較大的機載雷達,執行高空高速截擊任務。忽悠死人不償命的和平典範1988年,國產殲-8 II型戰機正式定型,此時正值中美蜜月期,美方提出可以使用美制航電雷達為殲-8戰機進行升級改進,代號「和平典範」。於是中國毫無保留的將一架完整的殲-8 II送到美國。
  • 剛達成共識立馬就能翻臉不認,美方是否還記得富蘭克林那句話?
    從去年3月至今,中美經貿磋商談了十一輪,雖然取得重要進展,但也幾經反覆。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美方的反覆無常,這一點世人都看在眼裡。令人驚詫的是,美方在最近的談判中,竟然給中國貼上「倒退」「背棄」等標籤,指責中方「違背承諾」「出爾反爾」。這真是顛倒黑白、倒打一耙。在中國文化中,失信是很嚴重的一件事情。
  • 中俄CR929大飛機項目,為何沒消息了?
    圖為CR929客機模型近日,據媒體報導,在美國封鎖之際的關鍵時刻,普京也動手了為何大飛機突然間沒消息了?有專家表示,由於俄羅斯不願共享航發技術,令好幾億投資全打水漂了。聯合航空公司籤署,開始時合作得非常愉快,並在2018年亮相了CR929全比例機身模型,但正當項目按計劃順利展開時,卻突然陷入了停滯,其中的緣由,有專家分析,主要因為航發技術的分享和市場規劃出現了分歧,俄羅斯擔憂發動機技術分享後,會導致其失去競爭力,因而暫停了項目的進行。
  • 四代半戰機的終極之作:殲10C之後,可能不會有殲10D了
    關於國產殲10系列戰鬥機繼續改進的問題可能,國內網絡一直有說法認為,在殲10C之後,殲10系列戰鬥機還存在一個殲10D項目,殲10D將會是殲10C型戰鬥機的進一步改進型。、甚至國產矢量推力發動機的呼聲一直很高) 從2004年服役,2006年年底公開至今,殲10系列戰鬥機已經服役列裝十多年,在這十多年中,殲10系列戰鬥機也發展出多個重大改進型。
  • 美國一直認為中國造不出四代機,為何殲-20剛上馬,被嚇了一跳?
    至於部分裝備比較先進的單位,也只是使用殲-8這種設計思路十分落後的二代半戰鬥機,與美蘇兩國的空軍力量根本不在一個檔次 在當時,殲-8還被稱為"國產先進殲擊機" 早在我國四代戰鬥機開始研發的那一年,美國便拿到了相應的情報
  • 守衛中國天空幾十年,勞苦功高的殲8為何總被黑?這一點決定命運
    東風107比如1958年瀋陽廠設計室開始搞的「東風107」殲擊機,制定的技術指標是「雙1.8」,後來又調整成「雙2.0」,意思是衝刺速度2倍音速,最大飛行高度2萬米。再比如軍事工程院牽頭搞的「東風113」項目,技術指標直接定到「雙2.5」。
  • 為何見到殲20,卻大吃一驚?
    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我國剛剛引進俄羅斯最先進的蘇-27戰鬥機,國產的殲-8II還被稱作「國產先進殲擊機」,殲-10項目還處於高度保密之時,美國海軍情報辦公室(ONI)就曾在1997年,也就是殲-10首飛前一年「劇透」了中國下一代隱形戰鬥機的消息。
  • 殲20B近況曝光,渦扇15發動機成亮點,美媒體:能不能不要那麼低調
    殲-20屬於中方研發的首款五代機,它在2017年服役進入部隊後,標準著中方空軍已經成功邁入到最新五代機研發行列中。截止到目前為止,依舊是除了美國之外,唯一成功研發並服役在部隊的五代機國家。因為這款戰機當時配置俄制AL-31F發動機,所以它出現一來,始終遭遇到外界不少質疑。
  • 僅飛了8年就退役,首架殲20歷經無數磨鍊,機體壽命達到極限
    遙想當初我國的五代戰機殲-20立項之時,可是沒少遭受西方發達國家的質疑,甚至連俄羅斯專家都有說過,沒有俄羅斯航發的幫助中國是沒法造出殲20的。可是很快打臉就來了。中國不僅將五代機殲20研發出來了,還趕在俄羅斯之前成功服役,並且列裝於中國空軍編隊中。
  • 原來美國給我國戰機取了這麼多外號,殲8最貼切,殲20有深意
    現在世界上最先進的戰機當屬第五代戰機,以美國的F-22、F-35,我國的殲-20,俄羅斯的蘇-35為代表,除此之外,還有許多有名先進的戰機。我們經常會討論這些戰機的性能、作戰能力,有時還會放在一起比較,不過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一種有趣的現象沒有,國際上比較有名的戰機大部分都取有外號,有的是自己取的,有的是別的國家取的,從這些外號中也可以透露出許多信息。
  • 「海空衛士」王偉墓前有人送來殲20模型,19年間空軍戰機已升級到第...
    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陳浩洲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清明節,話題#王偉墓前有人送來殲20模型#登上了微博熱搜。據錢江晚報報導,在杭州安賢陵園的「海空衛士」王偉烈士墓前,已有不少市民前來獻過花。墓前祭臺上的鮮花中間,還擺放著一架殲-20戰鬥機模型。
  • 殲20面前還敢囂張?F16V被臺媒吹上天,專家:對戰解放軍僅兩條路
    據環球網報導,近日,有媒體爆料稱,美方已敲定了一項價值80億美元的對臺軍售案,臺當局將從洛馬公司採購66架F-16V戰機。島內綠媒對這款新型戰機極盡溢美之詞,甚至揚言,F-16V足以"抗衡"解放軍引以為傲的殲-20。
  • 望海樓:美國「稜鏡」折射了什麼
    「稜鏡門」事件爆出後,美國政府在急於做三件事。   一是闡明「稜鏡」秘密監控計劃的必要性。美國政府發言人和高級官員一再為該項目竭力辯護,聲稱這一項目曾幫助美國安全部門識破和挫敗了「數十起恐怖襲擊陰謀」。美國總統歐巴馬本人也親自出面,強調該項目僅用於反恐和保障美國人安全,並準備在八國集團峰會上向歐洲各國元首解釋「稜鏡」計劃。
  • 美方:中國翻譯"從不搞小動作"
    回憶起40年前的宴會,這位歷任中國駐美大使館參贊、中國駐芝加哥總領事的耄耋老人至今記憶猶新:「在人民大會堂,尼克森按照中國人的習慣,一桌桌敬酒。在大洋彼岸,美國觀眾也通過電視直播,見證了歷史性的一刻。」早在基辛格首次訪華前半個月,中方就成立了由周總理親自領導的一套班子,包括政治組、禮賓組、安全組等組。
  • 聯合國上,美方代表當眾誣衊中國!中方代表:為何美方隱瞞事實?
    眾所周知,在今年的新冠疫情爆發至今,美國在國際上的行徑可以說是毫無大國風範。不僅在國際上公開詆毀我國,甚至是世界衛生組織,還多次破壞了全球抗疫合作。前段時間,美國在聯合國大會上,與以色列兩個國家投下了與其他169個國家相反的反對票。更過分的是,美國派出的代表直接在大會上攻擊中國,誣衊中國所作出的貢獻。
  • 中方面臨兩難選擇,殲20還是殲11D?美方印方態度截然不同
    近年來,中國戰鬥機發展迅速,尤其是殲-20,向世界展示了中國先進的戰鬥機發展水平。中國從無到有向獨立發展先進戰鬥機的轉變也得益於上世紀90年代蘇聯的解體。蘇聯-27的引進使中國接觸到了先進的重型戰鬥機,並開始了自主研發之路。
  • 可在200千米距離擊落強敵,殲11D戰力如此強悍,為何不被青睞?
    殲11D戰鬥機是殲11B系列戰鬥機的最終改進型,也是最強改進型,即使是和殲16戰鬥機相比,也絲毫不差多少。據悉,該機的載彈量高達12噸,裝備了新型有源相控陣雷達,可做到在200千米的距離上發射遠程空空飛彈擊落像蘇35這樣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