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尤裡今天不復仇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對於任何大國而言,情報是非常重要的競爭領域。美國更是擁有中央情報局在內的全世界最龐大、最先進的情報機構,美軍三軍也都有各自的情報機構,對華的軍事情報也是重要工作,比如,對於我國的第四代隱形戰鬥機,美軍曾多次做出預測,而且準確度還不差。
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我國剛剛引進俄羅斯最先進的蘇-27戰鬥機,國產的殲-8II還被稱作「國產先進殲擊機」,殲-10項目還處於高度保密之時,美國海軍情報辦公室(ONI)就曾在1997年,也就是殲-10首飛前一年「劇透」了中國下一代隱形戰鬥機的消息。
圖片:1998年3月,殲-10首飛
這一年的英國《飛行國際》雜誌援引ONI消息稱,中國已經在研發全新的雙發多用途戰鬥機,有單發或雙發設計,名字叫「XXJ」,也叫「殲-12」,或許是「新/下一代先進殲擊機」的漢語縮寫,消息源是來自成都的戰鬥機製造商,在超7/「梟龍」戰鬥機早期發展過程中,成飛曾和美國格魯曼公司有過合作。
圖片:97版XXJ想像圖
《飛行國際》還刊登了ONI繪製的這種XXJ戰鬥機的想像圖。這是一種常規氣動布局,雙發雙垂尾戰鬥機,帶有典型的邊條翼,有點像是美國的F/A-18「大黃蜂」戰鬥機,想像圖和當時航空工業瀋陽所(601)研發中的一種中型雙發高機動隱形(或者半隱形)戰鬥機——「新93」方案比較接近,航空工業曾經公開過其風洞模型的圖像。
圖片:中航一集團曾公開新93風洞模型
新93是90年代初提出的,由於我國同時期引進了蘇-27,後來實現國產,新93方案並沒有進入實際研發,但作為「背景」機,它在整個90年代不斷完善,航空工業院士系列叢書中,瀋陽所李天院士傳記中曾記載,現在瀋陽所研發的FC-31「鶻鷹」戰鬥機,某種程度上是瀋陽所2007年競標國產四代機(718工程)失敗後,藉助「新98」方案優化的產物。
圖片:「鶻鷹」是「新98」的還 魂版
在2001年,《飛行國際》又刊登了一則有關XXJ的消息。ONI披露在1997年版本上更新了XXJ的想像圖,這是一種三翼面、帶有2臺推力矢量發動機的隱形重型戰鬥機,而且ONI指出瀋陽和成都兩個戰鬥機公司(實際上是飛機設計所)在競爭先進戰鬥機概念。
圖片:01版XXJ
ONI預測這種三翼面隱形戰鬥機空重高達20噸,將採用2臺115KN級的渦噴15發動機(原文如此,渦噴15是蘇制R-29發動機的仿製版),將利用沈飛的殲-8IIACT(主動控制驗證機)的電傳飛控系統,而且美軍方面功課做得不錯,他們指出瀋陽所正在展開對俄合作,之所以採用三翼面方案,是因為蘇霍伊同時期推出了蘇-37(實際上叫蘇-27M)推力矢量驗證機。
圖片:蘇-37,為蘇-30MKI摸石頭過河
從ONI公布的第二幅圖來看,同樣不是空穴來風。
這種三翼面隱形戰鬥機,正是瀋陽所和成都所的殲-20競爭的「雪鴞」隱形戰鬥機方案,近年來已開始解密,根據李天院士傳記中記載,它可控迎角高達60度,側重超巡、超機動性能,但整體比殲-20還大一圈,對於我國薄弱的大推力軍用航空發動機基礎來說,這意味著指標不合格、很可能超重,2007年,成都的小展弦比鴨式雙發方案,也就是現在的殲-20獲得競標勝利,瀋陽所後來南下支援,共組「國家隊」攻關四代機。
圖片:「雪鴞」,採用和F22類似的加雷特進氣道
而且,筆者查詢《飛行國際》的兩篇報導後驚訝地發現,美國海軍情報部門兩次都斬釘截鐵認為中國的第四代隱形戰鬥機,將在2015年左右服役,距離2017年殲-20裝備,只有2年的偏差,不過,進入21世紀後,沉迷於自己強大武力,已有F-22和F-35兩種四代機(現在已改稱五代機)的美國,似乎推翻了當初自己的預言。
圖片:2000年,中國還在購買蘇-30
2011年1月,時任美國國防部長羅伯特.蓋茨訪華,在此之前,這位中情局情報分析員出身的美國五角大樓「一把手」傲慢地表示,「中國10年內都造不出隱形戰鬥機」,就在他抵達北京的時候,黑色的2001號殲-20工程技術驗證機,從成都黃田壩機場一飛沖天,慘遭「現世報」的蓋茨,多年後在回憶錄《責任》中懊惱地說,「永遠不會原諒這種羞辱」。
圖片:萬萬沒想到啊
其實,蓋茨作為超級大國的防長,肚量大可不必那麼小,美軍情報部門的預測工作是準確的,只是2007年後,「雪鴞」停止了發展,他們成功預測了中國四代機工程一個被淘汰的方案,並且掩護了殲-20項目快速發展,有時候,反向指標真的有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