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王世純】1月11日是殲-20服役10周年紀念日,在這一天,西方的軍事觀察者也對殲-20首飛10周年給了獨特的評論。
1月11日,長期關注中國軍事發展觀察家裡克·喬在《外交學人》雜誌撰文表示,殲-20是一個「分水嶺」,它提高了西方觀察家對中國的中國的「軍事預期」。
裡克·喬表示,在殲-20首飛前,055、運-20、003航母、076兩棲攻擊艦等項目有些會被人認為是「天方夜譚」。但是之後,西方人會認為這些項目「理所應當」。
殲-20戰機:改變西方軍事預期的隱身戰機
裡克·喬(Rick Joe)是《外交學人》雜誌的專欄作者,他長期關注中國軍事,尤其是解放軍空中平臺最新動向,在1月11日殲-20首飛十周年的日子裡,他撰寫了一篇文章,題目為《殲-20戰機:改變西方軍事預期的隱身戰機》,討論了殲-20「橫空出世」對於西方軍事學界的影響。
裡克·喬打趣道,在2010年年末,在經過解放軍的高度保密、多年的「出口轉內銷轉」的消息傳遞、外界對於解放軍野心和能力的辯論、官方和半官方的蛛絲馬跡以後,自2000年代中期以來被稱為J-XX, J-13, J-14, XXJ的中國「傳說中」的第五代戰鬥機項目,終於以模糊的劣質照片的形式在成都某機場現身。
隨著這架五代機更清晰的圖片從中國軍事論壇傳到外國軍事論壇,然後傳到航空航天雜誌、房屋網站以及主流媒體上,大家接受了「殲-20」(J-20)這個命名。然後,2011年1月11日,這架「J-20」進行了首飛。
在那之後的幾年時間裡,有關「殲-20是什麼」的討論就沒有停止過。不過,極少有人談及,在殲-20首飛前,解放軍軍事觀察家很少利用「小道消息」進行推測。但是殲-20首飛以後,讓這些依賴「小道消息」的軍事觀察家嘗到了甜頭——他們在主流媒體獲得消息幾個月,乃至幾年前,就通過各種途徑,就掌握了解放軍新武器的部分指標、設計用途和狀況。
從003到艦隊規模再到航空器,裡克·喬一樣不落 圖源:《外交學人》雜誌網站
在殲-20問世之前,解放軍的大型項目——如殲-10、054A護衛艦、052B/C驅逐艦、空警2000預警機——都在公布之前被外界進行了長時間的推測和分析,但在J-20首飛之前,有關解放軍的隱形戰鬥機消息極為有限,這讓觀察家們的方法得到了測試,而殲-20證明他們是對的。
裡克·喬表示,可以毫不誇張地說,自殲-20問世以來,人們開始預測解放軍的更多大型項目,如052D和055驅逐艦、運-20戰略運輸機、FC-31驗證機、002和003航空母艦、075兩棲攻擊艦等,以及在不久的將來出現的各種項目,如FC-31衍生的第五代艦載戰鬥機、轟-20隱形轟炸機。如果沒有殲-20的首飛讓軍事觀察家的猜測成真,人們不會重視這些「傳說中的項目」。
這位中國軍事作家隨後還表示,英語媒體對殲-20問世的最初預測是錯誤,但有些觀點時至今日也沒有改變,這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他隨後列舉了有關殲-20的一系列謠言:英語媒體認為殲-20是「23米長的飛機」,這讓很多人認為殲-20是一種「特化截擊機/攻擊機」,不是F-22,F-35那樣的空優戰機。當然,這位作者還表示,這可能是出於「F-22和F-35神話一般的地位」,讓人們質疑中國「要製造和美軍一樣的五代機」的決心。
他還列舉了外界「低估殲-20」的一系列觀點,比如殲-20「有鴨翼不隱身」,「抄襲F-22/F-35/颱風/陣風/米格1.44……」等等,並一一進行了反駁。他表示,殲-20的鴨式布局「由來已久」,可以追溯到殲-9項目,而如果鴨翼不隱身,美國的驗證機從一開始就不需要用他。而抄襲這個觀點也是站不住腳的。
在最後他表示,殲-20「很顯然從他的外形中獲得了好處,這讓外界很難確信他是隱身的。」
在文章的最後,裡克·喬對殲-20的製造規模,發展動向進行了一系列預測,在製造數量上,作者推測當前殲-20的規模在「40到70架」,他援引一位「頗有聲望的中國解放軍觀察家」最近的節目稱,到2027年,殲-20的數量「肯定」會達到F-22的數量和規模,這提供了一個「有趣的最低限度估計」。
「頗有聲望的中國解放軍觀察家」 圖源:裡克·喬個人推特
而武器發展上,作者表示即使與F-22和F-35相比,殲-20也是一種機動、作戰半徑、航程、武器和傳感器的獨特組合。打擊武器的發展和集成將使殲-20在需要的情況下對陸打擊和有限的海上打擊,而新的空對空武器將進一步增強殲-20的空優優勢。而殲-20無法做到的任務,將由H-20轟炸機、FC-31衍生的艦載第五代戰鬥機、隱形無人戰鬥飛行器和預期的雙座J-20完成。在這個十年結束時,解放軍的第六代機原型也將出現。
在文章的最後,作者感慨道,事後看來,殲-20首飛的時機對解放軍軍事觀察家們來講是一種偶然。在J-20出現之前,「瓦良格」號還沒有經過可靠的改裝,中國也沒有透露後續可靠的航母項目。水面艦艇的生產在2010年是不確定的,當時中國僅僅是重啟052C的生產,沒有明確的052D的生產。沒有人考慮過055在未來幾年的可能性。
對戰略運輸機、第五代中型隱形戰鬥機和四代半戰鬥機產量的預期是模糊的,而且在不斷變化。預警機、電子戰等特種作戰飛機的數量是較小的,沒有人認為解放軍空軍會擴充特種機對。兩棲攻擊艦似乎是次要的,只有兩艘071綜合登陸艦生產。關於艦載第五代戰鬥機、隱形無人戰機和戰略隱形轟炸機的傳言似乎是幻想。
而隨著殲-20首飛,一切都變得合理了。
殲-20首飛提高了中國軍事工業在幾乎所有領域的「合理預期」的門檻。儘管當時很少有人知道這一點,但2011年之後的幾年裡,新平臺不斷出現,十年過去了,J-20仍然是改變了外界對解放軍所有預期的飛機。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