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約把中國殲10叫做螢火蟲,那殲20呢?名字非常霸氣

2020-12-05 天下將令

在1947年至1991年之間,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和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進入冷戰時期,兩大經濟霸主斷絕往來,也沒有再進行過通訊交流,之後北約通過不斷的秘密偵查得到了蘇聯裝備新武器的消息,但卻無法探知該武器的制式編號等信息,於是他們內部自行給這個武器命名,以便北約內部交流時使用。

後世便將這種命名統稱為北約代號。因為蘇聯方對於武器並不像北約一樣偏好給他們命名,所以目前市面上許多還在使用的蘇制武器都是採用的北約取的名字。其實,在以前蘇聯空軍組織內並沒有用北約代號,他們設計出了一套專有的暱稱系統,這些名稱並不都是積極的意義,名稱本身也沒有具體的含義。由於這種命名方式無法在大眾心裡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象,所以大部分蘇聯武器的國際通用名還是使用的北約代號。

帶有濃厚的主觀色彩是近幾十年北約在武器命名上的突出特點。隨便看他們給任何一方的武器命名,都能從中感受到愛憎分明的情感。舉個例子,北約在對來自他們的對頭蘇聯的武器命名時,在人們看來就夾雜了某種個人目的,因為蘇聯武器同美國武器名稱比起來總顯得不那麼好聽。北約給美國的武器起了一些列威風的名字,就比如說外號為「戰隼」的戰鬥機,被稱作「入侵者」的攻擊機,還有外號為「響尾蛇」的近距格鬥飛彈。

但再看蘇聯這類裝備的待遇,卻只有「魚窩」、「蛙足」這種看起來不倫不類的稱號。同美國這些聽來就戰力爆表的武器名稱對比,蘇聯武器在名字的氣勢、威懾力上就矮了一大截。貶義色彩濃厚的「重刑犯」、「鴨嘴獸」、「海盜旗」等代號就更不用說了,讓這些武器本能通過名字傳達出來的威懾力全無,在命名上貶低的目的太過明顯。但考慮到北約畢竟是在給對手的武器命名,這種差別也能讓人理解了。

如果你了解過北約代號應該能知道,北約代號對於命名是有一套規定的。由於很多需要命名的裝備都是敵方的,好不好聽就不是第一要義了,好記才是最應該考慮的。所以,就得想一個大家都看得懂,而且比較熟悉的符號來代替,用英文字母來命名可以說是最佳選擇了。在所有的武器裡,為飛行器制定的規則是最嚴格、謹慎的。

它根據戰機的類別和起的作用來進行名字的編寫,共有5種不同的種類,殲擊機都是f,b開頭就肯定是轟炸機,運輸機就是c,h則是所有直升機的開頭,如果飛機不屬於上述這幾種飛機中的任何一種,就是m。在美國同蘇聯進行冷戰時,蘇制飛機的命名也受到了影響,都被起的比較差勁。這樣的前車之鑑讓我們擔心,中國戰機是否會遭遇相同的事情。

縱觀北約的命名史,北約與華沙的對抗從戰機的命名上都能夠體現,有些代號實在是有些難聽。因為雙方本來就是在爭奪世界霸主的地位,這個組織的一系列操作都是為了更好了解對手,所以不必去在意北約這種幼稚的行為。但是這種兩極爭霸的局面早就已經過去,各國的軍事裝備也到了一個新的水平上,中國是發展速度最快,短短幾十年就提升了很多個檔次。

冷戰局面結束後,俄羅斯的軍事實力並沒有受到打擊,反而是一直在進步,但是北約好像沒有把過多的注意力放在這上面,甚至俄羅斯最新型戰機服役之前,還是用極具貶義色彩的詞彙去稱呼它,居然稱呼其為「重罪犯」。這一看就知道北約方面又在使壞。

北約對中國方面的態度,也不是很友好。中國自主研製的第四代戰鬥機殲-10的北約代號就是「螢火蟲」,帶有很明顯的貶義色彩和嘲諷意味。我們國家擊敵的利器殲10系列戰機,幾款性能都十分優越,任何一款戰機放在地球上都有很重的位置,擊敵力度快、準、狠。關於殲10 ,「猛龍」是最符合它的氣質,看來北約還是沒有打聽清楚「猛龍」的威力。自然北約給殲10的代號為「螢火蟲」,這種態度確實是有些隨意了。當殲10系列性能越來越優越後,北約也不得不重視代號的更改問題,所以就有了新代號「火鳥」,新代號的出現也證明了中國的強大是世界各國沒有辦法忽視的。

歐美資本主義國家大都對中國有偏見,尤其是世界聞名的「中國製造」。無論中國產品的品質有多優秀,談妥的交易總被他們找奇怪的理由拒絕。同為「中國製造」的戰機也多是這樣的遭遇。自打我國出口戰機開始,這些出口戰機的北約代號就常常帶有貶義。處於這一困境下的成都飛機製造廠,決定親自對國產的戰機命名。此後就有了被稱為「梟龍」、「猛龍」、「威龍」的戰機。網友們還自己給戰機們取名字,以表達對這些戰機的喜愛,人們不再過多在意中國戰鬥機獲得的那些帶有貶義的北約代號。

北約方對於為各國的武器取稱號這件事,向來都是以自己的好惡來決定的。舉個簡單的例子,北約將俄羅斯的蘇-57命名為「惡棍」,完全是在明目張胆的諷刺對方,可以說是惡意滿滿。那麼大部分國家又是如何對軍用飛機取名的呢?長此以來,中國基本上是以「武器類別+序號」的形式對軍用飛機取名,比方說殲5、轟6,這樣的名字相當實用,且瞭然於目。北約在取代號時是一個十足的雙標,雖然不太待見其他國家,但卻對自己取名的事情異常熱情,像是美軍的b-17命名「空中堡壘」、b-24命名「解放者」、b-36命名「和平締造者」等等,這些稱號可真是讓人眼前一亮啊。

當f-22剛剛於美國研製生產出時,中國已經將進行過無數次更新優化的殲20展現在世人眼前。在那個以美國為軍事標準的時代,奮戰在戰機研製的科學家們,快速推進了我國在科技技術方面的進程,也提升了中國的綜合國力,並推動了中國的軍事發展。殲20作為目前亞洲領域內最先進的戰鬥機,自採用石墨烯作為塗料,到配備先進的武器裝備,最後到布局的先進設計,這些技術都展現出中國當時在先進技術上面是十分領先的,使得殲20的一出身就處在領先地位。

鴨式氣動布局是殲20的一大隱形設計,使其在飛行時盤旋更穩定、飛行能力更強。且有效對機翼、鴨翼前後緣採取了隱身措施。以及s型進氣道的設計,讓殲20在燃料方面更加節省。極大地保護了我國的自然資源,這也使得我國殲20在國際上的地位更高大了。

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是一種相互促進又相互制約的關係,媒體話語權作為國家措施之一,是經濟發展到目前的必然產物。目前中國已經處在世界的中央,是各國媒體爭相報導的對象,比如中國空軍代號為「威龍」的殲-20,在我國的堅持下,大多數媒體非常會察言觀色,北約在報導殲-20時很少會用「火焰獠牙」這個代號,而是使用「威龍」這個名稱,不得不說這個名字確實非常霸氣兇猛。

然而俄羅斯的情況似乎沒有什麼好轉,以俄羅斯現在在歐洲大陸的地位來看,它的經濟發展速度比較慢,加上市場多在歐洲,也沒有辦法完全擺脫這種依懶性,所以想要考輿論去改變是比較困難的,北約隨意的稱呼俄羅斯圖—160「白天鵝」為「海盜旗」,大量媒體還是以「海盜旗」去報導它,卻不是俄羅斯給的官方稱號。因此,我國應該抓住一切機會,加大中國名稱的宣傳力度。

目前,中國的國防軍事科技實現了質的飛躍,與其他發達國家的差距也漸漸拉小了,在抗美援朝時,我們只能眼巴巴地眺望著美國的戰機在志願軍的上方盤旋,卻又毫無還手之力。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在戰機的轟炸下橫屍遍野。隨著我國的科技逐漸發達,空軍發展更是穩步向前,朝鮮戰場的那一幕將永遠成為歷史。殲20的出現不僅展現了我國的空軍水平的上升,也象徵著我國綜合國力的強大。與美軍空軍的差距已經被我國迅速趕超。中國空軍從此立足。更不害怕任何一個國家可能對我國造成的威脅。

相關焦點

  • ...殲-10叫「棍子」,殲-20叫「黑絲帶」,中國戰鬥機為啥有這些稱呼?
    例如,蘇-27在北約被叫做「側衛(Flanker)」,米格-15被叫「柴捆(Faggot)」,米格-21被叫「魚床(Fishbed)」,米格-29竟然叫「支點(Fulcrum)」。對於中國仿製的蘇制飛機,北約並未另起綽號,因此仿製米格-15的殲-5沿用「柴捆」的稱呼,仿製米格-21的殲-7依然叫「魚窩」,等等。
  • 殲20飛機首飛10周年:翱翔藍天的殲20戰鬥機
    10年前的1月,一架黑色塗裝、外形科幻的飛機靜靜地停在成都某機場起飛線上,機務人員圍在周圍做著起飛前的最後的準備,試飛員接過放飛單,鄭重地在試飛科目上寫下「首飛」兩字。 伴隨著項目行政總指揮首飛指令的下達,發動機瞬間發出巨大的轟鳴聲,飛機拖著長長的尾焰,呼嘯著從現場無數雙眼睛前滑過。
  • 盤點:中國殲系戰機大全,從殲1到殲31
    殲2即中國米格-15米格-15戰鬥機是由蘇聯米高揚-格列維奇飛機設計局設計的,北約給予的綽號是「柴捆(Fagot)」,是蘇聯第一代噴氣式戰鬥機的代表。殲-10是中國自主研製的單發動機、輕型、多功能、超音速、全天候、第三代戰鬥機,中國空軍賦予其編號為殲-10,對外稱J-10或稱F-10。殲-10是一種多用途的戰鬥機,能夠執行空戰和轟炸的任務。
  • 殲10/15/16/20,型號太多分不清?一文幫你梳理中國戰鬥機
    殲-10(編號J-10;中國官方命名猛龍;北約代號:火鳥),是成都飛機工業集團研製、生產的單引擎、全天候、多功能、採用鴨式氣動布局的第三代戰鬥機。殲10是自主研製的第一款3代戰鬥機為以後的殲20打下堅實基礎。
  • 中國將研製新型5代艦載機,殲20和殲31為何慘遭落選?
    圖為殲15戰機 如今中國航母事業正在蓬勃發展,國產航母如今已經服役,而下一代航母也開始建造,對於中國新一代航母艦載機,各方也開始了遐想,有專家指出,中國很可能將研製新型第5代艦載機,超越F35不是夢,難道說殲20與殲31
  • 原來美國給我國戰機取了這麼多外號,殲8最貼切,殲20有深意
    現在世界上最先進的戰機當屬第五代戰機,以美國的F-22、F-35,我國的殲-20,俄羅斯的蘇-35為代表,除此之外,還有許多有名先進的戰機。我們經常會討論這些戰機的性能、作戰能力,有時還會放在一起比較,不過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一種有趣的現象沒有,國際上比較有名的戰機大部分都取有外號,有的是自己取的,有的是別的國家取的,從這些外號中也可以透露出許多信息。
  • 為什麼說殲20比F22強?只因殲20靠一項獨門絕技能輕鬆圍毆F22
    F22在剛剛誕生那一陣子,雖然戰鬥力爆表,號稱天下無敵,單挑誰也不虛,但卻也面臨著一個很尷尬的處境,沒法和其它軍機協同作戰。這樣的話,和體系脫節,就勢必沒法將其戰力最大程度上發揮出來,那麼我們的殲20會不會也有這個問題呢?其實完全不用擔心,因為我們憑藉後發優勢,已經完美避免了這個問題,而美國做到這一點卻用了10年時間。
  • 美稱殲10真強悍,殲20不值一提,背後又憋著壞
    回想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我國領空中只有一些老舊的殲6、殲7等二代機時,美國以F-16、F-15等三代半戰機的俯視中國時,中國的戰機研製者別提有多鬱悶了,可光鬱悶沒有用,中國在航空技術上與美國有著二十年以上的差距,我國戰機落後的現實刺激著中國科研人員的心臟,中國科研人員憋著一股勁兒一定要改變這一落後現狀。
  • 殲-14「雪鴞」與殲-20「威龍」競爭落敗的原因是什麼?看看
    因為殲14雪鴞戰鬥機的尺寸太大,而且隱身太差,另外氣動設計太過於保守了,可以看作是一個比俄羅斯的蘇57還差的飛機,但是殲20卻要強很多,比俄羅斯的蘇57先進很多,設計也更加前衛,因此選擇殲20是正確的。
  • 中方面臨兩難選擇,殲20還是殲11D?美方印方態度截然不同
    近年來,中國戰鬥機發展迅速,尤其是殲-20,向世界展示了中國先進的戰鬥機發展水平。中國從無到有向獨立發展先進戰鬥機的轉變也得益於上世紀90年代蘇聯的解體。蘇聯-27的引進使中國接觸到了先進的重型戰鬥機,並開始了自主研發之路。
  • 空戰僅遜殲20,強悍的殲11D最後被取代,弱一級的殲16是怎麼贏的?
    殲11D和殲16都是中航工業沈飛的產品,它們的性能和成飛的殲10C一樣,都位居四代半的水平,只是殲11D和殲16都是重型戰機,對殲10C這樣的中型戰機構成了一些方面的基礎優勢,但總體來看,重型戰機和中型戰機是共存關係,誰也無法從根本上取代誰。
  • F22猛禽最高爬升2萬米,蘇57最高1.9萬米,那中國的殲20呢?
    而要提升一款戰機的隱身性能,除了機身所使用的特殊塗料之外,也可以通過提高該戰機的飛行高度來實現,也就是戰鬥機的升限,那麼美國、俄羅斯以及中國作為當今世界軍事實力最強的國家,三國五代戰機的最大升限分別是多少呢?相關資料顯示,F22戰機的最大升限為2萬米,蘇57的最大可達1.9萬米,那我國的五代戰機殲20呢?
  • 事後復盤,殲20戰鬥機一飛沖天,不辱使命
    中國航空工業和國家政府計劃幾乎同步,在65之前由於各種原因,規劃都不是很成功,實際上航空工業真正走入正軌快車道還是從2003年開始,殲10戰鬥機成功試飛裝備部隊,從此之後中國航空工業井噴,10年之內就成功研製了殲20雙發隱身重型戰鬥機和運20大型運輸機,去年直20通用直升機也開始頻繁露面,還剩下一個類似美國B2隱身轟炸機的轟20隱身轟炸機,也是遲早的事情。
  • 美軍20年前準確預測中國四代機?為何見到殲20,卻大吃一驚?
    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我國剛剛引進俄羅斯最先進的蘇-27戰鬥機,國產的殲-8II還被稱作「國產先進殲擊機」,殲-10項目還處於高度保密之時,美國海軍情報辦公室(ONI)就曾在1997年,也就是殲-10首飛前一年「劇透」了中國下一代隱形戰鬥機的消息。
  • 不能總依賴殲15!殲20和殲31上不上艦?還是研發全新艦載五代機?
    中國一直以來都非常重視空軍的發展,現在中國已經有了各款的戰機,可謂有著強大的空軍實力。要知道,美國的F22、F35這些戰機都屬於五代機範疇,擁有強大的戰鬥力。而對於中國來說,如果沒有一款強大的五代機坐鎮,還真的會讓西方國家看不起。中國在科研人員的努力下打造了殲20,作為一款全新的五代機,有著強大的隱身能力和打擊力,可以跟美國、俄羅斯一絕高下。也就是說,中國、俄羅斯、美國這些國家擁有了五代機技術,而其他國家卻還在研發中,顯然會在技術上落後這三個國家。中國海軍方面的實力在不斷提升,因為海軍對於地區安全來說實在是太過於重要了。
  • 殲20的主要作用是什麼?截擊作戰只是一方面而已
    殲-20規模不大,肯定不能當做是常用裝備,但是它必須要在關鍵點上發揮關鍵作用,在面對敵人完善的國土防空系統時,它要發揮出「一根針破一張網」的關鍵破襲作用。有人說,這叫做戰爭時的臨門一腳的作用,其實也對。
  • 越媒:中國的殲-20戰鬥機,會「吃掉」美國的坦克、偵察機?
    據越南媒體《soha》12月1日援引美國福布斯網站的報導稱:福布斯雜誌認為,美國在航空航天上的設備不足,導致非常依賴無形的監控設備,比如預警機和無人機之類,而中國的殲-20想要越過激烈的空戰進入太平洋西部。
  • 多虧了印度:西部空軍殲7鳥槍換炮,新戰機戰力僅次於殲20
    7戰鬥機已經全面換裝為殲-16戰機,作為中國最先進的重型多用途戰機,殲-16戰力超群,甚至一架殲-16的有效作戰效能與過去一個中隊的殲-7戰機相當,這麼快的換裝速度說起來還多虧了印度。  殲16戰機目前已經大量裝備中國空軍  殲-16是我國最新型的雙發四代半重型戰機,由殲-11發展而來,作為中國重型多用途戰機的集大成者
  • 殲20巡航速度如何?橫穿我國最北端和最南端,要花多少時間呢?
    ,最重要的是,殲-20還有預警機所不具備的強大的打擊能力,並且它可以攜帶不同種類的各型彈藥,實現全距離的精準打擊。自從殲-20誕生以來,軍迷們就一直對其熱議不斷,不少人都想知道殲-20的航速究竟有多快,橫穿我國的南北兩端時需要多長時間呢?從目前已知的數據來看,殲20最大速度為2.5馬赫,但巡航速度只有約1.8馬赫左右,以南北跨度約5500公裡來算,殲20從最北端到最南端需要2.5個小時左右。
  • 殲20搭配霹靂10成近距格鬥之王,總師讚不絕口
    如果是單個武器的強大,那是單獨的強大,並不顯眼!但是優秀的武器組成優秀的作戰體系,那是指數倍數的快速增長!這不,在兩次珠海航展上亮相的武器裝備殲20和霹靂10空空飛彈進行完美的組合,王者和王者的結合就等同於王者無敵。這對最厲害的黃金搭檔,就連殲20的設計總師都對其讚不絕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