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在於運動,更在於探索。——《探索宇宙》
從古至今,人類社會的演變依靠著不斷的探索和發現。如今地球上的人口越來越多,但地球儲存的資源卻是有限,為了尋找新的資源,人們不得不將目光放到了宇宙外太空上。宇宙上所存在的未知的能源,以及適合人類生存的棲息地,都是未來人們迫切需求的。即使我們未曾探索過太空,也都知道太空的危險係數非常高。太空不像地球,沒有人們熟悉的空氣,也沒有地球的引力。除了數不盡的塵埃以外,還有看不見的射線危害著人們的身體。除此之外,太空中還會飄過一些軌跡,讓人無法琢磨的隕石,如果碰上隕石,整艘太空船可能都會毀滅。但即使如此危險,人們探索外太空之旅,卻是勢在必行的。
如今上太空最直接的方式,便是利用火箭太空船了。但是太空對於人們來說是未知的,它不僅有著未知的資源,更多的則是一些未知的危險,即使有所防備,一些太空人也難免逃過被永遠留在太空的可能。我們今天要講的主人公,他不是太空人,卻唯獨只有他飄過了冥王星,如今甚至即將飛出太陽系。
航天事業早在古代便已經發展出了雛形,《萬戶飛天》這個典故便記載了我國飛天史的第一人陶成道。典故記載了,明代時期,陶成道的發明為朱元璋奪天下起到了巨大的幫助,被皇帝封為「萬戶」。他每天沉迷於各種奇怪的發明和想法中,雖然他發明出了許多讓人意外的物品,但他並不滿意,因為他想像鳥兒一樣飛行。晚年時期,陶成道做了個「飛車」,他成功飛上了天,但卻沒能活下來。這個時候的飛天實驗,無論從技術還是條件上來說,都是非常不成熟的。
直到前蘇聯成功發射衛星後,人類的航天史產生了突飛猛進的變化。1961年,太空人正式開始登上太空飛船,踏上了太空之旅。由於人體太過於脆弱,太空人不得不經過多年的訓練,模擬適應外太空的環境,以及保護身體的防護服。可即使是安全措施做得非常到位,太空人飛往太空依舊有著很大的生命危險,無時無刻不面臨著危險和意外。
這麼多年來,有十多位太空人都長眠於太空。其中有3位太空人,在順利完成任務之後,返航途中不幸遭到意外,連肉體都未能避免毀滅,就永遠地長眠在太空當中。這對太空人來說是非常殘忍的,但這樣的結局卻在人們的意料之中。他們為了自己所熱愛的事業,將自己的全部奉獻了出來,他們的魂靈將永遠留存於太空中。對醫生來說,這是殘忍的,但對天文學家克萊德·威廉·湯博而言,這是他一生的遺願。他希望自己在去世後,能被送往外太空,永遠地留在太空中。
克萊德是一位美國人,從小他便對天文學很感興趣。成年以後,他自己發明了天文望遠鏡,常常一個人獨自探索星空。23歲時,他被勞威爾看中,成為了勞威爾天台的一位內部工作成員。直到1930年,一直被科學家們猜測可能存在的冥王星,被克萊德發現。克萊德在一夜之間出了名,得到了大眾的認可和稱讚。自此以後,克萊德的事業像開了掛一樣,陸陸續續先後發現了14顆小行星,成為了他事業上最輝煌的一筆。
1997年,克萊德去世之前,他曾表示過自己希望在去世後,能夠將自己的骨灰留在外太空。為了完成他的遺願,美國在2006年將他的骨灰放在了一個即將發射的新地平線號探測器上,成功帶著他的骨灰飛往了外太空。而如今這個探測器帶著他的骨灰,離地球越來越遠,它飛過了冥王星,即將飛出太陽系。
參考資料:
《探索宇宙》
《萬戶飛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