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對天外之外總是充滿好奇,嫦娥奔月、夸父逐日、盤古開天地這些神話都體現了古人對宇宙的濃烈興趣,明朝的萬戶還製作了「火箭」想去探索太空,他把幾十隻火藥綁在凳子下,手拿著兩隻風箏,叫人點燃凳子下的火箭,以為這樣就能升天。
雖然他把火藥綁在凳子底下,利用火藥的推力將他推向太空的原理是對的,但萬戶的這種做法不足以讓他飛向太空,他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人們總是對未知的東西感到好奇,古今中外都有人想去探索太空,到了1957年-1975年,美蘇太空競賽期尤為激烈。
1957年10月4日,蘇聯將第一顆衛星發射到宇宙。1969年,美國登陸月球,太空人阿姆斯特朗是第一個登上月球的人。
革命的道路要流血,其實航天的發展道路也是要流血的,目前因為航天事業永遠沉睡的太空人有21個人,第一個犧牲的太空人是蘇聯的太空人邦達連科。1961年3月23日,邦達連科在純氧艙室裡把酒精棉團亂扔,隨後酒精棉團在飛船內引起大火,邦達連科被燒死,1967美國也有三名太空人因為飛船內起火被燒死。
這些航天英雄的屍體最後都落葉歸根在地球,但有一個將一生都貢獻給航天事業的人就算死了也要將骨灰揮灑在太空,這個人是美國天文學家克萊德·威廉·湯博。
湯博生於1906年2月,從小就對神秘的太空充滿好奇,長大之後如願去了天文臺工作。他這一生中一生中發現了14顆小行星,有一顆小行星還以他的名字命名,但他最偉大的成就還屬發現了冥王星。其實早在1930年之前,有其他天文學家預測太陽系有第九顆大行星存在,但是沒有人發現,湯博就決定找出。
他每個晚上都會在特定的星空拍照,將每天拍到的圖片進行對比,去觀察地球軌道以外運行的天體。皇天不負有心人,他經過一年時間的觀察,終於在1930年2月18日發現了第九大行星,後來經過一個11歲的英國小女孩命名,第九大行星被命名為冥王星。
1997年湯博去世,享年90歲,他的遺願是希望有人將他的骨灰灑在太空,NASA實現了他的這個願望,2006年1月19日,他1盎司的骨灰放在「新視野號」飛行器上,開往冥王星。
儘管在2005年,冥王星已經被降級為矮行星,但人類會永遠記得湯博和冥王星的故事。23年過去,帶著湯博骨灰的飛行器還沒有停下飛行的意思,天文學家預計在2029年,湯博的骨灰可能會飛出太陽系。
2015年7月14日,冥王星出來一張高清圖片,圖片顯示冥王星身上有一個光滑平整的愛心形狀,天文學家為了紀念湯博,就將愛心區域的地方以湯博命名,取名「湯博區」。湯博跟冥王星的緣分不會因為湯博死亡而告終,誰也不知道人類會不會在他發現的這顆冥王星身上再有新的發現,人類不止天文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