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人類探索宇宙的歷史劃分成不同的階段,大概可以分成3種:一是想像期,二是摸索期,三是實驗期。在遠古時代,人們只能通過仰望日月星辰,想像天圓地方;接下來,人們開始製造工具、觀測天文;隨後,人類才迎來乘坐宇宙飛船、親身到太空探測的階段。
1961年,載著小狗「萊卡」的宇宙飛船「史普尼克2號」進入太空;1961年,世界上第一艘載人宇宙飛船「東方1號」發射;1969年,「阿波羅11號」宇宙飛船載著包括阿姆斯特朗在內的3名太空人成功登上月球,從此人類真的踏上了月球的表面。
我們知道太空人是一項對個人身體素質、職業素養要求都很高的職業,而人類探索宇宙的過程不可能一帆風順,也有太空人遭遇意外。根據統計數據,目前人類航天史上遭遇意外而永遠沉睡的太空人,一共有21位。
這其中既有在太空中去世的,也有在地面訓練時發生意外而去世的。比如1971年,前蘇聯發射了聯盟11號飛船,三名太空人在太空站完成任務後,就準備返回地球。沒想到返途中飛船的閥門因故破開,他們暴露在真空環境裡去世。
而地面訓練發生意外的例子,則有1967年美國的阿波羅1號例行測試,三名太空人因為飛船內艙起火,沒來得及逃出而去世。對普通人來說,這些都是難以想像的困難,但世界上總有熱愛天文事業、對未知宇宙抱有非凡感情的人,比如克萊德·威廉·湯博。
克萊德·威廉·湯博是第一個發現冥王星的人,美國著名天文學家,出生於1906年。湯博從小就對浩瀚無垠的宇宙非常感興趣,其他小夥伴打鬧玩耍時,他就坐在家裡專心研究天文知識。長大後,湯博甚至靠著自己的能力做出了天文望遠鏡來觀測木星、火星,由於觀測成果有效,他就進入了天文臺工作。
湯博一生中發現了14顆小行星,其中一顆以他的名字命名。而湯博臨終的心願就是能夠去太空,所以1997年他去世後遺體被火化,而他的骨灰則搭上了飛行探測器,朝著他發現的冥王星飛去。
就這樣,湯博成為了最遠的「人類太空遊客」。要知道太空人們不幸去世後也並沒有漂浮在太空中,按照中國的傳統觀念,落葉至少應該歸根,漂浮在外,心理上恐怕很難以接受。然而,湯博卻心心念念想去到夢想中的宇宙空間,這樣的想法很多人都不能理解。
根據科學家們的觀測,載有湯博骨灰的飛行探測器早就掠到了冥王星附近,但它的旅途並沒有畫上句點,仍然在太空中漂浮,未來很可能飛出太陽系。現在我們普遍認為,地球上的人類文明並不是宇宙唯一的文明,或許,湯博的骨灰將來能夠遇到我們看不見的外星生物也不一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