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馬夢飛
12月2日早晨,雨後成都的地面略微泥濘。車輛疾馳,行人匆匆,溼冷的空氣加快了城市的節奏。
此時,希格瑪少兒英語御香山校區有些冷清,微黃且明亮的燈光下,羅凌紫正在處理公司的事情。作為希格瑪的創始人之一,羅凌紫每天的事情既多且雜。
羅凌紫
這是一個年輕的創業者,87年出生的羅凌紫在取得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碩士學位後回國,目前正攻讀北京大學的碩士學位。在這之前,羅凌紫和好友創立了希格瑪,專注於少兒英語教育。
這一決定來自於他在外求學的經歷,「英語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對外工具,我希望我們的下一代能夠成為雙語者!」
羅凌紫和他的團隊
學成回國
放棄過往跨行追夢
2010年,羅凌紫大學畢業,隨後他去往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學習化學。在取得碩士學位後,羅凌紫回到中國來到深圳工作。名校的榮譽加上過硬的能力,讓他有一份不錯的工作,但這並不是自己想要的。
時間來到2014年,羅凌紫辭職回到成都開始他在貿易行業的第一次創業。因為前期的積累,羅凌紫首次創業就獲得了成功,但靜下心來回顧過往,羅凌紫認為,這也不是他追求的東西。
於是,2016年,羅凌紫賣掉公司,聚集了幾位好友開始了第二次創業,專注於少兒英語的希格瑪應運而生。羅凌紫放棄了他所熟悉的化學化工行業,一頭扎進了一個他並不熟悉的領域。
就像他對創業的定義一樣,「創業是最艱難的一種修煉,但也是收穫最多的。」那麼為什麼要入局這樣一個領域呢?
說到這,羅凌紫講起了他在美國求學的經歷,和很多國人一樣,羅凌紫的應試能力很強,但短板也很明顯。「有一次在實驗室,美國同學講了一個笑話,所有人都在笑,但我卻沒能get到,即便我能聽懂內容。」羅凌紫舉了一個例子。
「在海外讀書,國人的語言能力是一個短板和痛點,很難融入他們的文化和社會。」羅凌紫看的很遠,他認為,當前中國走向世界就是主旋律,那麼英語將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工具。
「我們需要掌握它,才能將中國的文化傳播出去,進而引領世界。」羅凌紫說,幼兒則是掌握一門語言最佳的時間。
希格瑪校區
疫情衝擊
從重規模到提質量
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
事實上,對於任何一個公司而言,疫情的衝擊都是繞不開的一個話題。對羅凌紫和希格瑪而言,更是如此。
談及這個話題,羅凌紫微微彎屈了一下背脊,沉默片刻,他吐出一個詞,「至暗時刻」。
對於希格瑪的團隊而言,疫情的衝擊非常大,因為去年的成績優秀,對於今年整個團隊充滿信心,計劃將新增4個校區。但這一切被疫情衝垮。「1月初,我們開了一個非常盛大的年會。然而,1月23日武漢就封城了!」說到這,羅凌紫苦笑了一下。
「對於教育行業而言,疫情的衝擊太大了,那是我最彷徨的一段時期。」不過,希格瑪也是幸運的,因為他們在2019年底剛好完成了一輪融資。即便如此,在前路未知的情況下,羅凌紫仍然像在黑暗中摸索前行。
好在疫情逐漸得到了控制,在5月份,希格瑪復工開業,但對於教育行業而言,疫情的影響顯然沒有那麼容易消退。「到這個月才算完全恢復到正常情況。」
原計劃今年在成都新開4家分校的目標擱淺了,但羅凌紫並沒有將這個計劃推移到明年,他表示,希格瑪未來一段時間的重點將不再是規模而是質量。「我們要研發出更好的教學產品,在硬實力上縮短與北上廣的差距,甚至趕超。」
孩子正在上課
長遠目標
立足成渝輻射全國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這是在交談中,羅凌紫脫口而出的一句論語。實際上,這也是他一直踐行的一句話,比如在創業中途跑去北大攻讀碩士學位。「上過『戰場』之後,還是想回到學校再充實自我,回頭看一看。」也正是有著這樣的理念,羅凌紫有勇氣在新的領域創業。
「後疫情時代第一家新校。開校速度慢一點,把教學再弄好一點,回歸教育初心,從百米衝刺調整為馬拉松長跑心態。」10月28日,羅凌紫發了這樣一條朋友圈,當天希格瑪重慶分校區開校。
這間分校是很早就定下來的,所以沒有受到疫情波及。另一方面,疫情帶來的也並不只是負面的影響,在這個過程中,羅凌紫開始了復盤和反思,「這個過程很重要,也讓我真正停下來完成自我沉澱。」
如今的希格瑪擁有成都和重慶共7個校區,累計服務過4000餘名學生,擁有員工150餘人。完成這一切,希格瑪用了4年多時間。
對於未來,羅凌紫計劃「立足成渝,走向全國」。而短期計劃,則是升級教研服務,把內容做好。「未來在少兒英語這個領域一定會出現一個巨頭,我希望是我們!」羅凌紫語氣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