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3代軍用高級教練飛機(山鷹)研製成功(圖)

2020-12-05 搜狐網

JL-9 殲教九高級教練機

JL-9 殲教九高級教練機三視圖
 

  山鷹新型高級教練機是貴航集團開發研製、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立項的我國新一代高級教練機,是充分發揮貴航集團教練機科研生產基地的整體優勢,運用國內航空工業成熟的高新技術,研製開發的我國新一代高級教練機。

  該機合理地銜接了我國基礎教練機和第三代戰鬥機發展、訓練的特點,適應第三代戰鬥機對飛行員所提出的訓練需求,可承擔殲7、殲8等國產戰鬥機的改型改裝訓練和戰術訓練要求,同時兼有一定的作戰能力,具備了改裝為偵察機、電子幹擾機、輕型攻擊機等軍用飛機的發展潛力。

  新型高級教練機採用高升阻比雙三角翼氣動布局,具有良好的起降性能和中低空亞跨音速性能。該機採用兩側肋下進氣布局,前艙下視角為14度,後艙正前方下視角為5度,有效地改善前、後艙的下視角,提高了飛行訓練效益和飛行員的工作環境,同時採用寬視角設計方案,拓寬了飛行員的視野範圍。該機的動力裝置是由我國空海軍主要動力供應商的黎陽公司提供,配裝一臺我國較為先進的WP13F(C)渦輪噴氣航空發動機;高級教練機還選用先進的功能系統,配備了常規機械液壓式操縱、前三點式起落、整體圓弧風檔、穿蓋彈射救生、重力壓力加油,並裝有可拆卸的模擬空中加油插頭,能完成空中授油等訓練科目。另外,該機還運用國內先進並已成熟的綜合航電系統,以綜合顯示控制系統為核心,採用雙餘度技術,綜合了顯示控制管理、大氣數據計算機、脈衝都卜勒雷達、慣導/GPS導航,武器外掛管理系統及任務計算機等先進設備,最終聯接成的一個綜合航空電子系統,可與第三代戰鬥機較好的銜接。

  其它機載設備還安裝了通訊電臺、敵我識別器、空管應答機、雷達高度表等先進設備。強化了整機的性能。安裝了與主飛行儀表的平視顯示儀式和多功能顯示器,通過數據總線實現資源共享並互為餘度,同時提高了系統可靠性,形成了與第三代戰機相近的座艙布局。

  一、 山鷹高級教練飛機的研製成功再次展現了貴航人的航空報國情結

  貴航集團(011基地)是上世紀六十年代,三線建設時期,國家為準備打仗,建立的一個以生產殲擊機為主而成龍配套的生產基地。在那個年代,黨中央一聲號令,大批祖國的優秀兒女放棄了大城市的優越生活,從四面八方千裡迢迢匯集到了貴州。貴州三線的基本建設於1964年大規模展開,全國16個省、市的35個工廠,對口分遷、包建、支援貴州三線建設。從全國各地組織了一萬多名優秀的領導幹部、管理人員、工程技術人員和工人,離開繁華的大城市,向雲貴高原的縱深處「黔之腹」大規模聚集,在幾百公裡戰線上展開了規模空前的創業。他們以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英雄氣概,進行著踏勘、選址、設計、基本建設。到了1969年,先後建成了12個企業並當年投產。到70年代後,不斷地建設、完善和調整,使貴州航空工業初具規模,建成企事業單位45個,貴州航空工業的企事業猶如一把珍珠,撒落在崇山峻岭之中,所有單位跨越貴州3地、3市、8縣,綿延400多公裡。

  在進行大規模基本建設的同時,貴航人銘記黨中央和周恩來總理「貴州殲擊機生產基地一定要在1970年建成」的囑託,發揮廠所緊密結合、內部配套齊全的優勢,與一線老廠協作,從設計所到工廠,從部件到總裝,展開了飛機、發動機生產、科研的攻堅戰。1970年5月,首臺渦噴發動機總裝試車成功。9月18日,一架銀色的殲擊機劃破雲貴高原上空千年寂靜,貴航人自行研製生產的第一架飛機,為年輕的中國航空工業增添了新的風採。從此,貴州航空工業基地一發不可收,生產出多種型號的殲擊機、發動機和機載設備。

  進入80年代中期,貴航集團面臨軍品陡降,民品開發一時接濟不上困境,職工隊伍有所動搖。此時,能夠堅定職工信念、穩定軍心的唯有「航空報國」。基地黨組織從第一次創業中的歷程,挖掘、整理出「0一一精神」,用以激勵職工,進行第二次創業。堅持航空為本,軍品第一,以民養軍,始終抓住軍品的科研生產不放鬆。在資金十分匱乏的情況下,貴航人發揚一次創業精神,展示聯合協作優勢,歷盡幾年的艱苦拼搏,終於在1985年將自行設計製造的殲七高級教練機送上了藍天。解決了空海軍的急需,結束了我國沒有高級教練機的歷史。殲教七飛機創造了中國飛機研製史上「六個一」的新紀錄:首飛一次成功,靜力試驗一次成功,三大部件對合一次成功,標準樣件一次對合成功,救生系統帶速一次進場成功,一次全面達到戰術性能指標。從此,貴航集團由仿製走上了自行研製新機的道路。

  1987年,殲教七型飛機攜同另兩種國產飛機亮相第37屆巴黎國際航空博覽會,被法國新聞媒體譽為「亞洲明星」。這次航展,實現了我國國產實物飛機參加國際航展上零的突破。殲教七飛機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1990年11月9日,貴航研製的殲教七P型飛機首飛一舉成功,其性能、質量已接近世界先進水平。P型機是在殲教七飛機的基礎上進行改進設計的新機型,僅在19個月內完成了方案論證、設計出圖、零部件製造、總裝調試,如期把P型機送上藍天,創下了「0一一速度」。當時,「P型機精神」也曾經與「長二捆精神」齊名。

  貴航集團在三十多年的發展歷程中,經過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走出一條從仿製到自行研製;從單一軍品生產型企業到軍民結合型企業發展的道路。形成了以飛機和航空發動機為龍頭產品,集科研與生產於一體的大型航空工業基地。這次貴航人自行研製的山鷹新型高級教練機,正是貴航人再一次以自強不息的精神譜寫了一曲新時代的「航空報國」凱歌!

  二、 山鷹高級教練飛機的研製是貴航人與時俱進的一次創舉

  滄海桑田,彈指四十年過去了。貴航人在「航空報國」的旗幟下,幾代人揮灑熱血和激情,貢獻智慧和年華,研製一代又一代新的航空產品,建成了中國最大的航空工業科研生產基地。今日貴航,非同以往。以設立在省城貴陽的公司總部為龍頭,沿著貴(陽)——黃(果樹)高速公路一線,分布著飛機、航空發動機、汽車零部件和機電產品等板塊企業群。走進貴航企業,「一流環境」創建活動帶來的成果為中外客商賞心悅目,草坪、綠樹、鮮花得益於貴州四季如春的氣候而長盛不衰,更有那亭臺樓閣、噴泉雕塑、嶄新的建築群與貴州自然山水融為一體。經VI設計過的廠房車間整齊劃一,員工工作檯前擺放著個性化的「我的質量承諾」,到處可見記錄著貴航人格言的標語橫幅,那句「航空報國」、「追求第一」最能道出全體貴航人的心聲。變了的是日新月異向前發展的企業,不變的還是那份拳拳的航空報國之心。

  貴航從它誕生那天起就是按著飛機生產而布置、裝備的,不論從廠房到設備還是技術人員到工人都是為製造飛機而配置的。再則從地理環境和位置來看,我們開發民品和在大城市的企業根本不在同一起跑線上。研製、生產飛機才是貴航的強項。揚長避短,開發研製出一代新機是我們的最佳選擇。

  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我們的國家儘管目前大部分軍品生產,採購還處在計劃經濟的模式下運作,但國家在軍工領域也要逐步引入競爭機制,也要向市場經濟過渡。近些年來,世界航空技術的競爭顯得越發激烈,現代戰爭的特點是,對制空權的把握幾乎成了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由於現代戰爭對空軍的依賴程度越來越大,未來十年是我國作戰飛機大量增加和更新換代的時期,必定是軍機市場需求最旺盛的時期,按規律這其中定對高級教練機有一定的需求量,我們正是根據這一點準確地進行市場定位。國防的需要,空海軍的需要,就應該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再不覺醒,再不奮起,必將失去這寶貴的機會;自強不息,與時俱進, 不斷研製出新型飛機,用我們的智慧和心血,用我們的作為和價值樹立貴州航空工業在中國航空工業的地位。正如貴航集團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周萬成所說:我們貴航集團在長期的求生存爭發展中,形成了一種堅韌不拔的精神;在現實的激烈市場競爭中,練就了一種不服輸的勇者氣概——這是我們最可寶貴的資源,是推動企業自身發展的動力!

  山鷹新型高級教練機的研製是貴航集團自加壓力、自加動力,自主開發、自籌資金研製的一代新型教練機,開創了我國新機研製企業化、市場化的一個全新模式。貴航集團公司總經理張軍高度地概括了這一點,他指出:「這是貴航發展史上最重要的,來之不易和機不可失的最後一次機會,也是貴航集團在中國航空工業佔有一席之地的最後一次機遇」,「全集團必須同心協力為新高教研製進行一場生死決戰,不惜一切代價去打一場新機研製史上的非常規戰爭」。這一切都告訴我們,山鷹新型高級教練機研製成功是貴航的生存之所系,發展之要務。

  三、 山鷹高級教練飛機的研製是貴航人團結奉獻創新的史詩

  2001年1月,貴航集團公司董事會決定將新型高級教練機的開發研製列為貴航的「一號工程」,2002年3月中航一集團批准立項。貴航集團堅定地承諾:在2003年12月17日人類航空百年紀念日實現首飛。自立目標,自加壓力,激情進取,不惜一切代價去打一場新機研製史上的非常規戰爭。

  所謂非常規戰爭,是說這個新機型的研製是由集團自籌資金、自擔風險,開闢了中國新機研製史上的一條新路;所謂非常規戰爭,是說其緊迫性之強、周期之短、技術難度之高、人員設備條件之缺乏,在新機研製歷史上是前所未有的。甚至有的專家不止一次的發問:就貴航現在的實力能行嗎?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還讓人和」。 面對如此巨大的挑戰,貴航集團發揮自身強大的整體優勢,揚四十年「自強不息」團隊精神之長,聚六萬員工「人和」力量。把新機研製作為「航空報國」重中之重,齊聲喚,幹群齊心挑重擔。動員會、報告會、座談會、領導幹部深入基層、廣播電視報紙標語—強大的宣傳思想工作再次點燃了貴航人的激情, 「研製新高教就是航空報國、就是企業命運、就是個人利益」成為全體貴航人的價值觀;「一切為了新高教,一切服從新高教,一切服務新高教」成了全體貴航人的行為準則。

  集團的整體優勢此刻得到了充分體現,集團內部飛機的研製生產成龍配套,組織指揮一呼百應。集團成立了由集團公司領導牽頭、各家參研企業領導共同參加現場指揮部,作為行政指揮系統,及時協調,有力指揮;成立了總設計師系統和總質量師系統,為新高教的研製提供堅強有力技術、質量保障。設立了0級、1級網絡圖,制定了各個研製節點,要求各參研單位立下軍令狀「嚴防死守,確保節點,不許突破」!

  從立項到首飛的不到兩年的時間裡,貴航人以其超乎尋常的精神和氣慨,戰勝了數不清的艱難險阻,攀上一座座險峻的研製高峰,用八個月的時間完成了設計發圖,用當月的時間完成了模具設計和工裝製造,用三個多月的時間完成了部裝任務,有用三個多月的時間完成了總裝試驗首飛,實現了飛機研製歷史上的新超越!難忘的拼搏戰鬥發生了多少感人的故事,創造了多少寶貴的精神財富。一是高舉旗幟、上下同欲的「人和」精神:新機雖然不佔「天時」、「地利」,卻佔居著無窮無盡的「人和」力量,「航空報國,追求第一」的理念如同一面旗幟,把貴航人緊緊地凝聚在一起,一切服從新高教,一切為了新高教,已經成為貴航全體幹部職工的共同的價值理念和行為準則。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在集團上下蔚然成風。研製主戰場轉向那裡,全集團的關懷和慰問就投向哪裡。不少雙職工都共同奮戰在新機研製的一線上,雙方的老人都挺身而出,承擔了繁重的家務勞動,帶孩子、做飯,有的小孩參加高考中考,都有老人負責;有的老人身體有病,但是一想到為了新高教,仍然堅持下來。一位女同志說:由於長期不帶孩子,小孩兒都不認識媽了。二是有我忘我,力保大局的團隊精神:4月份正是全國非典的猖獗時期,貴州卻成了少數幾個沒有疫情的綠洲。作為供應單位的602庫的採購員們卻偏偏要出去跑,有一次駕駛員開車前往上海港提貨,為了防非典,路邊的旅館飯店都關閉了,連縣城也不讓進。沒辦法,就帶了一大堆口罩和快餐面。一路上,他們餓了就吃餅乾、方便麵,外加火腿腸;困了,就在駕駛室裡打個盹兒,睡一會兒有了精神馬上再走。提貨回來更是日夜兼程加緊趕路,上海到安順2000多公裡,過去正常要5天的路程,現在3天就開回來了。作為專業化的鍛件生產廠家,安大公司直接從冶煉廠進料。由於新高教的材料品種多,數量少,冶煉廠是不會單獨開爐的。副總經理馬上兵分兩路,就千方百計的為新機找材料。為了找到材料,他們就查兩個生產廠家的供貨名單,然後再按名單一家家的查。工夫不負有心人,終於在西安查出了人家的庫存材料。就在供銷人員查料的同時,廠裡的汽車司機李和平在待命拉料時,不幸母親病逝,為了不耽誤拉料的時間,他自費乘飛機回家奔喪,他知道,為了新高教是無法算經濟帳的,當材料備好時,他已經等在他的崗位上了。小李載著得來不易的材料,忍受著母親病逝的悲痛,日夜兼程,只用2天半的時間就趕回了工廠。為保節點贏得了可貴的時間。在關鍵的時刻,離退休的老專家老工人走來了,兄弟企業的高級專家和技工走來了,中央領導、空海軍首長、中航一集團和省市領導人走來了。三是打破常規、銳意創新的超越精神:新的形勢產生新的思想,集團公司董事長周萬成所說,研製的周期不是我們定的,而是時局定的。世界上的事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的。奇蹟是什麼?奇蹟就是把不可能變為可能。在大幹新機過程中,聽到最多的詞彙就是打破常規,按目標倒推進度。三個月完成部裝任務,三個月完成總裝試飛任務,曾經被認為是不可能,但由於貴航人科學組織和團結作戰,另有一個個實現了。集團公司明確提出了新高教的生產研製向科學技術要時間,要充分利用各種先進技術,加快研製進度;要大幹苦幹爭時間,以一天當兩天、以一天當十天;向管理要時間,加強協作,實行高度的平行交叉作業,最大限度的合理利用時間。為了加快新高教的研製進度,貴航集團充分利用了原有的航空轉包生產的技術改造成果。發揮信息化、數位化的巨大推動作用,大量使用國際上先進的CATIA5.7版本設計軟體、三維電子樣機,還是二維平面作圖,都有了飛快的進步CAD/CAM技術,使飛機的設計製造技術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四是敢於拼爭、敢於勝利的無畏精神:飛機設計所實行了「6.11」工作制,每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11小時。戰鬥一經打響,艱辛接踵而來,奉獻的火焰燃遍上下。從剛走出大學校門的設計員到的滿頭銀髮的老專家,每天工作何止11小時啊,科研樓的燈光常常是徹夜通明。高強度超負荷地設計工作,使相當一部分設計員感到身體不適,雙眼紅腫,流淚不止,失眠已不在少數,但沒有人叫苦,沒有人退縮。在計算機前,熬紅了雙眼,誰口袋裡沒揣著眼藥水;貼著膠布的手在託動著滑鼠,敲動著鍵盤,這分明是剛從醫務室拔下輸液的針頭就急急趕回工作崗位的。甚至先後有幾名設計員昏倒在計算機前。為了保節點,多少同志父母病重沒能在身邊照顧,老人故去沒能在床前盡孝;為了保節點,有的年輕設計員戀人將婚期一推再推,甚至還有的設計員夫妻放棄了做母親的機會,犧牲了尚孕育在母腹中的嬰兒。老共產黨員王麗雲在一年中先後失去了三位親人,可她卻沒有因此耽誤自己的工作。依然完成了強度計算的本職工作。在他身患絕症的小弟弟彌留的最後時刻,最大的願望就是想吃姐姐做的一碗稀飯,能陪在床前多說幾句話,可這一小小的希望都未能如願,成為王麗雲難以彌補的遺憾。王麗雲說:「我是一名科技工作者,一名共產黨員,多年來是黨培養了我,關鍵的時候我不能退卻,我雖然沒有請假去陪我母親和弟弟一天,然而我卻圓滿的完成了自己所主管的各項作業的計算和報告」。在這裡,「航空報國」不僅僅是一句口號,而是熔鑄在千萬個幹部職工生活裡、工作上一種自覺的行動。就加工新高教後艙骨架時,面對著幹了3天4夜的工人們,慰問的領導們曾經問過,你們有什麼要求?幾乎人人都說,就想睡上一會兒。56歲的車間主任黃明雲跟了3天4夜以後腿都站腫了,年輕幹部心痛他要他回去,黃明雲卻認為:「他對整個飛機的生產交付情況心中有數,萬一發現問題能夠及時協調溝通。」工人們體諒他,讓他在旁邊搬個凳子坐著看。黃明雲卻說,「一線工人辛苦,尤其是一些老工人,年紀和我差不多,身體也不好,他們能連續幹十幾個小時,我在旁邊就是站著也是給他們鼓鼓勁嘛。」

  新機研製的故事講不完,新機研製的精神永遠流傳。

  四、 山鷹高級教練飛機是具有高科技含量的一代新型教練機

  山鷹新型高級教練機的研製是建立在科學基礎之上的。自J7L型飛機研製成功後,我們就投入到J7L的改進改型研究中,上到空軍機關,下到飛行部隊,進行了廣泛地調研,並徵求空軍、海軍、航空部的意見,在做了大量工作的基礎上按「一次論證,分步實施」的原則提出了研製方案。方案提出的近十年時間裡,我們做了大量的調研、論證工作,使方案不斷得到完善,趨向成熟,僅風洞試驗就進行了6000多次。為今天加速研製進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總體方案經過多年的分析、研究、論證,也經過了多輪專家的評審,在技術上是一個較成熟的方案。

  作為一個新機型,如果沒有一定的先進技術含量,就不會有生命力。為了保證新機的先進性,在設計上採用許多新技術,如基於GJB289A數據總數的綜合航電系統,兩側雙肋下進氣和高升阻比的雙三角機翼的氣動布局,壓力加油系統,電子防滑剎車等。在設計上充分考慮了這些技術對於貴航來說是新技術,但對於中航一集團來說都是成熟技術,我們得到了中航一集團各院所的大量的技術支持與幫助。我們還走出去,請進來,請教專家,求助同行,每一項新技術的採同都是在充分論證,消化有基礎上進行的。在機載成品選用上,儘量使用貨架產品或改進產品,降低新研產品的比重,採取了這些措施使新機研製的技術風險降最低限度。

  設計新機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僅有高昂的鬥志是不夠的,還必須有嚴謹的科學態度。我們建立和健全完善的質量保證體系,對研製進程的每一個節點,我們都進行嚴格的評審。尤其重要的是設計質量,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保證設計質量,如在外翼段增設油箱,這在我國殲擊機中尚屬首創,無先例可循,我們發完圖後工廠反映在工藝上實施難度較大,為了保證質量和可靠性,我們的設計員同工廠工藝人員反覆研究,決定重新設計外翼油箱,這就意味著否定自已,推倒重來,但是為了提高新機的質量,毅然返工,這一幹就是四個月。

  山鷹新型高級教練機能夠完成作戰飛機飛行員高級訓練階段的飛行訓練任務,實現「CJ6(初級訓練)——JL8(基礎訓練)——JL9(高級訓練)」的系列配置,達到上接第三代戰機,下接JL8飛機的要求;在機載設備和座艙顯控設備配置上,其基本功能和人機界面可與J10、Su—27銜接,能滿足這些第三代作戰飛機的部分訓練要求;能完成JH7、J7E、J8H/G/F等現役飛機及其改型機的訓練任務。尤其是它具有較高的可靠性、維護性、通用性和較長的使用壽命,較低廉的價格和較低的使用成本,增加了JL9飛機作為空海軍新一代通用型高級教練機的首選機型的可能性。

  目前,部隊以J7L飛機和其改型的JJL7A飛機為高教機,但在使用中J7L飛機暴露了一些突出的缺陷,如座艙正前方下視角小(後座艙為0度),留空時間短,起降速度大,對這些問題部隊要求改進的呼聲很高,在現在的訓練體制下,J7L飛機與JL8飛機的銜接也很難,JL8飛機的起降速度為190/170(km/h),J7L飛機為318/285(km/h),由於二者相差甚遠,飛行員很難適應,而山鷹新型高級教練機有效地改進了這一指標為250/230(km/h)。再則J7L和JJL7A的座艙顯控設備配置,人機界面是是典型的第二代戰機的,體現不了第三代戰機的特點,而山鷹新型高級教練機除改善了J7L的缺陷外,還重新設計了座艙布局,採用了先進的綜合航電系統,在座艙顯控設備配置,人機界面上體現了第三代戰機的特點,該機完全可以適應國內的訓練要求,不論航校還是作戰部隊,不論第二代機還是三代機都能勝任高級訓練任務,當然,我們在研製成功後,還要對山鷹新型高級教練機不斷改進改型,使其系列化,適應不同的使用要求,如針對不同的部隊的主戰機型,更改JL9飛機的座艙布局,使高級教練機同作戰飛機的人機界面更為接近,訓練使用更方便。

  目前世界已有一些國家採用了混飛制,即在同一飛行部隊裝備幾種不同型號的飛機,在平時訓練中大量使用檔次低,價格低的飛機,這有利於減少訓練成本,節省高技術裝備的壽命,而用於實戰。我國如果採用混飛制,山鷹新型高級教練機也將是最佳的候選機型。

  近年來,空海軍的首長和各有關部門對山鷹新型高級教練機越來越表示出了濃厚的興趣,曾多次到貴航調研飛機性能,了解研製進程,提出要求和建議。在2002年珠海航展上,貴航推出的FTC—2000(JL9的出口代號)飛機1:1樣機引起了許多國外用戶的注意,據此,我們也充分考慮了打入國際市場的可能性。可以相信,山鷹新型高級教練機定能佔據國內高級教練機的市場,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此稿件為貴航集團授權搜狐網特別使用,如欲轉載請與搜狐網新聞中心聯繫) 

轉自搜狐

相關焦點

  • 首架外貿山鷹 總裝完成載彈量達2公噸
    內地主力高級教練機、山鷹首架外貿飛機昨日上午在貴州安順市總裝完成,標誌著內地的出口航空武器裝備譜系取得重大發展。山鷹飛機由中國航空工業貴州飛機有限責任公司研製,最大載彈量達2公噸。  山鷹外貿型代號FTC-2000,是一款全天候、輕型、單發、列表式雙座艙超音速軍用高級教練機,可承擔高級訓練、戰鬥入門訓練和戰術對抗訓練任務,並具有一定的對空和對地作戰能力。飛機共有5個外掛點,最大載彈量達2公噸,可掛載航炮、飛彈、火箭彈、訓練彈、炸彈和副油箱等。  自2003年首飛以來,山鷹已改進改型研製生產了多個型號產品,並批量交付用戶。
  • FTC-2000G「山鷹」詳解 「便宜又大碗」的多用途戰機
    不久前,在加納空軍採購新型攻擊/教練機的競標中,我國K-8飛機未能入選,「敗」給了巴西製造的「超級巨嘴鳥」渦輪螺旋槳飛機。在中國製造勢如破竹的今天,這多少有些讓人意外。據悉,我國主力外銷廉價戰鬥機殲-7停產後,許多小國都感到難以在國際市場上找到一種合適的替代產品。那麼中國真的放棄了低成本輕型戰機這個市場了嗎?
  • 中國航空工業神鷹FTC-2000G首架軍貿飛機總裝交付
    微信公號「貴飛公司」(ID:gfxc3396008)9月5日消息,2018年9月5日上午10時52分,中國航空工業神鷹FTC-2000G首架軍貿飛機在貴州安順航空工業貴飛成功實現總裝交付。在現場,隨著飛機總裝廠房大門的徐徐打開,一架全新的以攻擊為主,兼具戰鬥和教練功能的多用途飛機在牽引車拉動下穩穩移動到觀眾面前。
  • 根治中國飛機「心臟病」! 劉大響院士談航空發動機
    航空發動機透視圖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的航空發動機從小到大,從測繪仿製到自主研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進步和成就。這裡我想特別提到的是「太行」發動機,經歷了30多年的努力,最終實現了渦噴到渦扇,從小發到大發,從二代到三代的三大跨越,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現在我們「太行」發動機,已經裝備部隊並且在進行系列化發展,它已成為我國第三代戰鬥機的主力發動機,我國已經基本具備了自主研製第三代軍用發動機的能力。
  • 根治中國飛機「心臟病」!劉大響院士談航空發動機
    這裡我想特別提到的是「太行」發動機,經歷了30多年的努力,最終實現了渦噴到渦扇,從小發到大發,從二代到三代的三大跨越,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現在我們「太行」發動機,已經裝備部隊並且在進行系列化發展,它已成為我國第三代戰鬥機的主力發動機,我國已經基本具備了自主研製第三代軍用發動機的能力。
  • 中國航空工業FTC-2000G多用途戰機首飛成功 (1/7)
    中國航空工業FTC-2000G多用途戰機首飛成功 (1/7) "← →"翻頁
  • 韓國航宇工業公司有望進入軍用運輸市場
    ,在其產品線中增加軍用運輸機。KAI成立於1999年,開發了一系列成功的國產航空航天產品,包括教練機、直升機、戰鬥機和衛星等,代號為KF-X的本土戰鬥機正在研製中,計劃於2021年上半年推出原型機。對KAI而言,運輸機市場具有很高的本地化潛力,其內部分析顯示,未來30年國內將有大約100架軍用運輸機需求,並可能向海外市場出售100架,運輸機的維護、維修和大修市場也有利可圖。
  • 臺灣將研製基於IDF的教練機 代號「藍鵲」
    25日,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灣民進黨新政府已經決定由臺灣「漢翔」公司在臺灣F-CK-1「經國號」(IDF)戰鬥機基礎上研製新型高級教練機,命名為「藍鵲」。報導稱,之前臺灣有購買義大利馬基-346教、韓國T-50等教練機的設想,也有在因事故率高臭名遠揚的臺產AT-3「自強」教練機上更換發動機研製新型教練機的計劃。
  • 新中國第一架噴氣式飛機研製始末
    因此,在「56式飛機」試製成功並順利轉入成批生產後,當時我國航空工業最高領導機構——第二機械工業部四局,以及新中國第一批建設的航空工業基地——瀋陽飛機製造廠,簡稱國營112廠,根據國家發展航空工業的方針,著手考慮建立自己的航空科研機構,探索走自行設計飛機的道路。
  • 新刊 |《中國大飛機》:託起航空強國夢
    巡天為飛機,著水為航船,「鯤龍」AG600 的成功海上試飛,填補了我國大型水陸兩棲飛機的研製空白近年來,隨著國產大飛機「三劍客」——C919、AG600、運-20在藍天聚首,幾代中國人的藍天夢正在一步步實現。
  • 我國高級教練機發展探秘:從殲教7到高教9(圖)
    1987年殲教7飛機在中國貴航定型成功,很快便投入現役使用。殲教7飛機的到來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空軍的訓練改裝問題,根據殲教7服役前後幾年的飛行安全紀錄統計,殲7部隊的事故萬時率幾乎下降了約50%。殲教7飛機不但解決了飛行員改裝殲7前的適應訓練問題,而且還能擔負一定的戰備任務。
  • 米格21終極:海山鷹改進型首飛成功,提高飛行品質仍然難敵獵鷹
    作為中國兩大教練機專業戶之一,貴飛公司最近些年,在空軍高教九型號上頻頻出擊,不斷推陳出新,最早期型號是高教九,取代殲教七作為中國空軍和海軍的唯一一款超音速教練機,在此之後,又緊鑼密鼓推出了攻擊機改進型號FTC-2000和FTC-2000G,而且還特別針對中國海軍航母艦載機的需求,單獨推出了航母降落訓練改型海山鷹,可算是將一個陸地上的小坑
  • 首架FTC-2000G飛機總裝交付,中文名稱命名為 「神鷹」
    航空工業貴飛 供圖國防在線客戶端北京9月5日電(特約記者 楊鐵虎)記者剛剛從中航貴州飛機有限責任公司(簡稱航空工業貴飛)獲悉,5日上午10時52分,中國航空工業首架FTC-2000G軍貿飛機在貴州安順航空工業貴飛成功實現總裝交付。
  • 大飛機研製難在哪裡?一文解析大飛機各主要零件的主要生產商
    據資料顯示,1970年-1980年代,中國首次嘗試大型客機研製項目運10,但由於種種原因,導致項目中斷。2008年中國商飛成立,C919項目也隨即啟動,中國民用航空大飛機研製再次起航。2017年5月5日,成功首飛;2019年8月,完成轉場試驗;2020年3月,C919完成飛行推力確定試飛,計劃將在2021年取得適航證。
  • 中國軍用十大無人機排行榜
    軍用無人機是由遙控設備或自備程序控制操縱的不載人飛機。隨著高新技術在武器裝備上的廣泛應用,無人機的研製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並在幾場局部戰爭中頻頻亮相,屢立戰功。中國十大軍用無人機有彩虹七型無人機、神鵰無人機、翔龍無人機、暗劍無人機、彩虹-5無人機、翼龍-Ⅱ無人機、「風影」無人機、「雲影」無人機等等。
  • 2020年中國飛機行業市場發展現狀分析 民用軍用整體平穩增長
    具體到商用飛機領域,據民航局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以來,我國運輸飛機數量持續提升,2019年,全國民航運輸飛機數量為3818架,比2018年底增加179架。Flight Global發布的《World Air Force2020》報告數據顯示,2013年以來,我國軍用飛機數量規模持續提升,到2019年,全國軍用飛機數量上升至3210架,穩居全球第三,總量少於美國(13266架)和俄羅斯(4163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