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兩大教練機專業戶之一,貴飛公司最近些年,在空軍高教九型號上頻頻出擊,不斷推陳出新,最早期型號是高教九,取代殲教七作為中國空軍和海軍的唯一一款超音速教練機,在此之後,又緊鑼密鼓推出了攻擊機改進型號FTC-2000和FTC-2000G,而且還特別針對中國海軍航母艦載機的需求,單獨推出了航母降落訓練改型海山鷹,可算是將一個陸地上的小坑,直接挖通到大海!
而且這還不是終點,2020年5月12日,航空工業貴飛改進研製的海山鷹飛機在貴州安順機場試飛成功,這意味著該公司又在海山鷹基礎上進行改進,不斷提高性能,滿足客戶需求,這也是貴飛特別崇尚的設計風格:小步快跑,從不停步。
從陸地山鷹改成海山鷹,海山鷹再改,海山鷹2.0成功首飛
海山鷹改進型相比海山鷹究竟有多少變化,這些變化意味著什麼?
從外觀來看,新改進型最大的特點是,翼尖形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原來的小型橢圓修型轉換成更大型的梯形翼尖設計,原始設計的優點是高速飛行阻力較小,新型翼尖的好處是翼展增加較多,機翼面積更大,可以進一步提高飛機降落性能,包括更小的失速速度,從這個設計來看,機翼面積增大了,翼尖改成大型梯形,高速飛行阻力會更大,這種設計明顯會弱化高速飛行能力,卻強化了低速操縱控制,這是對過去設計的一次重新認知,也更加貼近客戶需求。
另一方面來看,海山鷹改進型,更大的不同在於翼尖採用了特殊的對開減速板,取消了原始海山鷹教練機從米格-21戰鬥機繼承的機腹兩塊減速板設計,這是一個非常明顯的區別,從實用角度來說,二者都起同樣的減速功能,但是區別在於,翼尖對開減速板設計,打開過程中不會產生過大的俯仰力矩,不會對姿態造成不利影響,這種設計有利於飛機減速階段的穩定性,傳統米格-21的機腹減速板打開後,飛機有相當明顯的低頭趨勢,這對於艦載機降落訓練還是是一個非常糟糕的體驗。
這是海山鷹教練機吸取美國F-16戰鬥機的減速板設計,平時兩片貼合一起,使用時候雙面對開
中國航空工業從烏克蘭獲得蘇霍伊設計局設計的蘇-25UTG艦載教練機,這款飛機也有翼尖減速板設計,不同的是,蘇-25UTG翼尖設計摺疊機構比較複雜,採用了2折設計,和美國海軍上世紀60年代的A-6「入侵者」攻擊機設計類似,中國這種設計,雖然位置和蘇-25UTG相同,但是細節設計做了簡化,並沒有一味抄襲俄羅斯或者美國人的設計,但是這種設計同樣也存在一些設計隱患,相比原始海山鷹的機腹兩塊減速板,這種翼尖減速板需要兩側動作非常對稱而且可靠,假如單邊出故障會造成飛虎姿態嚴重的偏航,而原始設計的減速板距離機身中線很近,不存在這個問題。
相比設計先進的洪都航空的獵鷹教練機而言,山鷹教練機修改非常頻繁,而洪都的獵鷹教練機,基於先進的三代戰鬥機設計,最近10年在總體設計和氣動外形等方面,幾乎沒有任何明顯變化,可以說這是追求先進卓越的優勢,一次設計直接達標,而山鷹教練機基於二代機技術改進,飛行性能存在諸多缺陷,所以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的改進磨合,一點點進步。
相比競爭對手的獵鷹教練機一次成型,貴飛改進實在太頻繁了
貴飛的海山鷹,本質還是二代機水平,所以存在很多二代機的缺陷,雖然飛機也採用了一些先進的氣動和進氣道設計,包括邊條翼,可動前緣襟翼,DSI進氣道等先進技術,總體來說,還是沒有完全脫離二代機的範疇,外加為了儘量提高老產品殲教七的通用度,飛機保留了大量比較落後的設計和設備,這些設計雖然方便了客戶繼續沿用幾十年來的經驗,但是對於更高的要求,確實有些力不從心。
海山鷹交付海軍部隊,主要作用是給艦載機飛行員做殲-15戰鬥機前行飛行試驗,通過陸地機場跑道降落來模擬艦載機著陸,簡而言之,僅僅是一款蹲起落的飛機,而且由於艦載機著陸的特殊性,飛機接地垂直速度非常高,加之海山鷹設計結構較弱,飛機損耗很快,即使飛機造價便宜,頻繁換新飛機後,總體費用不見得還有多少優勢,而且相比於南昌的獵鷹教練機而言,飛機在飛行品質和低速性能上,明顯不如對手,而且對手雖然價格貴得多,但是壽命也非常長,總體而言,不見得還有多少優勢。
就山鷹和海山鷹教練機,相比對手的劣勢很明顯,貴飛公司也應該清醒認識到,假如真的上訓練航母,必須推出一款全新的先進教練機,山鷹基礎上修修補補,基本走到了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