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搶口罩,三月額溫槍,四月熔噴布,五月搶頭盔。疫情的大爆發把國民乃至國際需求提 升到新的高度。近日阿里巴巴國際站的相關數據顯示,自行車行業出口爆單在三季度「卷土 重來」。據證券時報記者報導,國產自行車訂單大爆發,就連疫情期間內銷訂單也在增長,4 月國內 訂單激增,隨著海外疫情的蔓延,6 月份海外需求開始復甦。今年以來,自行車的訂單量在 6-9 月相較於去年,接單量提高了 10 倍,交易額是去年同期的 13 倍多。目前訂單已經排 到明年 4 月份。公司一刻不敢停歇地加工自行車,工人每晚加班到 10 點多,並從當地尋找 其他工廠進行代加工。」說這兩段話的分別是上海鳳凰進出口有限公司業務總經理駱掠和天 津易路達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卿。從疫情的角度上來看,自行車猛銷是必然的。 疫情限制了人們的出行,對於短途來說計程車,公交車,地鐵等人員密集,更不容易保護好 自己。所以自行車的優勢被放大,和人接觸少,行動方便等等。包括疫情期間,外賣行業的 突增,也使得電動自行車的需求進一步擴大。那麼為什麼在今年六七月份訂單爆發呢? 國內有共享單車的基礎,得益於量的優勢,大大減少了人們購買自行車的需求,出門幾十米 必有一輛共享單車。國內訂單接近飽和,大多訂單來自海外,6 月份,自行車出口 559.2 萬輛,同比增長 30.5%,出口額 3.21 億美元,同比增長 38.8%;5 月份、6 月份連續兩個 月環比保持兩位數增長。從數據上看,海外市場由於嚴重的疫情,也增加了對自行車的需求,自行車訂單甚至排到明 年,當然了疫情可能僅僅是刺激作用,並非主要原因。首先,疫情影響公共運輸停擺,私家 車的密閉空間也不利於防疫,自行車節能減排避免擁堵,成為出門採購交通工具的首選。其 次,各國政府都看到了自行車的必要性,歐美國家對自行車購買以及自行車道的建設均有補 貼。另外,以前其他一些國家也向自行車進口大國出售自行車,由於疫情當地生產力停滯, 中國的復工復產走在世界前列,全世界都在向中國進口自行車。最重要的一點是,歐洲國家 本身有自行車文化,以及海外消費者對健康的追求使得自行車需求大增。國內的抗疫成果是有目共睹的,可以說國內企業的復甦離不開政府對疫情的大力調控。一份 來自天眼查的獨家數據顯示,7 月全國新增註冊自行車生產企業 18538 家,8 月至 10 月 分別增加 15540 家、15730 家、11024 家。如果海外疫情仍得不到好轉的話,那麼對國 內的自行車廠來說,這是一次加大進出口增長的風口,同樣的這也是對自行車產業鏈的一次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