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完劇意猶未盡去看原著,看完只有一個感受,編劇簡直妙手回春!
《壞小孩》裡,張東升就是個為了錢謀財害命利慾薰心的罪人,為財產謀劃了一年要殺掉嶽父嶽母和妻子徐靜,在導師跟前謊話連篇,警察跟前演技高超,卻被三個小孩指使的團團轉?
就算一開始兩人見面策略真的奏效,後來呢?兩個人都住到自己的小房子裡了啊!跟蹤不行嗎?在便利店蹲守不行嗎?跟初中老師左鄰右舍打聽一下不行嗎?就硬生生降智到朱朝陽說啥他聽啥嗎?
這個角色在原著筆下就是個為了讓朱朝陽合理弒父並逃脫法律制裁的工具人。
別說讓人喜歡了,同情都很難有。
如果按照這個劇本拍,現在網上對秦昊的角色會是什麼態度?奧,這不是那個被孩子騙得團團轉變態殺人犯嘛。
而劇呢?受到婚內冷暴力,親戚朋友看不起,一次次地問我還有機會嗎從受傷到絕望來表現他下定決心殺人的心路歷程;
給小朋友錢的幾次試探,通過銀行卡定位對方位置來表現他的縝密和冷血;
為了普普救弟弟寧願背上三十萬高利貸(之前還想殺人拿錢)照顧普普內心憶起女兒夢來展示他的內心從冷硬變得柔軟;
最後對朱朝陽的報復,童話的隱喻,直接把這部劇變成了東升與朝陽的交手,針鋒相對不香嗎?
殺人動機,內心掙扎,邏輯縝密,翻臉無情全都出來了,張東升從一個被朱朝陽利用得團團轉的工具人變成了有血有肉的人,罪有應得,但貴在真實。
大家看完劇對秦昊沒有惡感,反而玩起了梗,一方面是他演得好,最近浪姐光環加成;另一方面,這個人物改編之後很容易讓人同情。性轉一下,一個女生嫁到千裡之外,有業務能力卻還是個臨時工,家裡親戚個個看不起她,老公出軌,公公婆婆勸你離婚,想要孩子還要不了,換成是誰誰不絕望?中年危機三根支柱愛情事業身體,事業愛情就不說了,頭還禿了,腰還不好,換成是你你想不想報復社會?(法治社會,想想就得了,還是得朝前看哈)
原著裡普普,嚴良(丁)就是缺心眼的不良少年少女,小偷小摸,貪婪輕信。誰看原著能喜歡這倆?一個天天就知道打遊戲的沒頭腦,一個小小年紀春心萌動,下毒殺了兩個大人的沒下限。
改編後呢?
嚴良一直想當個好人,他做了一些錯事,偷東西,打架,但都是為了保護普普。送朱朝陽生日禮物,一開始順手偷了,出門卻主動拿出鋼筆,對店主說我們幫你搬箱子換吧。這場戲我吹爆!嚴良不想當個好人嗎?他堅持說「我爸是個好人」只是在喊口號嗎?他之前學壞到底是無路可走環境所迫還是本質人渣?老陳說「他不是個壞孩子」的信任錯付了嗎?跟朱朝陽的友誼在他心裡美好嗎?重要嗎?這場戲給了答案。
普普呢?當然可以有暗黑的解讀,但是最先說出為錯事負責任的是她,她也在盡己所能地保護嚴良(潑開水),對朱朝陽好(擦鞋,警告朱晶晶),不顧自己的哮喘去照顧小貓,找三十萬去救弟弟……她在劇裡是年紀最小的,體力最弱的一個,卻一直扮演了一個體貼,照顧別人的角色。
幽暗裡也能開出花,原著選擇寫為愛殺人的幽暗,編劇選擇選擇寫溫暖人心的花。
朱父從一個偏心後媽的負心漢變成了努力守護兩個孩子的爸爸,可能做得不夠好,但他覺醒了,努力了,甚至搭上了女兒死亡的真相和自己的命。
劉琳演的媽媽,自尊心強,控制欲高。愛人出軌了要離婚,咬著牙努力工作,多年不去麻煩前夫;把自我死死壓制在母親的身份後,跟馬主任分手後面無表情吃橘子,決不允許自己在對方面前失態;跟老師關於成績的對話……她已經失去了太多,成功的婚姻,體面的生活,作為女人的吸引力……生活就像走鋼絲一樣危險,所有的希望寄托在了兒子身上,兒子不能有一丁點不好,更不能跟自己離心離德,這些都意味著她的生活徹底失敗。
但這樣的媽媽至少還保留了自尊。原著裡的媽媽呢?教自己兒子叫後媽婊子,叫妹妹小婊子。張嘴閉嘴就是你爸的錢,離婚多年,她一直帶著自己的兒子生活在巨大的怨氣裡,自己走不出去,也不允許兒子走出去。
我曾見過這樣的單親媽媽,被生活磨礪出的怨氣無處發洩,全都向兒子一股腦兒的傾訴出去了。兒子從小就被灌輸對爸爸的恨,提什麼要求都得不到滿足,誰讓你沒有別人那樣的好爸爸呢。難以想像這樣長大的孩子得花多少時間才能學會愛和被愛。
老陳的角色是編劇加的,看過劇的人應該很少有人不對老陳懷有好感,對老陳薛丁格的死亡扼腕。
就連邊緣角色葉馳敏,也從一個被軍隊出身的爸爸打擊教育心理變態到污衊別人的問題少女,變成了一個家庭溫暖,最後也願意對同學伸出援手的善良少女。
如果說原著的中心思想是「錢是非常重要的,張東升為了錢殺了老婆嶽父嶽母,朱朝陽為了錢殺了老爸後媽妹妹普普嚴良」,「有的小孩比大人還聰明還壞,14歲以下免於刑事處罰是壞小孩的保護傘」,那麼改編後的劇情中心思想就要健康得多,「你選擇相信童話還是背叛?」「就算現實再黑暗,你也不止墮落一個選擇(朱朝陽和嚴良)」。
更別提最後的開放式結局,一個是強行讓浙大教授,刑偵專家降智發現命案不舉報(刑偵專家去浙大教數學?這個設定是認真的嗎?能去浙大教數學的,得是普林斯頓數學博士畢業吧?他畢業之後你就說他去搞計算機搞金融都比搞刑偵靠譜啊,一個純理論一個純實踐,不是邏輯能力強就能隨便跨領域的啊)
還有一個是讓觀眾自己選,你覺得老陳活著嗎?嚴良呢?普普呢?王瑤和朱爸是怎麼死的?朱朝陽殺沒殺人,殺了幾個人?他跟朱晶晶的死到底有沒有關係?他媽媽發現了他的秘密沒有?警察相信他說的話嗎?
我覺得這部劇封神就在結尾。前面幾集看的時候覺得劇情有點慢,有點拖沓,從一倍速到一點五再到兩倍速,只有朱爸邊吃餛飩邊哭的那一段被演技帶進去了,反覆看了好幾遍。但是看到結尾自相矛盾的地方一出來,我的雞皮疙瘩都起來了。懸疑片不光是作者設置陷阱,藉助信息優勢愚弄觀眾,再藉助主角大秀四方的本格推理套路,也可以是我把真實和虛假的都呈現給你,帶動觀眾思考,你選擇相信哪個?你的世界觀是什麼?
看劇帶來的爽是一時的,而思考帶來的影響是持久的。
角色豐滿對應的是角色單薄,角色單薄包括一味地描寫正能量或黑暗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