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攝氏度的溫度15分鐘凍住泡麵,被網友分分鐘揭穿

2020-12-05 小智愛娛樂

近日有網友為了證明冬天有多冷做了實驗,看完圖片小編確實感覺到冷冷的寒風刺骨。網友為了證明-40°多冷。真的是在拼,網友用泡麵用熱水泡好之後放到了-40°攝氏度的戶外不到15分鐘發現泡麵已經凍僵了。北方的天氣確實真冷。

也有網友表示這分明用的是液氮,根本不是什麼冬天戶外溫度。液氮是-100攝氏度的溫度。肯定是可以快速的把方便麵凍住,屋外溫度肯定不會有達到這個效果。不過也有網友表示這就是戶外溫度。根本不是什麼液氮。

你們感覺這是液氮凍住的還是東北的屋外天氣凍住的呢,我們先普及一下,泡麵一般都是用煮開的熱水,熱水達到100攝氏度才能泡出,香味可口的泡麵。東北的屋外溫度有-40攝氏度,我們用最原始的辦法都能算出來,-40攝氏度的天氣絕對不會凍住用100攝氏度的開水煮開的泡麵。有網友會提出時間長短的問題,我們在文章的開頭都已經說過了,15分鐘的時間-40°攝氏度的溫度,凍住100攝氏度的泡麵,這個肯定是不可能的。

液氮是液體,無色,無臭,沒有腐蝕性。在常壓下液氮的溫度達到了-196攝氏度,我們用-196攝氏度的液氮,凍住100攝氏度的泡麵,用15分鐘的時間把泡麵凍住,我感覺這個還是有可能的,畢竟液氮溫度是極低的。將近是煮開的泡麵水的溫度的2倍。所以說用-40攝氏度的溫度凍住100攝氏度的開水是不可能的,如果用-196攝氏度的液氮絕對是有可能凍住這100攝氏度的泡麵。

所以說經過事實證明網友曬出-40攝氏度的溫度15分鐘凍住泡麵,被網友分分鐘揭穿。好了 我們今天的討論話題就是-40度真的能凍住泡麵嗎?歡迎下方留言點讚。冬天天氣冷,大家記得添衣服保暖。這樣才是我們這些人最該知道問題。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泡麵一定要泡3分鐘?殘酷的真相在這裡
    世界上最漫長的三分鐘莫過於給泡麵衝完開水之後,等待中那煎熬的三分鐘。那麼,吃泡麵為何要等3分鐘?其實,所謂的「3分鐘」是發明泡麵的創始人確定的。在1958年日籍臺灣人安藤百福在大阪府池田市發明了方便麵,他在之後不斷試驗產品推銷產品的過程裡,建立了3分鐘的行業尺度。
  • 連康師傅都不會的泡麵方法,一定泡夠3分鐘才最好吃
    現在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很多人工作加班根本就沒時間吃上一頓好飯,於是泡麵已經成了很多加班族的理想餐食。近年來泡麵的種類也越來越多,實打實的快捷又好吃。其實除了充飢之外,很多人也會在空閒的時候專門煮一鍋泡麵來吃,因為現在泡麵也是可以做成豪華大餐的,煮一鍋泡麵看劇也是周末好休閒呢!
  • 不要哭,在零下15°C的石家莊,眼淚可能會凍住……
    他們才稍微靠著歇一歇……凌晨,一位網友發了一個朋友圈直白的文字讓人眼眶瞬間一熱……1月5日,通宵檢測之後,一大早又開始了新一輪的檢測,在替崗醫護人員到來之後才稍作停歇吃了一口泡麵,怕上廁所,期間沒敢喝過一口水!
  • 為啥吃泡麵要泡三分鐘?吃了這麼久泡麵才知道,以前都吃錯了!
    為啥吃泡麵要泡三分鐘?吃了這麼久泡麵才知道,以前都吃錯了!旁邊的出現給我們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在吃泡麵的時候只需要用開水泡三分鐘就可以了,而且這個時間也是在全國都能夠通用的,不管是在哪個國家泡麵都是只需要用開水浸泡三分鐘就可以了,日本甚至還是出產了一種視頻,就是讓大家在等待泡麵的時候可以觀看視頻,這個視頻也被大家稱作為泡麵番,當你看完這個視頻的時候也就代表著你的泡麵已經泡好可以吃了。
  • 40分鐘內中日美接連地震
    烏魯木齊發生4.2級地震 多地有明顯震感據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12月12日15時11分在新疆烏魯木齊市沙依巴克區(北緯43.65度,東經87.37度)發生4.2級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
  • 經常吃泡麵,但你知道泡麵為什麼要泡「3分鐘」嗎?不妨了解下
    有人認為,泡麵是「懶人之光」,便宜又飽腹,還能囤一兩年,只需要一點開水,吃前不用開火,吃完不用洗碗,簡直就是為懶人發明的!但吃了這麼多年的泡麵,你知道關於泡麵的一些「爭議」嗎?泡麵為什麼要泡3分鐘?有什麼說法嗎?
  • 12分鐘中心溫度高達864℃
    12分鐘中心溫度高達864℃ 2017年09月06日 14:58:18來源:金華晚報記者 潘逸 通訊員 何志超 不到1分鐘,明火開始燃燒,一旁消防隊員用測溫儀探測發現,現場火焰中心溫度就達到150攝氏度,而離火焰中心1米處煙氣溫度約為56攝氏度。5分鐘左右,塑料材質為主的電動車就已遍布火苗,並產生大量濃煙,順樓道迅速往上躥升。此時火焰中心溫度已達到436攝氏度,離火焰中心1米處煙氣溫度達到180攝氏度。7分15秒,滾滾黑煙充斥了整個樓道,原本完好的電動車已被大火燒得露出了骨架。
  • 快報實測40攝氏度
    據杭州市氣象局昨日15時發布的消息,當時市區氣溫為35.4攝氏度。保安亭裡究竟有多熱?我們拿出預備好的溫度計,現場實測——測試工具:乾濕兩用溫度計,小五金店買的,20元,北京康威儀表有限公司製造。溫度測量範圍從零下18攝氏度至50攝氏度,每格精確至0.5攝氏度。保安亭外空地上方空氣溫度:37.5攝氏度。
  • 為什麼泡麵一定要泡3分鐘?原來我們一直都被騙了!
    世界上最漫長的三分鐘莫過於給泡麵衝完開水之後,等待中那煎熬的三分鐘。泡麵包裝上的使用方法總是建議用水煮,或是以熱水衝泡,只要3分鐘即可食用。那麼,吃泡麵為何要等3分鐘?有些面明明泡5分鐘或者更長的時間味道也很不錯,麵條仍然爽滑。難道多年來我們一直都被忽悠了嗎?
  • 大學生用蠟燭花盆自製取暖神器 40分鐘升溫12.5℃
    記者用溫度計、紅外線測溫儀等進行了實驗,40分鐘後,一間10平方米的密閉房間就能升溫12.5℃。由此看來,這一取暖方法確實可行。不過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在室內使用明火一定要注意安全。「取暖神器」製作完成後關上門窗,查看室內溫度。此時是晚上9時38分,溫度計顯示為13.8℃【見圖8】。
  • 泡方便麵的時候,為什麼要泡3分鐘?吃了這麼多年泡麵,才知道!
    而現在泡麵的品牌也是非常多的,並且口味也是非常多的,不管是哪一種吃起來都是非常的好吃的,可以刷泡麵吃起來不僅口感非常的好,而且給我們的生活也是帶來了很大的便利的。而我們在購買泡麵的時候,在泡泡麵時一般也都是會看到,不管是袋裝的泡麵還是桶裝的泡麵,上面一般也都是會寫上建議泡三分鐘,那麼在方便麵的時候,為什麼要泡三分鐘呢?吃了這麼多年泡麵,才知道。
  • 吃碗泡麵就知道,比5毛特效還高級!
    吃碗泡麵就知道,比5毛特效還高級!東北也屬於北方,北方人愛吃麵食,尤其是到了過年的時候,餃子就是一種不可少的主食,東北人更加的豪爽,一家家都是成包成包的做餃子,各種餡的都有,而零下30度的東北,室外就是一個天然大冰箱,把包好的餃子放到室外,攤開一會的功夫就凍成冷凍餃子了,比放冰箱還快速,凍好了之後裝到袋子裡放到門口的缸裡,天天吃餃子。
  • 40攝氏度,他們在空中「跳起了舞蹈」
    6月4日,中原地區熱浪滾滾,最高氣溫達到了40攝氏度。
  • 泡麵在人體內需要排毒32天、消化32小時?
    姐,泡麵吃下去要32天才能排完毒,泡麵的桶上還有蠟,你要管管小白跟Vivi,不能讓他們多吃,對身體不好。 是誰說泡麵吃下去要32天才能排完毒的,我看我也沒中毒啊。泡泡麵的桶上有蠟?那怎麼辦,難道要我放在你水壺裡泡。 好啦,你倆不要吵啦。泡麵呢,確實沒這麼可怕。
  • 泡麵番是啥意思 泡麵番的定義是什麼介紹
    網絡上流傳一個名詞泡麵番,令很多網友不解這個泡麵番是什麼意思,來看看泡麵番是啥意思?  泡麵番是啥意思  「泡麵番」顧名思義,就是看完這部動漫的時間相當於泡一碗麵的用時,一般也就是5分鐘,去掉片頭曲的話在3分半左右。
  • 澳大利亞驚現30米高「火焰龍捲風」 持續40分鐘
    30米高的「火焰龍捲風」很罕見據英國《每日郵報》9月17日報導,52歲的電影製片人克裡斯當天在澳大利亞艾麗斯斯普林斯市郊外為一部新影片尋找拍攝場地時,意外地拍攝到了罕見的「火焰龍捲風」,火焰高達30米,持續時間有40
  • 記者測試:頭伏當天 地表溫度超過45攝氏度
    昨天是頭伏,最高氣溫達到37攝氏度。這幾天大家的感覺都非常明顯,那就是酷暑難耐。記者從氣象部門了解到,今年的高溫天氣估計有點「難熬」。7月17日的氣溫是27-37攝氏度。上午十點鐘開始,室外人們就能明顯地感受到一股股熱浪,站在水泥地面上,熱氣往上冒。記者用一個水銀溫度計放在地面上,瞬間溫度就攀升。
  • 涪陵榨菜給臺灣名嘴寄了一箱,網友:泡麵要不要
    涪陵榨菜給臺灣名嘴寄了一箱,網友:泡麵要不要。前不久,網上特別火爆的一段臺灣綜藝節目主持人說大陸人吃不起榨菜的視頻受到了網友的瘋狂轉載,視頻中顯示一位臺灣主持人說大陸人吃不起榨菜了,條件好點的才能吃得起,並且把涪陵榨菜的fu全程念成pei,這也讓不少網友開始嘲笑,就在前不久,涪陵榨菜給這位臺灣主持人郵寄了一箱榨菜,最讓人眼睛一亮的是郵寄地址是臺灣省,這也讓許多一直在關注此事的小夥伴得到了意思安慰,在這視頻播出後,網友也是紛紛曬出自家的泡麵過來「
  • 吃一碗泡麵,胃真要消化32小時?愛吃的人有點慌......
    自己做,太麻煩!叫外賣,要等!So,沒有比泡麵更適合肥宅的小編啦!(和小編一樣的來留言區舉手~)可是,一說起泡麵,有關它的傳言,又雙叒叕要來了!另外,經過加熱的小米粉、小麥粉,消化速度會增快。可見,方便麵並不是什麼難消化的食物。相信吃過泡麵的人大概都有一種感受:一碗泡麵下肚,瞬間覺得飽飽的,可沒過多久,肚子就又餓了。這種最真實的體驗,也狠狠地打了這個傳言的臉!
  • 專家:「100攝氏度3分鐘」是夠了
    有網友提問,消毒劑頻繁使用是否對身體或環境產生不良影響?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員張流波說,消毒是疫情防控的重要緩解,對阻斷傳播意義重要,但消毒要適度。要保證它不對身體帶來危害,對環境帶來風險。他提到,對物品消毒能用物理方法就用物理方法,不要用化學消毒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