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將迎來產業爆發的合成生物學
合成生物學概念被廣泛關注,最早可追溯到2004年在麻省理工學院舉辦的「合成生物學 1.0」大會。那次會議的最大亮點在於,風險投資機構對合成生物學的進展感到非常興奮,他們看到了該領域研究對於生物學的重大意義,尤其是在生物能源方面。
在隨後的幾年內,有很多合成生物學初創公司相繼成立,融資額也相當巨大。但這並不是一個好的轉折點,甚至在某種程度上使合成生物學的發展遭遇挫折。當時合成生物學在生物能源方面的研究成果並不具有經濟效益,在規模化方面根本無法與傳統化石能源相抗衡。在隨後的五年內,這些公司相繼倒閉,那也是合成生物學商業化進程中失去的五年。
近年來,伴隨CRISPR等基因組編輯技術的不斷革新,以及同樣快速發展的大數據、人工智慧和機器人技術等,合成生物學的前景變得越來越明確,合成生物學的產業化發展迎來一個爆發期,具有以下幾方面新的表現:
第一,涉及領域越來越廣。從生物能源擴展到生物基材料、微生物機器人、食品、農業、生物醫藥、疾病治療、稀有資源量產、環境修復以及生物工程技術平臺的開發等諸多領域。
例如日本科學家將放線菌的基因轉移到大腸桿菌,通過設計新的代謝途徑,生產出可耐400攝氏度高溫的生物塑料。整個生產過程節約能源並減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作為產品的生物塑料可自然降解,有利於保護環境。
美國最大的合成生物學創業公司Ginkgo Bioworks,通過將玫瑰的基因整合到酵母的基因組上,實現了利用酵母大量生產價格昂貴的玫瑰精油。該公司已與法國知名香水企業建立了合作關係,市場前景值得期待。
第二,初創企業大幅增加,融資額不斷增長。據美國SynBioBeta數據顯示,全球合成生物公司今年第一季度共獲投資6.5億美元,規模達去年同期的2倍;第二季度投資額達9.25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4倍,並且此時期獲資助公司多位於美國矽谷和美國東北部。全球合成生物產業2018年募資額有望達到30億美元。此外,英國合成生物學國家產業轉化中心(SynbiCITE)於7月12日發布的《2017年英國合成生物學初創調查》顯示,英國在2000-2016期間共成立146家合成生物企業,在此期間公司數量每5年翻一番;在2010-2014的五年期間,企業共獲得2.2億英鎊投資,是此前5年的5.5倍;企業在2015-2017期間獲得投資進一步增加,僅3年就募集超過4億英鎊投資。
(全球合成生物學融資歷史(2012-2016),數據來源:CB Insights)
第三,越來越多的頂級科學家投身創業大潮,科研成果的產業化進程提速。合成生物學公司Synlogic由麻省理工學院生物工程學教授、合成生物學先驅詹姆斯·柯林斯創辦,並於2017年8月在納斯達克上市;Ginkgo Bioworks公司由麻省理工學院計算機科學和合成生物學先驅湯姆·奈特參與創辦,目前已獲4.29億美元融資,估值超過10億美元;Synthetic Genomics公司由美國合成生物學先驅克萊格·文特爾(曾公然挑戰 「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而聞名)及諾貝爾獎獲得者漢密爾頓·史密斯創辦;enEvolv由哈佛醫學院基因組研究中心主任喬治·丘奇創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