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桂林市龍勝各族自治縣偉江鄉,地處越城嶺南麓湘桂兩省交界的八十裡大南山下,這裡有豐富的森林資源,全鄉森林覆蓋率達70%以上,境內冬暖夏涼,山清水秀,氣候宜人。
今年29歲的石龍軍是偉江鄉裡木村黨支部組織委員,2017年開始胡蜂養殖,創辦了胡蜂生態養殖合作社,建起了全縣首個胡蜂養殖基地如今,他通過控溫大棚育苗,向貧困戶傳授養殖技術,在當地帶出了胡蜂養殖脫貧創業路。
「胡蜂一身都是寶,蜂蛹是一道美食,成年胡蜂泡出來的酒,可以治療風溼病;提煉出來的蜂毒,可以製成治療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等疾病的良藥。」石龍軍一邊餵養胡蜂,一邊介紹起了自己的胡蜂養殖經歷。
2013年,在廣州軍區某空軍部隊服役5年的石龍軍退伍回到家鄉,最初,他在縣城經營一家洗車場。一次偶然的機會,石龍軍聽戰友介紹胡蜂養殖致富的門路,頓時來了興趣,就遠赴到雲南文山、楚雄等地學習養殖胡蜂技術。
在學習養殖技術和市場調查後,石龍軍便回到家鄉裡木村開始了他的養蜂之路。由於桂北氣候較冷,從雲南帶回來的100多隻種苗大多死了。於是,他引入本地虎頭蜂進行種群繁育,在戰友的指導下,他克服技術難題,成功培育800多隻本地胡蜂品種,實現了本地胡蜂的養殖,並摸索出一套容易掌握的胡蜂養殖技術。
經過幾年的摸索,石龍軍的胡蜂養殖技術不斷成熟,在人工輔助交配、蜂王越冬、蜂王築巢、科學取蛹等各項技術上都取得了成功。如今,偉江裡木村建成了全縣首個胡蜂養殖基地,基地佔地20多畝,擁有標準化育苗大棚400平方米,野外練蜂場2萬多平方米,蜂王2000多隻,產值達200多萬元,年收入40萬元。
「開始養胡蜂時,很多人都說我瘋了,但現在很多人看到我成功了,都想跟著一起養。」石龍軍笑著說。石龍軍養殖胡蜂成為村民脫貧致富路的消息不脛而走,村黨支部換屆時當選為支部組織委員,還被縣裡列為農村致富帶頭人參加了粵桂扶貧協作項目在廣東佛山舉辦的經驗交流會。來自龍勝縣內乃至廣東、湖南、貴州等地的客商紛紛上門定購,石龍軍的蜂蛹和種苗常常供不應求。
「胡蜂養殖是個不錯的產業,不需要什麼人力,放在山上就行,也不需要特別餵食,胡蜂自己覓食。」石龍軍說,胡蜂市場價格高,銷售行情好,培育好的蜂王待到成熟後開始繁殖,就被放到野外的蜂窩裡去,一隻蜂王可以賣到150塊錢,每桶種苗2000元,大的蜂窩一次產量可達到80公斤左右,小的也有30多公斤,市場價一公斤蜂蛹能賣到200元左右,到餐廳裡就更貴了。
「作為一名黨員退伍軍人,要記得來時的路,不能忘記初心和使命。」石龍軍說,幾年來,石龍軍的基地積極與貧困戶結對子,採取「支部+合作社+貧困戶」的發展模式,向當地貧困戶提供胡蜂標準蜂群,並教會他們胡蜂養殖技術,養殖基地解決了農民就業,同時帶動貧困戶參與入股分紅實現脫貧增收。
談到今後的打算,石龍軍說明年準備再擴建一個控溫築巢大棚,改良胡蜂養殖技術,引入公司加農戶的合作機制,帶動更多村民一起在家門口創業致富,助力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