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天科院三項成果獲地理信息科技進步獎

2020-09-05 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

來源:中國交通新聞網

近日,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協會公布了2020地理信息科技進步獎評選結果,交通運輸部天津水運工程科學研究院所屬天津水運工程勘察設計院3項成果成功入選。

其中,「深水跨江隧道沉管高精度浮運及對接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獲一等獎,「沿海港口波、潮、流實時動態共享技術研發及應用平臺建設」和「面向沉船打撈的海洋數據精細勘測與綜合表達關鍵技術研發及應用」獲二等獎。

「深水跨江隧道沉管高精度浮運及對接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項目,攻克了水下動態高精度定位、三維可視化動態顯示、動態設備校準、基礎整平等系列技術難題,研製了沉管浮運安裝對接定位系統及系列產品。

該技術首次在江西南昌紅谷隧道安裝中成功應用,實現了水下2.5釐米級的實時對接精度,建立了水下沉管對接連續動態實時三維可視化場景模式,使整個安裝工程提前2個月完工。該技術隨後在香港沙中線海底隧道項目中也得到成功應用,受到國內外專家一致好評。與國際其他施工方法相比,該技術更加先進、顯示更加直觀,並極大地降低了設備成本和人工成本。目前,該技術正在應用於深中通道、襄樊跨江隧道等項目中。

「沿海港口波、潮、流實時動態共享技術研發及應用平臺建設」項目,構建了空間立體化波潮流數據採集與實時傳輸技術體系,自主研製了海洋水文綜合數據採集器,開發了港口水文數據共享技術平臺,實現了觀測數據實時動態共享。該技術以渤海灣為試點,建立了天津港、黃驊港狹長航道的垂直基準空間模型,實現了潮汐潮流動態模擬與短期精確預報、航道水深實時動態顯示等技術應用。

該研究成果解決了離岸潮位遙測遙報的技術難題,實現了海洋水文數據遙測遙報、動態共享和基於實測數據的短期精確預報。該技術先後在黃驊港20萬噸級航道精準乘潮進港、深中通道沉管隧道工程建設、韓國「世越」號沉船打撈等重大項目中成功應用。

「面向沉船打撈的海洋數據精細勘測與綜合表達關鍵技術研發及應用」項目,實現了從前期勘查到後期監測的整個打撈過程無間斷服務,提高了技術的易用性、實用性和綜合性,降低了對人員數量、時間和技能的需求,可為施工作業的方案設計、作業管理、風險預判及事故應急處置提供豐富的技術信息。

目前,該成果已在「1101」沉船打撈、「海洋石油699」沉船打撈、「碧海行動」沉船打撈、韓國「世越」號沉船打撈、「遼河一號」沉船打撈等項目中應用。

近年來,在部天科院黨委的領導下,天津水運工程勘察設計院緊密結合當前水運行業發展現狀,牢固樹立為部服務、支撐行業、服務社會的責任和意識,充分發揚「求真務實、自強不息、團結協作、開拓創新」的天科院精神,狠抓技術關、嚴把質量關,做到值得信賴、能打硬仗,為港珠澳大橋建設、韓國「世越」號沉船打撈等一系列重大工程項目提供技術服務,獲得業界肯定。

相關焦點

  • 國家海洋信息中心項目獲2020地理信息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本報訊 近日,由國家海洋信息中心海洋測繪地理信息部牽頭完成的「長時序多源海島海岸帶遙感數據處理關鍵技術及在海洋監管中的應用」項目獲得2020地理信息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參與完成的「無人值守自動化無人機遙感平臺」項目獲得二等獎。
  • 測繪地理信息系統推薦的4項科研成果榮獲2017年度國家科技獎
    」「航空航天遙感影像攝影測量網格處理關鍵技術與應用」「空間高動態衛星精密定位及其綜合測試理論與關鍵技術及重大應用」4項科研成果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獲取精確的海島礁測繪地理信息,對海島礁開發利用、海洋經濟發展,推動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意義重大。在「十二五」期間的短短4年時間裡,先後建成了與陸地一致的海島礁測繪基準,精確獲取了我國海域海島礁的位置、形狀和面積等信息,繪製了重要海島大比例尺數字地形圖產品,實現了我國測繪地理信息從陸地到陸海全覆蓋的歷史性跨越,所依靠的正是 「國家海島礁測繪重大關鍵技術與應用」項目科技成果。
  • 重慶交通大學科技成果獲2019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
    相關新聞: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舉行 重慶12項科技成果獲獎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月10日16時40分訊(記者秦思思)今(10)日,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在京揭曉。重慶交通大學主持完成的公路橋梁檢測新技術研發與應用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據悉,鋼筋鏽蝕、拉吊索腐蝕斷裂、預應力失效等內在病害已成為威脅橋梁安全運營的「第一殺手」。
  • 巴中4項科技成果獲省級科技進步獎
    近日,省科學技術廳公布2020年四川省科學技術進步獎名單,我市有4項科技成果獲獎,其中《四川地方豬遺傳資源保護技術體系創建與產業化開發利用》《獼猴桃優質高效綠色生產技術創新與應用》分別獲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二等獎,《魔芋產業化綜合開發及加工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柞蠶高效種養關鍵技術研究集成及示範》均獲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獲獎等級和數量均創下歷史最高水平。
  • 連雲港:兩項氣象科研成果獲市科技進步獎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馬文靜 何國俊報導 近日,江蘇省連雲港市氣象局獨立承擔並投入業務應用的「基於WebGIS的移動氣象應急決策服務系統」、「連雲港現代化港口綜合氣象服務保障系統」項目成果分別獲得連雲港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 十堰市醫療衛生領域首獲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由十堰市提名、湖北醫藥學院為第一完成單位組織開展的「植物抗逆和根系構型的調控機制及其在藥用植物虎杖生產的應用」項目,獲湖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實現十堰市醫療衛生領域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零的突破同時,湖北三環車身系統有限公司、丹江口市柑橘試驗站參與完成的兩個項目也獲得2020年湖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 福建省疾控中心3項成果獲2019年度省科技進步獎
    省政府此次批准授予2019年度省科學技術進步獎176項,其中,一等獎25項、二等獎57項、三等獎94項。福建省疾控中心共有3項成果獲2019年度省科技進步獎,其中二等獎2項(含參與完成1項)、三等獎1項。二等獎:1.《多種引起人類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新型病毒的發現和分子生物學研究》。
  • 齊雲山食品有限公司一項目獲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2019年贛州科技成果喜獲豐收贛州有關企業、駐市高校牽頭組織或參與的項目共有20項獲獎其中一等獎2項、二等獎6項、三等獎12項贛州的驕傲!9月2日,省委、省政府在南昌召開全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隆重表彰榮獲2019年度江西省科學技術獎的單位和個人,加快推進全省科技事業發展和創新型省份建設。
  • 這項成果獲貴州省科學技術進步獎
    此次會議主要表彰並授予了省科學技術進步獎、省最高科學技術獎、省自然科學獎、省技術發明獎等共計111個項目。2019年度獎勵的貴州省自然科學獎、省技術發明獎和省科技進步獎「三大獎」107個項目的獲獎單位中,77家企業「榜上有名」,其中,28家企業作為第一完成單位獲獎,在技術發明獎、科技進步獎獲獎單位中,企業佔比達到38.5%,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日益顯現。
  • 台州學院2項成果獲浙江省科技進步獎
    台州學院共有2項科技成果獲表彰,其中,黃國波受邀出席大會,其團隊的項目成果「低煙無滷阻燃EPDM異型材產品及裝備開發」獲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張永炬教授團隊的項目成果「精密配件智能加工裝備的研發及產業化」獲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 玉溪7項目獲雲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
    來源:玉溪網日前,雲南省人民政府對2019年在全省科學技術進步、經濟社會發展中作出突出貢獻的科學技術人員和組織給予獎勵,玉溪7項成果獲得科學技術進步獎。雲南南寶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和玉溪山水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參與完成的「高含量新型天然除蟲菊酯綠色農藥研發及產業化應用」成果,獲雲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紅塔菸草(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主持完成的「高檔包裝紙印刷質量檢測與控制關鍵技術研發及應用」成果,獲雲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玉溪市農業科學院參與完成的「三綠、低單寧、高蛋白優質蠶豆新品種選育及應用」、雲南維和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參與完成的
  • 南開大學教授於宏兵、劉偉偉獲評天津市「最美科技工作者」
    日前,由天津市委宣傳部、市科協、市科技局、市工信局聯合開展的2020年天津市「最美科技工作者」評選結果揭曉。在110名各領域、各條戰線的優秀科技工作者代表中,20名科技工作者脫穎而出,經過專家委員會評審被評為2020年天津市「最美科技工作者」。南開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於宏兵、電子信息與光學工程學院現代光學研究所所長劉偉偉榜上有名。
  • 喜訊| 新華醫院三項科技成果獲華夏醫學科技獎一等獎、二等獎
    姚志榮(右三)獲華夏醫學科技獎一等獎特應性皮炎的研究與診療新策略項目完成團隊:姚志榮,徐金華,顧恆,李明,郭一峰,李化國,張卉,程茹虹,餘紅,張佳,目前,該成果已在全國10多個省市的20餘家三甲醫院推廣應用,同時,這項自主研發的產品——腹裂治療袋也走出了國門,敘利亞進修醫生將腹裂袋帶回中東;團隊成員帶著腹裂袋出徵北非摩洛哥,沿「一帶一路」傳遞中國的實力與溫情。
  • 甘肅路橋一項技術成果獲「工程建設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每日甘肅網訊近日,由中國施工企業管理協會舉辦的2020年「工程建設科學技術獎頒獎典禮」隆重舉行,甘肅路橋建設集團完成的《隴東地區黃土「V」型衝溝高填方路堤施工技術》喜獲2020年「工程建設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是2020年度甘肅省唯一獲獎項目。
  • 【克拉瑪依時訊】我市19項科技成果獲自治區科學技術獎
    8月1日,記者從市科技局獲悉,在日前揭曉的2019年度自治區科學技術獎評選中,我市19項科技成果獲獎此次自治區科學技術獎評選,一共有127項科技成果獲獎,涉及農業、畜牧業、林業生態、化工材料、機械電氣、地質勘查、礦產開發、醫療、食品藥品等多個領域
  • 我市6個科技成果獲省科學技術獎
    本報訊 記者鎮強、通訊員楊琪略報導:日前,省科技廳公布2020年度湖北省科學技術獎建議授獎項目名單,我市6個科技成果榮獲2020年度湖北省科學技術獎,其中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1項、三等獎3項、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獎2項。獲獎單位中,湖北帥力化工有限公司和湖北福人金身藥業有限公司憑藉企業創新實力,榮獲省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獎,全省僅15家企業獲此殊榮。
  • 湖大8項成果獲國家科技獎!
    8項成果獲國家科學技術獎1月1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北京舉行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表彰了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296個項目和12名科技專家。其中,主持完成的2項成果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成果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2項成果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參與完成的2項成果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1項成果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 又一項目獲江西省科技進步獎!這些行業有福了~
    省計量院一項研究獲科學技術進步獎多個行業將享受這項科技帶來的好處項目成果已在製藥行業、機械行業、水泥行業和公共機構等領域得到應用推廣,取得了顯著的社會經濟效益。來源:江西省計量院
  • 遼源市5項成果獲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
    根據省科技廳關於開展2020年度省科學技術獎申報工作通知要求,在網絡評審基礎上,經覆審專家委員會覆審,市農科院的「早熟、優質國審玉米新品種吉東16號的選育與應用」獲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東北襪業織襪公司的「複合多功能礦襪」和格致汽車的「汽車外覆蓋件模具研發與應用」2項成果獲三等獎。
  • 中科院40年40 項標誌性重大科技成果
    獲2006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2007年度中國科學院傑出科技成就獎。獲2007年度中國科學院傑出科技成就獎、200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201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該系列研究成果全面提升了我國多年凍土區築路技術水平,有效解決了青藏鐵路工程建設的重大技術難題,對凍土地區工程建設與環境演化研究也有重要指導意義和廣泛應用價值,具有顯著的經濟社會效益。獲2005年度中國科學院傑出科技成就獎、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青藏鐵路工程」獲200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