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1歲內有2個猛漲階段,媽媽抓住時機正確應對,娃能多長几公分

2021-01-08 母嬰參考

當寶寶進入猛漲期時,身體會消耗大量能量去維持生長發育,因此營養對能量的需求也會猛增。

執筆:周瑤

編輯:王之風

定稿:蘇子後

寶媽們回想起孩子剛出生那段時間,是不是還記得自己內心的欣慰呢?寶寶一天一個樣,明明剛出生的時候就像皮膚皺皺巴巴的小老頭,沒過多久就長成了白白嫩嫩的小可愛,讓人有些感慨,其實這是因為孩子正在經歷生長發育的猛長期。

新生兒1歲之內的猛長期分2個階段

實際上,孩子的成長並不是簡單的平穩直線增長,而是會有波動的,1歲前就屬于波動最明顯的飛速成長時期,是小寶寶成長的正常生理現象,一般總共有2個重要階段,6個月前和6個月後。

本文配圖均源網絡,圖文無關

在剛出生第1周裡,新生寶寶的體重會有一個生理性的下降階段,這是因為他們開始排出胎便,且通過皮膚、肺等途徑丟失了許多水分,身體重量會消失一些,加上出生後前幾天吃奶較少,孩子成長的體重無法與消失的體重平衡造成的。

這種體重下降不會超過新生兒出生體重的8%,而且最遲10天就會恢復甚至超過出生體重。

隨後,1~6個月裡以身高約2.5cm/月,體重以700g/月的速度迅猛發育;6~12個月裡稍稍減緩,但仍然很快,以身高1.5cm/月,體重以500g/月的速度增長,然後會慢變緩,並逐漸趨於穩定。

如果能夠抓住1歲前的猛漲期,給寶寶有針對性的撫養,他們未來的身高就能在原有基礎上往上竄好幾公分,當然,家長首先要學會分辨寶寶是否已經進入猛長期。

如何分辨寶寶是否進入猛漲期?

1、生物鐘變得紊亂、睡眠倒退

當寶寶進入猛漲期時,身體會消耗大量能量去維持生長發育,因此營養對能量的需求也會猛增,加上剛出生階段他們新陳代謝本身就比較旺盛,母乳餵養對於腸胃來說又很容易消化,自然會很容易感到餓。

明顯表現就是夜間醒來的次數變多,甚至有的寶寶原本已經養成良好的睡眠規律,卻突然又開始出現夜醒,直接一晚要醒來4~6次,可能還會更多,而且一清醒只要媽媽開始餵奶,能明顯感到他們「狼吞虎咽」,確實是餓醒。

2、吃奶變得不安生

很多原本乖巧到讓很多寶媽大呼貼心的寶寶,一到吃奶時開始咬媽媽,拍打媽媽的胸口,甚至扯頭髮。

猛長期的寶寶吃奶的時候也變得不認真,吃吃停停,玩會兒玩具看會兒電視又回頭找媽媽,隔會兒就鬧騰一次。這是因為他們的大腦已經發育到一定階段,大腦神經已經開始在協調和控制自己的四肢。

3、情緒多變,焦慮不安

寶寶進入猛長期,情緒也會變得多變起來,堪比生理期的女性。他們開始變得焦躁不安,因為猛長期身體的快速發育,各機能會高速運作,生理上出現了很大的變化,尤其是骨骼會快速生長,因此給他們身體帶來不適感,比如會出現腿疼。

雖然外表上寶媽們看不出來,卻確實會讓他們感到不適和不安,進而出現煩躁情緒,又因為還不會說話無法表達,只能通過一些行為來排解,以至於會「誤傷」到媽媽,因此寶媽們會看到孩子毫無徵兆的發脾氣、哭鬧甚至打自己。

寶寶猛長期,媽媽應該怎麼做?

1、按寶寶的需求餵奶

到猛長期時,寶寶吃奶量會大大提升,以滿足身體發育的營養需求,此時不用擔心他們吃得過多導致漲奶吐奶,按需餵養就行,也不用像之前一樣盯著時間隔兩三個小時餵一次奶,只要他們開始自發地尋找媽媽的乳房,或者開始鬧騰,媽媽們就可以開始餵奶。

至於有的寶媽會擔心自己的奶量跟不上寶寶的需求,其實大可不必,這裡就要感嘆大自然的神奇,當寶寶進入猛長期後,寶媽泌乳量會同步進入高峰期,也就是說泌乳量會隨著寶寶飯量的增長而增長,加上吮吸刺激也會導致泌乳增加,在寶媽飲食營養充足的正常情況下,是不用擔心對寶寶奶量需求的供給不足的。

此時並不需要大人的幹預,餵奶可以不定時、不定量、不對寶寶進行刻意限制,只要孩子吃得開心就行。

2、耐心安慰

看完上面寶寶猛長期出現種種異常表現的原因,寶媽對孩子是不是產生更多的疼惜呢?他們給寶媽們帶來「糟心體驗」並不是本意,只是身體上的強烈不適感,也就是「生長痛」,讓寶寶確實需要發洩和轉移注意力。

此時就需要媽媽耐心安慰,比如給予溫暖的擁抱,多多互動,或帶孩子出門散步呼吸新鮮空氣,哼哼舒緩的兒歌等,讓他們感受到媽媽的陪伴和愛。

3、保證睡眠

如今都知道孩子的生長激素在夜間分泌最旺盛,那麼在孩子的猛長期,就要儘量讓他們在晚上睡個好覺,寶媽要多留心孩子是否出現揉眼睛、打哈欠等表現,這是他們犯困的信號,看到後就可以開始哄睡了。

猛長期是每個孩子必經的過程,陪伴就顯得非常重要,只有父母將自己的該做的、可以做的事情做到最好,寶寶才會是最健康、最優秀的。

相關焦點

  • 1歲內寶寶有5個「猛漲期」,抓住多長10公分,錯過要等青春期了
    最近公布統計數據,我國19歲以內孩子的平均身高,已經超過日韓成為亞洲最高。這樣的身高數據,也說明了如今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們的身高已經比上一輩人突出太多,如果抓住關鍵時期,孩子還能長高几公分。一、一歲以內的寶寶有5個「猛漲期」,每一次都很關鍵家長可以根據觀察做出相應的調節,幫助寶寶快速發育。1. 出生後2-3周這個時期的寶寶開始自主呼吸,自主進食,剛開始會因為大小便體重有些縮水,到了後期母乳或者奶粉量跟上,飲食正常了。孩子的體重開始猛烈生長,體長也會得到改善,主要保證孩子的餵奶充足,睡眠充足。2.
  • 孩子進入猛漲期,身體會發出信號,父母抓住一個,娃能多長几公分
    執筆:王豔微編輯:劉一之定稿:蘇子後孩子身高增長是有規律的,不同的年齡階段,身高增長的幅度不盡相同。細心的爸媽也許會發現:自家娃在某個時期身高呈直線上升趨勢。其實,這說明孩子的猛漲期已經到來了,只要家長讓孩子過好這個時期,多長高几公分不再是夢。那麼怎樣才能知道孩子進入「猛漲期」了呢?
  • 1歲內寶寶有7個「猛長期」,把握好娃能多長几公分,錯過太可惜
    而且,對於寶寶的快速生長,新手寶媽們通常也會感到非常無措,尤其面對寶寶煩躁、睡不著、經常哭鬧的表現,難免產生焦慮情緒。其實呀,寶媽寶爸們不必擔心,這是每個小寶寶都會經歷的「猛長期」。要知道,1歲內寶寶,一共有7個生長發育快速的時段呢,專業名稱為「猛長期」,不知你捕捉到了嗎?
  • 寶寶1歲內有三個表現,證明進入身高「猛漲期」,錯過會矮人一截
    閨蜜笑著說,寶寶頭一年本來就長的快,當然如果你抓住寶寶的「猛漲期」,他們就會長得更快,說著閨蜜從手機找出了寶寶猛漲期的時間,分享給了嘉欣。看著分享過來的內容,嘉欣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自己一定要替寶寶抓住「猛漲期」,不讓寶寶錯失長高的機會。
  • 5個信號說明孩子已進入「猛長期」,抓住時機,讓孩子多長5公分
    文|羊駝媽媽(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自己或者下一代的身高問題,如果有方法,一定願意嘗試一下。假如你的身高比較高的話,可能就更容易受到他人的青睞,比如男女生之間的交往或者是找工作的時候,都有一些便利的條件。相反,如果你的身高不是很高的話,可能在辦事交往的時候就會受到一些無形的影響。
  • 寶寶耳朵旁長小孔,媽媽要正確應對
    寶寶耳朵旁長小孔,媽媽要正確應對 很多媽媽生娃後辭職在家專心帶娃,對寶寶的身體情況十分熟悉。寶寶身上有異常,媽媽都能很快發現。最近有一位寶媽問育姐:「我發現寶寶耳朵旁有一個小孔,這究竟是怎麼回事?該如何應對呢?」今天育姐就給大家做一個科普。
  • 為啥寶寶說話有早有晚?抓住3表現做好4引導,你娃也能早開金口
    後臺收到了一位寶媽的提問:我家孩子快3歲了,一個完整的句子都說不出來;可朋友家的孩子2歲多說話都特別流利,都說男孩說話晚是真的嗎?為什麼寶寶說話還有早有晚?
  • 2歲寶寶有多「恐怖」?媽媽了解這3點,輕鬆應對「可怕的2歲」
    文 | 水兒媽媽育兒分享(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2歲的寶寶到底有多「恐怖」?沒經歷過的家長肯定不信,一個2歲的小寶寶竟然能把家裡鬧得雞飛狗跳,活脫脫一個「小惡魔」!我家寶寶2歲的時候,就經常作妖,有次趁我不注意拿著奶瓶到馬桶裡裝水,然後偷偷把奶粉罐打開,給她的小娃娃餵奶……還好她自己沒喝……有經驗的媽媽都知道,2歲左右寶寶真的會經歷一個天不怕地不怕、脾氣還超級大的階段,簡直稱得上恐怖!這種現象被兒童心理學家稱為「可怕的2歲」,而2-3歲這一年也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個叛逆期。家長需要耐心對待。
  • 寶寶猛漲期大概是什麼時間段?嬰兒猛漲期有什麼表現呢?
    導讀:寶寶猛漲期大概是什麼時間段?嬰兒猛漲期有什麼表現呢?對於寶寶的生長發育,幾乎牽動著我們每個寶媽的心。寶寶的猛漲期是什麼時候,也是每個媽媽都非常關心和關注的。那麼,什麼是嬰兒猛漲期呢?因為寶寶的生長發育並不是一條直線式的,而是曲線式地生長。寶寶的生長曲線有高峰也有低谷,如果寶寶的生長曲線處在高峰的時候,也就是寶寶的猛漲期到了。寶寶的猛漲期大概又是什麼時間段呢?
  • 0-18歲身高體重表已公布,矮個的孩子,或能抓住「黃金期」躥一躥
    其實大多數的寶寶出生的時候都是差不多高的,大概普遍在50公分左右,但是由基因,性別,年齡,外部環境好營養物質的主導下,每個孩子的生長初度不一樣,有的孩子搞,有的孩子矮,身高體重也會打來一定的差異化。一、媽媽抓住孩子黃金「猛漲期」,孩子成功「翻身」俊俊從小個頭就偏矮,瘦瘦小小的,在排上的很多活動裡面,都被安排在比較前面,起初媽媽也並不在意,覺得孩子到時間就會長個的,直到比俊俊小兩歲的表妹都比俊俊高了一點,媽媽才開始著急了,帶著俊俊看醫生,經過醫生的一些列指導後。
  • 給寶寶剪指甲,方的對?還是圓的好?大部分媽媽都做錯了
    這是因為,我們的指甲分為三個部分,甲板,甲母質和甲周皮膚。如果沿著指肚的肉剪指甲,就像上圖中的第三個一樣,指甲自然會呈現弧形。但是這也會帶來一個問題,手指甲會被周圍的甲周皮膚覆蓋,容易引起內嵌。者正確的做法,恰恰是將指甲修剪成平直的形狀,在把邊角處理成弧形。尤其是藏在襪子裡的腳指甲,更建議大家給寶寶修剪成平直的。給寶寶剪指甲這些坑你踩了麼?
  • 孩子骨骺線閉合前,會發出三個信號,媽媽早發現,孩子多長5釐米
    那麼孩子骨骺線閉合之前會有什麼提示嗎?下面寶媽喲啊認真看啦,當孩子骨骺線閉合之前身體會發出這三個信號,媽媽早發現,孩子還可以長高5釐米喲!01、飯量大減在孩子猛漲期有這樣一個信號,就是孩子突然間食量大增,能吃好多飯,平時可能一碗飯都吃不完,突然間可以吃兩碗飯。棉媽在長身體的階段,有一天突然吃了5個包子,把家人都驚呆了。
  • 胎兒有3個大腦發育「高峰期」,媽媽要抓住時機,對孩子有幫助
    寶寶在媽媽的肚子裡的時候就已經開始發育大腦了,寶寶在出生的時候大腦中就已經有100到180億個腦細胞了,這個數值已經比較接近成人了。寶寶都是在什麼時候發育大腦的呢?其實寶寶在媽媽的肚子裡有3個腦部發育的「高峰期」。
  • 1歲萌娃語言能力超棒,「語言敏感期」抓住機會,每天這樣早教
    1歲萌娃語言能力等同於2歲娃,語言能力影響大腦發育?了解0~3歲寶寶語言發育規律,抓住「語言敏感期」,讓寶寶語言能力「快速」增強。很多父母說自己家孩子快2歲了還是只能說幾個字,語言表達能力欠佳,不知道哪個環節出了問題。更有甚者認為孩子語言遲緩,父母著急不知如何下手?
  • 寶寶多大才開始有記憶?一歲內寶寶的怪行為後有著大奧秘
    其實,這是孩子心理正在發展的一種表現,等到了特定階段,他會表現出特定行為,等這個階段過去了,他的這一行為也就結束了。這些怪行為後的奧秘,就是寶寶的心理髮育特點。一般來說,一歲內的寶寶發育會經歷這幾個階段。剛出生到三個月,六親不認,只認黑白寶寶剛出生到三個月之間是不認臉的,甚至連媽媽的臉都看不清。這個時候的寶寶特別隨和,誰抱他都很開心。而且不認彩色只認黑白。
  • 寶寶多大斷奶好?並非6個月或1歲,兒科醫生:餵到這時候會更好
    持續餵養好處多網上就「寶寶多大斷奶」曾做過相關調查,發現多數寶寶斷奶的時間都集中在半歲到2歲之間。其中9-12個月、1歲到2歲斷奶的寶寶更多。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6個月前,建議給寶寶純母乳餵養;6個月到1歲之間,可以採用母乳搭配固體食物的餵養方式;如果條件允許,比如媽媽能夠全職在家帶娃,也可以將母乳餵養延長至2歲及以上。換而言之,寶寶多大斷母乳好?並沒有固定的標準,具體什麼時候斷奶得看寶寶喝母乳的意願。
  • 5歲的娃發熱抽搐不止,媽媽靈機一動,卻把娃給害慘了
    來源:深圳市婦幼保健院「娃燙傷了塗牙膏」、「被門夾傷手指,往傷口撒胡椒麵止血」、……看到娃有個「小意外」,很多家長一下子陣腳就亂了。第一反應不是找醫生,而是把自己聽說的各種「急救知識」派上用場,也不管到底靠譜不靠譜。
  • 25歲前生娃能預防乳腺癌?超過年齡了怎麼辦
    所以,我們能得出的結論是:25 歲前生第一個娃,對 ER 陽性乳腺癌的預防效果最好!不生娃,對 ER 陰性乳腺癌的預防效果最好。不管幾歲生的第一個娃,長遠來看,生娃還是能降低大部分乳腺癌風險的。據說餵母乳能降低患乳腺癌的風險?這個嘛,母乳餵養確實可以降低乳腺癌風險,但是影響微乎其微,而且只對一部分人有效果。特別是對於那些家裡有親戚得過乳腺癌的人,母乳餵養並不能降低她們患乳腺癌的風險。當然,母乳餵養還有些其他的好處,比如增加母子感情啦,給寶寶更好的免疫力啦等等。
  • 娃成長錯過這三個黃金期後患無窮
    很多媽媽為了給娃補鈣絞盡腦汁但其實補鐵才是頭等大事《中國0~6歲兒童營養發展報告》顯示2歲以內嬰幼兒貧血率達到31.1%也就是說6~24月齡的寶寶中每3個就有1個貧血寶寶輕度貧血,高鐵輔食必須有!面對中重度貧血的孩子寶爸媽就不能在溫吞吞了這時就是鐵劑登場的時候了挑選鐵劑時家長們應該注意以下標準1.選用對腸胃黏膜刺激性小的鐵劑如蛋白琥珀酸鐵、多糖鐵等2.選寶寶能接受的鐵劑如滴劑型補鐵劑,或是帶果味的
  • 頭顱形狀也能提升顏值,家長抓住兩個關鍵期,娃輕鬆擁有好看頭型
    本文配圖均源網絡,圖文均無關寶寶能不能擁有好頭型,全靠這兩個關鍵期1、第一關鍵期:寶寶出生後2個月內寶寶在剛出生時,頭型可能有些偏或是輕微的不對稱,尤其是一些順產的嬰兒,經過產道的擠壓,頭型可能是長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