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風情志——謝友蘇工筆人物畫精品展」在北京大學開幕

2021-01-11 北京大學新聞網

2017年4月26日,在北京大學全球大學生創新創業中心,「江南風情志——謝友蘇工筆人物畫精品展」在此開幕。江南溫馨的市井生活畫面給燕園美麗的春天又增添了幾分靚麗的風景和人文的別趣。

 

畫展現場

謝友蘇先生,1948年出生於江蘇省蘇州市,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工筆畫家協會常務副主席,友蘇美術館館長。謝友蘇先生成長於藝術世家,父親謝孝思與母親劉叔華均為著名書畫家。謝先生憑藉自身極高的藝術天賦及多年的努力,奠定了紮實的文化和繪畫基礎。此次展覽,展示了謝友蘇先生的60餘幅作品,以江南市井人物為主題,描繪平民百姓家長裡短的普通生活,充滿了生活情趣與人性之美。

謝友蘇先生筆下的人物是民國江南小街巷中真實的小老百姓,有一襲長衫的教書先生,有汗衫短褲的大老爺們兒,有燙著頭髮的妙齡女郎,還有穿著開襠褲的光腚娃娃,千人千面,絕少雷同。他們喝著小酒,哼著小曲。市井裡的凡人小事,被攏成了能讓觀者會心一笑的片段,並用謝友蘇先生獨特的畫風作一番略有誇張的情景再現,令人在百面殊同的角色身上,讀到市井生活的別樣意趣。

中國藝術,歷來重視生動之趣。明代藝術家李日華說:「韻者,生動之趣。」清代畫家鄒一桂說:「畫有兩字訣,曰活曰脫。」清代繪畫理論家方薰說:「氣韻生動,須將『生動』二字省悟,能會生動,則氣韻自在。」英國美術史家L·比尼恩說,中國繪畫中對動感有一種異乎尋常的重視,一幅畫畫得像與不像無關大局,甚至可以置透視、光、影於不顧,但有一點不能缺少,就是看你畫得是否活潑,是否傳神,是否體現出物象生動變化的節奏。少了活潑,就是死、板、結、僵、滯;有了它,繪畫的氣韻也就樹了起來。

謝友蘇先生善於捕捉生活中的生動之趣,並通過人物的表情和姿態進行藝術的呈現。他的作品形象有趣、細節有趣、含義更有趣,正是因為有了這個「趣」,那種平民的幸福在他的作品裡活潑潑、暖洋洋地撲面而來。一個又一個平淡得不能再平淡的場景,在他的筆下演繹成了一個又一個憨厚幽默而又充滿溫馨的小故事,流淌著濃濃的人文情愫,使人的心靈得到歡喜和撫慰。

  謝友蘇先生畫作 

謝友蘇先生畫的是小人物的生活,生活中又處處體現著人與人之間的各種關係。

街坊鄰裡的攀談逗鳥,三五好友的下棋鬥蛐蛐兒,老哥兒幾個的推杯換盞,年輕戀人的羞澀甜蜜,還有一家三口或是祖孫三代的其樂融融,林林總總的不同畫面,卻有一種銜接感。這些作品人物不同、內容不同,但籠罩著相同的市井氣息,而人與人之間的溫馨和睦就蘊藏在這層層的市井文化中。

當前,中國夢已成為社會熱議話題,中國夢是人民的夢,其本質是人民的企盼和訴求。中國有13億人口,個人的夢想可能千差萬別,但人們有一個共同的願望,就是希望社會和諧、發展、穩定,從這個意義上講,實現中國夢就是實現社會的和諧與穩定。

謝友蘇先生通過他的畫作讓人們看到,個人與群體、人文與自然在多姿多彩的市井生活中達到了和諧的統一。平民的幸福就是人民的幸福,有了這一點,才構成了社會的安定團結、國家的繁榮發展。

平民的幸福是什麼?謝友蘇先生用畫作告訴人們,那就是「知足常樂」。得平常心即可得大自在。

看謝友蘇先生的作品,就像在照鏡子,那些市井風情、人物百態,除了讓我們獲得審美的享受,更是讓我們獲得生活的開示。作家亦然先生在看了他的作品後驚嘆道:「 謝友蘇作品中那種神彩飛揚、充滿生活情趣和人生況味的生活場景令人怦然心動,許多關於人生的費盡口舌也說不清道不明的東西竟然被他三勾兩勒,直入人心!」

一壺茶、一局棋、母親端著的湯圓、父親搖著的蒲扇,春天的花開了,秋天的葉落了,人生的況味就充盈在這蕭散平淡、天真爛漫的妙趣中。大書法家米芾曾推崇「平淡天真」的藝術論,明代董其昌也力主此說,並引用張弼的著名觀點「天真爛漫是吾師」。元末的四大家,黃公望、吳鎮、倪瓚、王蒙,以及清初的王時敏、王鑑、吳歷、惲壽平等大家,他們在闡述繪畫理論時,經常標舉平淡天真之說,將其作為最高的藝術精神境界。

謝友蘇先生的作品,讓我們從小人物平淡天真的生活態度中學到了通達,從這通達中找到了善待自己與他人的快樂。有人問謝友蘇:「很平常的事到了你筆下怎麼就那麼生動有趣?」而謝先生的回答也很是平常:「生活本身就是有趣的、美好的,雖然也有煩惱、憂慮、辛酸乃至不幸,但你如果以平和、達觀、愉悅的心態對待生活,就會發現生活充滿了情趣。」

隨著世俗煩惱的增多,人的天真會逐漸消失,但謝友蘇先生通過畫作使天真常存。欣賞他的畫,同樣給人心一種快慰,即平和、自由、天真之樂。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吳志攀教授說:「謝友蘇先生的畫讓我深感這才是市民社會的生活,他們才是鄉土中國的主宰。江浙人每天都這麼生活著,卻很少有人畫得這麼好。謝先生的畫讓我看過之後,感到內心平靜、精神放鬆,大有從煩躁擁擠的都市回歸安逸悠閒的老家的感覺。這畫面有某種召喚我回老家的聲音。畢竟,人總是要有歸宿的。」

姑蘇風情畫所表現的百姓們的小康生活,是安逸、恬靜、祥和的,它反映了平凡生活的價值,即如意、健康、快樂、長壽,這就是老百姓最樸素的幸福觀。謝友蘇先生的藝術作品讓人們的心從浮躁中回歸寧靜,從繁雜中重得天真,幸福不在別處,就在當下的生活中。

編輯:安寧


相關焦點

  • 素以為絢——當代水墨工筆人物畫的色彩呈現
    水墨工筆以水墨視覺、工筆暈染為主展開造形生動、主題廣泛、構圖別致、意境脫俗的藝術表現,區別於工筆重彩畫色彩濃麗的表達。當代工筆人物畫在水墨視覺呈現上獨樹一幟,風格各異,別有韻味。代表畫家有盧輔聖、杭春暉、崔進、鄭慶餘、徐華翎、阿海等。水墨工筆人物畫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當代工筆人物畫呼喚水墨精神的融入,當代水墨工筆人物畫具有無限發展的可能性。
  • 講中國故事 古骨新風——蕭和人物畫作品展開幕
    開幕式現場  6月27日下午,由中國美術家協會新文藝群體(組織)展覽與推廣中心、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館展覽活動部共同主辦的「古骨新風——蕭和人物畫作品展」在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館開幕。 江蘇籍畫家蕭和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江蘇省美術家協會人物畫藝術委員會顧問,江蘇省民建書畫院院長。他此次展出的人物畫作品涵括了童趣系列、佛教系列、青花系列、民國系列和古風系列等。 蕭和嘗試以微見著,以人文精神去看待歷史,去重新詮釋歷史人物,他的畫作背後闡述著自己對於中國文化的思考。
  • 畲鄉風情展精品 亮相森博助振興
    畲鄉風情展精品 亮相森博助振興 我縣參加第11屆中國義烏國際森林產品博覽會
  • 《京都國際動漫節 2019》開幕!大量出展精品欣賞
    《京都國際動漫節 2019》開幕!大量出展精品欣賞 時間:2019-09-22 10:10:23
  • 他筆下的蓮花土魚,筆墨細緻,畫風柔美,充滿江南韻致美
    工筆蓮魚「蓮魚」是姚新峰近年來主要的創作題材,他以細緻的筆墨,柔美的畫風,寄託了自己對江南水鄉的細膩委婉的情感。江南童趣在姚新峰的寫意人物畫中,多以江南童趣為題材。作為生於江南、長於江南的姚新峰,江南是他身之所寄、情之所託的地方,他對江南的感悟自然而深刻,他的畫也因此才能引起大家的共鳴。更多精彩文章請搜索公眾號的 「歷史消息」!
  • 第三屆「庭前春早-賈廣健師生展」明天在永清開幕
    )開幕。2008年考入天津美術學院中國畫專業研究生,主攻工筆花鳥,師從賈廣健教授。現為北京工筆重彩畫會會員,天津美術家協會會員,天津市中國畫學會理事,閩南工筆畫院畫家,東山畫院畫家,福建省工筆畫協會理事,中國水墨畫院專職畫家,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 黃河故事——全國金石傳拓作品邀請展大漢風情展在鄭州美術館開幕
    黃河故事——全國金石傳拓作品邀請展大漢風情展於12月30日上午在鄭州美術館開幕。本次展覽為「黃河故事展」系列專題之一,共展出反映我國漢朝政治、經濟、民風、民俗、科技、文化等的畫像石、畫像磚、碑刻、題記拓本100餘件,從一個側面展示了漢時社會現狀和華夏文明的發展進程,是黃河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 狄更斯小說中的插畫原作在渝展出 水彩畫精品讓你「穿越」回19世紀...
    利用坦培拉繪畫技法而成的人物畫。記者 王瑋攝 華龍網6月19日20時30分訊(記者 王瑋)今(19)日,在2018重慶與世界嘉年華之渝北周活動上,「溯源——英國十九世紀水彩畫精品展」在重慶兩江美術館開幕,五十餘幅英國19世紀水彩畫名家的真跡在美術館展出,吸引了不少市民前來參觀。 「這幅畫是展出畫作中唯一一幅不是水彩畫的。」
  • 人物畫「十八描」
    明代畫家梳理傳統人物畫線描技法,歸納總結為「十八描」:鐵線描、高古遊絲描、曹衣出水描、行雲流水描、琴弦描、蚯蚓描、釘頭鼠尾描、柳葉描、戰筆水紋描、折蘆描、螞蟥描、橛頭釘描、棗核描、橄欖描、枯柴描、減筆描、竹葉描、混描。
  • 江蘇常州博物館藏精品昆蟲展明天開展
    原標題:常州博物館藏精品昆蟲展明天開展   長戟大兜蟲 彩虹鍬甲   本報訊(通訊員 張如嫣 記者 馬奔)「蟲蟲世界——常州博物館藏精品昆蟲展」將於7月5日在常州博物館一樓臨時展廳開幕,展覽由常州博物館主辦,通過這些大小各異、體態優美的生物,能讓觀眾領略昆蟲家族的多樣與神奇,展期至8月20日。
  • 萬千風情看紹興 第十八屆安昌臘月風情節元旦開幕
    中國網12月30日訊 2017年元旦節是紹興安昌古鎮一年一度的臘月風情節開幕的日子。寒來暑往,自2000年第一屆臘月風情節舉辦以來,目前已是第十八屆了。安昌古鎮臘月風情節,集中展示了紹興水鄉傳統民俗風情的著名節會。
  • 「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開幕
    12月2日,由國家文物局與遼寧省委宣傳部共同主辦的「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在遼寧省博物館開幕。「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分為「文垂千載」、「德行篤定」、「家國情懷」三個部分,藉助一幅幅傳世書畫、一件件精品器物,訴說著以「唐宋八大家」為代表的中國人千百年來一以貫之的家國情懷、創造力、奮鬥精神以及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總臺央視記者 季熠非 劉縱雷 時本軍)原標題:一大波國寶來了!
  • 《耀粵名族廣東族譜珍藏展》11月22日在廣州圖書館開幕
    名稱:《耀粵名族廣東族譜珍藏展》  時間:2014年11月22日至2014年12月30日  地點:廣州圖書館9F廣州人文館  由廣州圖書館和文仕文化博物檔案館聯合主辦的《耀粵名族廣東族譜珍藏展》將於明天(22日)開幕,它共展出數十件清代、民國的廣東族譜原件,其中包括廣東趙氏、黃氏、陳氏、餘氏、伍氏等族譜,涉及的名人包括伍子胥、趙匡胤、文天祥、陳子壯、李濟森等。
  • 「百猴獻瑞——呂思明中國畫作品展」將開展
    呂思明作品  2016年10月25日,「百猴獻瑞——呂思明中國畫作品展」將在北京市西城區第二文化館展出,這是我國著名的「美猴王」畫家呂思明先生以「美猴」為主題,獻瑞猴年金秋的個人畫展他的工筆人物畫多為現實題材,取材於日常所見的勞動場面,以「大主題」「大文化」「大場面」「大節奏」「大色彩」,來表現「大器」和「大俗大雅」。代表作《黃土雄風》1998年獲文化部、中國美協、中國書協、中國藝術研究院聯合主辦的「世界華人書畫展」銀獎。
  • 一周觀展指南|上海讀江南與庚子藝事,東京展和服與變遷
    除了上海博物館的主要展覽,近期在上海古美藝術中心與羅浮紫開幕的「庚子藝事展」、上海中國畫院的「謝之光、林風眠、關良誕辰120周年作品展」、復星藝術中心的「亞歷克斯·卡茨」展、民生美術館的北歐當代藝術展等都吸引了不少藝術愛好者的目光。
  • 「南粵和鳴——廣東省水墨作品邀請展」開幕
    由廣東省美術家協會、東莞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的「南粵和鳴—廣東省水墨作品邀請展」,於2015年12月31日東莞藝展中心開幕,展期至2016年1月9日。
  • 「薩克森-波蘭宮廷文物精品展」在故宮舉行
    新華網北京4月8日電(記者廖翊 白瀛)由故宮博物院與德國德勒斯登國家藝術收藏館共同舉辦的《白鷹之光——薩克森-波蘭宮廷文物精品展(1670-1763)》,8日起正式登場故宮午門展廳。
  • 一周觀展指南|卡茨大展來到上海,北朝壁畫繼續延期
    最近開幕的重要展覽中,上海博物館有「春風千裡——江南文化藝術展」,約200件展品呈現江南藝術的豐富姿態與文化縱深。93歲美國藝術家亞歷克斯·卡茨首個中國大展則在上海復星藝術中心揭幕。山西博物院大展「壁上乾坤——山西北朝墓葬壁畫藝術展」再次延期,展至6月28日。
  • 「印·跡:館藏版畫十二年回顧展」北京大學賽克勒博物館展出
    展覽開幕式現場2018年11月16日,「印·跡:館藏版畫十二年回顧展」在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開幕。本次展覽集中展出了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專業教授、賽克勒博物館名譽顧問唐納德·斯通教授捐贈的版畫精品。北京大學校長郝平、副校長陳寶劍、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系主任高峰楓教授、考古文博學院院長、賽克勒博物館館長孫慶偉教授等出席開幕式。受邀參加開幕式的嘉賓還有來自清華大學、國家博物館等機構的同仁和賽克勒博物館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