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載特區繁華鑄就「拓荒牛」四航人久久為功

2020-09-05 資訊日日睇

國廣-中國交通頻道 廣東綜合訊(盧正義 肖明葵 童慧慧 董宸羊 吳中舟 呂官弟 鄒穗華)2020年8月26日,由中交四航局承建的全國首個由傳統舊碼頭升級改造成的全國領先的智慧港口項目——媽灣智慧港項目新建1號泊位進入測試作業階段,這是四航人在深圳特區成立四十周年之際的一份獻禮。

媽灣智慧港 中交四航局供圖

40年前的今天,深圳、珠海、汕頭、廈門經濟特區宣告成立,40年的發展,曾經的小漁村已變成為現代化城市,40年彈指一揮間,經濟特區發展的背後,最早進入特區、參與特區建設的「拓荒牛」——中交四航局建設者敢闖敢試、敢為人先,他們開山鑿石、架橋修路、築港通航,為經濟特區發展書寫精彩篇章。

開發前的蛇口荒灘 中交四航局供圖

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拓荒牛」拉開深圳特區建設序幕

1979年,四航局100多人的隊伍率先開赴蛇口工業區,成為蛇口這個中國第一個對外開放工業園區的「拓荒牛」。曾經按下爆破電鈕、點燃「改革開放第一爆」的四航局原副局長倪鶴安回憶當時的建設情景,仍舊激動,「大家鉚著一股勁幹活,就是為了不辜負國家和組織的信任。」

深圳蛇口港 中交四航局供圖

為有效拉開建設序幕,四航局敢為人先打破大鍋飯制度,擬定「四分錢獎勵」制度。作為「四分錢獎勵」制度的發起者,四航局原黨委書記沈長林同樣感慨,「我們推出的超產獎勵方案其實也體現了『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這句話,極大推動了蛇口工業區和四航局的發展。」

至上世紀90年代末,四航局承建蛇口港碼頭近30座,岸線總長近3000米,幾乎囊括蛇口港、赤灣港的絕大部分碼頭工程。在數十年間,四航局在深圳建造了橋、路40多(座)條,道路總長30多公裡,工程優良率達100%,其中1981年和1982年接連取得深南路、和平路和建設路大會戰的勝利,創造了當時深圳特區城市道路建設的奇蹟,並被深圳市評為「1982年基本建設先進單位」

鹽田港貨櫃碼頭 中交四航局供圖

鹽田港,四航局建設者從1987年的起步工程開始,就參與其中,一直助力其成長為國際深水大港。在1997年建設的鹽田港二期工程中,四航局以先進的混凝土配製理念應對國內首次提出的「50年不大修」的耐久性要求,捧回華南地區水工工程首個國家工程質量最高獎項——魯班獎,2008年,四航局創下「碼頭建設速度新紀錄」,僅用三年半完成鹽田港區三期擴建工程,工程量等同於再造了一個鹽田港區,讓四航品牌在華南水工市場始終佔據龍頭地位。

2015年,深圳前海蛇口自貿區成立,媽灣港作為自貿區的主功能區,成為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前沿陣地、海外企業引進來的重要基地。

四航局參與媽灣港的建設始於1989年。1991年至1994年,四航人又相繼為這片土地增添了一座3.5萬噸級、兩座5萬噸級碼頭,讓媽灣港走向全面開發的時代。

上世紀80年代初,四航參建的的深圳深南大道 中交四航局供圖

2017年底,四航局在時隔20多年後再次中標深圳港媽灣港區海星碼頭1號~4號泊位改造工程水工工程,由原有的1號~2號泊位在升級改造後合併成新的1號泊位,貨櫃泊位將由原來的5萬噸提升至20萬噸。項目書記張宇政說道:「能夠參與到媽灣項目建設,我們感到任務艱巨、使命光榮,在日常建設過程中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盡最大努力優質高效完成項目建設,為深圳發展獻一份綿薄之力。」 面對舊改工程時間緊、任務重,需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舊碼頭原有結構進行新碼頭施工,同時還需解決施工場地重合帶來的交叉作業風險等問題,四航人在建設過程中傳承「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蛇口精神,敢破敢立、勇於革新,不斷攻克施工技術難題。項目負責人王銳敏介紹道:「媽灣智慧港項目是全國首個由傳統舊碼頭升級改造成的全國領先的智慧港口項目,如今我們接過四航局前輩的「接力棒」,就必須保質保量完成項目建設,提供過硬產品,不辱使命、不負重託。」值得一提的是,項目所採用的《一種使用於有鎖扣鋼管樁沉樁的限位固定裝置》還獲得國家新型實用專利。

深圳河治理一期工程 中國四航局供圖

1995年5月始,四航局先後參與深圳河治理一期、深圳河二期工程、深圳前海鐵石水源片區水環境綜合整治項目、寶安區2019年全面消除黑臭水體工程項目,切實擔負起生態文明建設重任,努力成為深圳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

2019年,中交四航局負責參建的深圳機場三跑道項目工程初步動工;深圳液化天然氣配套碼頭工程項目建設如火如荼;沿江高速前海段與南坪快速銜接工程正奮力推進建設……

建設珠海快捷交通串聯三地繁華

珠海橫琴島上,四航局參與建設的澳門大學橫琴新校區海底專用隧道是國內第一條採用圍堰明挖法修建的海底隧道,也是連接澳大橫琴校區與澳門特別行政區的唯一專用隧道。

澳大海底隧道 中交四航局供圖

途經橫琴島,另一條連接珠澳的通道已經開啟。2020年8月18日,四航局參建的珠機城際鐵路一期正式通車,除了全線最大的車站橫琴站部分通道可直達新橫琴口岸外,珠海站也具備快速通關前往澳門的條件,屆時旅客下車後可通過站臺經過粵澳新通道直達澳門。

珠機城軌一期珠海站航拍 中交四航局供圖

伶仃洋上,港珠澳大橋蜿蜒橫亙在碧波之上,聯通粵港澳三地。2012年,中交四航局建設者在中國工程領域首次採用工廠化迎接世紀工程港珠澳大橋沉管預製挑戰。6年時間,四航局攻克港珠澳大橋120年使用壽命難關,完成17節長達180米、重7.8萬噸的沉管預製任務。極端條件下,四航局與各參建單位還鏖戰371天,完成了大橋能否交付使用的決定性工程——澳門口岸建設使命。

深中通道首節沉管下水 中交四航局供圖

繼港珠澳大橋之後,又一世紀工程——深中通道22個標準管節預製任務落在了中交四航人肩上。這一次,沉管預製進度要求是1個月1節,並在1天內完成縱向移動。

「按照港珠澳大橋的預製速度,這個挑戰是完不成的。」四航局技術中心總經理陳偉彬說道。四航人改革創新,成功研發智能化移動裝備、混凝土澆築機器人,從系統上解決難題,讓四航局沉管預製技術達到先進水平,推動整個行業的技術進步。

助力汕頭特區騰飛,海陸並進建設活力特區

汕頭是近代中國沿海最早對外開放的港口城市之一。汕頭經濟特區成立後,四航人相繼建成了煤碼頭、深水港碼頭、廣澳碼頭等一大批水工工程。1994年,四航人在廣澳深水碼頭項目建設中戰風鬥浪,僅用十四個月就完成了原本三年才能完成的工程建設任務,寫下了汕頭建港史上的創舉。

汕頭港廣澳港區深水碼頭——汕頭建港史上的創舉 中交四航局供圖

2016年開工的廣澳港二期工程是汕頭港邁向深水大港的重要一步,它將為汕頭港增添2 個10 萬噸級和1 個1 萬噸級貨櫃泊位的運力。然而,工程建設工期由30個月被縮短到21個月,這讓四航局項目部壓力巨大。

時任項目經理陳華兵頂著壓力也不減語氣中的堅定:「四航局服務汕頭港的歷史比較久,汕頭港的建設又是汕頭的『頭號工程』,無論從哪個方面考慮,這個項目都不容有失。」項目部搶晴天、戰雨天,克服颱風多等不利天氣影響,嚴格落實節點目標,於2017年底完成建設任務。

由西向東,城市依海而生。

汕頭東海岸新城塔圍片區 中交四航局供圖

從海灣大橋向下眺望,規劃中的汕頭市城市中心區——東海岸新城正加速崛起。2011年,四航局參建了汕頭市政府與中國交建合作開發建設的大型城市綜合運營項目——汕頭東海岸新城項目,負責其中塔崗圍片區的建設任務。歷時六年,四航局相繼完成了塔崗圍片區東、西兩側躍進水閘、南港水閘,以及濱海大道的建設。

2019年,四航局在汕頭中山東路項目部吹響了工程建設的集結號。同年,汕頭市申辦2021年第三屆亞洲青年運動會成功。作為亞洲青年運動會的配套基礎設施項目,四航局牽頭聯合體中標的汕頭市東部城市經濟帶市政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塔崗圍片區設計施工一體化項目建成後不僅將緩解汕頭片區交通壓力,還將進一步完善汕頭東海岸新城的城市骨架路網,為加快汕頭經濟特區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東海之濱,鷺島廈門建設步履不停

早在1975年,四航局便在廈門修築良港。

2004年,四航局負責繪製廈門港嵩嶼港區的開篇之作——承建嵩嶼港區一期1號泊位工程。往後的十多年間,四航局又深度參與了廈門港海滄港區、招銀港區、古雷港區等區域碼頭建設。其中招銀10號泊位,被福建省質監局評價為「省內最好的碼頭之一」。

廈門海滄港港區 中交四航局供圖

在以港興市、聯通世界的同時,四航局助力廈門打造「軌道城市」。

廈門地鐵1號線是鷺島的首條地鐵線,也是四航人挺近廈門軌道交通領域的「一號工程」。廈門地鐵1號線建設目標直指「國內第一、世界一流」,由四航局承建的三標一工區段被稱為「1號線最難啃的硬骨頭」。四航局項目部加大資金、人員和設備投入後,創新工藝技術為項目建設掃清攔路虎,徹底扭轉進度靠後局面,率先在廈門地鐵1號線12個工區中實現隧道雙線貫通、車站主體全部封頂,被稱為是一支「能打硬仗、能打勝仗」的隊伍。

廈門地鐵2號線天竺山站航拍 中交四航局供圖

與此同時,四航局承擔了廈門地鐵2號線、3號線、4號線的施工任務,建設裡程長達15.2公裡,施工內容涵蓋隧道、車站、區間、高架橋等。在廈門地鐵2號線建設過程中,四航局承擔了全線最難施工段天竺山至馬鑾北站,單次投入5臺直徑6.6米的盾構機,並在3個月內完成全部盾構始發任務,實現了百環管片零破損、零滲漏,達到行業先進水平,為四航局盾構管控、市場開拓積累人才經驗。(完)

相關焦點

  • 四十載特區繁華鑄就,「拓荒牛」四航人久久為功
    (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央廣網廣州8月26日消息(記者周羽 通訊員肖明葵、童慧慧、董宸羊、吳中舟、呂官弟、鄒穗華)2020年8月26日,全國首個由傳統舊碼頭升級改造成的全國領先的智慧港口項目——媽灣智慧港項目新建1號泊位進入測試作業階段,承建方中交四航局表示,這是在深圳特區成立四十周年之際的一份獻禮。
  • 特區四十載成就旅遊大城 未來打造全球重要旅遊目的地
    看著繁華都市和青山碧海,誰曾想到:40年前,深圳只有一個外事接待站、兩家旅行社、七家小旅店和幾家簡陋飯店。統計表明,1979年,深圳接待過夜的海外遊客不足千人。卌載歲月,在時間的打磨潤色中,深圳從新筍露頭到魅力十足,昔日的邊陲小鎮一步步變成國際化大都市。作為特區經濟建設的重要行業,深圳旅遊業從無到有,從有到強,呈現出迅猛發展的強勁態勢。
  • 特區四十載成就旅遊大城 未來打造全球重要旅遊目的地
    看著繁華都市和青山碧海,誰曾想到:40年前,深圳只有一個外事接待站、兩家旅行社、七家小旅店和幾家簡陋飯店。統計表明,1979年,深圳接待過夜的海外遊客不足千人。  卌載歲月,在時間的打磨潤色中,深圳從新筍露頭到魅力十足,昔日的邊陲小鎮一步步變成國際化大都市。作為特區經濟建設的重要行業,深圳旅遊業從無到有,從有到強,呈現出迅猛發展的強勁態勢。
  • 特區四十載成就旅遊大城 未來打造全球重要旅遊目的地_新聞中心...
    看著繁華都市和青山碧海,誰曾想到:40年前,深圳只有一個外事接待站、兩家旅行社、七家小旅店和幾家簡陋飯店。統計表明,1979年,深圳接待過夜的海外遊客不足千人。卌載歲月,在時間的打磨潤色中,深圳從新筍露頭到魅力十足,昔日的邊陲小鎮一步步變成國際化大都市。作為特區經濟建設的重要行業,深圳旅遊業從無到有,從有到強,呈現出迅猛發展的強勁態勢。
  • 綠色發展久久為功 健康有機馳而不息
    原標題:綠色發展久久為功 健康有機馳而不息 (陳丹 熊誠) 熱聞推薦: 麻江:一顆藍莓背後的有機產業鏈 黔西南州檢察院創新教育培訓機制 興義市烏沙鎮四項舉措惠澤4萬農民 思南縣為142名紀檢監察幹部「充電」
  • 科學治理 久久為功(記者手記)
    荒漠化防治是人類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偉大事業。」  我國西北、華北以及東北西部,分布著四大沙地及八大沙漠。作為世界上受土地荒漠化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我國長期以來高度重視沙地沙漠生態修復治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廣大幹部群眾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經過艱苦努力、不斷創新,防沙治沙取得顯著成效。
  • 全球減排需久久為功
    氣候變暖已經給人類帶來了變化,而「減少人為排放是緩解全球變暖的必需條件」已成為普遍共識。但大氣可能出現變化的時間尺度一直以來並不明確,在多次的公開討論中,有觀點認為減排可以立即影響全球變暖。不過,我們的氣候系統其實是一個由大氣、海洋、陸地表面、冰雪覆蓋層和生物圈5個部分組成的、統一而又開放的系統,它的慣性強、固有噪聲大,這些特點都會掩蓋突然改變對氣候系統的短期作用。
  • 自然指數榜表現搶眼 是久久為功、持之以恆的結果
    科研成果的產出,並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長期時間不懈努力的結果。我國高校為何能夠在自然科學領域不斷進步?這其中的原因很多,筆者認為,這離不開國家持續不斷在高校的科研投入,這些科研投入幫助形成了眾多科研成果,同時吸引了許多優秀人才不斷加入到高校科研領域進行科研工作,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 對於高校的科研投入,這些年來國家不計眼前利益,投入了許多人力、物力等資源,布局了一些前瞻性的「種子」。
  • ​特區四十載成就旅遊大城 未來打造全球重要旅遊目的地
    看著繁華都市和青山碧海,誰曾想到:40年前,深圳只有一個外事接待站、兩家旅行社、七家小旅店和幾家簡陋飯店。統計表明,1979年,深圳接待過夜的海外遊客不足千人。卌載歲月,在時間的打磨潤色中,深圳從新筍露頭到魅力十足,昔日的邊陲小鎮一步步變成國際化大都市。作為特區經濟建設的重要行業,深圳旅遊業從無到有,從有到強,呈現出迅猛發展的強勁態勢。
  • 深圳特區40周年 金融科技企業順勢而為
    >1980年8月,深圳正式被批准為經濟特區。深圳作為我國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試驗場"和"先鋒隊",轉眼間已走過了四十年的歷程。得益於突破了傳統思想束縛,催人奮進革新的深圳精神的繼承,深圳特區湧現出一批市場化、現代化、法治化、國際化和人文化標杆水平的公司,成為全球金融行業的中國「新名片」,向世界展示著中國的改革創新動力。薩摩耶數科的成立正是深圳精神的延續,它和眾多深圳企業一起成長為具有「特區精神」的弄潮兒。
  • 香港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巡迴展在合肥開幕
    香港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巡迴展在合肥開幕。新華社記者 劉方強攝新華社合肥1月24日電(記者劉方強、汪海月)1月23日下午,香港特區慶祝國家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巡迴展在安徽合肥開幕。展覽主題為「飛躍四十載 同發展·共繁榮」,回顧香港過去四十年在國家改革開放過程中的貢獻和受益,並展望香港未來如何發揮所長,服務國家。「過去四十年,香港一直以自己所長,服務國家所需,既是『貢獻者』,也是『受惠者』,分享了改革開放的豐碩成果。」香港特區駐滬辦主任鄧仲敏說,「展望未來,香港將繼續發揮自身的優勢,擔當『促成者』和『推廣者』的角色,積極主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 搶抓機遇幹聚焦重點幹久久為功幹不斷釋放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強大...
    4月27日,市委書記周志紅主持召開全市項目拉練暨一季度經濟形勢分析會,強調要搶抓機遇幹、聚焦重點幹、久久為功幹,加快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市長餘珂出席會議並講話。市領導郭生元、嚴啟方、傅志陽、印家利、鄭章均、李少雲、胡光懷等出席。4月25日,項目拉練開始啟動。
  • ...與政協委員面對面」活動時強調 久久為功推動現代服務業高質量...
    逯峰希望委員能為汕尾高質量發展出更多實招,並指出,教育事業需要全社會的關心和支持,有關部門要動員全社會重視並參與教育事業改革發展,培育多樣化、差異化教育市場,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教育需求,讓民辦教育和公辦教育優勢互補,大力推動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聽了陳鐵浩委員關於優化社會辦醫環境的發言,逯峰對他說:「只要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我們都支持!
  • 西電東送,南方電網超高壓鑄就深圳特區電力動脈
    多年來,立足國家工作大局,南方電網超高壓公司緊抓發展機遇,與特區同成長、共奮進,以電力事業的高質量發展服務特區建設,奏響了先行示範的電力強音。由南方電網超高壓公司所負責建設運維的西電東送兩大直流工程——貴廣二回直流工程、滇西北直流工程直接落點深圳,為特區建設源源不斷注入強勁的綠色動能,打通了深圳特區的電力動脈。
  • 深圳特區融潮商基因 立足大灣區擁抱創新
    文/圖 羊城晚報記者 王漫琪 陳澤雲40年,深圳從邊陲小鎮到國際大都市,成為了改革開放的焦點;40年,一批批「拓荒牛」埋頭苦幹,勇立市場經濟潮頭,在新時代踏上特區的新徵程。自深圳蛇口打響「改革開放第一炮」以來,400多萬在深潮汕人和百萬潮商成為推動深圳發展的重要力量。
  • 持之以恆,久久為功——甘肅路橋和油頁巖半焦相識、相知、相戀...
    會議認為此次試驗段的鋪築現場數據和室內研究數據差異原因的分析是準確的,為標準的起草提供了支撐,下一步要根據這些原因調整施工設備配置及施工工藝,確定油頁巖半焦最佳的施工工藝,明確經濟效益,為產業化轉化提供技術和商業評價支撐。自公路建設與養護、材料及裝備交通運輸行業研發中心成立以來,甘肅路橋就明確固廢資源利用是研發中心的重要研究方向。
  • 久久為功,脫貧攻堅成效顯著——「十三五」成就宣傳系列報導之一
    原標題:久久為功,脫貧攻堅成效顯著  ——「十三五」成就宣傳系列報導之一  5年來,我市堅持靶心不變、節奏不亂、穩紮穩打、精準發力,貧困地區內生動力不斷增強,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收入得到大幅度提升,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顯著增強,脫貧攻堅取得重大決定性成就
  • 堅守大山四十載,只為心中那片綠——記蘭州市公安局森林分局連城...
    堅守大山四十載,只為心中那片綠——記蘭州市公安局森林分局連城派出所 2020-11-25 17: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回望2019·養老服務篇:久久為功 積聚勢能
    復盤一年曆程,久久為功是主基調,集聚勢能是主旋律,務實推進是主節拍,時而峰迴路轉,時而振奮人心,令人久久難以平復。「國辦5號文」為儘快破除發展障礙、健全市場機制、完善養老服務體系、優化養老服務供給、擴大養老服務投資、持續釋放養老消費潛力提供了政策保障。  針對老年人「住不起」「住不上」「住不好」等突出問題,「國辦5號文」從增強老年人獲得感角度提出加強基本服務、滿足多元需求、提升支付能力、支持社會參與、保護合法權益等方面的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