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影像學探針早期鎖定「癌魔」

2021-01-07 環球網

■科學與生活

目前人類對付「癌魔」最好的辦法就是及早發現,及早進行治療。那麼,有沒有一種儀器,可以像血糖儀檢測血糖一樣,方便快捷地對癌症等重大疾病進行早期預警和診斷呢?遼寧科技大學孟慶濤博士開展的分子影像學探針研究,通過監測癌症等疾病早期在細胞水平上活性標記物的特異性表達,有望攻克癌症這一人類共同的難題。

醫學影像技術就像醫生的「眼睛」,但它只能單純地觀察人體解剖結構的變化,並不能解釋疾病的成因,也不能回答錯綜複雜的臨床問題。而分子影像技術不但「看得見」還能「看得早」,早到可以「看到」生物細胞或分子水平的生理和病理變化,探查各種疾病發病早期標記物(生物活性分子、離子和自由基等)的異常,在病灶形成前期提供臨床預警信息,真正實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分子影像學技術』恰是借力『分子影像學探針』,儘早鎖定『癌魔』,進而卡住它的咽喉。如此,『癌魔』若不小心邂逅這種神奇的探針,尤其是專一性強、靈敏度高、快捷等優點螢光分子探針,必然是『躺著中槍』了。」孟慶濤形象地表述出「探針」的作用。

2014年初,孟慶濤和團隊成員研發的幾種螢光分子探針,成功實現了對人乳腺癌細胞(MDA-MB-231)內無機磷酸鹽、硫離子等的特異性捕捉與定量分析,研究成果得到本領域專家的高度認可。

在研究過程中,他們驚喜地發現部分探針進入細胞後集中分布在某些功能區域。結合這一現象,孟慶濤認為通過結構的合理調控,設計亞細胞結構靶向定位功能的螢光分子探針是可行的。他的這一設想通過實驗得到了驗證,他們成功研發了一系列具有細胞器靶向定位功能的螢光分子探針,實現了對細胞器內重要標誌物的高特異性檢測。

在查閱大量文獻的基礎上,孟慶濤反覆實驗,終於成功開發出能從胺基酸及硫醇等複雜化合物中將半胱氨酸辨別出來的螢光分子探針,即利用探針成功對人尿液中半胱氨酸的含量進行了定量分析。隨後,他們研發出溶酶體靶向的組氨酸螢光探針和細胞質靶向的鐵離子螢光探針,並成功應用在人乳腺癌細胞(MDA-MB-231)和人神經膠質母細胞瘤細胞(U-343MGa)等細胞株內。這系列分子影像學探針在重大疾病早期預警和疾病的篩查等方面表現出一定的應用潛質。

孟慶濤說:「就像利用血糖儀可以檢測血糖水平,我們開發的系列影像學探針可以對人體內亞細胞結構中生物活性物種的含量、分布與狀態等信息進行實時和定量的檢測,方便快捷。探針可以從分子或細胞水平分析活性離子和分子,探究疾病發生、發展的規律,有望在病灶形成前提供健康預警信息。」

相關焦點

  • 分子影像學:癌症早期診療現生機
    作為美國分子影像學的權威,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史丹福大學分子影像中心與核醫學科主任Sanjiv Sam Gambhir教授在他的演講開頭提出了幾個引人深思的問題。 在近日舉行的第六屆杭州國際分子影像研討會上,史丹福大學教授Gambhir的演講描述了分子影像學在未來醫學中的重要作用,令與會者備感鼓舞。
  • 「分子生物學、功能影像學對阿爾茨海默病早期精準診斷及療效監測...
    「分子生物學、功能影像學對阿爾茨海默病早期精準診斷及療效監測的關鍵技術」獲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顯著提高早期診斷「老年性痴呆」精準性 來源:新聞中心   時間:2019-07-01  瀏覽:
  • 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 《分子探針與分子影像技術培訓班》成功舉辦
    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分子探針與分子影像技術培訓班》成功舉辦上海健康醫學院主辦的國家繼續教育I類學分項目《分子探針與分子影像技術培訓班》於10月24日成功開班。作為第四屆東方核醫學與分子影像學術大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次培訓班是上海健康醫學院醫學院醫學影像學院與上海市分子影像學重點實驗室攜手打造的精品項目,旨在為國內臨床一線的核醫學工作者、分子探針研究者以及影像醫學與核醫學領域的教育工作者提供相互學習、交流和探討的平臺,以助推新型分子探針及其技術的轉化應用,促進我國臨床核醫學的發展。
  • 2019醫學分子影像與探針天津高峰論壇成功召開
    本站訊(通訊員 董玥欣)為進一步凝聚分子影像和探針領域的學術力量,搭建相關領域交流合作的資源平臺,促進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的交叉碰撞,12月22日,由天津大學醫學部舉辦的2019醫學分子影像與探針天津高峰論壇在津成功召開。來自史丹福大學、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天津大學等知名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專家學者應邀做學術報告,吸引了百餘名業內人士參與其中。
  • 設計新型探針用於早期肺癌檢測
    原標題:設計新型探針用於早期肺癌檢測   11月3日,記者從華東理工大學獲悉,該校化學學院吳君臣研究團隊在多肽分子探針研究領域獲得重要進展。他們設計了一種基於解聚集的磁—光雙功能新型探針,可用於早期肺癌檢測。相關成果發表於《科學報告》雜誌。   據世衛組織預測,到2025年,我國每年新增肺癌病例將超過100萬。
  • 浙大研製出可個性化定製的PET分子影像探針
    新華社杭州4月9日電(朱涵 楊凌偉)8日,浙江大學發布了我國首套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PET(正電子發射型計算機斷層顯像)分子影像探針微流控模塊化集成合成系統。該系統大幅降低了放射量、製備時間等關鍵能耗指標,拓展了個體化、精準醫療的PET臨床應用,還可為相關新藥研發發揮重要支撐作用。
  • 中國生物物理學會—分子影像學專業委員會成立
    6月18日,中國生物物理學會——分子影像學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暨分子影像北京市重點實驗室第一屆學術委員會及分子影像高峰論壇在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舉辦。本次大會的主題是搭建分子影像平臺,促進合作研究應用。分子影像學專業委員會掛靠於中國生物物理學會,是民政部批准成立的國內第一個關於分子影像這一熱點研究領域的專業委員會,旨在團結組織來自信息工程、生物醫學、臨床醫學等各個領域的優秀團隊和學術帶頭人,以及廣大分子影像工作者,共同推進國內分子影像研究和應用的繁榮與發展,促進分子影像領域國內外的廣泛交流與合作,搭建優秀資源和成果的開放共享平臺。
  • 免疫影像學:分子影像引導下的免疫治療
    相比於傳統PD-L1免疫組化的檢測方法,分子影像通過特異性的分子探針能夠無創、實時、動態地對腫瘤部位的PD-L1表達水平進行定量分析,從而為指導免疫檢查點阻斷治療帶來新機遇。研究人員首先製備一种放射性標記的寡肽99mTc-HYNIC-G4K,隨後利用轉肽酶-A(Sortase-A)實現了其對納米抗體(C端帶有LPETG-His6標籤)的定點標記,製備了一種靶向小鼠PD-L1的納米抗體分子探針
  • 免疫影像學:分子影像引導下的腫瘤免疫治療
    相比於傳統PD-L1免疫組化的檢測方法,分子影像通過特異性的分子探針能夠無創、實時、動態地對腫瘤部位的PD-L1表達水平進行定量分析,從而為指導免疫檢查點阻斷治療帶來新機遇。實現了其對納米抗體(C端帶有LPETG-His6標籤)的定點標記,製備了一種靶向小鼠PD-L1的納米抗體分子探針
  • 上海藥物所等在螢光分子探針研究中取得進展
    2016, 7, 6325)報導了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在螢光分子探針構建與應用方面的研究進展,這是繼今年七月以來(Chem. Sci. 2016, 7, 4004)《化學科學》第二次以封面形式報導上海藥物所李佳課題組在分子探針與診斷方面的前沿交叉科研工作。
  • 螢光引導手術來襲 靶向螢光分子探針或將改變腫瘤診療現狀
    靶向螢光探針設計策略。A:探針結構 B:基於配受體結合的探針 C:基於酶激活的探針探針應用螢光分子影像藉助分子探針和螢光內鏡設備,將肉眼不可見的腫瘤「精準點亮」,廣泛應用於手術導航和早期診斷。靶向螢光探針能夠在術中實時點亮癌細胞,幫助醫生判斷腫瘤邊界和發現轉移灶,這一概念也就是上文提到的螢光引導手術。早期診斷在我國,消化道惡性腫瘤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遠高於世界平均水平。早期消化道癌症其實並不可怕,預後良好,治療後 5 年的生存率高達 90%。
  • 早期肺癌有了檢測方法 華東理工設計新型探針來幫忙
    可有沒有一種方法,讓肺癌在早期即可「現行」,華東理工大學科研人員設計了一種基於解聚集的磁-光雙功能新型探針,可用於早期肺癌的檢測。這種新型探針,正是分子傳感和邏輯門器件的應用之一。  昨天,350多位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齊聚華東理工大學,出席由該校主辦的第四屆分子傳感與邏輯門國際會議,主辦方表示,作為有機光電功能分子與材料領域的一個重要分支,分子邏輯門是目前非常活躍的領域,由於它們目前的應用前景發展迅速,被廣泛應用在複雜生物和環境體系的內狀態信息表達、藥物高通量篩選及螢光組織化學研究等領域,開創了眾多交叉學科研究的新突破。
  • 【精準醫學】分子影像分會開始籌建,引領分子影像學發展
    至此,廣東省精準醫學應用學會已完成了精準醫學領域最核心的分子診斷、分子病理、分子影像這三大平臺的構建,凝聚起更多的跨領域、多學科資源,將為促進精準醫學研究、應用起到更為強大的、全方位的支撐作用。分子影像分會要做什麼?
  • 多模態分子影像的研究進展
    作者:柳梅,冷德文,範學朋,武漢市第一醫院 分子影像學是運用影像學方法顯示組織水平上述改變均有可能成為多模態分子影像探測的靶點。傳統的單一成像模式受解析度、敏感度、穿透深度等的限制,難以發現早期的腫瘤,對腫瘤的定位、定性診斷較困難。多模態分子影像將同時具有多種顯像功能的分子探針注入機體,實現多種顯像,獲得較全面的病變部位的信息。
  • ACS Omega:研究發現檢測早期卵巢癌的探針
    2019年6月30日訊 /生物谷BIOON /--卵巢癌是女性癌症死亡的第五大原因,也是早期最難發現的惡性腫瘤之一。新出現的臨床證據表明,環氧化酶-1 (COX-1)對卵巢癌的發生有重要作用。因此COX-1可作為分子成像探針的新靶點,提高早期檢測和治療反應。
  • 成立全國首個創新型分子影像研究中心 仁濟、聯影探索「產學研醫...
    這也是全國首家與聯影合作的「產學研醫」為一體的創新型分子影像研發中心,雙方將共同組建新型分子影像探針實驗室及研發團隊,在特異性適配體、納米抗體等分子探針的篩選、放射性或MR標記及臨床轉化領域進行原創性研發,利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等前沿技術,開展更穩定和更深入的臨床應用和學術研究。
  • 上海仁濟醫院與聯影共建創新型分子影像研發中心—新聞—科學網
    1月14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與聯影醫療技術集團有限公司籤署合作協議,由兩家牽頭,共建「仁濟—聯影分子影像研發中心」。   會上,仁濟醫院副院長王育與聯影中央研究院聯席CEO陳群籤署了合作協議。未來,雙方將共同組建新型分子影像探針實驗室和研發團隊,在特異性適配體、納米抗體等分子探針的篩選、放射性或MR標記及臨床轉化領域進行原創性研發,利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等前沿技術,開展更穩定、深入的臨床應用和學術研究。
  • 大連化物所提出螢光探針分子結構半定量設計方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複雜分子體系反應動力學研究組研究員韓克利團隊與生物分子功能研究組研究員樸海龍團隊合作,基於概念密度泛函理論中的局域親電性指數,提出了一種穀胱甘肽硫轉移酶(GST)檢測螢光探針的分子結構半定量設計方法。
  • 科學家提出螢光探針分子結構半定量設計方法—新聞—科學網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韓克利團隊與研究員樸海龍團隊合作,基於概念密度泛函理論中的局域親電性指數,提出了一種穀胱甘肽硫轉移酶(GST)檢測螢光探針的分子結構半定量設計方法它的多種亞型同工酶在許多腫瘤細胞系尤其是抗癌藥耐藥性細胞系中過表達,因而高信噪比檢測GST對於癌症的早期診斷和治療具有重要的意義。之前報導的GST螢光探針多採用2,4—二硝基苯磺醯基作為識別和反應基團,該基團雖能保證極高的靈敏度,但同時會帶來嚴重的背景噪音。這是由該基團對GSH可觀的非酶促化學反應活性導致的。為了得到高性能的實用型GST螢光探針,需要降低識別基團的背景反應噪音。
  • 分子影像行業解析:診斷行業新機遇
    分子影像(Molecular Imaging)又稱為分子成像,是指在活體狀態下,應用醫學影像學方法來實現顯示活體內細胞、分子或者基因水平的生物學、病理學過程,還可以進一步實現疾病早期定量與定性診斷相關研究的前沿學科。醫學分子影像結合檢測基因或者納米材料的分子探針,採用多模態成像方法,最終實現對體內特定的靶點進行分子水平的無創傷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