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孩子的安全問題再次成為國民關注的話題!
鮑某案還在偵查中,憤怒之火還未平息,悲痛再度襲來。在4月18日,河南原陽縣4名兒童屍體在土方中被發現,4月18日上午安徽郎溪縣10歲女童屍體被嫌疑人指認發現,而犯罪人竟是12歲的楊某。
孩子安全問題每年都會發生,每年都有報導,每年都會有家庭因此而悲痛I,但到底如何去避免或者是減少此類事件的發生呢,我們不妨可以看看俞敏洪在談到家庭教育時給出的幾個意見:
生命教育:生命如一泓清水
生命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前提也是教育的最高追求,是關於人的關懷,生命的本質、人性的要求的一種人本教育。生命教育主要是教育青少年認識生命過程,珍惜自己生命、尊重他人生命為主要內容。
生命的過程是什麼?俞敏洪認為生命就如一泓清水,不管經歷多少苦難都不應該變得膽怯,放棄自我,放縱時光。苦難教育,是最值得孩子去實踐和體會的,俞敏洪自己的一生就十分的困苦和艱難,從小性格懦弱,經歷了三次高考,有過三次死亡經歷,一次因心情抑鬱加太過疲勞而得肺結核,一次是被人打了麻醉劑搶走了前次,只因搶他的人跟他有過一面之緣才避免割喉,第三次又是被搶錢和劫匪鬥毆了十幾分鐘,直到創辦新東方依舊是遭受非議。重重困難,磨鍊了俞敏洪對生命的認識,生命就是要經歷眾多苦難依舊勇敢向前的過程。
現在的孩子對生對死的概念都比較模糊,生命意義的教育、生命苦難的教育都比較少,孩子在小的時候一定要看護好,能自己撫養自己撫養,交給家裡的老人有時候也照顧不到,兒童安全問題隱患是比較大的,或者最好有專人看護比較好。大一些的孩子,家長不要怕孩子受傷害,要讓孩子去做過多的磨鍊,在學校要是受到了委屈和欺負,要說出來,家長和老師要注意積極解決問題。其實在國外,有些小學要求孩子們飼養小雞,長大後再殺雞吃雞,通過這些生命的教育,希望讓孩子們明白生命的意義。
生命教育除了苦難教育外,還有尊重生命的教育。不僅是尊重自己生命,也要尊重別人的生命。孩子自殺事件,是家長心中永遠不能祛除的痛,據官方數據統計,近年來,中國兒童自殺率世界第一,5到24歲的自殺人數每年達15萬起。合肥一名10歲男童因學習壓力過大,從34樓墜亡,廣西一名13歲女孩因不滿媽媽嘮叨成績,從20樓跳窗身亡,一名15歲女孩因和父母使用手機有衝突從19樓跳樓身亡等等這一系列自殺事件,聞之令人悲痛又惋惜。
除了俞敏洪所說的,孩子要適當的苦難教育,在受挫中鍛鍊生命忍耐力外,李玫瑾教授在談到這一問題時,又提出了一些經驗,不能過於寵溺,對6歲以下的孩子要學會適當的說不,讓孩子知道不能萬事如他意,還有就是感恩教育,李玫瑾教授也說了在一次講課中,一個學生問的一個問題:命是我自己的,為何我不能隨意處置!這個問題,其實要家長和老師去一同輔導教育告訴孩子命不僅是自己的,還是這個社會共同體造就的,生命之貴在於任何人不得以放棄生命、侵害他人生命的代價去謀求私利。
人品教育:忠於人品
俞敏洪在談到人品教育時,特別強調了孩子正確的價值觀、家規、以身作則等家長要及時介入的幾個因素。他指出我們這個社會現在好多人評價成功的標準,就是有錢,有地位,甚至在他入選福布斯富豪榜之後,許多人見面對他的第一句話就是,恭喜啊,你入富豪榜了。他也在想,如果有一天他創業失敗,窮困潦倒,只剩下一顆為人處世真摯善良的心的時候,算不算得上人生的成功。
家長的價值觀對孩子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什麼是成功,標準不應該只是單單靠財富的積累,應該更全面一些,人品的是非也很關鍵。如何去正確的培養孩子人品,俞敏洪談到的是自己的父母的榜樣和家規的約束。俞敏洪小時候十分勤勞,熱愛勞動,14歲是縣裡的插秧冠軍,17歲是縣裡優秀的手扶拖拉機手而這一切的成就,都是因為父母親的勤勞造就的。還有就是樂於助人的品質也是來源於父母親的言傳身教,小時候他父親是方圓十裡著名的木工,附近有人要蓋房子,架大梁都會找他父親幫忙,他父親也很少收錢。俞敏洪也正是繼承了這些優點,在上大學四年的時間裡,宿舍的地和打水的任務都是他擔當的,直到後來,俞敏洪去美國求兩位同學幫忙,二位同學都說,願意回去幫他不是因為他給的工資,而是看在大學四年給他們掃了四年地打了四年水的情分,也知道跟著他就算沒肉吃也能喝湯。此後,三人聯手才打造出新東方這個教育行業的領軍企業。
對於家規,俞敏洪表示家規可分為道德層面和習慣層面,為此他談到小時候父母總是要求他們早起以後打掃好屋子再上學,每天晚上的作業必須按時寫完,時至今日,俞敏洪的家規就是每天一定要讀書。而且,他還強調,在家不要總是提孩子的成績,指導孩子做作業,很多的教育點在學習之外,家庭教育的主要內容是培養孩子的人品,性格,讓孩子覺得生活的快樂。
性格教育:性格決定命運
播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現在好多家長相信的是成績決定命運、能力決定命運往往忽略了性格對一個孩子一生的影響。俞敏洪說,自己的兩個孩子一個性格內向,一個活潑好動,只要他們智力都正常都不太擔心。在學校,我們會發現一些孩子就是頭腦聰明,成績總是名列前茅,而有些孩子已經很努力了,但成績就是一本,孩子之間是有差距,這一點我們要認識到,不要一味的和其他孩子比成績,也要縱向的比一比孩子這一次和上一次的進步。他作為企業家協會的會長發現,協會中一千多號人,著名高校畢業的也就二十多人,其他的都是普通高校和中專及以下學歷畢業的,但他們都成為了成功的企業家,這也說明了成績、能力在人生道路上的影響只是部分的,片面的。
同時,他還強調對孩子要多鼓勵,一個孩子取得了好的成績,你鼓勵他他很開心這很正常,但要是一個孩子總是成績倒數,你鼓勵他,他能進步,不斷向好處發展,這才是家長最大的本事。而現在大多數家長看到自家的孩子,總是一副恨鐵不成鋼樣子,非打即罵這無形中不僅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勇敢的性格而且還是一個很壞的榜樣,孩子入學以後也會學著大人的樣子和脾氣去對待同學和其他人,所以非打即罵的態度家長是一定要注意的。
當然,也不能直誇不懲罰,俞敏洪說,教育小孩子其實和馴養小動物是一樣的,在鼓勵他勇於探索的同時,對於所犯的錯誤也要懲罰,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一些調皮的行為是有一定後果的,在將來孩子做錯事的時候能夠意識到有嚴重的後果而停止或不去做錯事。
才能教育: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俞敏洪說中國父母都有一種補償心理,自己不會的東西,要讓孩子一定學會,還逼著孩子去參加這個舞蹈社那個歌唱大賽的,巴不得孩子從小就是個要啥啥都拿得出手的小通才。對待此事上,俞敏洪和妻子對待孩子學習彈鋼琴這個興趣培養的方式上是有分歧,妻子認為一定要好好學,拿大獎,俞敏洪則是更注意他興趣,不是為了考等級。俞敏洪也知道,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
而且,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在平時和孩子的接觸中一定要意識到孩子對什麼感興趣,對什麼擅長,每一個孩子不是都對各個學科都能學的很好,總會有一兩個是偏科的,家長要幫助孩子是在強勢的科目上繼續保持強勢,在弱化的科目上盡力追趕,避免和其他學生有太大的差距就好了。對待興趣班的選擇上,可以根據孩子自己的意願,有條件的可以多報些班,讓孩子去體驗,但最後要找的是孩子有天賦還肯下功夫的興趣班才是最好班,也是進步最快的。
總之,俞敏洪提倡的生命教育、人品教育、性格教育、才能教育是比較符合當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的,只有全面發展的孩子才是健康的孩子,才能健康的成長,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的更遠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