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學上的文明概念是什麼?世界各地區都是何時進入文明時代

2020-12-03 斟北鬥

一,文明的含義

在歷史學領域,人們往往會學習到「文明」(Civilization)這個概念。「文明」的本義是指有教化的、有文化的、有禮貌的等。中文的「文明」一詞最早出現在《周易》中,如「見龍在田,天下文明」 「其德剛健而文明, 應乎天而時行,是以元亨」「文明以止,人文也」,這些「文明」都有開化、文治、教化的含義,和野蠻是相對的概念。

在歐洲,Civilization的詞源也是有教化、有禮貌、有文化的意思。「Civilization」的詞源為拉丁詞「Civilis」,該詞有三層意思,最基本的意思為城市的、公民的;其次是公共的、政治的;衍生的含義是有禮貌的。由Civilis演化出的詞彙都和城市、公民有關。在古希臘羅馬時代,人們認為生活在城市中、城邦中的就是文明的,而其他地區就是野蠻的。1765年,法國大革命時期的政治家米拉波在《人類之友》中首次使用名詞的「Civilization」概念,他把一個文雅、有教養、舉止得當、具有美德的社會群體稱為「Civilization」(文明社會)。此後,該詞語被廣泛傳播。在清朝時期,將Civilization翻譯為了「文明」,符合其有教化的這一層含義。

如今英文中使用的「國家」「state」是願義是「城堡」,和城邦的概念差距較大。在中文中,「國家」一詞和「文明」一詞沒有多大的關係。中國古人說的國家為「城」「邦」「國」「邑」等,實際上也和城市有關,《說文解字》對「國」的解釋為「或者,邦也,從口從戈」。這裡的大「口」意思就是城牆。在西周時期,人們將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叫做「國人」,類似於拉丁語中的Civis(公民),而將鄉下的人稱為「野人」。

綜上所述,英文的中的「Civiliz(s)ation」實際上擁有了漢語中的「文明」和「國」兩種意思。也因為翻譯問題,歷史領域的「文明」一詞基本使用的是「國家」「城市」這一層含義。美國的學者摩爾根在《古代社會》中將人類的歷史分為了蒙昧社會、野蠻社會和文明社會,其中文明社會又分為了古代文明社會和近代文明社會。摩爾根提出的「文明社會」就是人類進入了國家產生的階段。

二,文明的產生和標準

一詞也帶有「國家」「城市」的含義。歷史領域的文明一詞在中西方都有「教化」「開化」的意思,而中國和歐洲人最早都認為市民才是開化的人們,是國民。這不是巧合,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規律。

在舊時代時代,人類主要依靠漁獵和採集為生,生產力十分落後,缺乏物質積累。在這個時代,人類的社會群體被稱為「原始群」,聚居於山洞中,社會十分落後,和動物相去不遠。到了新石器時代,人類由於發明了農耕、畜牧,經濟生產開始變得穩定,物質開始出現了少量的積累。人類的聚居方式開始從天然穴居演化為了巢居,也就是修建房屋,中國有「有巢氏」的傳說。有了定居,就開始出現了原始的村落,社會比之前進步了不少。這個時代農業生產還不穩定,採集依然佔據重要的地位,加上人口數量十分重要,生殖崇拜盛行,因此是母系氏族的繁榮時期。

農業生產穩定了之後,部落的人口就更多了,部落和部落之間的衝突也就增加了。這時候,男人的地位開始上升,開始過渡到了父系氏族社會。在父系氏族時代,氏族內部出現了私有制萌芽,階級開始分化,於是就出現了等級式的管理。在長期的發展中,村落發展成為了城鎮,社會的上層人士(統治階層)就基本生活在城市,而社會底層生活在農村。城市中的人口比村落更多,結構更加複雜,為了管理就出現了一系列的國家機構。需要主要的是,城市是國家產生的基礎,必須先有城市,才會有國家。但並非是有城市就一定有國家,在城市出現了,國家尚未出現的時期,就是向國家的過渡時期,因此最早的國家都是城邦小國。

城市出現在考古學上具有很明確的標誌,但是國家(文明)的出現在考古學上卻很難以界定。1958年,美國克拉克洪學者提出了文明起源的考古學三條標準,分別是城市、文字、複雜禮儀建築。1977年,日本貝塚茂樹在《中國古代史學的發展》的補記中把青銅器、宮殿基址、文字作為文明的三個標準。1983年,夏鼐在日本的一次「中國文明的起源」演講中,提出國家、城市、文字、青銅作為文明起源的標準,並認為文字最為重要。如今,一般以城市、文字、青銅器作為文明出現的標誌。

無論如何,城市都是文明起源的最基本標誌,其他則不一定。如青銅器,最初起源於西亞,之後向外傳播,距離起源地越近,使用青銅的年代越早,而中國的青銅出現則較晚,美洲甚至沒有。而文字呢,也是國家產生的衍生產物,有些地方發現了城市,但是沒有發現文字也是有的,如美洲的印加帝國也沒有文字。因此,文字和青銅並不適合用於考察一個地區是否出現了文明,但是沒有文字或者青銅,也說明這個文明的發展程度還十分的落後,遠遠沒有到達成熟狀態。

納爾邁調色板正反面

在理論上,國家是一個階級壓迫另外一個階級的產物,因此考察一個民族是否進入國家可以從權力的角度出發。一個民族一旦進入了國家狀態,就必定有國家權力的力量。在農耕文明國家,最早的國家力量是王權。最初的「王」都是軍事首領,並非氏族首領,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王逐漸成為了最高的統治者。在考古上,發現了斧鉞等王權符號,說明王權萌芽了,如果發現王權有神化現象,就說明王權已經形成了。在海洋文明國家,王權往往不能戰勝長老會議的權力,因而不能以王權出現作為標誌,應該以公民大會失去權力作為標誌。

三,世界各地區進入文明時代的時間

世界上最早的城市,也出現在西亞北非地區。兩河流域在在歐貝德文化時期(前5300—前3000)出現了西亞最早的城市——埃利都,在烏魯克文化階段(前3500—前3000)進入了城市國家階段。在埃及,最早的城市出現在涅伽達Ⅰ文化時期(前4000年—前3500),並發現了王權的符號。在涅伽達Ⅱ文化時期(前3500—前3100)進入了城邦國家階段,當時古埃及出現了16個城邦諾姆,每個城邦都有一定的領土範圍,徽章和崇拜的神。這也就是說,古埃及和兩河進入文明時代差不多是在前3500年,距今5500年了。

受到了兩河文明的影響,周邊很多民族在很早就進入了文明時代。如地中海沿岸的腓尼基在前3000年出現了城邦,成為世界最早的海洋文明國家。伊朗高原西南的埃蘭古國也在前3000年建立起來。兩河北部的亞述王國在前3000年開始出現。之後,有西臺、希伯來、米底、呂底亞、波斯等國,時間較晚。

印度河流域出現城市的時間僅次於北非西亞。1921年開始,考古學家在印度河流域發現了哈拉巴、摩亨佐-達羅兩座大型的古城(人口都超4萬),以及100多個較小的城鎮和村莊,其時間大概在前2500~前1700年。在這些遺址中還發現了3萬多枚印章,印章上有文字,但是已經無法識讀。後來,雅利安人南下摧毀了印度河文明。

歐洲最早的城市出現在希臘的克裡特島,這裡大約在前2000年,考古發現的米諾斯王宮就是其證明。在小亞半島,有一座特洛伊城。根據考古發現,特洛伊城遺址最初建立在前3000年,最終到公元400年結束,共分為9個時期,其中《荷馬史詩》中被毀滅的特洛伊城只是其中的一個時期。特洛伊和克裡特文明都不是印歐人創造的,它是地中海民族建立的,他們和古埃及人、兩河流域的居民有密切的聯繫。因此,歐洲文明是一個派生文明。

米諾斯王宮壁畫

中國進入文明的時間晚於西亞、北非和南亞,不過應該要比歐洲早。根據考古發現,中國最早的城市有陝西的石峁、山西的神木和浙江的良渚、安徽的凌家灘等。安徽的凌家灘城市遺址距今5500年,是中國最早的城市遺址。良渚遺址可能是凌家灘遺址的繼承發展,時間大約是前3300到前2000年。不過,這些城市還未進入了城邦國家階段,類似於古埃及的涅伽達Ⅰ文化時期(前4000年—前3500)和兩河流域的歐貝德文化時期(前5300—前3000)。

良渚古城遺址

中國發現最早的具有明顯的國家或者文明特徵的城市遺址是二里頭遺址。二里頭文化的時間大概是前1800到前1500年,相當於夏商時期。遺址內發現有宮殿、居民區、制陶作坊、鑄銅作坊、窖穴、墓葬等遺蹟。出土有大量石器、陶器、玉器、銅器、骨角器及蚌器等遺物,其中的青銅爵是目前所知中國最早的青銅容器。以二里頭遺址為標誌,中國最早的城市文明出現於3800年前。許多學者認為,二里頭遺址就是夏朝遺址,不過缺乏證據。二里頭遺址也可能是先商遺址。當然,3800年的文明時間的確偏短,需要中國的考古學家繼續努力,發現更早的文明遺址。

由於地理環境的限制,美洲和黑非洲出現文明的時期遠遠晚於亞歐大陸和北非,而澳洲在大航海運動之前還處於原始社會。黑非洲最早的文明國家是衣索比亞,這裡在前12世紀建立了庫施王國,是受到古埃及影響而建立的。西非國家直到8世紀才出現了加納、馬裡和桑海等國。中非最早的文明國家是13世紀在辛巴威建立的國家。美洲最早的文明是瑪雅文明,出現在6世紀,到15世紀滅亡。隨後墨西哥一帶出現了阿茲特克文明,南美洲出現了安第斯文明(印加帝國)。非洲文明和美洲文明的發展程度都不高,總體處於國家的早期階段,如瑪雅一直處於早期城邦階段,「印加帝國」類似於一個強大的部落聯盟。

相關焦點

  • 世界主要文明地區進入帝國時代的時間及帝國版圖的面積
    人類各個文明區進入文明階段的時間其實並不能完全確定,歷史學家給出的也只是大致的時間。比如兩河文明進入文明階段的時間在公元前3500年,古埃及文明開始於公元前3100年美尼斯(那爾邁)一統上下埃及,從數字上來看也能看出這個時間是個概數。不過,各文明進入帝國時代的時間基本上都是可以確定的。
  • 《文明6迭起興衰》世界時代資料百科
    導 讀 展開 《文明6迭起興衰》資料片開始,獨立於各玩家的技術時代之外,還存在著一個世界時代的概念
  • 文明演進的差異,各大洲的人類從什麼時候開始走上起跑線
    雖然這個擴張過程充滿了血腥骯髒的事件,但是從結果來說,它確實促成了全世界各個大陸之間更為緊密的連接,使得地球真的成為了「地球村」,對於現代的每一個人來說,只要稍微翻閱一下資料或者上網查詢,就能獲得這個世界上的大部分知識,這是西方文明塑造現代世界最為重要的一個貢獻。
  • 四大文明古國說法不規範 未獲世界公認
    讀者可能會問:中國官方宣傳的不是"五千年文明"嗎?何以實際上只有3500年? 那麼我們需要搞清楚一些考古學和歷史學上的基本常識和概念,而中國的某些"歷史學家"長期以來正是靠著混淆這些基本常識和概念來誤導愚弄民眾。這就是關於"文化"和"文明"這兩個概念的區別的問題,以及構成"文明"的幾個基本特徵。
  • 現代科技文明不可持續,人類將進入二級文明時代
    在整個古代社會,中國古文明一枝獨秀,其他文明先後被歐洲三大蠻人及其他地區的蠻人所摧毀。此後,儘管中國以外的其他地區的文字還能夠發揮其文明催化劑的作用,但在事實上,這些地區在文明被摧毀後基本上都處於一種半野蠻半文明的狀態,戰爭、劫掠、遊寇、居無定所成為這個時期的人類常態。
  • 什麼是文明,這些中外大家各有看法,那具體到中華文明呢?
    筆者愈來愈強烈地感到,在對中國幾千年來經濟結構、經濟制度、政治結構、國家治理制度、社會結構、社會自我治理制度的研究中,簡單化、概念化、教條化傾向還很嚴重,所有這些領域,都有必要像對中華文化一樣,認真反思和總結,從概念梳理開始,在世界文明演變的總進程中做出新的理論概括。
  • 世界只有四大古文明?我們是不是忽視一個目前還在統治世界的文明
    一,四大文明古國概念的來源很多人認為四大文明古國的概念最早是梁啓超提出來的。1900年,梁啓超在《二十世紀太平洋歌》提出人類文明發展經歷了三大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河流文明時代」,河流文明時代主要有四大文明,分別是中國、印度、埃及、小亞細亞。
  • 文明6時代得分怎麼獲取
    文明6時代得分怎麼獲取?迭起興衰資料片開始,獨立於各玩家的技術時代之外,還存在著一個世界時代的概念,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帶來文明6時代得分獲得方法,感興趣的玩家不要錯過。
  • 《文明6》每個時代的旁白都說了啥?你注意到了嘛?
    那麼每個時代都有什麼獨特的旁白呢? 早期文明的到來,銅器鐵器開始嶄露頭角,神學、科學都開始有了萌芽。天文導航、騎術、鐵騎、政治哲學以及戲劇與詩歌都在這個時代得到了極大的發展。
  • 古希臘文明與華夏文明丨文稿
    一、古希臘文明與華夏文明的由來 (一)文明的含義 我們比較古希臘文明和華夏文明,首先要知道文明是什麼。「文明」的詞義在漢語中與歷史學界術語中不同,漢語中的「文明」是一個多義詞,可以指良好的文化教養、道德教養,也可以指人類創造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和;而歷史學中的「文明」是一個綜合指標,泛指原始社會之後的漫長歷史階段。文明與原始相對應,意味文明社會較原始社會有巨大的社會進步。
  • 世界上最早的文明,比瑪雅文明早兩千多年,真正的開掛文明
    世界上已知最早的文明是蘇美爾文明,公元前3500年,蘇美爾人就在兩河流域建立起了最早的人類文明。蘇美爾文明比華夏文明的確立時間要早一千多年,比瑪雅文明早兩千多年。在這裡先了解一下文明的概念,文明,是人類建立的物質與文化財富的總稱,文明的三大標誌是城市,文字和國家。
  • 五千年世界文明,三個軸心時代,孕育化解人類危機大思想
    二、世界五千年文明史應有三個軸心時代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5000年沒有中斷過的文明。如果說早期人類的進化,每一萬年也沒有什麼跳躍式進化;進入遊牧農耕文明後,每一千年也沒有什麼跳躍式進化;那麼後來進入某一時間段發生了跳躍式進化,則這一時間段堪稱軸心時代的時間軸心。二是地域標準。如果說世界其它地方都沒有發生跳躍式進化,只有某些地域發生了跳躍式進化,那麼這些地域就堪稱軸心時代的地域軸心。
  • 在歷史學中「中世紀」和「封建主義」的內涵
    人文主義者彼特拉克最早概括了這個時期語言、文字、文學和藝術的特徵,他從文藝復興高度發達的文化視角出發,認為中世紀是古典世界的野蠻化,是歷史上的「黑暗」時期。這種評價在歷史學中影響深遠。17世紀德國大學教授克利斯託弗·凱列爾將世界歷史劃分為三個階段,即古代、中世紀、近代。其中,中世紀是指395年羅馬帝國分裂至1453年奧斯曼土耳其攻陷東羅馬帝國都城君士坦丁堡這一時期的歷史。
  • 什麼是宇宙一級文明?人類距離一級文明有多遠?
    在幾十年前,蘇聯蘇聯天文學家卡達爾肖夫就提出了宇宙文明分級的概念,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卡達爾肖夫指數的概念,以及人類所處的文明階段。一,卡爾達肖夫指數與一級文明卡爾達肖夫指數是通過文明的能量消耗來衡量一個文明的先進程度。
  • 兩河流域文明起源——超越時代局限的蘇美爾文明
    相對於久遠又老邁的地球來說,人類的出現顯得太過遲緩了,直到距今4萬年前,人類才以"智人"的身份登上地球的舞臺,之後又是幾萬年的時間,學習製作工具,直到人類跌跌撞撞走到公元前四千年時,世界才出現第一縷文明的曙光,目前國際公認的四大文明,分別是古巴比倫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埃及文明和中國文明,但這四個未必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文明,更早的一個便是誕生於6000多年前——古巴比倫的前身
  • 被忽視的世界人類文明,分析比北歐先進的非洲黑人文明的發展
    而且黑人在古代文明發展過程當中,不僅僅限於撒哈拉沙漠以南,在如今的考古發掘當中,在亞細亞地區,歐洲的部分地區也出現了黑人頭骨。但是作為非洲地區的土著人,黑人無疑主要生活在非洲。非洲的黑人種族也有很多細微的差別。但大部分在過去的一段歷史演進當中,都建立起自己的王國。他們的社會發展程度甚至比美洲的印第安人更為先進。在殖民者進入非洲以前的數個世紀中,就進入了階級社會,並有各自的國家。
  • 當人類進入「一級文明」後可以掌控地球的一切資源!甚至地球溫度
    人類的文明科技近幾百年來迅速崛起,從冷兵器時代到現在僅僅只用了200年左右,尤其是近100年人類的科技更是達到了一個天翻地覆的變化,目前人類的科技已經處於「0.73」的級別,那麼如果讓人們發展到一級文明的話,人類會達到什麼樣的文明水平呢?
  • 努力建設哲學社會科學的基礎學科——歷史學
    歷史學是基礎科學,基礎科學研究是「坐冷板凳」的學問,是要求嚴謹學風的學問。哲學社會科學各學科的研究,都必須建立在一定的材料分析基礎上,歷史學研究尤其如此。歷史研究本質是一項實證研究,歷史研究必須建立在歷史文獻、考古資料以及檔案等的基礎之上。歷史研究講究全面佔有史料,有多少史料說多少話,用史料說話。
  • 輝煌的亞洲文明與絲路文明共同體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特稿之一
    世界遺產不僅是人類的文明記憶,更是人類文明交流互鑑的重要載體。這些都不斷深化著我們對文明演進規律的認識,也彰顯著文明交流互鑑的價值。習近平主席先後多次闡述「命運共同體」這個概念,從「國與國命運共同體」「區域內命運共同體」到「人類命運共同體」,為推動世界和平發展提出了全新的思路。
  • 宇宙的文明實力是如何劃分的?最高等級的文明實力會有多強大?
    地球已經誕生46億年,而人類誕生於地球才不過數百萬年,新石器時代到現在也不過一萬年。而新石器時代才算是人類文明的開始,人類才算是真正開始了大發展。要問人類發展最快的是哪個時期,那一定是三百年前開始工業革命,人類從工業革命開始進入了科技發展的道路,僅用了短短的數百年就實現了飛天的夢想,走出地球開始探索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