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福利:關註解螺旋微信號,回復關鍵詞「1月」,可索取2016年1月軟體資源包。
作者:解螺旋.毛博
轉載請註明來源:解螺旋,醫生科研助手
利根川進,日本生物學家,曾因其在免疫系統遺傳學上的研究成果獲得了1987年的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而且一個人獨拿了當年100萬美刀醫學諾貝爾獎,他發現了身體免疫細胞組是如何利用數量有限的細胞生成特定的抗體以抵抗成千上萬種不同的病毒和細菌。今天我們講得不是他怎麼拿的諾獎,而是看看拿了諾獎之後,他是怎麼在科學的道路上永不止步的。
早年歲月:曾被美國驅逐
故事要從他在日本上大學開始說起,小利上的是日本京都大學。大學上完了幹什麼去呢?日本教授語重心長的說,要學習科學,還是得出國啊!於是小利開始了漫長的GT申請路,他到了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讀分子生物學的博士,當時的UCSD才剛剛建校,估計還是沒那麼現在這麼牛叉的。
5年寒窗苦讀,PHD拿到了,接下來幹什麼呢?當然是做博後了,但是當時年輕的小利博士被美國移民局噁心了一把,說他的籤證到期了,不能繼續在美國待了,一定要捲鋪蓋走人!年輕的生物學博士在當時雖然不象現在滿街都是,但也還是算不上是什麼美國一定要留下來的優秀人才。於是小利博士只好去歐洲混了,動機不清楚,反正當時要麼就美國,要麼就歐洲,日本的科學還很爛呢。
小利博士在歐洲的這段工作經歷,也正是讓他拿諾貝爾獎的主要資本。多年以後,他自己寫了個紀念文章《巴塞爾的偉大歲月》(the great time in Basel),放在《細胞》(Cell)生物學貢獻30年的專輯裡,大家有興趣可以去看看。
功成名就,轉研新領域
90年代初,利根川進拿到了諾獎之後,功成名就,被勢利的美國人又請了回來在麻省理工學院的癌症中心,諾獎剛拿過,風頭一時無二。但是到這個時候,大師就和普通人不一樣了。普通人發了100萬的橫財,多半會沒事數數鈔票,花花綠綠,開心啊!就算是很多諾獎得主也就吃吃老本,混吃等死了。但是,利根川進可不是普通人。他認為免疫學最重要的問題已經被他解決了,其他的都是一些小問題了。於是他把目光投向了新的領域。
90年代初,轉基因技術正處在熱火朝天的時期,而基因KO技術也剛剛誕生,因為利根川進本來就是做分子生物學出身的,所以這些分子遺傳學技術非常熟練,關鍵在於解決什麼問題。這個時候,一個人走進了他的實驗室,此人叫Alcino Silva。Silva用利川根進實驗室的技術,鑑定了一個小鼠突變品系具有學習和記憶的缺陷,這個突變就是 alphaCaMKII的突變,這個鈣調激酶獨領風騷一直到現在,因為這個激酶只在大腦皮層和海馬中豐富表達,而且對高級的神經功能確實重要。
Silva 和利根川進首先將分子遺傳學的方法應用到神經生物學,或者說到學習記憶的研究中來。他們開闢了一個時代。在經歷了數十年的努力,對學習和記憶的認識,從1992年到1996年,一下子從細胞水平前進到了分子水平。
永不止步,再立新功
找到這個寶藏後,利根川進馬上開始用最新的KO方法在小鼠系統中做學習和記憶,效果不錯,鑑定出了一系列激酶,酯酶,神經遞質受體,七七八八都對學習記憶很重要。然後他索性在麻省理工創立了皮考爾學習與記憶研究所(Picower Institute of Learning and Memory),招了幾個牛人去,從此開創了一個新的時代。
利根川進在這個領域的主要貢獻在於用最牛叉的分子遺傳學的方法對小鼠的學習記憶進行了詳細的分析,簡單的說就是區域特異性的基因KO,以及後來發展的誘導性的KO,這些貢獻完全的填補了一個空白,發的文章就只算Cell的話,我的手指頭和腳趾頭都不夠數的了。在闡明抗體多樣性的遺傳原理獲諾獎之後,利根川進又在神經生物學領域做出了重要貢獻。
有生之年,有望再獲諾獎
利根川進2002年10月初到中國來過一次,主要是到北京、上海各個大學和研究機構做學術報告和交流。據見過他的人說,老頭非常隨意,領帶都不打,很不象日本鬼子的風格,但說起話來還是非常重的日本口音。日月如流,時光如梭,不知不覺之中,當年在瑞士巴塞爾的那個風度翩翩的小利也變成了老態龍鐘的老利了。老利近年想退休,從美國回日本養老,但不知為何久久未能成行。坊間傳聞,老利憑藉在神經生物學領域的重要貢獻,完全夠格第二次得諾獎。前提是他能活到那個時候,因為諾獎是不頒給已故的科學家的。而且據不可靠消息說,老利還正在憋另外一個大招。大家拭目以待吧。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了解詳情)
回復關鍵字,查看你感興趣的內容:
回復「SCI專欄」查看相關文章
回復「國自然專欄」查看相關文章
回復「信號通路專欄」查看相關文章
回復「CNS專欄」查看相關文章
回復「實驗工具專欄」查看相關文章
回復「統計」查看數據統計相關文章
回復「國自然1」查看國自然科學問題分析
解螺旋為您科研出謀劃策:臨床基礎科研方法論,實用經驗分享,實驗和數據統計工具應用、SCI論文投稿技巧,信號通路專欄,腫瘤,基因,蛋白等熱門領域研究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