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球地球是如何煉成的?

2020-12-06 解讀地球

看過電影「冰川時代」、「後天」嗎?地球是否像電影中所描寫的那樣變成白色地球?事實上,在地球的成長過程中確實經歷過這樣的冷凍期,而且不止一次。科學家將地球在過去地質歷史中有一度相當長時間內,從北極到南極,包括赤道在內均被冰雪所覆蓋的地球,稱為雪球地球。目前認為,地球歷史上存在三次雪球地球事件(圖1),分別出現在2220Ma(Makganyene雪球),710Ma(Sturtian雪球),640Ma(Marinoan雪球)。

圖1 30億年以來冰川期示意圖

1A.黑色顯示 Sturtian和Marinoan雪球地球期 ,1B.雪球地球期(黑色)、區域規模冰川期(深灰色)、無冰川期(淺灰色)

從上圖可以看出,除了三次雪球地球事件外,也出現一些區域性的冰川事件,甚至也有學者將580Ma的加拿大的紐芬蘭冰川沉積稱為雪球事件,但冰川沉積分布局限,證據不是很充分。令人驚奇的是在Makganyene與Sturtian雪球之間的13億年之間,沒有發現任何冰川沉積,甚至連區域性的冰川也沒有。後兩期雪球地球研究程度相對較高,認可度也高,因此,如果不特別說明,一般說雪球地球主要指新元古代的雪球地球,即Sturtian雪球Marinoan雪球

雪球地球是如何煉成的?如何由藍色星球變成白色星球的?

地球的氣溫主要由溫室氣體特別是二氧化碳來調節的。二氧化碳的增加,氣溫升高,反之降低。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一種重要的消耗方式是溶解在雨水中形成碳酸雨降落,與地表巖石發生化學風化作用,將矽酸鹽巖石變成土壤。其結果是Ca2+ 和 HCO3-等離子隨河流帶入大海,並成為初始生物藍藻等有機物質和有機鈣化,整個過程稱為矽酸鹽風化。一般來講風化速率是恆定的,大部分時候地球上二氧化碳基本上是平衡的。

圖2 新元古代古地理恢復

但是,新元古代成冰期期間(如圖2下)有罕見巨大陸塊分布在赤道及熱帶地區。我們知道,風化速率對氣候是很敏感的,越溼熱,風化速率越快,乾冷氣候則慢。因此,處於赤道附近的大陸風化速率相當快,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急劇下降

此外,加拿大極地地區的723ma(圖2中的Franklin-LIP)大量玄武巖,當時也處在赤道。該巖石屬於基性火山巖,更容易化學風化,風化速率加快,二氧化碳消耗進一步增加。

但這還不是全部,那個時候的超級大陸Rodinia在在830Ma開始解體(圖2)大約持續了200Ma。一般而言,如果只有一塊超級大陸,其化學風化速率一般較小,因為大部分大陸遠離海洋,氣候乾燥。但是當超級大陸解體成小陸塊後,之前的乾燥變得潮溼,風化速率也相應得到提高,消耗更多二氧化碳。

上述三個因素疊加導致氣溫降低!即通過構造運動,大陸聚合離散,玄武巖的噴發,然後間接地通過巖石的化學風化作用加強導致溫室氣體的減少。

此外,早期太陽比現在相對暗淡也起到一定作用。

這樣,溫室氣體的減少,導致全球變冷,大面積地區被冰雪覆蓋。然後,冰雪的反照率高於裸露陸地或者液態水體,導致正反饋效應,地球變冷進一步加劇。如果地球接近一半面積被冰雪所覆蓋,反饋將形成自治效應,冰雪快速擴張,逼近赤道,直至佔領全球,形成雪球地球。

相關焦點

  • 人類如何應對雪球事件(雪球地球)?看後真的驚呆了!!
    一、概念雪球事件(或雪球地球):是為了解釋一些地質現象而提出的概念,主要認為在新元古代時候曾經發生過一次嚴重的冰川,以至於地球上的海洋全部被凍結,僅僅在厚達兩公裡的冰層下存有少量因地熱而融化的液態水。這個假說已經提出有幾十年了。加州理工學院地質教授Joseph Kirschvinck於1992年首度使用「雪球地球」這個詞。
  • 「雪球地球」時期是如何結束的?
    最新研究發現,6 4億年前地球完全被冰雪包裹著,當時被稱為「雪球地球」。隨著時代的變遷,雪球地球已消失,科學家疑惑的是那些冰川是因何消融的?
  • 「雪球地球」時期的生物是如何存活的?
    儘管處於這些時期的地球與現在截然不同,但也能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地球、甚至人類自身。成冰紀就是一個這樣的例子。它處於約7.2億年至6.35億年之前,當時地球正在經歷有史以來最極端的冰河時代,整個地球都處於冰封狀態,因此被稱作「雪球地球」。如今地球上只有南極和格陵蘭島的部分地區常年覆有冰蓋。但在成冰紀時期,大部分地表都為冰雪所覆蓋。
  • 失控的雪球地球
    無論觸發過去冰川的特殊過程如何,科學家們普遍認為,雪球地球是由涉及冰反照率反饋的「失控」效應產生的:隨著入射陽光的減少,冰從極點向赤道膨脹,隨著越來越多的冰覆蓋地球,行星變得更具反射性,或者反照率更高,這將進一步冷卻表面,使更多的冰膨脹,最終,如果冰達到一定程度,這將成為失控的過程,從而導致全球冰川。
  • 「雪球地球」是啥?雪球地球時期,地球真的有那麼冷嗎?
    那麼,什麼的「雪球地球」?南古所的研究人員又是怎樣得出成果的呢?研究剖面的野外照片,圖/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何謂「雪球地球」?我們的家園地球,從外太空俯瞰就像一個藍色的星球,因為地球表面71%被湛藍的海水覆蓋。可曾想過,我們的地球也曾被白皚皚的冰川嚴嚴實實包裹過,以至於從外太空看就像一個白色的「雪球」。那麼何謂「雪球」呢?
  • 7億年前「雪球地球」如何解凍?科學家找到證據
    被稱為「雪球地球」這一地質史最嚴重冰室氣候事件是如何發生的?歷史上地球還遭遇過哪些比較嚴重的冰室氣候事件?研究這些極端氣候事件,對現在面臨的溫室效應有什麼借鑑意義?科技日報記者帶著問題走訪了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相關專家。
  • 地球變雪球的原因-冰河期
    在地球歷史上至少有兩次,幾乎整個星球都包裹在一片冰雪之中。這些戲劇性的「雪球地球」事件在大約7億年前迅速發生,並且有證據表明,連續的全球冰河時代為隨後複雜的多細胞生命在地球上爆炸奠定了基礎.雪球 科學家考慮了可能導致地球進入每個冰河時代的各種因素,儘管尚未確定任何單一的形成過程,但假設觸發臨時凍結的任何因素都必須以某種方式將行星推到超過臨界閾值的水平
  • 雪球地球:證據與成因
    研究認為,在歷史上,地球曾三次完全被冰層覆蓋,一次發生在約23億年前,另外兩次發生在約7億-6億年前,這三次冰凍事件使得藍色星球變成了一個大雪球,這便是所謂的「雪球地球」事件。在全球冰凍的時期,地球上的環境是極端惡劣的,平均氣溫只有-40℃,大陸和海洋都被上千米厚的冰層覆蓋,大多生物瀕臨滅絕。
  • 研究稱:地球曾是一個「雪球」
    6億或7億年前的「雪球地球」(Snowbal Earth)。Hofman)教授和他的合作者們進一步發展了「雪球地球」假說,認為「雪球地球」時期的海洋都會被冰凍,冰蓋一直推進到赤道附近,冰蓋的平均厚度能達到1公裡,全球氣溫下降到大約零下50攝氏度左右。這樣的嚴酷氣候能夠持續數百甚至上千萬年。  在「雪球地球」假說中,冰期並不是只有一次,而是有多次。
  • 幾億年前地球曾變身"雪球" 動物們是如何活下來的?
    圖1:藝術家們渲染的「雪球地球」在距今大約7.2億到6.35億年前,地球曾進入「低溫時期」。那時我們經歷了歷史上最極端的冰河時期,幾乎整個地球都處於「冰凍狀態」,因此當時的地球也被稱為「雪球地球」。那麼,在「雪球地球」如此嚴酷的環境中,為何生命不僅繼續繁衍下來,而且似乎還有日益繁榮的傾向?
  • 沈冰:揭開雪球地球與動物演化的奧秘
    作為沈冰課題組以「海洋生物地球化學循環」為核心的原創性「雪球地球」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雪球地球促進動物演化》對於我們理解「雪球地球」事件對地球環境和生物演化的影響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然而,在『雪球地球』事件結束後,不到300萬年的時間,一些真核微生物便開始大量繁盛,並且出現了多細胞的藻類植物群落,地球上的生命活動不斷增強,隨後出現了著名的『寒武紀生命大爆發』。化石證據表明 『雪球地球』前後地球生物種類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因而科學家們對於探尋『雪球地球』與生物演化之間的關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 為什麼地球曾經是一個「雪球」?
    最新一項研究表明,持續0.5億年的「雪球地球」時期的形成與火山巖俘獲二氧化碳有著密切關係。該研究報告發表在12月16日出版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雖然當前冰層主要覆蓋在地球極地,但科學家對遠古巖石分析發現在某一時期冰層覆蓋著全球。
  • 古老的「雪球地球」瞬間融化
    根據最新的科學研究,5億多年前,我們的星球是一個巨大的雪球,在太空中飛馳而過。在一個神秘的「雪球地球」事件中,冰川覆蓋了整個地球,直到赤道,地質學家認為地球在古代至少發生過兩次。現在,科學家們發現,最後一次雪球事件很可能是在大約6.35億年前的一瞬間結束的-這是一個地質學上快速的事件,可能會對當今人類驅動的全球變暖產生影響。冰,經過幾千年的積累「在不到一百萬年的時間裡融化了,」維吉尼亞理工學院和布萊克斯堡州立大學的古生物學家肖樹海(Shuhai肖)說,他也是這一發現團隊的一員。
  • 全世界都是雪,只因地球變雪球,看看曾出現兩次「雪球地球」事件
    「雪球地球」事件的發生與晚前寒武紀(新元古代末期)整個地球系統的重大變化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它絕不是一個孤立的冰川事件。與整個顯生宙的冰川作用不同,新元古代冰川推進到赤道及其附近的海面。儘管對這一罕見冰川現象有不同的假說與解釋,但是越來越多研究者把它們與「雪球地球」聯繫起來,與Rodinia超大陸的裂解、超級地幔柱的活動及古地磁真極漂移一起來考慮。
  • 揭開雪球地球與動物演化的奧秘——記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沈冰課題組
    作為沈冰課題組以「海洋生物地球化學循環」為核心的原創性「雪球地球」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雪球地球促進動物演化》對於我們理解「雪球地球」事件對地球環境和生物演化的影響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然而,在『雪球地球』事件結束後,不到300萬年的時間,一些真核微生物便開始大量繁盛,並且出現了多細胞的藻類植物群落,地球上的生命活動不斷增強,隨後出現了著名的『寒武紀生命大爆發』。化石證據表明『雪球地球』前後地球生物種類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因而科學家們對於探尋『雪球地球』與生物演化之間的關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 7億年前,誰讓「雪球地球」解凍
    被稱為「雪球地球」這一地質史最嚴重冰室氣候事件是如何發生的?歷史上地球還遭遇過哪些比較嚴重的冰室氣候事件?研究這些極端氣候事件,對現在面臨的溫室效應有什麼借鑑意義?科技日報記者帶著問題走訪了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相關專家。
  • 7億年前的「雪球地球」
    影片主要講述了北半球因溫室效應引起冰山融化,地球進入第二冰河期,龍捲風、海嘯、地震在全球肆虐的故事。實際上,像這樣的全球冰凍並非只出現在科幻故事中。有足夠的證據表明,現實世界的確發生過如此令人難以想像的宏大事件,這就是著名的「雪球地球」假說。「雪球」(snowball)正是我們的地球在7億年前的樣子——從極地到赤道,到處都是冰蓋,氣溫下降到零下50℃以下。
  • 「雪球地球」現象如何形成?地質科學家近日解開謎團
    圖片來源:MTU最近,來自德克薩斯大學達拉斯分校和奧斯汀分校的兩位地質學家認為,「雪球地球」現象這些主要的氣候變化可能與一件事情有關——板塊構造的出現。德克薩斯大學達拉斯分校的羅伯特斯特恩博士和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納撒尼爾米勒博士一起提出:「地球是目前我們已知太陽系中唯一具有板塊運動的行星。其巖石圈層像碎裂的拼圖碎片一樣獨立運動。」斯特恩說:「更為普遍存在的是『單一蓋板構造』,這種構造是指行星外部有一個未碎裂的外殼。」
  • 7億年前「雪球地球」或仍有生命存在
    夏日炎炎,你是否想過現在炎熱的天氣在7億年前,無論是不是春夏秋冬都是冰雪覆蓋的樣子,沒有炎熱,只有嚴寒,地球因為被冰雪幾乎完全覆蓋而成為了一個「雪球地球」,如果一年四季都是這樣,南方的朋友還會羨慕北方的大雪時候的樣子麼?
  • 「雪球地球」原因有新說(圖)
    哈佛大學一項研究表明,持續約0.5億年的「雪球地球」時期的形成與火山巖俘獲二氧化碳有著密切關係。雖然當前冰層主要覆蓋在地球極地,但科學家對遠古巖石分析發現在某一時期冰層覆蓋著全球。導致「雪球地球」時期出現的原因充滿了謎團,目前,科學家聚焦研究7.17億年前「雪球地球」時期的斯圖特冰期,該時期地球從無冰狀態進入「雪球地球」,在地質歷史記錄中出現最顯著的氣候變化。  哈佛大學地質學家艾倫·魯尼說:「最令人感到驚奇的是該冰期的持續時間。」斯圖特冰期與羅迪尼亞遠古大陸分裂的時間相吻合,當時赤道地區出現大量火山活動,暗示著斯圖特冰期可能起源於地質構造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