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球地球」時期的生物是如何存活的?

2021-01-15 新浪科技

來源:新浪科技

藝術家描繪的「雪球地球」。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2月30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隨著溫室氣體排放量不斷增加、地球持續升溫,全球氣候越來越接近遠古時期的地球氣候。這引發了科學家對地球氣候史的關注,尤其是諸如上新世這類比較溫暖的時期。科學家認為,我們眼下正在朝上新世時期的氣候發展。

與此同時,科學家對其它地質年代也做了進一步研究。儘管處於這些時期的地球與現在截然不同,但也能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地球、甚至人類自身。

成冰紀就是一個這樣的例子。它處於約7.2億年至6.35億年之前,當時地球正在經歷有史以來最極端的冰河時代,整個地球都處於冰封狀態,因此被稱作「雪球地球」。

如今地球上只有南極和格陵蘭島的部分地區常年覆有冰蓋。但在成冰紀時期,大部分地表都為冰雪所覆蓋。

但不知何故,成冰紀也是化石記錄中首次出現複雜動物跡象的年代。這些生物為動物界的「黃金時代」奠定了基礎,且這種輝煌一直延續至今。在一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對成冰紀時期的巖石中的化學成分做了分析,希望能了解更多這個陌生世界的信息,如為何當時的動物不僅能夠存活、甚至還發展到了新高度。

冰封的地球

在成冰紀期間,幾乎整個地球表面都為冰雪所覆蓋,巨大的冰蓋一直延伸到了熱帶地區。(不過,當時冰凍的範圍仍存在一定爭議。)大部分陸地都結合在一起,構成了羅迪尼亞超級大陸。但由於全球各地分布的冰川,幾乎整個地表都被凍成了一塊堅冰。地表平均溫度僅為零上幾度,還有一些研究指出,當時的溫度應當比這低得多,可能低達零下50攝氏度。

成冰紀期間有過兩次大規模冰期,分別叫做斯圖特(Sturtian)和馬林諾(Marinoan)。兩次冰期之間曾有過一段短暫的、較為溫暖的時期,一度發生過冰層融化和火山爆發。對地球來說,這是一段瘋狂的時期,在冰與火兩個極端之間來回切換。但也是一段非常重要的時期,因為它宣告了複雜動物的出現,其中也包括我們的祖先。

問題是,這些動物究竟是如何在「雪球地球」上生存的?這個問題令許多人都感到困惑不已。在這段時期,不僅冰面上的動物難以存活,海洋生物也是如此,因為冰封的海面會嚴重影響海水吸收氧氣的能力。這個看似矛盾的問題困擾了科學家許久。但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一項新研究終於為我們揭開了答案。

動物大爆發

早在成冰紀很久之前,地球上就已經出現了生命,但主要都是單細胞微生物。即使後來出現了多細胞生物,也都是些極為簡單的基本生物,只會從海水中過濾養分、或者以微生物為食。這些早期生物尚未發育出眼睛、腿、下頜或爪子,因為在一個沒有天敵的世界裡,它們並不需要這些。

寒武紀大爆發是地球歷史上的一大轉折點,期間形成了大量大型複雜生物。

但在寒武紀大爆發之後,情況很快就發生了改變。在不到2000萬年的時間裡,生物多樣性急劇增加,有力推動了動物時代的到來,因此被譽為動物進化史上的「宇宙大爆炸」。不過部分研究指出,所謂的「大爆發」也許其實由一系列小規模「爆發」構成。但無論如何,寒武紀大爆發都是地球生命進化史上的一次重大飛躍。我們如今所知的大部分生物類型都在這一時期出現,包括人類和其它所有脊椎動物的祖先。

但化石記錄顯示,在寒武紀大爆發開始之前,複雜動物已經有了露頭之勢。這些也許並不是之後出現的那些新型複雜生物,但顯然在寒武紀大爆發之前,地球上就已經存在複雜生物了。並且這些生物似乎是在成冰紀初期出現的,因此不得不熬過地球的「雪球」時期。這些複雜生物的先驅包括真核生物(擁有高級細胞結構的生物統稱)、也許還有海綿等原始動物。

圖為伸入大海的南極Venable冰架。

富含氧氣的水對許多早期複雜生物而言都至關重要,對動物來說尤其如此。但由於當時的海洋處於冰封之下、水中氧氣有限,科學家一直認為當時不具備這樣的環境。但我們知道,這些早期生物的確在「雪球地球」上設法存活了下來(不然也就沒有我們這些後代了),因此一些科學家提出了其它假設,試圖解釋成冰紀時期真核生物的存活方式。例如,真核生物也許生活在冰蓋上方的融水池塘中、而非冰蓋下面的海水裡。

不過此次發表的新研究指出,有些海洋也許並不像我們認為的那樣不適宜遠古生物存活。

冰川氧泵

此次研究作者們對澳大利亞、納米比亞和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鐵礦石進行了分析。這些鐵礦石均形成於斯圖特冰期,被埋藏在一系列不同的冰川環境中,因此可以幫助我們全面地了解當時的海洋情況。

而研究顯示,當時遠離海岸的海水的確含氧量極低、且含鐵量較高,因此不適合動物等需依賴氧氣的生物存活。但在冰封的海岸線附近,海水的含氧量卻高得驚人。研究人員指出,這是證明「雪球地球」時期存在富氧海洋環境的首個直接證據,或許能解釋成冰紀時期的生物是如何存活下來、並在之後的寒武紀大爆發中進一步繁衍興盛的。

通過研究「雪球地球」和「泥濘地球」,科學家希望能更好地了解可能擁有冰封海洋的地外行星,如克卜勒-62f等等。

「該證據顯示,儘管被冰封的海洋大部分都因為缺乏氧氣而不適宜生命存活,但在陸地上的冰蓋與海水接壤處,卻有大量富含氧氣的融水。」該研究的主要作者、加拿大麥吉爾大學博士後研究員麥克斯韋·萊希特(Maxwell Lechte)在媒體發布會上表示,「這種趨勢可以用所謂的『冰川氧泵』來描述:冰川融化後,原本封存在冰塊中的氣泡便會隨之進入水中,增加水體的含氧量。」

冰川由雪不斷堆積、壓縮而成,因此雪中所含的氣泡也會隨之封存在冰層中。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氣泡會在冰層中逐漸向下移動,最終隨著冰川底部的融水一同逸散出去。在部分地區,這些氣泡提供的氧氣也許足以讓早期海洋動物在「雪球地球」上存活下來。

冬日樂園

事實上,「雪球地球」對這些早期生物的意義也許不僅是一道難關而已。有跡象顯示,成冰紀時期的特定條件也許為寒武紀大爆發奠定了基礎。「就在複雜動物開始演化之前,地球經歷了一段全球冰封時期,這說明『雪球地球』和動物進化之間可能有某種聯繫。」萊希特表示,「成冰紀時期的嚴酷環境也許起到了刺激作用,迫使生物分化成更多複雜的形式。」

近期開展的另一項研究也得出了這一結論,認為動物的崛起與成冰紀期間發生的全球藻類大爆發有一定聯繫。而此次藻類爆發又是由斯圖特冰期之後的冰層融化激發的。在斯圖特與馬林諾冰期之間那段較為溫暖的時期,大量融水湧入海洋,為海水補充了一些關鍵成分。

該研究的主要作者、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教授約翰·布洛克斯(Jochen Brocks)解釋道:「當時的地球已經被冰凍了5000多萬年,巨大的冰川將整座山脈都化作了齏粉。隨著全球溫度升高、冰雪融化,其中所含的營養物質就被衝入了大海之中。」

而隨著高溫退去、地球再次進入雪球狀態,富含營養物質的冷卻海水便為全球海洋藻類大爆發提供了理想的環境。此前由細菌主宰的海洋變成了更大、更複雜的生物的天下,而這些藻類又為更大、更複雜的物種提供了生存進化的「燃料」。假如地球不曾變成「雪球」,我們也許永遠都沒有機會出現。

「這些體型較大、營養豐富的微生物為複雜生物系統的演化提供了充足的能量,」布洛克斯指出,「而只有在這些複雜環境中,人類等大型複雜動物才能繁衍生息。」(葉子)

相關焦點

  • 「雪球地球」時期是如何結束的?
    最新研究發現,6 4億年前地球完全被冰雪包裹著,當時被稱為「雪球地球」。隨著時代的變遷,雪球地球已消失,科學家疑惑的是那些冰川是因何消融的?
  • 冰河世紀時期地球上的生物,是如何存活下來的?
    提起這一時期,人們可能並不是十分熟悉,如果用冰河世紀來舉例可能大家的印象更深。不過,由於我們能夠獲得的關於該時期的資料有限,目前科學家們只能從厚厚的冰層中尋找該時期的生物線索。成冰紀是比較極端的冰河時代,當時整個地球都被冰雪覆蓋,成為一個真正的「雪球」,當時已經有生命被孕育出來,人們更加好奇它們是如何生存下去,並且順利繁衍至今的。不得不說,大自然十分神奇,它通過各種各樣的方法對生命進行篩選,冰河時代也是一個巨大的考驗。有研究表明,冰河時代是生命發展的黃金期,該觀點讓人感到不可思議。
  • 「雪球地球」是啥?雪球地球時期,地球真的有那麼冷嗎?
    所謂「雪球」就是地球出現的極端冷氣候事件,氣溫低到零下40~50℃,冰川從極地一直擴延到低緯度甚至赤道,冰川厚度可達1公裡。在地球46億年的歷史中,極端冷氣候事件曾在三個時期出現過,即前寒武紀新元古代大冰期、石炭-二疊紀大冰期和第四紀大冰期。其中,地球在前寒武紀距今7.5億到5.8億年前,曾經歷了一次極其嚴重而漫長的冰河時代,全球先後出現了4次冰期。
  • 7億年前「雪球地球」或仍有生命存在
    不過,英國和澳大利亞等國科學家近日在澳大利亞發現了「雪球地球」時期仍然有生命存活於海洋之中的證據。科學家們認為,某些微生物形態的生命逃過了這場冰雪災難。  來自英國和澳大利亞的研究人員在南澳大利亞的弗林德斯山脈地區發現了海洋沉積物證據,這些沉積物清楚地表明這裡曾經是一片狂躁的海洋。
  • 雪球地球是如何煉成的?
    地球是否像電影中所描寫的那樣變成白色地球?事實上,在地球的成長過程中確實經歷過這樣的冷凍期,而且不止一次。科學家將地球在過去地質歷史中有一度相當長時間內,從北極到南極,包括赤道在內均被冰雪所覆蓋的地球,稱為雪球地球。
  • 《未解之謎》七億年前的雪球地球還有生命存在
    據說,在「雪球地球」惡劣條件下,地球上幾乎所有生命都已滅絕。不過,英國和澳大利亞等國科學家近日在澳大利亞發現了「雪球地球」時期仍然有生命存活於海洋之中的證據。科學家們認為,即使是在「雪球地球」時期,這片狂躁的海洋仍然不平靜,裡面仍然有微生物生命形態存在於其中。科學家們認為,這些沉積物應該追溯到大約7億年前的斯圖爾特冰期。
  • 地球在遠古有一段時間處於雪球狀態,整個地球都被冰凍住
    現在地球正經歷著全球氣候變暖,極地冰川融化導致海平面上升,北極地區更是創紀錄的出現罕見的38度高溫天氣。其實你們不知道的是地球曾經出現過一段時間完全變成雪球的歷史,雖然這段歷史只有短短的幾千年,在地球的歷史上就相當於經歷了一場寒潮。
  • 地球經歷了8次冰河世紀,生物是怎麼存活下來的?動物經歷了什麼
    隨著人類活動的增加,地球溫度正在逐步上升,但一些研究表明,地球在不斷地變冷,在短期內仍然處於上升期。 這麼說你們可能不知道在說什麼,但是如果用冰河世紀來做例子,可能印象更加深刻。 但由於有關這個時期的信息有限,科學家目前正在厚冰層中尋找冰河世紀時期的生物線索。
  • 幾億年前地球曾變身"雪球" 動物們是如何活下來的?
    圖1:藝術家們渲染的「雪球地球」在距今大約7.2億到6.35億年前,地球曾進入「低溫時期」。那時我們經歷了歷史上最極端的冰河時期,幾乎整個地球都處於「冰凍狀態」,因此當時的地球也被稱為「雪球地球」。然而令人震驚的是,也正是在這個時候,複雜動物的最初跡象出現在化石記錄中,這些生物為延續至今的動物黃金時代到來奠定了基礎。那麼,在「雪球地球」如此嚴酷的環境中,為何生命不僅繼續繁衍下來,而且似乎還有日益繁榮的傾向?
  • 人類如何應對雪球事件(雪球地球)?看後真的驚呆了!!
    一、概念雪球事件(或雪球地球):是為了解釋一些地質現象而提出的概念,主要認為在新元古代時候曾經發生過一次嚴重的冰川,以至於地球上的海洋全部被凍結,僅僅在厚達兩公裡的冰層下存有少量因地熱而融化的液態水。這個假說已經提出有幾十年了。加州理工學院地質教授Joseph Kirschvinck於1992年首度使用「雪球地球」這個詞。
  • 7億年前「雪球地球」如何解凍?科學家找到證據
    被稱為「雪球地球」這一地質史最嚴重冰室氣候事件是如何發生的?歷史上地球還遭遇過哪些比較嚴重的冰室氣候事件?研究這些極端氣候事件,對現在面臨的溫室效應有什麼借鑑意義?科技日報記者帶著問題走訪了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相關專家。
  • 「雪球地球」或因陽光輻射嚴重匱乏所致
    「雪球地球」(全球冰凍)在地球歷史中至少出現過兩次,這些冰凍期的原因很大程度仍舊是未解之謎。而據《英國皇家學會會刊》近日刊登的一則研究,「雪球地球」或是陽光輻射短時間內嚴重匱乏所導致。這一研究也許會改變天文學家對宜居星球的看法,同時提醒科學界警惕某種方式會將行星推到超過臨界閾值的水平。
  • 「雪球地球」或因陽光輻射嚴重匱乏所致
    科技日報北京7月30日電 (記者張夢然)「雪球地球」(全球冰凍)在地球歷史中至少出現過兩次,這些冰凍期的原因很大程度仍舊是未解之謎。而據《英國皇家學會會刊》近日刊登的一則研究,「雪球地球」或是陽光輻射短時間內嚴重匱乏所導致。這一研究也許會改變天文學家對宜居星球的看法,同時提醒科學界警惕某種方式會將行星推到超過臨界閾值的水平。
  • 災難推動生物演化:6億年前,雪球地球後出現複雜生命體
    雪球地球想像圖雪球地球事件是整個地質歷史上最嚴酷、最極端的地質事件和古氣候事件,但是在科學家眼中,雪球地球事件前後,地球生物圈面貌發生了徹底的改變:雪球地球之前,地球生物個體微小,種類稀少,生命演化緩慢
  • 沈冰:揭開雪球地球與動物演化的奧秘
    作為沈冰課題組以「海洋生物地球化學循環」為核心的原創性「雪球地球」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雪球地球促進動物演化》對於我們理解「雪球地球」事件對地球環境和生物演化的影響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沈冰說,「在『雪球地球』發生之前,將近十億年的漫長歲月中,地球上的生物演化進程遲滯,整個地球系統變化也非常緩慢,初期主要存在一些微小的生物體,後期才逐漸出現少量宏觀的生物,生物種類也非常稀少,以原核生物(如細菌)為主,這一段時期通常被稱為『地球枯燥的十億年』。
  • 地球曾經兩次變成大雪球,讓一批古生物滅絕,卻帶來生命大爆發
    如果他們知道地球曾經寒冷的樣子,那麼現如今的寒潮可被稱為「暖風」了。地球雪球事件有研究數據表明,地球上至少有兩次變成大雪球,整個地球的氣溫達到-50°C以下,被超過100米的冰雪覆蓋,海洋的冰層厚度達到1000米,變成如木衛二、冥王星、海王星一樣的冰凍星球。
  • 氣候系統模型表明:「雪球地球」或因陽光輻射嚴重匱乏所致
    氣候系統模型表明:「雪球地球」或因陽光輻射嚴重匱乏所致 張夢然/科技日報 2020-07-31 07:58
  • 研究稱:地球曾是一個「雪球」
    美國地質學證據稱:地球曾是一個「雪球」  地球歷史上曾多次出現過氣候異常的時期,比如5500萬年前,地球的平均氣溫迅速上升了9℃,成為了地球歷史上最熱的時期之一;2.1萬年前,北美和歐洲的大部分地區被厚達2公裡的冰層覆蓋,並且導致海平面下降了120米之多……而地球歷史上最極端的氣候時期,很可能屬於
  • 新研究揭秘:早期生命是如何在冰河時期生存下來的?
    新研究揭秘:早期生命是如何在冰河時期生存下來的?生命在最寒冷的冰河時期是怎樣存活下來的?麥吉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首次發現的直接證據證明,在海洋缺乏氧氣的「雪球地球」時期,冰川融水為真核生物提供了一條至關重要的生命線。
  • 7億年前的「雪球地球」時期或許是因為板塊構造
    在大約 7 億年前,我們的星球曾經有過一段極寒時期,這段寒冷的時期持續了幾百萬年,那時的地球被人們稱為「雪球地球」。如今研究人員發現,板塊構造或許是雪球地球形成的原因。一項新的研究稱,板塊構造的產生,不僅引起了火山爆發及其他極端自然現象,也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海洋與大氣層的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