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如何應對雪球事件(雪球地球)?看後真的驚呆了!!

2021-01-18 貴州地調


本期綜合「百度百科」、「「地球在線」」等多種資料而成,感謝所有作者。

一、概念

雪球事件(或雪球地球):是為了解釋一些地質現象而提出的概念,主要認為在新元古代時候曾經發生過一次嚴重的冰川,以至於地球上的海洋全部被凍結,僅僅在厚達兩公裡的冰層下存有少量因地熱而融化的液態水。這個假說已經提出有幾十年了。加州理工學院地質教授Joseph Kirschvinck於1992年首度使用「雪球地球」這個詞。從那以後,該假說得到了全球地質學家的逐步認可和完善。地球上發生過多次雪球事件,形成過多次雪球地球,每次覆蓋程度各異。

二、地球上著名的冰期

一次是發生在大約100萬年前的更新世,當時人類剛剛開始進化,因為地球圍繞太陽的公轉軌道出現變化,整個北大西洋沿岸的大陸邊緣都鋪上了厚厚的冰層。

另一次則是大概21000年前,北美和歐洲的大部分地區被厚達2公裡的冰層覆蓋,並且導致海平面下降了120米之多,這次殘酷的冰期至少影響了地球表面30%的地區。

更戲劇和更殘酷的全球性冰期事件,發生在8億—5.5億年之間,使得整個地球被凍成一個大雪球,地球表面從兩極到赤道全部結成冰,只有海底殘留了少量液態水,導致無數物種滅絕,幸好人類不在其中。

還有其它一些冰期,……,不知道此處省了多少字。

 

三、雪球事件與溫室效應周而復始,影響人類?

你認為其發展會是這樣嗎: 雪球事件to溫室效應to雪球事件to人類滅絕?

8億年前地球上的大陸並不是分離的,而是在赤道附近連在一起,我們稱為羅迪尼亞超大陸。羅迪尼亞超大陸因為一次著名的」超級地幔柱「的火山活動分裂了,形成幾個小的陸地,這個就使得陸地的海岸線增加了很多;海岸線的增加帶來兩個後果:一個是生物在岸邊的活動增加,光合作用的加強導致大量CO2被吸收,二個是同樣增加了大陸的矽酸巖風化,而吸收了不少CO2,這兩個結果導致大氣的CO2迅速減少,「溫室」變「冰室」,產生巨大的冰雪覆蓋,進而產生了失控的反照率事件,而最終形成了「雪球」。

經過計算,當時冰蓋有1公裡厚,推進到赤道附近,地球溫度下降到零下50°C左右。因為被冰雪埋藏,光合作用和大陸的矽酸巖風化作用都被終止,但是地球的火山活動還在繼續,向外釋放了大量的CO2。經過長達1000萬年的積累,這些CO2終於足夠強大,形成「溫室效應」,從而迅速融化了「雪球地球」,在融化的時候整個海洋溫度能夠達到50°C以上。

藉助這一機制,地球才能擺脫「雪球地球」。在變成「雪球地球」後大約幾千萬年裡,地球的二氧化碳積聚到一定程度,閃耀的亮白色冰層能反映太陽光線和熱量,因此雪球在2億年間一直處於像冰凍的雪球。最終,由火山噴發出的二氧化碳溫室氣體進入空氣中,由此地球氣候逐漸轉暖,厚厚的冰層也慢慢融化。溫室效應再一次發生了,地球溫度又逐漸升高,冰層融化,生命重返地球。

科學家認為,如果地球環境繼續惡化,地球有可能再次成為「雪球」,地球上的生物將面臨被再次毀滅的危險。

四、人類如何應對雪球事件?

   (一)正視雪球事件對生物演化的推動作用

    新元古代是一個非常時代,大量的多細胞生物在此時產生,尤其是動物。動物的大小和複雜程度日新月異。 這種多細胞生物的發育有可能是進化壓力增長的結果,而進化壓力的增長則是地球凍了又融,融了又凍造成的。可以說,雪球地球推動了生物進化。一些支持者指出,寒武紀生命大爆發距離雪球地球之後僅僅只有幾百萬年之遙。

(一)地球生命要在冰封中倖存,應該這樣做(看後真的驚呆了!):

1.去深海地熱口附近。

2.採取類似孢子休眠的方式來度過冰封期。

3.去在低緯度冰原島峰地區,火山作用和陽光輻射可能會在白天融化部分冰,產生臨時水窪。

4.去冰層之下,類似於「礦物質代謝」生態系統可以提供避風港。

5.去冰蓋下面尚存在的液態水坑中。類似於南極洲的沃斯託克湖一樣。

(二)那時候,已經沒有發生如下事件的機會: 

追公交的時候可能是這樣的


打車的時候可能是這樣的



開車可能是這樣的


扶媳婦可能是這樣的


走路也可能是這樣


走在冰上就像跳街舞,就這麼酷炫


摩擦摩擦,是魔鬼的步伐

我看著都覺得很痛……


下雪天就別出來打太極啦~


這婚結得可真糟心

北方狗的心酸,南方狗永遠不懂……



相關焦點

  • 「雪球地球」是啥?雪球地球時期,地球真的有那麼冷嗎?
    我們的家園地球,從外太空俯瞰就像一個藍色的星球,因為地球表面71%被湛藍的海水覆蓋。可曾想過,我們的地球也曾被白皚皚的冰川嚴嚴實實包裹過,以至於從外太空看就像一個白色的「雪球」。那麼何謂「雪球」呢?所謂「雪球」就是地球出現的極端冷氣候事件,氣溫低到零下40~50℃,冰川從極地一直擴延到低緯度甚至赤道,冰川厚度可達1公裡。在地球46億年的歷史中,極端冷氣候事件曾在三個時期出現過,即前寒武紀新元古代大冰期、石炭-二疊紀大冰期和第四紀大冰期。其中,地球在前寒武紀距今7.5億到5.8億年前,曾經歷了一次極其嚴重而漫長的冰河時代,全球先後出現了4次冰期。
  • 雪球地球是如何煉成的?
    看過電影「冰川時代」、「後天」嗎?地球是否像電影中所描寫的那樣變成白色地球?事實上,在地球的成長過程中確實經歷過這樣的冷凍期,而且不止一次。目前認為,地球歷史上存在三次雪球地球事件(圖1),分別出現在2220Ma(Makganyene雪球),710Ma(Sturtian雪球),640Ma(Marinoan雪球)。
  • 全世界都是雪,只因地球變雪球,看看曾出現兩次「雪球地球」事件
    「雪球地球」事件的發生與晚前寒武紀(新元古代末期)整個地球系統的重大變化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它絕不是一個孤立的冰川事件。與整個顯生宙的冰川作用不同,新元古代冰川推進到赤道及其附近的海面。儘管對這一罕見冰川現象有不同的假說與解釋,但是越來越多研究者把它們與「雪球地球」聯繫起來,與Rodinia超大陸的裂解、超級地幔柱的活動及古地磁真極漂移一起來考慮。
  • 古老的「雪球地球」瞬間融化
    根據最新的科學研究,5億多年前,我們的星球是一個巨大的雪球,在太空中飛馳而過。在一個神秘的「雪球地球」事件中,冰川覆蓋了整個地球,直到赤道,地質學家認為地球在古代至少發生過兩次。現在,科學家們發現,最後一次雪球事件很可能是在大約6.35億年前的一瞬間結束的-這是一個地質學上快速的事件,可能會對當今人類驅動的全球變暖產生影響。冰,經過幾千年的積累「在不到一百萬年的時間裡融化了,」維吉尼亞理工學院和布萊克斯堡州立大學的古生物學家肖樹海(Shuhai肖)說,他也是這一發現團隊的一員。
  • 《流浪地球》裡全球冰凍是真的 7億年前,地球就是個大雪球!
    可曾想過,我們的地球也曾被白皚皚的冰川嚴嚴實實包裹過,以至於從外太空看就像一個白色的「雪球」。  在距今6-7億年前的成冰紀,地球經歷了兩次全球性的冰川事件,分別為斯圖特冰期和馬裡諾冰期。在這兩次冰川事件過程中,地表系統遭受極端寒冷氣候的洗禮,全球海洋完全冰凍,地表冰蓋厚度達到上千米,這種全球性的冰川事件被稱之為「雪球地球」。
  • 7億年前「雪球地球」如何解凍?科學家找到證據
    被稱為「雪球地球」這一地質史最嚴重冰室氣候事件是如何發生的?歷史上地球還遭遇過哪些比較嚴重的冰室氣候事件?研究這些極端氣候事件,對現在面臨的溫室效應有什麼借鑑意義?科技日報記者帶著問題走訪了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相關專家。
  • 「雪球地球」時期的生物是如何存活的?
    儘管處於這些時期的地球與現在截然不同,但也能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地球、甚至人類自身。成冰紀就是一個這樣的例子。它處於約7.2億年至6.35億年之前,當時地球正在經歷有史以來最極端的冰河時代,整個地球都處於冰封狀態,因此被稱作「雪球地球」。如今地球上只有南極和格陵蘭島的部分地區常年覆有冰蓋。但在成冰紀時期,大部分地表都為冰雪所覆蓋。
  • 雪球地球:證據與成因
    研究認為,在歷史上,地球曾三次完全被冰層覆蓋,一次發生在約23億年前,另外兩次發生在約7億-6億年前,這三次冰凍事件使得藍色星球變成了一個大雪球,這便是所謂的「雪球地球」事件。在全球冰凍的時期,地球上的環境是極端惡劣的,平均氣溫只有-40℃,大陸和海洋都被上千米厚的冰層覆蓋,大多生物瀕臨滅絕。
  • 沈冰:揭開雪球地球與動物演化的奧秘
    沈冰課題組的研究方向包括地球生物學、早期生命演化及沉積地球化學等。過去五年間,該課題組對「雪球地球」事件的起因、過程、結束和大氣-海洋-生物對「雪球地球」事件的響應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並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 研究稱:地球曾是一個「雪球」
    在我國南方,老一輩地質學家也注意到了這一時期的冰川沉積物,劉鴻允先生就曾建議將這一冰期事件稱為「南華大冰期」。  經過更多的細緻研究和證據挖掘,科什溫克於1992年首次提出了「雪球地球」假說,認為在大約6億-8億年前的新元古代,曾有全球性冰期作用一直推進到赤道附近的海平面,這意味著地球變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冰雪之球」。1998年,哈佛大學的霍夫曼(Paul F.
  • 失控的雪球地球
    無論觸發過去冰川的特殊過程如何,科學家們普遍認為,雪球地球是由涉及冰反照率反饋的「失控」效應產生的:隨著入射陽光的減少,冰從極點向赤道膨脹,隨著越來越多的冰覆蓋地球,行星變得更具反射性,或者反照率更高,這將進一步冷卻表面,使更多的冰膨脹,最終,如果冰達到一定程度,這將成為失控的過程,從而導致全球冰川。
  • 7億年前,誰讓「雪球地球」解凍
    被稱為「雪球地球」這一地質史最嚴重冰室氣候事件是如何發生的?歷史上地球還遭遇過哪些比較嚴重的冰室氣候事件?研究這些極端氣候事件,對現在面臨的溫室效應有什麼借鑑意義?科技日報記者帶著問題走訪了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相關專家。
  • 7億年前的「雪球地球」
    影片主要講述了北半球因溫室效應引起冰山融化,地球進入第二冰河期,龍捲風、海嘯、地震在全球肆虐的故事。實際上,像這樣的全球冰凍並非只出現在科幻故事中。有足夠的證據表明,現實世界的確發生過如此令人難以想像的宏大事件,這就是著名的「雪球地球」假說。「雪球」(snowball)正是我們的地球在7億年前的樣子——從極地到赤道,到處都是冰蓋,氣溫下降到零下50℃以下。
  • 幾億年前地球曾變身"雪球" 動物們是如何活下來的?
    那時的地球可以說處於瘋狂時期,在冰和火的極端之間反覆拉鋸。但這也是非常重要的時期,因為低溫時期顯然幫助點燃了複雜動物誕生的曙光,包括人類的祖先。這些早期動物還沒有眼睛、腿、下巴或爪子這樣的器官,在缺少捕食者的世界裡,它們並不真的需要這些東西。然而,這種情況很快發生了改變,這要歸因於寒武紀的生命大爆發,生命多樣化導致了「動物時代」的到來。這個爆發過程只持續了短短2000萬年,但這是地球生命進化的巨大飛躍,誕生了我們今天所知的主要動物群體,包括人類和所有其他脊椎動物的祖先。
  • 地球變雪球的原因-冰河期
    在地球歷史上至少有兩次,幾乎整個星球都包裹在一片冰雪之中。這些戲劇性的「雪球地球」事件在大約7億年前迅速發生,並且有證據表明,連續的全球冰河時代為隨後複雜的多細胞生命在地球上爆炸奠定了基礎.雪球 科學家考慮了可能導致地球進入每個冰河時代的各種因素,儘管尚未確定任何單一的形成過程,但假設觸發臨時凍結的任何因素都必須以某種方式將行星推到超過臨界閾值的水平
  • 「雪球地球」時期是如何結束的?
    最新研究發現,6 4億年前地球完全被冰雪包裹著,當時被稱為「雪球地球」。隨著時代的變遷,雪球地球已消失,科學家疑惑的是那些冰川是因何消融的?
  • 地球曾經兩次變成大雪球,讓一批古生物滅絕,卻帶來生命大爆發
    氣溫下降導致兩級的冰川擴大,而冰川對於太陽光的反射率比海水和陸地更大(海水5%,陸地10-30%,冰川30-80%),因此太陽釋放到地球的能量被冰川反射大部分,導致地球氣溫進一步的降低,冰川持續擴大,形成惡性循環,當冰川的腳步邁過30°緯度以下的時候,就到了無法挽回的餘地,地球最終變成一個大雪球。地球雪球是如何恢復的?所謂成也二氧化碳,敗也二氧化碳。
  • 7億年前誰讓「雪球地球」解凍?科學家發現秘密所在
    被稱為「雪球地球」這一地質史最嚴重冰室氣候事件是如何發生的?歷史上地球還遭遇過哪些比較嚴重的冰室氣候事件?研究這些極端氣候事件,對現在面臨的溫室效應有什麼借鑑意義?科技日報記者帶著問題走訪了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相關專家。
  • 揭開雪球地球與動物演化的奧秘——記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沈冰課題組
    沈冰課題組的研究方向包括地球生物學、早期生命演化及沉積地球化學等。過去五年間,該課題組對「雪球地球」事件的起因、過程、結束和大氣-海洋-生物對「雪球地球」事件的響應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並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 地球曾是一個「雪球」,科學家預測:地球將迎來冰河時代,真的嗎
    如果7億年前赤道地區出現冰川,意味著高緯度地區的氣溫會更低,那個時代的冰川可能普遍存在於世界各地,地球可能曾經是一個「雪球」。地球歷史上確實是出現過不少氣候變暖的情況,前文提到的地球曾經是一個「雪球」的情況相對極端,也很罕見,在未來地球變成類似「雪球」的可能性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