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雪球地球」是啥?雪球地球時期,地球真的有那麼冷嗎?
那麼,什麼的「雪球地球」?南古所的研究人員又是怎樣得出成果的呢?研究剖面的野外照片,圖/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何謂「雪球地球」?斯圖特冰期和馬裡諾冰期屬於大洋型冰川,且馬裡諾冰期的全球化程度最高,對應於通常所說的「雪球地球事件」。斯圖特冰期可能屬於濱海相-大陸邊緣相沉積,其沉積物主要在海洋到大陸邊緣的過渡地區發育。而斯圖特冰期之前的凱噶斯冰期和馬裡諾冰期之後的噶斯奇厄斯冰期為局部的大陸/山嶽型冰川。當時不僅陸地全部被冰川覆蓋,海洋表面也幾近被完全凍結,液態水靠來自地球核心的熱量支持,存在於1公裡厚的冰層下。
-
地球變雪球的原因-冰河期
在地球歷史上至少有兩次,幾乎整個星球都包裹在一片冰雪之中。這些戲劇性的「雪球地球」事件在大約7億年前迅速發生,並且有證據表明,連續的全球冰河時代為隨後複雜的多細胞生命在地球上爆炸奠定了基礎.雪球 科學家考慮了可能導致地球進入每個冰河時代的各種因素,儘管尚未確定任何單一的形成過程,但假設觸發臨時凍結的任何因素都必須以某種方式將行星推到超過臨界閾值的水平
-
雪球地球是如何煉成的?
地球是否像電影中所描寫的那樣變成白色地球?事實上,在地球的成長過程中確實經歷過這樣的冷凍期,而且不止一次。科學家將地球在過去地質歷史中有一度相當長時間內,從北極到南極,包括赤道在內均被冰雪所覆蓋的地球,稱為雪球地球。
-
古老的「雪球地球」瞬間融化
肖說,這是我們星球45.6億年歷史上的轉瞬即逝,表明地球突然達到了臨界點。雖然研究小組不清楚是什麼原因造成的,但古火山釋放出的二氧化碳可能引發了溫室效應,導致冰原迅速融化。為了照亮冰川消融的步伐,肖和他的同事們對中國南部雲南省的火山巖進行了測定。
-
「雪球地球」可能是由板塊構造開始造成的
科學家說大約7億年前地球在極端的冰雪覆蓋中,這個時期被科學家稱為「雪球地球」,多年來出現了許多理論來解釋可能導致這種情況發生的原因。
-
為什麼地球曾經是一個「雪球」?
最新一項研究表明,持續0.5億年的「雪球地球」時期的形成與火山巖俘獲二氧化碳有著密切關係。該研究報告發表在12月16日出版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雖然當前冰層主要覆蓋在地球極地,但科學家對遠古巖石分析發現在某一時期冰層覆蓋著全球。
-
入射陽光的驟降可能引發了「雪球地球」
這些戲劇性的「雪球地球」事件很快相繼發生,大約在7億年前,有證據表明,連續的全球冰河時代為隨後地球上複雜的多細胞生命的爆發奠定了基礎。科學家們已經考慮了可能導致地球進入每個冰河時代的多種情況。雖然還沒有確定任何單一的驅動過程,但人們假設,無論是什麼引發了臨時凍結,都一定是以某種方式將地球推過了臨界門檻,比如將入射的陽光或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減少到足以引發全球冰層擴張的水平。但是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現在說,雪球地球很可能是「速率誘導的冰川」的產物。
-
失控的雪球地球
無論觸發過去冰川的特殊過程如何,科學家們普遍認為,雪球地球是由涉及冰反照率反饋的「失控」效應產生的:隨著入射陽光的減少,冰從極點向赤道膨脹,隨著越來越多的冰覆蓋地球,行星變得更具反射性,或者反照率更高,這將進一步冷卻表面,使更多的冰膨脹,最終,如果冰達到一定程度,這將成為失控的過程,從而導致全球冰川。
-
6億年前的雪球地球,冰川蔓延到赤道,氣溫低至-50℃,原因成謎
這段寒冷的時期不是你以為的冰河期,而是比冰河期還要嚴峻,那就是地球的雪球期。(圖片說明:地球的冰川期)極寒!地球的雪球期雪球地球是上個世紀提出的概念,指的是地球在距今6-7億年之前出現過的一次極其漫長的時期內兩次極寒事件,分別是斯圖特(Sturtian)冰期和馬裡諾(Marinoan)冰期。
-
「雪球地球」時期的生物是如何存活的?
來源:新浪科技藝術家描繪的「雪球地球」。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2月30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隨著溫室氣體排放量不斷增加、地球持續升溫,全球氣候越來越接近遠古時期的地球氣候。這引發了科學家對地球氣候史的關注,尤其是諸如上新世這類比較溫暖的時期。科學家認為,我們眼下正在朝上新世時期的氣候發展。
-
6億年前的雪球地球,冰川蔓延到赤道,氣溫低至-50℃,原因成謎
(圖片說明:雪球地球假想圖)而且,雪球地球不僅僅是持續的時間長,影響範圍也極廣,可以說波及到了全球,甚至出現了-50℃的極低溫度。那麼,到底是什麼導致了地球在這麼短的時間裡出現了兩次雪球地球事件呢?關於雪球地球的成因,科學家們給出了不同的看法。
-
7億年前的「雪球地球」時期或許是因為板塊構造
在大約 7 億年前,我們的星球曾經有過一段極寒時期,這段寒冷的時期持續了幾百萬年,那時的地球被人們稱為「雪球地球」。如今研究人員發現,板塊構造或許是雪球地球形成的原因。一項新的研究稱,板塊構造的產生,不僅引起了火山爆發及其他極端自然現象,也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海洋與大氣層的性質。
-
雪球地球:證據與成因
研究認為,在歷史上,地球曾三次完全被冰層覆蓋,一次發生在約23億年前,另外兩次發生在約7億-6億年前,這三次冰凍事件使得藍色星球變成了一個大雪球,這便是所謂的「雪球地球」事件。在全球冰凍的時期,地球上的環境是極端惡劣的,平均氣溫只有-40℃,大陸和海洋都被上千米厚的冰層覆蓋,大多生物瀕臨滅絕。
-
沈冰:揭開雪球地球與動物演化的奧秘
沈冰說,「在『雪球地球』發生之前,將近十億年的漫長歲月中,地球上的生物演化進程遲滯,整個地球系統變化也非常緩慢,初期主要存在一些微小的生物體,後期才逐漸出現少量宏觀的生物,生物種類也非常稀少,以原核生物(如細菌)為主,這一段時期通常被稱為『地球枯燥的十億年』。
-
研究稱:地球曾是一個「雪球」
在這些冰期中,目前只有司圖特冰期和馬林諾冰期被證實具有全球性的分布,而凱噶斯冰期和噶斯奇厄斯冰期只在世界上少數地區才有發現。因此,現在通常所說的「雪球地球」事件更多地指司圖特和馬林諾這兩次冰期,在這兩次冰期之間也存在著長達數千萬年的相對溫暖的「間冰期」。在我國的「南華大冰期」中,也能夠看到前後兩次冰期,時間上恰好與司圖特冰期和馬林諾冰期相對應。
-
國內研究團隊新成果:7億年前誰讓「雪球地球」解凍
被稱為「雪球地球」這一地質史最嚴重冰室氣候事件是如何發生的?歷史上地球還遭遇過哪些比較嚴重的冰室氣候事件?研究這些極端氣候事件,對現在面臨的溫室效應有什麼借鑑意義?科技日報記者帶著問題走訪了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相關專家。
-
7億年前「雪球地球」或仍有生命存在
不過,英國和澳大利亞等國科學家近日在澳大利亞發現了「雪球地球」時期仍然有生命存活於海洋之中的證據。科學家們認為,某些微生物形態的生命逃過了這場冰雪災難。 來自英國和澳大利亞的研究人員在南澳大利亞的弗林德斯山脈地區發現了海洋沉積物證據,這些沉積物清楚地表明這裡曾經是一片狂躁的海洋。
-
人類如何應對雪球事件(雪球地球)?看後真的驚呆了!!
一、概念雪球事件(或雪球地球):是為了解釋一些地質現象而提出的概念,主要認為在新元古代時候曾經發生過一次嚴重的冰川,以至於地球上的海洋全部被凍結,僅僅在厚達兩公裡的冰層下存有少量因地熱而融化的液態水。這個假說已經提出有幾十年了。加州理工學院地質教授Joseph Kirschvinck於1992年首度使用「雪球地球」這個詞。
-
「雪球地球」或因陽光輻射嚴重匱乏所致
「雪球地球」(全球冰凍)在地球歷史中至少出現過兩次,這些冰凍期的原因很大程度仍舊是未解之謎。而據《英國皇家學會會刊》近日刊登的一則研究,「雪球地球」或是陽光輻射短時間內嚴重匱乏所導致。這一研究也許會改變天文學家對宜居星球的看法,同時提醒科學界警惕某種方式會將行星推到超過臨界閾值的水平。
-
「雪球地球」或因陽光輻射嚴重匱乏所致
科技日報北京7月30日電 (記者張夢然)「雪球地球」(全球冰凍)在地球歷史中至少出現過兩次,這些冰凍期的原因很大程度仍舊是未解之謎。而據《英國皇家學會會刊》近日刊登的一則研究,「雪球地球」或是陽光輻射短時間內嚴重匱乏所導致。這一研究也許會改變天文學家對宜居星球的看法,同時提醒科學界警惕某種方式會將行星推到超過臨界閾值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