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研究團隊新成果:7億年前誰讓「雪球地球」解凍

2020-12-05 中國經濟網

7億年前 誰讓「雪球地球」解凍

千裡冰封、寒氣逼人,蔚藍色的水球變成了雪白色的冰球……像這樣的全球冰凍並非只是《流浪地球》中的科幻場景,而是現實世界的確發生過的真實事件。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周傳明研究員領導的新元古代研究團隊,通過對華南成冰紀兩段地層的高精度年齡測定,精確限定了成冰紀斯圖特冰期和馬裡諾冰期的結束時間,為新元古代冰川消融的瞬時性和全球等時性提供了直接證據。該研究發表於國際地學著名期刊《地質學》上。

被稱為「雪球地球」這一地質史最嚴重冰室氣候事件是如何發生的?歷史上地球還遭遇過哪些比較嚴重的冰室氣候事件?研究這些極端氣候事件,對現在面臨的溫室效應有什麼借鑑意義?科技日報記者帶著問題走訪了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相關專家。

超級大陸裂解導致氣溫驟降

「雪球地球」即全球冰凍現象,是20世紀90年代初美國科學家約瑟夫·科什文克提出的概念,它在地球歷史中至少出現過3次。

科學界認為,在距今6至7億年前的成冰紀,地球經歷了斯圖特冰期和馬裡諾冰期兩次雪球地球事件。

那時冰川作用波及到赤道,地表極度寒冷,地球平均氣溫降到零下50攝氏度。全球海洋遭到極端氣候影響,完全冰凍,冰蓋厚度可達上千米。這一狀態持續了數千萬年之久,是地質歷史上最嚴重的冰室氣候事件,當時的地球也因此被稱為「雪球地球」。

「關於斯圖特冰期成因,根據現有研究表明,是羅迪尼亞超大陸裂解時,強烈的化學風化作用消耗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導致氣溫急劇下降。」周傳明說到。

根據「雪球地球」假說,在「雪球地球」事件過程中,雖然地表氣溫存在「冷—熱」的變化與波動,但是長期嚴寒條件,致使海洋完全冰封,地表水-氣交換嚴重受阻,地表風化作用與海洋生物固碳作用近乎停滯,火山噴發出的大量二氧化碳在大氣中聚集起來。當二氧化碳濃度達到現代濃度的350倍左右時,面對強烈的溫室效應,全球冰蓋再也支撐不住,瞬間瓦解。

此前,國內外研究專家對「雪球地球」的結束開展了大量的工作,但是一直以來高精度的數據還比較缺乏,尚不足以證實假說。

此次,中美聯合研究組通過我國華南地區兩個成冰紀地層中的高精度沉積物測年,為「雪球地球」的結束精確地測定「年齡」。研究人員對貴州東部地區一處斯圖特冰期之上的沉凝灰巖樣品進行測年,得到斯圖特冰期的結束時間為6.588億年前。另一處雲南東部馬裡諾冰期頂部沉凝灰巖的沉積年齡為6.346億年前,這與此前在湖北宜昌進行的類似測年結果基本一致,表明馬裡諾冰期結束於距今6.35億年前。

「來自華南的年代地層學數據,與此前其他地區的測年研究吻合得很好。這進一步證實了『雪球地球』的結束是全球同步發生且進展十分迅速的。」周傳明說。

冰室氣候事件推進生物快速演化

既然地球遭遇了「瞬間速凍」,那麼生物為何還能不斷演化呢?

正所謂「舊的不去,新的不來」,科學家研究發現,嚴酷的冰川事件竟然成為地球生物演化的重要推手。

2018年,新元古代研究團隊成員郎鹹國博士與北京大學沈冰研究員等人對我國華南成冰紀馬裡諾冰期沉積記錄—南沱組地層進行了系統的沉積學研究。在廣西、貴州和湖南一帶,他們發現的黃鐵礦集合體成為有力證據。這種金黃色、圓球狀的結核形成於冰川消融時的海洋,記錄著重要的地質信息。

「海洋中的硫酸根離子被硫酸鹽還原細菌還原,產生了硫化氫,並與鐵反應便形成了黃鐵礦。」郎鹹國說,這意味著,「雪球地球」之後存在著活躍的微生物活動。

生命的存在離不開氧氣和適宜的溫度。「『雪球地球』是一個重要的節點,歷經極寒和極熱之後,自然界有了充足的氧氣,和適宜生命的氣候條件。」郎鹹國說。硫酸鹽還原細菌和藍細菌是最大的功臣。前者沉積埋藏黃鐵礦提高氧氣濃度,後者能夠吸收二氧化碳與風化作用一起給地球降溫。雪球地球消融時活躍的微生物活動,使得全球氧氣和二氧化碳濃度久而久之就會達到適宜程度,為生物出現創造有利條件。

專家認為,「雪球地球」事件之後的環境,為真核生物的大發展帶來了契機,例如溫暖的淺海、空出的多樣化的生態位、富含無機營養鹽的海水、含氧量的升高以及生物遺傳物質的快速變異,都可能是真核生物快速演化的重要條件。在我國南方地區發現的以多細胞真核生物為主體的「藍田生物群」「甕安生物群」,就是出現在馬裡諾冰期之後。

可以想像,如果沒有「雪球地球」事件,也許,我們的地球還處於原核生物時代。就好比是恐龍沒有絕滅,也許哺乳動物,包括我們人類也不可能有今天的繁榮發展。

因此,從客觀上來看,這一極端的寒冷事件促使了地球早期簡單生命向複雜生命的快速演化,它是地球生命進化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

極端氣候深刻影響地球生物圈

除了斯圖特冰期和馬裡諾冰期等全球性冰川事件,地球還發生過多次小冰期,比如奧陶紀冰期、石炭紀冰期、第四紀冰期等。每一次冰期都是重要的轉折節點,對地球生物圈和生存環境帶來了深刻的影響。

那麼,歷史上地球的冷暖交替,對當今世界所關注的全球氣候變暖問題有何借鑑意義呢?

「從長遠角度來看,整個海洋和陸地系統最終會恢復穩定狀態,因為我們已經在40億年的地質演化歷史上找到了證據。」郞鹹國告訴記者,「但是在短時間內,溫室效應、全球氣候變暖等問題仍舊是我們不容忽視的。」

科學家認為,首先地球具有強大自我調控能力。從太空遠看,地球被蔚藍的海洋佔據,海洋約佔地球表面積的71%。海洋不僅能有效調節水汽循環,對大家耳熟能詳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也具有緩衝調節作用。

其次,歷史上地球大部分時間是溫室氣候。「比如,大家都知道恐龍生活的白堊紀,兩極甚至沒有冰。」 郞鹹國說,目前地球大氣二氧化碳濃度為400ppm左右,而小冰期結束時,地球大氣二氧化碳濃度可以達到1000ppm左右,說明目前地球還處於相對較冷的時期。

但也有專家認為,目前地球正處在第四紀大冰期之末的間冰期(所謂間冰期就是兩個冰期之間相對溫暖的時期),或許會很快進入下一個寒冷的冰期。

周傳明表示,全球性的極端環境變化使冰川事件前後的生物面貌發生了明顯的演替,這是地質歷史發展過程不可阻擋的浪潮。劫難過後,地球依靠強大的自我調節能力,比如她的海洋系統、陸地風化系統,能夠緩衝溫室氣體的增長或者其他自然環境條件的波動,從而再現生物大繁榮。

來源:科技日報

相關焦點

  • 7億年前誰讓「雪球地球」解凍?科學家發現秘密所在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周傳明研究員領導的新元古代研究團隊,通過對華南成冰紀兩段地層的高精度年齡測定,精確限定了成冰紀斯圖特冰期和馬裡諾冰期的結束時間,為新元古代冰川消融的瞬時性和全球等時性提供了直接證據。該研究發表於國際地學著名期刊《地質學》上。
  • 7億年前,誰讓「雪球地球」解凍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周傳明研究員領導的新元古代研究團隊,通過對華南成冰紀兩段地層的高精度年齡測定,精確限定了成冰紀斯圖特冰期和馬裡諾冰期的結束時間,為新元古代冰川消融的瞬時性和全球等時性提供了直接證據。該研究發表於國際地學著名期刊《地質學》上。  被稱為「雪球地球」這一地質史最嚴重冰室氣候事件是如何發生的?
  • 7億年前「雪球地球」如何解凍?科學家找到證據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周傳明研究員領導的新元古代研究團隊,通過對華南成冰紀兩段地層的高精度年齡測定,精確限定了成冰紀斯圖特冰期和馬裡諾冰期的結束時間,為新元古代冰川消融的瞬時性和全球等時性提供了直接證據。該研究發表於國際地學著名期刊《地質學》上。被稱為「雪球地球」這一地質史最嚴重冰室氣候事件是如何發生的?歷史上地球還遭遇過哪些比較嚴重的冰室氣候事件?
  • 7億年前「雪球地球」或仍有生命存在
    夏日炎炎,你是否想過現在炎熱的天氣在7億年前,無論是不是春夏秋冬都是冰雪覆蓋的樣子,沒有炎熱,只有嚴寒,地球因為被冰雪幾乎完全覆蓋而成為了一個「雪球地球」,如果一年四季都是這樣,南方的朋友還會羨慕北方的大雪時候的樣子麼?
  • 《流浪地球》裡全球冰凍是真的 7億年前,地球就是個大雪球!
    由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郎鹹國博士、北京大學沈冰教授等人在《自然 通訊》上發表的了文章《雪球地球促進動物演化》,該項成果近期獲2018年度古生物學十大進展。  記者 於丹丹  「雪球地球」狀態持續了數千萬年  我們的家園地球,從外太空俯瞰就像一個藍色的星球,因為地球表面71%被湛藍的海水覆蓋。
  • 7億年前地球為何變「雪球」?
    北京時間3月15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約7億1700萬年前,一種神秘現象橫掃全球,將地球變成了「雪球」。而差不多就在同一時期,如今從阿拉斯加到格陵蘭島之間的地區出現了密集的火山活動。近期一項新研究指出,多年連續的火山爆發正是雪球效應的根源。火山噴發使大量氣溶膠進入大氣,導致地球溫度迅速下降。哈佛大學研究人員指出,「雪球地球」和大規模火山爆發的同時存在絕非巧合,「我們知道火山活動會對環境產生巨大影響,因此這兩起事件間的聯繫是我們研究的重點。」自然科學教授弗朗西斯·麥克唐納(FrancisMacdonald)表示。
  • 雪球地球:證據與成因
    研究認為,在歷史上,地球曾三次完全被冰層覆蓋,一次發生在約23億年前,另外兩次發生在約7億-6億年前,這三次冰凍事件使得藍色星球變成了一個大雪球,這便是所謂的「雪球地球」事件。在全球冰凍的時期,地球上的環境是極端惡劣的,平均氣溫只有-40℃,大陸和海洋都被上千米厚的冰層覆蓋,大多生物瀕臨滅絕。
  • 地球最古老隕石坑距今22億年,其形成過程可能助解凍「雪球地球」!
    科學家最新研究確認,澳大利亞西部的亞拉布巴隕石坑(Yarrabubba crater),是全球已知最古老的小行星撞擊遺址,而這次撞擊更可能改變了地球氣候,導致「雪球地球」(Snowball Earth)的冰河期結束。
  • 雪球地球:6億年前全球大封凍,解凍之後生命迎來大爆炸
    當然,本文並不打算探討冰川消亡和氣候變化的問題,而是會從地質學家的角度看看如何通過冰川研究數億年前的地球故事。二、雪球地球事件20世紀60年代的時候,科學家們已經發現,6億年前的冰川沉積物在地球上分布廣泛,包括澳大利亞南部。但是有趣的是,根據古地磁學研究(插入連結),澳大利亞地區在6億年前處於赤道附近。
  • 7億年前的「雪球地球」時期或許是因為板塊構造
    在大約 7 億年前,我們的星球曾經有過一段極寒時期,這段寒冷的時期持續了幾百萬年,那時的地球被人們稱為「雪球地球」。如今研究人員發現,板塊構造或許是雪球地球形成的原因。一項新的研究稱,板塊構造的產生,不僅引起了火山爆發及其他極端自然現象,也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海洋與大氣層的性質。
  • 7億年前的「雪球地球」
    影片主要講述了北半球因溫室效應引起冰山融化,地球進入第二冰河期,龍捲風、海嘯、地震在全球肆虐的故事。實際上,像這樣的全球冰凍並非只出現在科幻故事中。有足夠的證據表明,現實世界的確發生過如此令人難以想像的宏大事件,這就是著名的「雪球地球」假說。「雪球」(snowball)正是我們的地球在7億年前的樣子——從極地到赤道,到處都是冰蓋,氣溫下降到零下50℃以下。
  • 「雪球地球」是啥?雪球地球時期,地球真的有那麼冷嗎?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最近,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研究發現,「雪球地球」時期全球並未完全冰凍,而是存在開闊海域,且這個過程中的氣候變化是動態的。這一研究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的《前寒武紀研究》上。
  • 研究稱:地球曾是一個「雪球」
    6億或7億年前的「雪球地球」(Snowbal Earth)。  3月5日的《科學》雜誌刊登了美國哈佛大學的地球學家麥克唐納(Macdonald)與其合作者的一項研究。在這項研究中,他們對加拿大的一些夾在冰川沉積物之間的火山灰進行了精確的同位素定年,認定這些冰川沉積物是在大約7.16億年前沉積的。通過進一步的對比,他們還確定在7億多年前這些沉積物並不像今天這樣接近北極圈,而應該在赤道附近,也就是說當時的冰川來到了赤道附近。
  • 災難推動生物演化:6億年前,雪球地球後出現複雜生命體
    (PS:目前正在長期更新地球演化系列文章,歡迎大家關注。)一、 雪球地球事件在距今7-6億年前,地球經歷了長時間的極寒狀態,在這個期間,地球溫度極低,厚厚的冰蓋幾乎覆蓋整個地球,這讓地球看起來就好像是一個打雪仗用的雪球一樣,因此被稱為雪球地球。
  • 古老的「雪球地球」瞬間融化
    根據最新的科學研究,5億多年前,我們的星球是一個巨大的雪球,在太空中飛馳而過。在一個神秘的「雪球地球」事件中,冰川覆蓋了整個地球,直到赤道,地質學家認為地球在古代至少發生過兩次。現在,科學家們發現,最後一次雪球事件很可能是在大約6.35億年前的一瞬間結束的-這是一個地質學上快速的事件,可能會對當今人類驅動的全球變暖產生影響。冰,經過幾千年的積累「在不到一百萬年的時間裡融化了,」維吉尼亞理工學院和布萊克斯堡州立大學的古生物學家肖樹海(Shuhai肖)說,他也是這一發現團隊的一員。
  • 沈冰:揭開雪球地球與動物演化的奧秘
    2019年3月7日,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沈冰課題組於2018年8月1日發表在《自然·通訊》的研究成果《雪球地球促進動物演化》成功入選中國古生物學會「2018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
  • 22億年前的小行星解凍了冰封的地球,或潛藏著生命起源之謎?
    近日,科學家確定了澳大利亞的雅拉布巴隕石坑(Yarrabubba)為22億年前,一個小行星撞擊地球時留下的。這個隕石坑比科學家發現的20億年前,最古老的隕石坑——南非弗裡德堡隕石坑,還早了2億年。這次隕石坑的發現,很有可能解開地球如何在最可怕時期,重新綻放,生命得以倖存的謎團。
  • 揭開雪球地球與動物演化的奧秘——記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沈冰課題組
    2019年3月7日,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沈冰課題組於2018年8月1日發表在《自然·通訊》的研究成果「雪球地球促進動物演化」入選中國古生物學會「2018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1929年成立的中國古生物學會,作為國內成立最早的自然科學學術團體之一,自2017年1月起,開展「中國古生物學年度十大進展」的評選和發布活動,每年一屆。
  • 24億年前地球是雪球 赤道溫度零下四十度
    24億年前地球是雪球 赤道溫度零下四十度   最新研究表明,24億年前地球處於深度冰凍,赤道溫度僅零下40攝氏度,暗示著類似木衛二等星球潛在生命存在跡象。  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熱帶地區溫度將達到30攝氏度,但是在24億年前,赤道地區溫度卻類似於北極,保持零下40攝氏度,地球是一個完整的「雪球」。
  • 「雪球地球」原因有新說(圖)
    哈佛大學一項研究表明,持續約0.5億年的「雪球地球」時期的形成與火山巖俘獲二氧化碳有著密切關係。雖然當前冰層主要覆蓋在地球極地,但科學家對遠古巖石分析發現在某一時期冰層覆蓋著全球。導致「雪球地球」時期出現的原因充滿了謎團,目前,科學家聚焦研究7.17億年前「雪球地球」時期的斯圖特冰期,該時期地球從無冰狀態進入「雪球地球」,在地質歷史記錄中出現最顯著的氣候變化。  哈佛大學地質學家艾倫·魯尼說:「最令人感到驚奇的是該冰期的持續時間。」斯圖特冰期與羅迪尼亞遠古大陸分裂的時間相吻合,當時赤道地區出現大量火山活動,暗示著斯圖特冰期可能起源於地質構造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