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航天企業:俄新艙抵達後中國宇宙飛船將可以飛往國際空間站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莫斯科11月19日電 俄國家航天集團旗下「能源」火箭航天公司表示,中國飛船將可以在俄羅斯新「科學」艙抵達後飛往國際空間站。該公司在YouTube上發布的視頻中顯示,「『科學』艙有一個通用對接口,這是一個改進的系統,該系統也被開發用於『聯盟』-『阿波羅』號飛行。在必要情況下,任何美國或者甚至中國宇宙飛船都可以對接『科學』號密封對接適配器。」「科學」號艙計劃於2021年4月底由「質子-M」運載火箭從拜科努爾發射場送入軌道。
-
飛船2小時抵達國際空間站?俄航天集團:擬於2020實現
中新網12月16日電 據俄羅斯衛星網16日報導,俄羅斯東方航天發射場舉行的記者會上播放的視頻顯示,俄航天集團計劃於2020年按最短線路向國際空間站發射宇宙飛船,整個行程僅需飛行2個小時。俄航天集團2020年計劃視頻稱,「2小時抵達國際空間站!將測試宇宙飛船以繞地飛行1圈的方式飛往國際空間站。」航天集團總裁羅戈津同時提醒稱,公司計劃「近期」按短程繞飛2圈的方式向國際空間站發射載人飛船,該線路將耗時3.5小時。
-
聯盟號宇宙飛船創紀錄,3小時零3分對接空間站,俄羅斯又成標杆
在10月14日俄羅斯使用聯盟-2.1A運載火箭,從哈薩克斯坦的俄羅斯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發射了聯盟MS-17號宇宙飛船,這次將2名俄羅斯太空人和1名美國太空人送入了國際空間站。,從2011年以來美國的太空人進入國際空間站和返回地球就是通過俄羅斯的聯盟號宇宙飛船來實現。
-
徹底擺脫俄羅斯運載火箭的依賴,美獵鷹號載人火箭飛往國際空間站
美國新創科技公司SpaceX的一枚獵鷹9號火箭15日晚按計劃自佛羅裡達州甘迺迪太空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順利進入預定軌道,載著四名太空人飛往國際空間站。這意味著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將徹底擺脫此前長達9年對俄羅斯運載火箭的依賴。
-
國際空間站傳來壞消息,美國艙段已漏氣,關鍵時刻要向俄羅斯低頭
美國是冷戰時期美蘇太空爭霸的王者,通過阿波羅載人登月工程的實現,美國成為了宇宙探索的領導者,隨後美國又通過研製太空梭,給普通人登上太空創造了機會,不過如今看來美國在科技樹上點錯了燈,因為隨著2011年太空梭的退役,美國就失去了載人航天發射的能力,最後不得不向俄羅斯低頭,使用俄羅斯的聯盟號宇宙飛船實現美國宇航局往返國際空間站的任務,為此還要向俄羅斯支付昂貴的船票。
-
巨型火箭嚴陣以待,宇宙飛船3小時可抵達空間站,俄羅斯再次領先
俄羅斯聯盟MS-17號宇宙飛船已經運抵了位於哈薩克斯坦的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根據計劃將在10月14日使用聯盟-2.1a運載火箭進行發射活動,根據俄羅斯航天部門的消息,這次的MS-17航天發射計劃將會採用快速的模式,也就是可以在3小時實現宇宙飛船和空間站的對接,通常情況下宇宙飛船需要經過2天的飛行才能夠實現對接,此前俄羅斯已經通過了進步號飛船進行了快速發射的驗證,在宇宙飛船快速發射領域,俄羅斯是再次領先
-
天鵝座的補給船到達國際空間站,俄羅斯在空間站已停靠三艘飛船
國際空間站配置2020年10月5日:國際空間站配置。四艘宇宙飛船與空間站對接,包括俄羅斯的「進步75號」和「76號」再補給飛船、「聯盟」號MS-16船員飛船和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的「天鵝座14號」再補給飛船。美國東部時間上午8點01分,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的「天鵝座」宇宙飛船在南太平洋上空飛行約261英裡時,被固定在國際空間站面向地球的「團結」艙的港口。天鵝座將留在空間站直到12月中旬離開。
-
歐洲航天局:俄「科學」號新模塊艙將於明年5月前往國際空間站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莫斯科消息 歐洲航天局在推特上通報稱,俄「科學」號新模塊艙將於2021年5月發射升空,前往國際空間站。© 照片 : ROSCOSMOS俄航天集團總裁德米特裡∙羅戈津7月末表示,該艙計劃於2021年4月發射。
-
SpaceX龍飛船抵達國際空間站,太空人人數擴大到7人
來源:澎湃新聞SpaceX龍飛船抵達國際空間站,太空人人數擴大到7人澎湃新聞記者 張靜美國東部時間11月16日23時01分,大約經過27小時的飛行後,SpaceX載人龍飛船與國際空間站對接,NASA太空人麥可·霍普金斯(Michael
-
第四次:國際空間站遭遇太空垃圾 太空人進逃生艙避險
在美國宇航局的聲明中提到,空間站由於太空碎片的緣故而暫停活動,待一切正常後太空人才離開逃生艙進入空間站 據國外媒體報導,現實版的《地心引力》差點上演,國際空間站在近日遭遇到一次危險事故,一顆俄羅斯氣象衛星碎片存在撞擊空間站的風險,太空人全部進入逃生艙躲避。
-
國際空間站警報響起,美國艙段空氣洩露嚴重,緊急時刻要看俄羅斯
雖然國際空間站冠名「國際」,不過該項目一開始就是把中國撇除在外的,除了美國和俄羅斯的積極參與之外,包括日本和歐洲航天局都是國際空間站的合作夥伴,國際空間站是人類在太空的最大的建築,該空間站是由多個艙段構成,主要是美國和俄羅斯的組建,其餘還有日本的艙段等,在8月19日就有一艘日本發射的無人貨運飛船脫離國際空間站進入大氣層焚毀。
-
國際空間站美國艙段漏氣,關鍵時刻向俄羅斯低頭了
在此之後,美國更是將目標主要放在了太空梭的研發,但是就如今的情況來看,該太空梭在2011年退役之後,美國自身就已經不再具備載人航天飛行的能力,這樣的情況對於美國無疑是無法接受的。,美國也是一改以往的態度,在這方面向俄羅斯低頭,藉助俄羅斯方面的飛船來實現這一目標。
-
天鵝座宇宙飛船搭載新一代太空廁所飛往國際空間站
一艘天鵝座機器人飛船周五(10月2日)晚間從維吉尼亞州成功發射升空,搭載了近4噸裝備,包括一個新的太空廁所,前往國際空間站。天鵝座機器人宇宙飛船是美國的無人駕駛補給飛船。還有一項實驗將使用2018年12月發射到空間站的定製360度攝像頭,創造一種身臨其境的虛擬實境體驗,讓人們體驗在空間站內甚至在太空中行走時的體驗。另外一項實驗將研究一種獨特的工藝方法,它可以幫助空間站上的太空人將尿液中的尿素轉化為氨來生產水和能源。此外,雅詩蘭黛將向空間站發射一種護膚漿液,它不是一項實驗,而是一個商業宣傳行為。
-
美SpaceX 公司載人飛船順利升空,飛往國際空間站
當地時間 15 日晚,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 SpaceX 的一枚獵鷹 9 號火箭,按計劃自佛羅裡達州甘迺迪太空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順利進入預定軌道,載著四名太空人飛往國際空間站。這意味著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將擺脫此前長達 9 年對俄羅斯火箭運載的依賴。
-
國際空間站美國太空人將使用俄艙段的衛生間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news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轉播的太空人與地面專家的對話表明,國際空間站的俄羅斯太空人已被告知,美國同行將使用國際空間站俄艙段的衛生間。地面飛行控制中心的一位專家說:「由於美國艙段裝置的運行特點,美國考察組成員將不得不使用俄羅斯的裝置。同時,遵守清潔衛生裝置使用規則十分重要。」
-
美國人或將可以乘坐一款私人宇宙飛船前往火星
中國網6月6日訊 據俄羅斯《共青團真理報》網站6月5日報導,艾龍馬斯克Space X公司設計了私人宇宙飛船。馬斯克在貝寶支付系統的創建中盈利,然後開始投資於高科技項目——特斯拉汽車公司(先進的電動汽車的發展)和SpaceX公司。該公司第一件事就是發射自己的火箭「獵鷹」。後來這個火箭將貨運宇宙飛船「飛龍」送往國際空間站。
-
國際空間站傳來壞消息,剛堵漏洞制氧系統又停擺,俄羅斯雪上加霜
國際空間站有多種氧氣供應的系統,除了有制氧系統之外,還可以通過液氧設備直接提供太空人所需要的氧氣,同時美國艙段的制氧系統目前工作良好,因這次的制氧系統停擺對於俄羅斯艙段的影響還不算太大。在10月14日俄羅斯是實施了MS-17聯盟號宇宙飛船的發射,當天的發射是通過快速對接的模式,僅僅3個小時出頭就將3名太空人送入了國際空間站,如今在國際空間站已經有6名太空人,包括4名俄羅斯太空人和2名美國太空人。在完成工作交接後,其中3名太空人將會搭乘MS-16號宇宙飛船返回地球,到11月份則還會有3名美國太空人和1名日本太空人進入國際空間站。
-
俄羅斯載人飛船僅用3小時抵達國際空間站
中新網10月14日電 綜合報導,當地時間14日,俄羅斯和美國的三名太空人乘坐俄羅斯的「聯盟號」MS-17載人飛船,從哈薩克斯坦發射升空前往國際空間站(ISS),僅3小時又3分鐘即抵達並成功對接,創下新紀錄。
-
中國空間站與當年將中國拒之門外的國際空間站有何不同
國際空間站由美國、俄羅斯、11個歐洲航天局成員國(法國、德國、義大利、英國、比利時、丹麥、荷蘭、挪威、西班牙、瑞典、瑞士)、日本、加拿大和巴西共16個國家聯合建造,現在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俄羅斯聯邦航天局、歐洲航天局、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加拿大空間局共同運營。
-
國際空間站美國艙段漏氣 全部太空人赴俄羅斯艙段隔離
示意圖(國際空間站推特)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21日發布消息稱,為了尋找國際空間站美國艙段漏氣源頭,站上太空人從當天起,全體集中在俄羅斯艙段三天。目前國際空間站有三名太空人駐守,分別是兩名俄羅斯人和一名美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