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家藥監局網站消息,近日,國家藥監局綜合司發布關於履行《關於汞的水俁公約》有關事項的通知。通知要求,2026年1月1日起,全面禁止生產含汞體溫計和含汞血壓計產品。
汞,就是俗稱的水銀。有不少網友稱水銀體溫計是「童年回憶」,因為這種以前常用的醫療保健用品,如今給人一種漸漸被各種電子體溫計取代的印象。水銀血壓計使用起來需要一定的專業知識,所以更少見。
但是淘寶網上水銀體溫計和水銀血壓計的銷售量其實不小,特別是以「物美價廉」為賣點的水銀體溫計,銷量最高的店有過萬單。為什麼這些還有銷量?水銀的是不是更準?水銀的停產後電子體溫計、血壓計能不能完全滿足市民的日常使用需求?還有不小心打破了水銀體溫計、血壓計,該如何正確處理?記者採訪廣州幾家三甲醫院專業醫護人員,解答了這些問題。
文/信息時報記者 馬澤望 通訊員 張燦城 林惠芳
圖/信息時報記者 郭柯堂
背景
為什麼要停產?因為水銀危害大
國家藥監局近日發布通知,要求自2026年1月1號起,我國將全面禁止生產含汞體溫計和含汞血壓計產品。
不止是醫療保健用品,2017年8月16日正式生效的《關於汞的水俁公約》也提到,部分的含汞化妝品、高壓汞燈等將於2021年禁止生產和進出口。2032年8月16號起,我國將全面禁止原生汞礦開採。
為什麼要禁止?因為水銀危害大。
水銀是常溫常壓下唯一能以液態形式存在的金屬,水銀曝露在空氣中會揮發成汞蒸氣,人吸入汞蒸氣會對身體有危害。就算汞蒸氣不被人體吸入,而是進入大氣,也能在大氣中存在一年左右,當汞蒸氣飄入水中,一些細菌會將其吸收,並在代謝過程中將其轉變為毒性更強的甲基汞。甲基汞被浮遊生物食用進入食物鏈,汙染諸如魚類、貝類等,這些汞的化合物就會進入人體,對人產生危害。
釋疑
水銀溫度計更準?護長說「不一定」
讓水銀產品按部就班「下架」,對人類和環境都有好處。普通家庭最容易接觸到含汞產品,應該是水銀腋下體溫計。記者在淘寶網上搜尋體溫計產品,銷量最多的是電子額溫槍、電子耳溫槍,排名前列的幾家店這類產品銷售量從7萬多到2萬多不等。但一款水銀腋下家用體溫計,銷售量也破萬。
水銀溫度計。信息時報記者 郭柯堂 攝
家裡有一個6歲兒子的媽媽黃女士告訴記者,她備有電子額溫槍,但也買了水銀體溫計,「因為家裡老人說水銀體溫計更準,反正水銀體溫計也很便宜,就買多一款有備無患。」
售價都在個位數的水銀體溫計,價格優勢確實明顯,但是不是比電子的準?
廣東省婦幼保健院番禺院區特需門診護士長姚曉敏說:「體溫計無論是水銀的,還是現在更普及的各種電子體溫計,只要是正規廠家生產、符合國家醫療器械行業標準的,就是有質量保證的體溫計。正確地使用質量有保證的體溫計得到的測量結果其準確性都是有保障的。」
水銀溫度計。信息時報記者 郭柯堂 攝
測體溫準不準,關鍵看怎麼測
姚護長表示,目前在臨床工作中,既有使用電子體溫計,也有用到水銀體溫計,「門診工作中,我們在快速篩查體溫的時候會用到非接觸式的電子體溫計如額溫槍。但在發現可疑的、體溫異常的情況,我們會進一步的使用接觸式的體溫計進行複測。目前在門診用的比較多的接觸式的體溫計還是水銀體溫計,因為需要一用一消毒,而水銀溫度計比電子體溫計相對更容易進行消毒。當然家庭使用不存在用後一定要消毒這個問題,對體溫計的選擇範圍可以更廣泛。」
這不代表電子體溫計不準,姚護長說:「不同體溫計都有相對適用的場景。非接觸式的體溫計如額溫槍,它測量的速度比較快。但是它所測量的暴露在衣物之外的皮膚溫度容易受環境影響而波動,比如寒冷的冬天患者剛從室外進來,暴露在衣服之外的皮膚溫度一時間可能會低一些。接觸式的體溫計如腋溫計、口溫計或肛溫計,無論是水銀還是電子的,因直接接觸人體溫度相對穩定的部位,測量結果受外部環境影響的機率小一些。但是由於是接觸式的測量工具,在臨床使用中需要一用一消毒,加上測量所需要的時間相對長一些,就不太適合用來對群體進行快速測量了。」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血管內科主治醫師王斐斐接受記者採訪時也提到體溫計使用的話題。王醫師也表示,相對來說,接觸式的體溫計,要比非接觸性的準,倒是和用什麼材質做的體溫計無關。而且測體溫不準的現象,通常不是因為體溫計,而是因為操作者沒注意細節,「比如額頭剛放了一塊涼涼的毛巾,一拿掉就用電子額溫槍測額溫,那肯定不準。同樣如果用水銀腋下體溫計時,操作者腋下有很多汗,那溫度也肯定不準。所以還是要注意這些細節。」
王醫生說,接觸式體溫計雖然準確性會比非接觸性的高,但對於一般家庭來說,非接觸性的體溫計也夠用,「因為接觸性的,譬如測耳朵的是要貼在我們耳膜的表面進行測量,測肛溫的一般是兒童用的機率較大,也是需要家長在孩子肛門塗抹一點潤滑劑以後,將體溫計輕輕插進孩子肛門外周進行測量。這些操作起來都會有一定的風險,所以一般家庭的買非接觸的體溫計測量,也是足夠用了。」
水銀血壓計更準確?特殊情況下是
淘寶上電子血壓計銷售第一的店中,銷售量超過3.5萬,一家水銀血壓計銷量最高的店鋪,售出了7000多臺。這也表明水銀血壓計也有一定的市場。
王斐斐醫師說,其實兩種血壓計在測量準確性上,差別並不大。但水銀血壓計是需要經過專業培訓的人懂得怎麼使用,「醫護人員通過聽診器來聽診患者的肱動脈的搏動,也就是我們在加壓的時候,聽到肱動脈搏動開始以及肱動脈搏動結束,通過這兩個時間點,同時對著水銀柱表來判斷血壓的高跟低,所以對測量者的要求相對比較高,因為水銀柱鬆掉的快慢,包括我們袖帶綁的位置不同,可能都會有差別。電子血壓計就等於規避了這些人為的有可能會帶來的誤差,就相當於我們的傻瓜機操作起來就比較方便一點。」
水銀血壓計。信息時報記者 郭柯堂 攝
王醫師介紹說,目前醫院用得最多的還是電子血壓計,但如果遇到有某些症狀的特殊的病人,目前臨床操作確實會用水銀血壓計,「比如說一些心律失常的、房顫的或者是血壓特別低或波動特別大的病人,那麼使用這種原始的水銀血壓計相對是比較準確的。有房顫的患者,用電子的測量誤差比較大,我們目前還是會用水銀血壓計數字進行覆核。」
水銀血壓計。信息時報記者 郭柯堂 攝
貼士
打破水銀血壓計、體溫計,要這麼辦
市民家裡水銀血壓計和體溫計,如果不小心打破了造成水銀洩露,該怎麼辦?市民會不會因此水銀中毒?
姚護長表示,所在單位急診科的同事曾經分享過幼童不慎咬破水銀口溫計急診送入院的案例。因使用不慎摔破水銀體溫計這種事,日常中也確實會有,「水銀體溫計有時候使用前要先『甩表',一不小心敲到硬物或者掉落地上,就會碎掉。水銀洩漏到環境中蒸發變成汞蒸氣,有可能被人體通過呼吸道吸入,或者附著在我們皮膚上,有一定的風險。」
王醫師也表示,自己很少聽說有人因打破水銀血壓計和體溫計而被送醫治療的案例,「體溫計、血壓計裡面的汞都是一些金屬汞,它對人體最大的損傷是什麼?如果你接觸到或者是誤服了它,恰好你的口腔有潰瘍或手上有傷口,它跟你的血液接觸以後,這個時候可能會導致你血液循環中這種有害金屬的含量增高,出現頭暈乏力這些症狀的話就一定要去醫院。如果你真的懷疑有接觸到它了,就建議要去醫院,那麼接觸的部位要經過醫生仔細檢查,看有沒有相應的創口。」
如何處理摔碎的殘留物體?姚護長和王醫師都強調必須立刻開窗通風透氣和疏散周圍的人,並且保持開窗通風24小時以上,處理現場的人一定要戴上手套,最好是長手套、材質比較硬和厚的手套,用硬紙片、透明膠或者蘸了水的棉籤,把汞滴迅速聚集、吸附,放進可以封口的塑料瓶密封,玻璃碎也一併收集密封。然後要當做有害垃圾處理,或者送到醫院當醫用垃圾處理。收集玻璃碎時切記不要用掃把,避免水銀殘留在掃把上,最好用鑷子,或者硬紙板刮起來。處理完的「現場」最好撒些硫磺粉,「可能普通家裡不會常備這些,但市民可以到藥店找找,也正好避免留在家裡吸入殘留的汞蒸氣。」
買電子體溫計、血壓計要這樣挑
姚護長和王醫師都認為,市民生活中完全能用電子體溫計、血壓計代替水銀款。姚護長說:「達到國家標準生產的電子體溫計都能滿足家用測體溫需求,不同價格的電子體溫計,主要是外觀上、拓展功能上不同,大家可以根據需要選擇。」
電子血壓計的話,王醫師說:「臂式的血壓計要比腕式的精確。大廠牌的比較好,價格高的和低的產品倒不一定有很大差別,我們醫院用的也就幾百塊錢的。還有電子血壓計是要根據產品說明定期復檢校正的,包括我們醫院的血壓計也這樣,所以有完善的售後服務的品牌,我覺得肯定更好。」
記者走訪
「沒多少人買水銀體溫計」
水銀體溫計、血壓計2026年開始停產,然而記者隨機走訪海珠區兩家社區藥店,藥店工作人員表示:「目前並沒有多少人來買水銀體溫計。」記者買了3支,店員說印象中「你是這個月第2個還是第3個來買的。大家更愛用電子的。」
店員表示也聽說了這類產品要停產的消息,「還有好幾年呢,目前店裡都能買到。反倒是之前疫情期間買不到,因為什麼類型的體溫計都被人買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