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分子和原子知識中的幾個誤區
分子和原子是兩種用肉眼看不見的微粒,但也是認識微觀世界的兩個重要概念。在學習時容易產生一些錯誤的認識,現舉例分析如下,以供參考。
誤區1:物質都是由分子構成的
解析:物質不全是由分子構成的。分子只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粒,除分子外,構成物質的微粒還有原子、離子等。
誤區2: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唯一微粒
解析:分子、原子和離子都是可以直接構成物質的微粒。物質的化學性質是由構成它們的微粒的化學性質決定的。因此,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微粒不僅有分子,還有原子和離子。分子只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一種微粒。
誤區3:分子既能保持物質的物理性質,又能保持物質的化學性質
解析:物質的物理性質,如熔點、沸點、密度、硬度等都是該物質的大量分子聚集所表現出來的屬性,並不是單個分子所能表現出來的。例如,單個的分子就不能用固態、液態或氣態來描述,但同種物質的每一個分子都有相同的化學性質。因此,分子不能保持物質的物理性質,只能保持物質的化學性質。
誤區4:因為有同種分子構成的物質是純淨物,所以由同種原子構成的物質也一定是純淨物
解析:由同種分子構成的物質是純淨物,是正確的,例如,氧氣由氧分子構成,臭氧由臭氧分子構成。由同種原子構成的物質不一定是純淨物,例如,碳的幾種單質金剛石、石墨、C6o,它們都是由碳原子構成的,當把它們混在一起時,是混合物。
誤區5:原子比分子小
解析:原子不一定比分子小。當分子與構成這種分子的原子相比時,分子比原子大,如氧分子一定比氧原子大。
誤區6:分子能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解析:分子和原子能不能再分,是以化學變化為前提條件的,如果離開這一前提條件,原子是可以再分的。原子可以分成質子、中子和電子。
誤區7: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區別是分子能保持物質的化學性質,而原子不能
解析:分子能保持物質的化學性質,但如果某物質是由原子直接構成的,則該物質的化學性質應由原子保持。因此,能否保持物質的化學性質不是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區別。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區別是:在化學反應中,分子能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例化學學科的特徵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質和創造物質。
例化學學科的特徵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質和創造物質。
(1)請從微觀的角度解釋:金屬Na、Mg性質不同的原因是 ;CO和CO2性質不同的原因是 ;鹽酸、稀硫酸可以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的原因是 。
由此可見,物質的結構決定物質的性質。
(2)A、B、C、D四種物質的微觀示意圖如下:
①從微觀角度看,B圖表示: (填化學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