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見的暗物質,研究它有何用?科學家:或可以顛覆萬有引力定律

2020-07-25 科學小木屋

當我們開始對宇宙之中的引力、行星、氣體雲、黑洞等內容進行探索的時候,這其中有超過85%的物質本源對於人類來說是未知的,所以這並不是暗物質存在與否的問題,而是我們對宇宙認知階段問題。

看不見的暗物質,研究它有何用?科學家:或可以顛覆萬有引力定律

就我們現在的科技水平而言, 「暗物質」或許並不符合我們對於它命名的理解,因為這個稱謂表明了它是一種物質,這意味著我們對它是有所了解的,但事實上卻並非如此,可能對它更為精準的名稱應該是「暗引力」。

看不見的暗物質,研究它有何用?科學家:或可以顛覆萬有引力定律

如果我們現在將其稱之為「暗引力」的話, 你是否要問「暗引力」真的存在嗎?問題的答案肯定是存在的,因為85%的引力來自於未知物體,這也許就是我們想要弄清楚它們的原因吧!

暗物質真的存在嗎?

事實上「物質」這個詞更容易讓人們陷入了字面含義之中,相對來講它可能還有別的意思,只是這樣的描述已經嚴重超出了我們實際的認知水平,可以說我們對它來講是一無所知的。因為這涉及到了我們具體需要測量這東西。

看不見的暗物質,研究它有何用?科學家:或可以顛覆萬有引力定律

在一個星系之中,星體是證明暗物質存在的最小物質聚合體,我們甚至可以觀測到它的旋轉,我們所熟知的萬有引力定律最開始是由約翰尼斯·克卜勒定義的,然後由艾薩克·牛頓加以拓展,增添了關於引力的更多細節和更深入的描述。

看不見的暗物質,研究它有何用?科學家:或可以顛覆萬有引力定律

當我們通過公式來計算出星體的引力以及那裡應該有多少質量在產生引力,質量越大的時候我們推測它繞著軌道轉圈的速度就會越快等等,這就有點兒符合我們當前的認知水平了,所以當你用這種方式計算星體數值的時候,我們得出引力質量其實比我們真實探測到的要大得多!

暗物質到底是什麼?

通常來講,我們會把行星、氣體雲以及黑洞在內的所有這些宇宙物質加在一起進行推算,但是這也只是我們所知的一小部分引力源,我們探測不到其它的,所以我們就把它叫做暗物質。

看不見的暗物質,研究它有何用?科學家:或可以顛覆萬有引力定律

但是這意味著我們雖然知道它是一種物質但是我們並不清楚它究竟是什麼物質,我們更是沒有任何已知的方法去探測它,所以它確實應該稱為「暗引力」。

暗物質之間的相互作用

你也許聽說過中微子,這是一種瀰漫在整個宇宙中幽靈般存在的微粒,它幾乎不與任何我們熟知的物質發生作用,但它卻是我們所知道的粒子群中的一員。除了重力上的影響之外,我們知道它不會跟我們產生任何的相互作用,它不會以任何我們已知方式來影響到我們。

看不見的暗物質,研究它有何用?科學家:或可以顛覆萬有引力定律

不僅如此,它們彼此之間也不發生相互作用,這是比較有意思的地方,試想它們彼此之間可以相互作用,那麼我們豈不是能夠發現暗物質星球和暗物質星系了呢?這也就是為什麼當我們在宇宙中試圖發現暗物質時,它們會瀰漫性地擴散開來的最終原因。

看不見的暗物質,研究它有何用?科學家:或可以顛覆萬有引力定律

綜上所述,對於浩瀚的宇宙來講,我們不該預期它如我們所知那樣存在。因為我們所預期的物質是由分子所構成的實實在在的物體,可以獨立於其他事物的存在並且擁有迷人的化學特性,但是暗物質卻並非如此,你說是嗎?

相關焦點

  • 萬有引力定律過時了?科學家提出月球核心理論,稱月核或有暗物質
    萬有引力是一種看不見的力,萬有引力定律表明,兩個物體之間的引力與質量成正比,而與兩個物體之間距離的平方成反比,公式為F=(G×M₁×M₂)/R²,F是兩個物體間引力,G是萬有引力常量,M₁是一個物體質量,M₂是另一個物體質量,R是兩個物體間距離。因此,物體質量越大,彼此間距離越近,那麼它們之間引力就會越大。
  • 關於暗物質和牛頓定律,被忽略了幾十年的米爾格羅姆定律有話說!
    關於暗物質,想必大家或多或少都了解一點。根據現在的暗物質理論,暗物質瀰漫在整個宇宙中,它尤其喜歡聚集在星系的內部,會表現出萬有引力的影響,但它從不與光發生相互作用,所以我們無法看到它。直到現在,科學家們還不知道暗物質的具體性質,不知道它到底是由什麼構成的,只是通過理論推測以及一些間接的觀測推定它們真實存在。這裡再簡單回顧一下暗物質是如何被推定存在的。根據牛頓的經典引力理論,引力會將有質量的東西拉到一起,我們的星系就是一個有無數有質量的物質的龐大集合體。
  • 牛頓定律已過時了?科學家提出月球核心理論,稱月核或有暗物質
    萬有引力是一種看不見的力,萬有引力定律表明,兩個物體之間的引力與質量成正比,而與兩個物體之間距離的平方成反比,公式為F=(G×M₁×M₂)/R²,F是兩個物體間引力,G是萬有引力常量,M₁是一個物體質量,M₂是另一個物體質量,R是兩個物體間距離。
  • 牛頓定律已過時了?科學家提出月球核心理論,稱月核或有暗物質
    萬有引力是一種看不見的力,萬有引力定律表明,兩個物體之間的引力與質量成正比,而與兩個物體之間距離的平方成反比有了這條物理定律,很多自然現象就解釋得通了,比如之前一直令人費解的海洋潮汐現象,根據萬有引力定律解釋,海洋潮汐由於月球引力吸引導致,要知道月球移動速度約1千米/秒。
  • 宇宙中的物質有多少?科學家算了出來,加上暗物質也只有31%
    不過發表於《天體物理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稱,美國科學家對宇宙物質總量進行了迄今為止最精確的測量,結果顯示,普通物質和看不見的暗物質(dark matter)的總和佔宇宙物質總量的31.5%,剩餘的68.5%都是暗能量(dark energy
  • 科學家發現一個無暗物質星系 或顛覆暗物質定義
    研究負責人表示,這種現象雖然不能顛覆科學家對星系形成的理解,但完全可以改變天體物理學家對暗物質的定義。迄今為止物理學家還不太了解暗物質。對於暗物質是由什麼組成的、單一粒子有多重,或者說暗物質是如何形成的,物理學界尚無定論。也沒有人能夠在地球上捕捉到暗物質粒子。但是經過30多年的天文觀測,大多數研究人員都認同的事實是:宇宙中有很多暗物質。
  • 中國發射「悟空」尋找暗物質:科學家已走投無路
    科學家們深信,有一種神秘的物質,它們就像幽靈一樣瀰漫在我們每個人周圍,它可以輕易穿過每個人的身體而又不被人察覺,在幾千米深的地下,各國的科學家們已經在試圖捉住它。誰能第一個發現這種 「幽靈」必將載入史冊,它已經處在被發現的邊緣,時間緊迫,各國的科學團隊都在爭先恐後!
  • 暗物質之謎,科學家為何遲遲無法揭曉?
    因為萬有引力定律在宇宙任意一處都適用。你在地球上發現的物理定律在宇宙中是通用的。是「暗物質」!為什麼叫「暗物質」,因為它滿足兩個因素(1)它具備一種無形的引力(2)我們看不到它。一開始科學家不認為這是什麼大事。理由很簡單,這樣的物質宇宙中還是存在的,比如說黑洞、還有各種粒子,都是看不見或者不容易看見的,還具備引力。
  • 生命技術:施一公教授說宇宙中96%都是看不見感覺不到的暗物質
    最近看了一個視頻特別震撼,是關於施一公教授關於生命的研究,發現我們人類能夠感知的物質世界,只有佔宇宙的4%,另外96%都是看不見感覺不到的。這96%裡面絕大部分是暗能量,其中23%是暗物質。暗物質時時刻刻就在我們身邊,只是我們感覺不到。
  • 人眼睛看不見的就是不存在的嗎?科學家:還有很多看不見
    這其實是一個很深刻的問題,早在2000多年前,科學家就在思考。首先,什麼是看不見的?科學家的定義與一般人的定義並不一樣,很多有超自然體驗的人堅持自己真的感受到了一些「確實存在」但是眼睛看不見的東西。科學的定義完全不局限於眼睛,只要是可以被任何客觀物體捕捉的東西,都是存在的。
  • 暗物質秘密被揭開!科學家公布暗物質暈內部結構!
    1970年,兩位天文學家魯賓(Vera Rubin)和福特(Kent Ford)利用高精度的光譜測量技術對仙女座大星雲中星體旋轉速度的研究發現,星系外圍的星體繞星系旋轉的速度與牛頓萬有引力定律的計算結果有著明顯的差別,於是他們推測星系中應該存在著大量的不可見物質,這便是暗物質!
  • 暗物質、暗能量為什麼看不見摸不著,但科學家說它的的確確存在?
    當然,按照宇宙學和量子力學,科學家認為這場大爆炸來自於量子真空(假真空)的量子能量擾動(量子漲落)。當然,目前這還只是猜測,某種程度上看,我們也很難驗證這個說法到底對不對。宇宙大爆炸之後,宇宙處於一種純能量的狀態,當時宇宙內有大量的高能電磁波(光子)。光子和光子如果對撞,就會發生反應。這個反應不是化學反應,而是從光子轉變為其他粒子。
  • 如果暗物質真的存在,那它究竟是什麼?科學家們這麼解釋
    自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定律以來,人們就一直嘗試用引力理論來解釋各種天體運動的規律,在數百年的探索過程中,暗物質的概念很早便開始形成雛形了。 科學家在研究宇宙學的問題時發現,如果宇宙中的全部物質都是發光物質(恆星、星系等)的話,許多現象的理論推測與實際觀測不符合。
  • 中加科學家發現「誘導引力」理論缺陷 拯救暗物質論於顛覆邊緣
    中加科學家發現「誘導引力」理論缺陷 拯救暗物質論於顛覆邊緣  黃琨 • 2018-08-15 11:28:32 來源:前瞻網 E1501G0
  • 什麼是暗物質、暗能量,又是否能被掌握?
    暗物質是什麼?暗物質按照我們現在的科學程度的理解,是在我們宇宙星空深處中,可見光觀測不到的一種看不見的物質。它質量極大,我們可觀測到的物質在宇宙總質量中也僅僅只佔了4.9%,而暗物質卻佔了26%。我們人類目前已知的力有強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電磁力和一種我們所熟知的一種力—萬有引力。只要物體有質量,兩個物體之間就有萬有引力,而天體之間就因為有相互引力的存在而不至於到處流竄。可見光實際上是一種電磁波,本質上就是電磁力,我們人類平時的擁抱、接吻、眼神的傳播實際上就是電磁的反應產生的電磁力。
  • 有人說暗物質佔宇宙中物質的96%,對此你怎麼看?有何依據?
    宇宙中除了暗物質還有我們的普通物質以及暗能量,而且在目前的模型中佔大頭的是暗能量而不是暗物質,通過歐航局在2009年發射的普朗克衛星顯示,宇宙中普通物質佔4.9%,暗物質佔26.8%,暗能量佔68.3%可以說暗物質和暗能量加起來差不多佔了宇宙總質量的96%,科學家們最早意識到暗物質和暗能量存在是因為觀測到星系外圍恆星和星系團外圍星系運動速度異常
  • 暗物質就一定是看不見的物質嗎?引力透鏡效應能與暗物質有所關聯
    在宇宙中,佔到主要成分的並不是暗物質,而是暗能量。暗物質只佔26.8%,而暗能量佔到了63.8%。除此之外的9.4%,就是我們已知的宏觀世界、少量的電磁波以及反物質。 簡單了解下暗物質 暗物質,從字面意思我們就可以得知,它是一種「看不見」的物質。
  • 「暗物質」只是一種假說,或許它不存在
    在科學界也有一種「傳說中的物質」,人類除了知道它的存在以外,卻對它一無所知,沒有人見過它,沒有人找到過它,這種物質看不見、摸不著,但它必須存在。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如此靈異的事件,我們往往號稱自己見了「鬼」,而科學家顯得文雅一些,他們給宇宙中這類看不見、摸不著的物質起了一個名字叫做「暗物質」。
  • 星系團中有不可見物質?隱藏的暗物質是什麼?它們有何密切聯繫?
    人們首先推測這些看不見的物質可能是一些暗弱的星體。多年的天文搜尋的確發現了一些暗弱的星體,不過其總量遠不足以滿足「暗物質」的要求。目前科學界認為暗物質粒子具有一些基本的物理屬性,包括:它們是電中性的,長壽命的;相互作用是弱的,不應有強作用和電磁作用,可以有弱作用,但有萬有引力作用;脫耦時應是非相對論的(遠低於光速),質量比較大。
  • 被稱為"世紀之謎"的暗物質,是支持星球漂浮宇宙中的神秘力量?
    最近有科學家認為,暗能量很有可能是產生萬有引力的源動力,這有可能顛覆人們對星球懸浮是由萬有引力影響的最初認知。通過科學家深入研究之後,判斷支撐星球漂浮在半空中的物質就是暗物質,暗物質產生的暗能量是支持星球漂浮在半空中的神秘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