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開始對宇宙之中的引力、行星、氣體雲、黑洞等內容進行探索的時候,這其中有超過85%的物質本源對於人類來說是未知的,所以這並不是暗物質存在與否的問題,而是我們對宇宙認知階段問題。
就我們現在的科技水平而言, 「暗物質」或許並不符合我們對於它命名的理解,因為這個稱謂表明了它是一種物質,這意味著我們對它是有所了解的,但事實上卻並非如此,可能對它更為精準的名稱應該是「暗引力」。
如果我們現在將其稱之為「暗引力」的話, 你是否要問「暗引力」真的存在嗎?問題的答案肯定是存在的,因為85%的引力來自於未知物體,這也許就是我們想要弄清楚它們的原因吧!
事實上「物質」這個詞更容易讓人們陷入了字面含義之中,相對來講它可能還有別的意思,只是這樣的描述已經嚴重超出了我們實際的認知水平,可以說我們對它來講是一無所知的。因為這涉及到了我們具體需要測量這東西。
在一個星系之中,星體是證明暗物質存在的最小物質聚合體,我們甚至可以觀測到它的旋轉,我們所熟知的萬有引力定律最開始是由約翰尼斯·克卜勒定義的,然後由艾薩克·牛頓加以拓展,增添了關於引力的更多細節和更深入的描述。
當我們通過公式來計算出星體的引力以及那裡應該有多少質量在產生引力,質量越大的時候我們推測它繞著軌道轉圈的速度就會越快等等,這就有點兒符合我們當前的認知水平了,所以當你用這種方式計算星體數值的時候,我們得出引力質量其實比我們真實探測到的要大得多!
通常來講,我們會把行星、氣體雲以及黑洞在內的所有這些宇宙物質加在一起進行推算,但是這也只是我們所知的一小部分引力源,我們探測不到其它的,所以我們就把它叫做暗物質。
但是這意味著我們雖然知道它是一種物質但是我們並不清楚它究竟是什麼物質,我們更是沒有任何已知的方法去探測它,所以它確實應該稱為「暗引力」。
你也許聽說過中微子,這是一種瀰漫在整個宇宙中幽靈般存在的微粒,它幾乎不與任何我們熟知的物質發生作用,但它卻是我們所知道的粒子群中的一員。除了重力上的影響之外,我們知道它不會跟我們產生任何的相互作用,它不會以任何我們已知方式來影響到我們。
不僅如此,它們彼此之間也不發生相互作用,這是比較有意思的地方,試想它們彼此之間可以相互作用,那麼我們豈不是能夠發現暗物質星球和暗物質星系了呢?這也就是為什麼當我們在宇宙中試圖發現暗物質時,它們會瀰漫性地擴散開來的最終原因。
綜上所述,對於浩瀚的宇宙來講,我們不該預期它如我們所知那樣存在。因為我們所預期的物質是由分子所構成的實實在在的物體,可以獨立於其他事物的存在並且擁有迷人的化學特性,但是暗物質卻並非如此,你說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