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類細胞的大小特徵

2021-01-15 科學學習

【細胞的大小】

細胞的大小是細胞的重要特徵,各類細胞的大小是有一定規律的。一般來說,原核細胞直徑平均: 1~10μm; 真核細胞直徑平均: 3~30μm; 某些不同來源的細胞大小變化很大: 人卵細胞:直徑0.1mm;鴕鳥卵細胞:直徑5cm; 同類型細胞的體積一般是相近的,不依生物個體的大小而增大或縮小; 器官的大小主要決定於細胞的數量,與細胞的數量成正比,而與細胞的大小無關,這種現象被稱為「細胞體積的守恆定律」。絕大多數植物細胞,直徑一般為百10—100um(1um=1/1000毫米);動物的細胞更小,一般只有10微米左右;支原體的細胞比最小的病毒大10倍,而細菌細胞比支原體大10倍,多數動植物細胞比細菌大10倍,一些原生動物細胞又比一般動植物細胞大10倍。

生物界裡也有很大的細胞。如薴麻地答韌皮纖維專細胞長達55釐米,可以用來紡織;未受精的鴕鳥蛋,也是一個細胞,算上各種附屬物屬,直徑可達10釐米。還有雞蛋等各種的蛋。

鴕鳥蛋和雞蛋

人體細胞是人體的知結構和生理功能的基本單位。人體細胞約有40萬億—60萬億個,細胞的平均直徑在10—20微米之間。除成熟的紅血球和血小板外,所有細胞都至少有一個細胞核,是調節細胞生命活動、控制分裂、分化,遺傳,變異的控制中心。

人體細胞中最大的是成熟的卵子,其直徑在200微米左右;

最小的是血小板,直徑只道有約2微米。細胞代數學說(亦稱細胞分裂次數學說)認為,人體細胞相當於每2.4年更新一代。經實驗發現,人體細胞在培養條件下平均可培養50代,每一代相當於2.4年,稱為弗列克係數。所以說一般健康的人大約能活120年左右是沒問題的。

對於高等動植物來說,不論物種的差異多大,同一器官與組織的細胞,其大小總是在一個恆定的範圍內,這是由細胞作為生命基本單位的功能所決定的。合適的細胞體積,能夠保證細胞與周圍環境進行正常的物質與信息交換,保證細胞內物質運輸和信號傳遞的正常進行,對於細胞行使正常的生物學功能至關重要。

相關焦點

  • 決定細胞大小的各類因素
    細胞是由各種生物分子和包括水在內的無機分子組成;細胞的大小,一般來說主要是由每個細胞內所含的蛋白質和核糖體RNA的量所決定的,其中蛋白質是更為主要的因素。1、糖類、脂質和DNA、mRNA以及tRNA等有機分子在細胞體積上所佔權重很小,而無機鹽的量對細胞大小更無足輕重。
  • 細胞的大小及其影響因素
    細胞的大小是細胞的重要特徵,各類細胞的大小有一定規律(如下圖)。
  • 細胞如何「丈量」自身的大小?
    僅數年前,科學家才首次提出來細胞可能通過感知蛋白質的稀釋,控制細胞大小的觀點。隨後,他們繼續探索了這個生理過程中新的難題。最近,Skotheim和同事Evgeny Zatulovskiy在《遺傳學進展》(Trends in Genetics)上發表了一份綜述,描述了目前已經研究清楚的、有關動物細胞控制自身大小的問題。
  • 細胞是如何「丈量」自身的大小的?
    細胞是如何「丈量」自身的大小的?僅數年前,科學家才首次提出來細胞可能通過感知蛋白質的稀釋,控制細胞大小的觀點。隨後,他們繼續探索了這個生理過程中新的難題。最近,Skotheim和同事Evgeny Zatulovskiy在《遺傳學進展》(Trends in Genetics)上發表了一份綜述,描述了目前已經研究清楚的、有關動物細胞控制自身大小的問題。
  • 細胞、病毒等大小的「尺度」
    分類:擴展具體知識點:細胞的毫米和微米級別病毒的納米級別光學顯微鏡、電子顯微鏡的解析度寶姐在和學生交流中發現,不少學生對於細胞的大小尺度,沒有概念。首先解釋一下,納米、微米、釐米的大小:圖源:BBC在生物學科交流中,以及在出題時,時常會有「納米級別、微米級別」這樣的說法,同學們要熟悉。世界上最小的細胞是支原體,直徑100nm,最大細胞大概是麻纖維細胞,直徑可長達10cm。這些是特例,一般細胞是微米(um)級別的。
  • 果個大小與細胞個體大小也有關
    蘋果謝花後40天幼果細胞不再分裂(時間是新梢停長後),個體細胞開始長大一直到蘋果成熟。生產中發現果個大硬度低,這是因為個體細胞大,細胞之間間隙大。但小果硬度都大,這是因為小果細胞個體小,細胞之間空隙小的原因。
  • PNAS:細胞大小和壽命受到體型大小的影響
    最小到最大的哺乳動物的細胞,往往都是大小一樣的。現在,研究人員更仔細地觀察大象或小鼠等不同體型大小的哺乳動物體內的細胞,它們的壽命有什麼樣的差異。     這項研究是由佛羅裡達遺傳學研究所、哈佛醫學院和其它幾間機構合作進行的,他們共審查18 種來自不同體型之哺乳動物的細胞。
  • 控制細胞大小的機制是什麼?
    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一個多學科團隊為科學界一個長期存在的問題提供了新的見解:控制細胞大小的基本機制是什麼?
  • Science:Rb是控制細胞大小的感受器之一
    人們一直在努力探索細胞協調生長和細胞分裂以保持恆定大小的機制。之前前人有報導動物細胞的大小主要是由一種感覺血糖-依賴的激素胰島素分子控制的。
  • 科學家揭示細胞大小變化的秘密
    科學家揭示細胞大小變化的秘密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17 22:55:09 法國巴黎文理研究大學Yohanns Bellache團隊和美國密西根大學David K.
  • 細胞核仁的大小可以揭示細胞,甚至細胞所屬的生物體將存活多久?
    生物科學:細胞核仁的大小可以揭示細胞,甚至細胞所屬的生物體將存活多久?細胞核仁的大小可以揭示細胞,甚至細胞所屬的生物體將存活多久。在過去幾年中,研究人員一直在拼湊出老化與細胞器之間意想不到的聯繫,細胞器通常被稱為細胞的核糖體工廠(或者可能只是細胞核中間的一個斑點)。「 細胞生物學趨勢」雜誌5月17日的一篇綜述概述了核仁與年齡相關的通路之間的聯繫 - 例如與飲食限制或早衰相關的通路。該圖說明了核仁的三重結構,圖片來源:細胞生物學趨勢。
  • 如何檢測晚期時的細胞特徵?
    細胞凋亡的過程是細胞死亡中的研究熱門課題,接下來本文會講一下細胞死亡的原因及方式,以及相關的一些研究工具,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一、細胞死亡的原因及方式細胞死亡是生命現象不可逆停止及生命的結束,正常的組織中經常發生細胞死亡,是維持組織機能和形態所必須的,常見的細胞死亡原因及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生存還是死亡,其實細胞家族每天都在做著這樣的選擇——不僅是選擇是否死去,還選擇了如何死去。
  • 抑癌蛋白Rb可調控細胞大小
    抑癌蛋白Rb可調控細胞大小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24 15:23:58 美國史丹福大學Jan M.
  • 《工作細胞》中七位細胞大小排名,最後一位是可愛的小蘿莉!
    1、巨噬細胞,她是一位非常漂亮的細胞姐姐,可以說是所有細胞中最漂亮的細胞了。對於她,小編也是非常的喜歡呢,你們喜歡她嗎?她也是最大的細胞哦!2、嗜酸性粒細胞,這個穿著粉紅色衣服的小姑娘居然比白細胞還要大。
  • 細胞為何不能無限長大,研究人員解開精準控制細胞大小的機制!
    (圖片來源於網絡: 細胞分裂圖)我們知道每個細胞出生時無論是大是小,都能保證生長到目標細胞的大小。近五年前,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C San Diego)的生物物理學家Suckjoon Jun帶領的研究小組發現,細胞大小受一種名為「加法器(the adder)」的基本過程控制。加法器是引導細胞從出生到分裂,最終達到固定的大小。然而,這一過程背後的控制機制仍然是個謎,導致科學界競相尋找答案。
  • 宇宙之外與宇宙的大小對比,宇宙如人體細胞核億萬分之一大小。
    人類終究還是低緯度文明,當然人類也不是最低的,因為宇宙中還存在細胞核星球等等沒有開發出智力的星球,在未來千年內看人類能不能走出太陽系,銀河系了,說實話能量才是宇宙的根本,光也是能量,暗也是能量,暗物質,暗能量,甚至暗光都是能量,甚至人類所說的時間都是能量,宇宙有無窮無盡的能量等著所有生物去開發
  • ...期間,頂端應力纖維不僅協助維持細胞的形狀,而且也調節細胞的大小
    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法國居裡研究院、索邦大學和美國密西根大學的研究人員首次觀察到細胞利用稱為頂端應力纖維(apical stress fiber)的微小纖維來幫助細胞在發育過程中保持它的形狀。此外,這項新的研究還顯示,這些應力纖維能幫助細胞了解自身的大小,還能幫助觸發細胞何時應當分裂。
  • iPS細胞的表觀遺傳特徵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研究員姚紅傑課題組與同濟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江賜忠課題組合作,揭示出化學小分子來源ips細胞的表觀遺傳特徵更加接近於ES細胞的表觀遺傳特徵。胚胎幹細胞(ES細胞)在再生醫學的臨床應用中具有很大的應用潛力,但是由於存在倫理問題而被限制了應用。據報導,使用經典的四個轉錄因子Oct4,Sox2,Klf4和c-Myc誘導獲得的誘導多能幹細胞(4F-iPS細胞)與ES細胞存在表觀修飾差異的現象。北京大學教授鄧宏魁最早採用化學小分子誘導獲得多能幹細胞(C-iPS細胞)的方法,開啟了全新的iPS細胞獲取的方法。
  • 王曉群組發現哺乳動物下丘腦神經前體細胞的分子和細胞特徵
    層狀結構大腦皮層的組織原則及神經發生規律在過去的十幾年裡已經得到比較深入的研究,王曉群課題組前期工作揭示了放射性膠質細胞(RG)和外側放射性膠質細胞(oRG)細胞是大腦皮層神經元發生的主要前體細胞【1】,並且揭示了這些皮層神經前體細胞的分子特徵以及在大腦皮層發育進化上的貢獻【2,3】。
  • 王曉群課題組發現哺乳動物下丘腦神經前體細胞的分子和細胞特徵
    層狀結構大腦皮層的組織原則及神經發生規律在過去的十幾年裡已經得到比較深入的研究,王曉群課題組前期工作揭示了放射性膠質細胞(RG)和外側放射性膠質細胞(oRG)細胞是大腦皮層神經元發生的主要前體細胞(Nature Neuroscience2011),並且揭示了這些皮層神經前體細胞的分子特徵以及在大腦皮層發育進化上的貢獻(Cell Stem Cell2017,Nature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