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月6日的報導稱,我國航天科技集團計劃在2021年安排40餘次宇航發射任務,其中的載人航天空間站工程是重中之重。隨著嫦娥五號探測器落月採樣返回任務的圓滿完成,我國將開啟後續的科研領域,而這些領域的開展,令美國宇航局十分的眼紅。美國在2011年通過了沃爾夫條款,該條款限制了中美航天領域的合作,根據沃爾夫條款的規定,美國航天局不允許接待任何大陸官方身份的訪問者。消息人士稱,NASA內部的一些科學家不止一次抱怨沃爾夫法案影響了中美雙方可能開展的合作。NASA一些人甚至認為,如果當初吸納大陸加入國際空間站計劃,他們一定不會選擇自己建造空間站。
2011年4月15日,白宮負責人歐巴馬籤署了2011財年開支法案,在這項法案第214頁-215頁之間,有著一項十分不起眼的條款,這項條款禁止美中兩國之間開展任何形式的航空領域的科研活動。由於這項條款出自弗蘭克·沃爾夫之手,所以該條款也被稱為「沃爾夫條款」。知情人士稱,沃爾夫與歐巴馬當初擔心中美如果合作,會損害美國的利益,但他們卻沒有想到,不到十年的時間,大陸航空航天領域的發展竟然如此迅速。
我國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完成帶回月壤的任務之後,美國宇航局就酸溜溜的想要以國際科研名義,逼迫我們公開相關的探測數據。而且他們在推文中,還表示自己曾經共享過這些數據,可事實上美國不但沒有共享過數據,他們還曾以合作為由欺騙我們,共享彼此掌握的信息。在我們提供自己掌握的相關數據信息之後,美國宇航局竟然玩起了「失蹤」,徹底拉黑了我們。除了這一事件之外,美國還曾利用護照問題,阻止我國航空航天領域專家,參加國際宇航大會,當時其他國家的科學家都在詢問,中方代表團到哪裡去了?
為了阻止我們國家的發展,美國聯合歐洲一同對我們實施技術封鎖,歐洲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我國也曾出資參加,但是歐洲各國並不允許我們參與研究,甚至他們還不斷地排擠我們。正是美歐等國對我們的技術封鎖,才讓我們明白了自主研製的重要性,北鬥衛星導航系統項目、天宮項目、天問一號項目,這些成績是我們國家無數科研人員一步步走出來的。
國際空間站已經到了報廢的年限,沒有了國際空間站之後,美國再也無法讓太空人長時間停留在太空之中。由於其他國家並沒有刻意針對我們的「沃爾夫法案」,所以很多國家的科研合作請求我們都已經批准了,但NASA卻被自己國家的法案限制住了前進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