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一種鳥是沒有腳的,它只可以這樣飛啊飛,飛得累了便在風裡睡覺,這種鳥兒一輩子只可以落地一次,那一次就是它死的時候。」
這是《阿飛正傳》裡一段經典的臺詞,而這句話映照的便是阿飛的一生。
為什麼王家衛的這部篇電影能在1991年的第十屆香港金像獎頒獎典禮上擊敗吳宇森導演的《喋血街頭》成為當晚最大的贏家,贏得了最佳導演的桂冠?
讓小編帶你走進這段故事的背後。
剛開始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們都會好奇為什麼出場的沒有阿飛?
因為旭仔就是阿飛,而那沒有腳的飛鳥便是那沒有靈魂的旭仔!
他的一生都在孤獨中飛行,無拘無束卻沒有一絲安全感。
片中張國榮飾演的旭仔墮落,放蕩,先後與張曼玉飾演的賣汽水的女人和劉嘉玲飾演的舞女產生曖昧, 最後又因為自己的恐懼無情的拋棄了她們。
輕易開始,輕易結束。就同那飛鳥一樣,永遠不會停下自己的腳步!
「以前我以為有一種鳥一開始飛就會飛到死亡的那一天才落地。其實它什麼地方也沒去過,那鳥一開始就已經死了。」
「1960年4月16號下午三點前的一分鐘你和我在一起,因為你我會記住這一分鐘。」
導演王家衛在這一段裡埋下了太多其背後的故事。
張國榮在片中演繹著旭仔,其實也是演繹著自己。
童年的張國榮是一個大家庭裡的老么,從小到大都是被家裡的保姆照顧著,與父母和兄弟姐妹幾乎沒什麼交流,孤獨和失落便是他童年的寫照。他也曾說過自己和阿媽就像是普通朋友一般。
而《阿飛正傳》裡的旭仔也遭遇著生母不養他,養母不愛他的無可奈何。
所以我們在觀影的時候總會不由自主的把張國榮就當成了旭仔!完美的演技背後是一段極其相似的沒有安全感的生活經歷。
為什麼這部電影能成為一個時代的經典?
這個就要聊到王家衛和張國榮的一段故事了。1990年張國榮決定退出歌壇,但是他還想繼續拍電影,並且特別想拍王家衛的戲。
而這一次《阿飛正傳》的策劃正好又是他之前的朋友,於是張國榮便有了機會塑造這個經典的角色。世界上巧合的事情並沒有那麼多,這部電影也是如此。
在我們唏噓旭仔與張國榮經歷相似的時候,卻不知其實在這之中是融入了很多的即興元素。
在《阿飛正傳》開拍前,張國榮就跟王家衛成了很好的朋友,傾訴了很多自己的感情經歷。
而王家衛也把這些都放進了電影裡,比如上文提到的張國榮和自己的母親以及保姆的關係,都是影片中張國榮情感輸出的影子。
原本王家衛是打算用這部影片來圓自己的童年情結,在遇到張國榮之後,更多的便偏向了他的故事。
影片中的旭仔一度恐懼,迷茫!一生沒心沒肺,也沒有所謂,仿佛這世界,除了生母,沒有什麼值得他留念。
而在最後他要死的那一刻對張曼玉飾演的賣汽水的女人的留戀可以看出他並不是玩弄感情!只是恐懼得到愛,因為他從來不知道被愛是什麼滋味。可憐其一生苦苦追尋自己的生母卻也沒有得到那份愛。
而張國榮也曾說過,他最遺憾的事是沒有得到母親的愛。
於是在他的演繹下,造就了這部現實生活帶入感很強的《阿飛正傳》。透過旭仔我們可以看到真實的生活中流露的細膩感情,而不單單是一個只存在於電影裡的角色。
所以《阿飛正傳》能收穫眾多好評與名譽也是實至名歸了!
「我曾經說過不到最後一刻我也不會知道最喜歡的女人是誰,不知道她現在在幹什麼呢?
天開始亮了, 今天的天氣看上去不錯,不知道今天的日落會是怎麼樣的呢?」
旭仔做了一輩子的夢,直到死之前才醒過來!
而他一生以為自己就是那飛鳥,永遠不能在一個地方待得太久,要不停地去追尋新的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