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巧蕊只服務女顧客,而上門的都是熟客,幾乎是巫裔。(馬來西亞《星洲日報》)
中新網12月21日電 據馬來西亞《星洲日報》報導,馬來西亞加央82歲高齡的華裔老人鄭巧蕊自1962年經營理發生意,初期收費25仙,而如今時隔57年曆經通貨膨脹,物價樣樣大漲,但其收費也只是漲至現在的2令吉50仙。此外,在她小小的店裡,也可以看到種族和諧的美好畫面。
人稱「Toknya」(意即老嬤)的鄭巧蕊坦言,她現在只是把理發生意視作打發時間,而且那也不是勞力活,能繼續營業,唯她不再為顧客電發,只是簡單理髮。
她不急不徐地說:「老咯,不要做那麼多了。我現在只剩下一把梳子、一把剪刀。」
雖說如此,她工作起來時卻一點也不馬虎,依舊注重理髮的服務素質,使用高品質剪刀,以示對顧客的尊重,也代表了她對工作的熱忱與認真。
鄭巧蕊初期對記者的採訪有些許抗拒,並擔心自己一而再,再而三登上報章,成為新聞人物,會引人詬病,而一度婉拒受訪。
「數年前有電視臺登門要求訪問,我都拒絕了。我不要出名,只想好好地理髮。我也知道之前採訪我的記者在『偷偷』拍照、記錄……」
後來,她因為理解記者的用心、誠意和職責,才終於肯點頭,願意讓記者拍照,隨之也侃侃而談。
鄭巧蕊回憶起62年前,她特地到檳城學理髮,從學徒做起,直至1962年婚後回鄉,在住家開業。
她說,以前她和其他人一樣,除了理髮也為女顧客電發,但隨著年紀漸長,現代美發院也四處林立,她就決定停止電發服務。
「現在上門的都是女熟客,幾乎是巫裔,一些從年幼時期已登門,直到成家立業了,也繼續找我理髮,有些則已在外發展,過年過節才回來,會特地上門找我。」
她駝著背邊替顧客理髮邊告訴記者說:「有時,我覺得累了,就把門關起來,暫作休息。只要體力還行,就繼續做,但是沒能追得上時代的腳步了,簡簡單單為她們修發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