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華裔阿婆理髮60年:一把剪刀也要好好服務

2020-12-06 中國新聞網

鄭巧蕊只服務女顧客,而上門的都是熟客,幾乎是巫裔。(馬來西亞《星洲日報》)

中新網12月21日電 據馬來西亞《星洲日報》報導,馬來西亞加央82歲高齡的華裔老人鄭巧蕊自1962年經營理發生意,初期收費25仙,而如今時隔57年曆經通貨膨脹,物價樣樣大漲,但其收費也只是漲至現在的2令吉50仙。此外,在她小小的店裡,也可以看到種族和諧的美好畫面。

人稱「Toknya」(意即老嬤)的鄭巧蕊坦言,她現在只是把理發生意視作打發時間,而且那也不是勞力活,能繼續營業,唯她不再為顧客電發,只是簡單理髮。

她不急不徐地說:「老咯,不要做那麼多了。我現在只剩下一把梳子、一把剪刀。」

雖說如此,她工作起來時卻一點也不馬虎,依舊注重理髮的服務素質,使用高品質剪刀,以示對顧客的尊重,也代表了她對工作的熱忱與認真。

鄭巧蕊初期對記者的採訪有些許抗拒,並擔心自己一而再,再而三登上報章,成為新聞人物,會引人詬病,而一度婉拒受訪。

「數年前有電視臺登門要求訪問,我都拒絕了。我不要出名,只想好好地理髮。我也知道之前採訪我的記者在『偷偷』拍照、記錄……」

後來,她因為理解記者的用心、誠意和職責,才終於肯點頭,願意讓記者拍照,隨之也侃侃而談。

鄭巧蕊回憶起62年前,她特地到檳城學理髮,從學徒做起,直至1962年婚後回鄉,在住家開業。

她說,以前她和其他人一樣,除了理髮也為女顧客電發,但隨著年紀漸長,現代美發院也四處林立,她就決定停止電發服務。

「現在上門的都是女熟客,幾乎是巫裔,一些從年幼時期已登門,直到成家立業了,也繼續找我理髮,有些則已在外發展,過年過節才回來,會特地上門找我。」

她駝著背邊替顧客理髮邊告訴記者說:「有時,我覺得累了,就把門關起來,暫作休息。只要體力還行,就繼續做,但是沒能追得上時代的腳步了,簡簡單單為她們修發就好。」

相關焦點

  • 當外國人拿起剪刀在家自己理髮,畫面太辣眼睛
    「不應該那麼難,」你站在鏡子前,手裡拿著一把生鏽的廚房剪刀,對自己說。由於隔離,你的街角髮廊被稱為非必要行業,這意味著你的頭髮不會很快得到專業的護理。但是有些人已經受夠了,畢竟,春天是梳洗打扮的好時機,而自我隔離式理髮是唯一可用的服務。結果是搞笑的DIY髮型,從簡單的壞髮型到「有趣的」。
  • 宅家如何理髮?他們拿起剪刀做起了「Tony老師」
    但眼看著理髮店開門遙遙無期,可嘆相思無用,於是有些人拿起剪刀,買來電推,搖身一變,自己做起了「Tony 老師」!老爹自信滿滿地接過推剪,還不忘小吹了一把當年做知青時給人理髮的輝煌歷史。興許老爹真行吧!心一橫,頭一梗:「來吧!」或許是藝高人膽大,老爹並沒按照最簡單的方案給我推圓頭,而是煞有介事地推了鬢角:「修一修,等會用剪刀給你打個碎發,穩當得很。」見老爹如此專業,我安心的閉上眼睛休息。
  • 這是一把怎樣的「基因剪刀」?兩位女科學家憑啥獲諾貝爾化學獎
    這是一把怎樣的「基因剪刀」呢?——CRISPR / Cas9「基因剪刀」。《科學》將它評為年度十大突破之首這是一把怎樣的「基因剪刀」呢?其一經問世就迅速應用於世界各地的實驗室。2015年,《科學》將它評為年度十大突破之首。「基因編輯技術其實已存在了一段時間,但早期技術識別基因序列比較麻煩,難以廣泛地在普通實驗室裡操作。
  • 堅持5年每月到鄉下免費為老人理髮,面對「炒作」質疑她坦言……
    每個月,德化媳婦張寶春的理髮店都會休店三天,因為她要去鄉下給老人免費理髮。這件事她已堅持了5年,走過德化多少村莊,為多少老人理過發,她已記不清。記者近日來到張寶春的理髮店,聽她講述為鄉村老人理髮的那些事。
  • 他說自己有理髮手藝,可以用手中剪刀為疫情防控盡點力!
    2020年2月15日訊,安徽蕪湖,為了疫情防控,蕪湖市弋江區火龍街道四聯社區理髮師陶凱的三元美髮店不能開張營業。前幾天,他來社區辦理通行證,聽到工作人員說,頭髮長了真難受,等到疫情一結束就去理髮。他想,社區工作人員在一線開展疫情防控工作,加班加點非常辛苦,自己有理髮手藝,可以用手中的剪刀為疫情防控盡點力。2月15日一早,他帶著理髮工具,主動來到了社區服務大廳,說明來意:「您好,我是理髮師,你們社區工作人員辛苦了,大家這段時間都忙著疫情防控,沒時間理髮,美髮店也沒法營業,我想做點力所能及的事,義務為大家理髮。」
  • 【網事如歌 友善青島】螢火蟲志願者學習理髮技能,提高服務質量
    魯網7月9日訊 2020年7月9日上午,青島公交城陽巴士第六分公司、白沙灣物業場站螢火蟲團隊邀請了專業的理髮師對志願者們進行了專業理髮培訓,通過專業培訓學習掌握服務技能。  理髮師首先對志願者講解了理髮工具的種類,其次對各樣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進行了詳細的講解,並針對在理髮服務中遇到的各類髮型進行重點講解
  • 肖像剪影手藝人李源海:一把剪刀一張紙 四十餘年的堅守錘鍊
    貴陽網訊 普普通通的一張蠟紙,幾塊錢一把的塑料剪刀,在貴州省貴陽市花溪區夜郎谷肖像剪影手藝人李源海手中,變成了「神器」。他仔細端詳遊客側臉,談笑間,剪刀上下飛舞,短短幾分鐘,一幅惟妙惟肖的人物肖像剪影就完美呈現出來。
  • 宅家頭髮長了,明星都自己理髮,學會這些小技巧,自己發現自己理
    於是就有人拿起剪刀,把腦袋剪成了狗啃食,也還有人用家裡給寵物剃毛的工具給自己理髮了!有些明星們也沒閒著,紛紛拿起剪刀、電推子在自己的頭上動刀動剪,剪出來的髮型有模有樣,足以說明自己理髮也是很靠譜的。自己理髮難嗎?會者不難,難者不會!
  • 王德林:用一把剪刀詮釋「工匠精神」
    他在三尺講臺上用一把剪刀剪出異樣的精彩,2017年獲桐廬首屆「十大工匠」稱號。「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的尋覓王德林老師從小愛好繪畫,1975年,16歲的他作為知青下放到原來的金西公社從事農耕。艱苦的生活沒有磨滅一顆對繪畫的痴心,他利用空閒時間潛心學習,刻苦描摹。
  • 每天早上在杭州東河邊為老人義務理髮 河南小夥肖申奧默默堅持大半年
    他手裡的剪刀咔嚓咔嚓,正在理頭髮。10分鐘後,他用海綿撣去服務對象身上的碎發,摘下圍布,完工。他叫肖申奧,2000年出生,從河南開封到杭州打工,現在潮鳴苑的「可可造型」當髮型師。算起來,現在是他到杭州的第42個月。也算是一種緣分,自從三年前在街頭偶遇理髮店招工,他就一直在這家店,從洗頭做起,再到近一年才開始嘗試理髮、燙頭、染髮。「我第一次正式剪頭髮,就是在河邊。」肖申奧說。
  • 國內理髮店理髮只要20元,越南卻要80,遊客:服務真的很到位
    越南在這幾年特別受歡迎, 越南離我們國家很近,消費很低,所以國內很多東西在我們國家很少見到, 非常值得購買, 大家都想去越南感受這個國家獨特的風俗, 越南這個國家經濟沒有我們國家好,但因為景色和環境好,所以很受中國遊客歡迎, 現在的越南依靠旅遊業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
  • 台州太平:阿婆的房子不再漏風了
    原標題:太平:阿婆的房子 不再漏風了 「房子不再漏風,比之前暖和多了,多謝你們『強行』給我修門窗。」1月7日中午,89歲的林夏領原本四面透風的房子,被台州市溫嶺市太平街道扶貧幹部用塑料布封好,她再三表示感謝。 林夏領家住方城社區,早在2019年,太平街道就把她的房子列入扶貧修繕計劃。
  • 理髮成了全國男人夢寐以求的事
    去年二月二,光他一個人就服務了二三十個客戶,他所在的門店的客戶量當天大概有140人。可是今年,至今還沒開始營業。 胡偉傑告訴市界,過年之前,理髮店通常會迎來一個小高峰,年後剛開工這段時間的業績主要靠二月二前後這段時間。今年,受疫情影響,目前木北造型所有門店都還處於關閉狀態,他返京之後,也一直居家隔離。
  • 小剪刀傳大愛 理髮志願者助力基層防疫
    2月14日下午,來自高新區中和街道應龍社區轄區的愛心企業藝品風尚理髮店的2名理髮志願者,為一直堅持在防疫一線的社區工作人員、網格員、物業人員、志願者等群體提供免費理髮服務。考慮到其它社區都存在居民理不到發的問題,理髮店負責人何勇隨即聯繫了中和志願服務工作人員,表示希望能為所有奮戰在基層防疫一線的工作人員出一份力,幫助他們以更好的狀態投入這場特殊的戰「疫」。
  • 安徽休寧:77歲剃頭匠堅守傳統理髮技藝近60年如一日
    而在安徽休寧萬安老街上,有一家理髮店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營業,至今近六十年的歷史了。是什麼讓這家店堅持了這麼多年呢?在黃山市休寧縣萬安老街的六六理髮店。 劉鴻鶴 攝走進店內,各種老式理髮用品:鑄鐵理髮椅、蕩刀布、刮臉用的毛刷、煮毛巾的大鍋、磨刀石等等應有盡有。眼前這個正在用老式理髮刀給顧客剪頭髮的老人家,便是這間理髮店的主人黃六六。
  • 馬來西亞華裔手工製作走馬燈 成敗關鍵全在一張紙
    馬來西亞華裔手工製作走馬燈 成敗關鍵全在一張紙
  • 會寧剪紙:一把剪刀剪出錦繡乾坤
    「姑娘上樓房,花剪響噹噹,這一個窗花呀……」「一剪上石榴花呀,二剪上牡丹花呀,三呀剪上那枝那呀麼那枝花……」田俊堂嘴裡哼著民歌小調,手中剪刀飛舞,三下兩下就能剪出一幅活靈活現的藝術品。田俊堂是會寧縣甘溝驛鎮田坪村的農民,或許一技傍身的緣故,成天和莊稼地打交道的他卻有著一口細聲細語的腔調,腦後束著長長的馬尾。
  • 倔老頭守濟南老理髮店40年,堅持做「頂上功夫」的匠人
    幾十年來,到這間小理髮店理髮刮臉,已經成了他們生活中的一部分。  「圓頭」最難剃 方寸間 盡顯手上「功夫」  記者採訪期間,任連道理髮店裡的老主顧牛先生正好到店中理髮,他坐在椅子上什麼都不用說,任連道很清楚牛先生要理個什麼樣的髮型。
  • 第二家馬來西亞本土品牌石油公司 FIVE放眼於更多華裔 共創油站皇朝
    300家油站的勝集團董事經理兼總執行長拿督斯裡林振輝;憑著協助更多馬來西亞華裔在油站業務方面發展,他堅持全力協助,以便共同開創油站業皇朝。 勝集團(Seng Group of Companies)已在馬來西亞立足50年,是擁有最大加油站網絡的公司
  • 最專業馬來西亞留學服務機構-馬來西亞教育聯盟
    並為國內一些知名的中介做留學後勤服務,馬來西亞教育聯盟網"免中介費"服務為學校與申請人之間建立直接面對面的交流平臺,使學校的招生服務延伸到海外,保障大學招生工作順利進行。通過我們辦理,不需要交納擔保金,不需要赴馬來西亞駐北京,上海,廣州使館面試。通過我們辦理,可以縮短籤證時間,也能很大程度上提高籤證成功率。因為我們都是在馬來西亞直接為學生籤證(即『反籤證』)。到目前為止,通過我們辦理的學生,都是100%成功。我們目前辦理的學生速度普通要比國內的中介快20-3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