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需要,我都會風雨無阻地跟著愛心團隊來」。每個月,德化媳婦張寶春的理髮店都會休店三天,因為她要去鄉下給老人免費理髮。這件事她已堅持了5年,走過德化多少村莊,為多少老人理過發,她已記不清。記者近日來到張寶春的理髮店,聽她講述為鄉村老人理髮的那些事。■東南早報記者 陳小芬 莊麗祥 通訊員 鄭光前 文/圖
鄉村老人理髮難 她加入志願隊伍
出生於1986年的張寶春是三明尤溪人,14歲到德化一陶瓷廠打工,16歲學理髮,後來嫁到德化龍門灘,2014年在德化紫雲開發區開理髮店,至今已好些年。
2015年6月15日上午,朋友給張寶春打電話:「我們要去三班開展愛心活動,現場有免費理髮,你是理髮師,一起來。」想著可以跟其他理髮師交流,張寶春便趕過去,但到達時活動已結束。看著剛剛理完髮的大媽、大爺面帶笑容,開心得像要過年的孩子,張寶春莫名感動。
與老人的交談中張寶春得知,留守鄉村的基本上是老人,村裡沒理髮店,老人理髮要麼靠鄰裡間互相幫忙,要麼等年輕人有空回家幫忙剪。大家想剪一個像樣的髮型只能到鎮上去,不僅路途遠,有時車費就要百來元,而理一次髮也就一二十元,很多老人一年難得剪幾次頭髮。
張寶春的內心起了波瀾。這次活動,張寶春認識了德化憨鼠愛心小分隊。後來,愛心小分隊原本理髮師因工作調整離開了,小分隊需再招一位理髮師,她毫不猶豫地報名了。
在德化雷峰上寨村的志願服務活動中,一位80多歲的阿婆對張寶春說:「我喜歡吃的東西可以寄人買,但是理髮怎麼『寄』?」阿婆說,幾天後是她哥哥的90歲生日,張寶春剛好讓她可以美美地參加哥哥的生日宴。理完髮,阿婆不停地「謝謝,你來得真及時」。
「我覺得很欣慰。在老人剛好需要的時候,我正好來了。」張寶春說,看到老人理完髮的歡喜模樣,她特別開心。
每個月休店3天 5年少賺五六萬元
從2015年至今,張寶春每個月休店3天到鄉下為老人免費理髮。去年5月,德化在全省首建「愛心幸福城」,全縣掀起互愛互助熱潮。這半年多來,張寶春已為鄉下的老人免費理髮30多次了。
張寶春的理髮店處於開發區,周邊工廠多,生意不錯,一天有300多元的收益,休店3天要少賺近千元,5年來就少賺五六萬元。對於這些,張寶春說「我沒算過,如果去計算這些,那就不會做這件事了」。
得知張寶春為鄉下老人免費理髮這件事,許多人對她欽佩不已,但也有人說她「你自己都不富有,店也是租的,做什麼愛心?這也太虛假了,是不是想炒作?」
「老人需要,而我擁有幫人的手藝,何樂而不為呢?」張寶春說,她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很疼她,可她學會理髮後,老人都不在了,自己沒機會為他們理髮,很是遺憾。而且當年她在德化打工時也得到很多工友的關心,現在這樣做也算反哺社會,讓愛傳承。
疫情期間,張寶春志願幫公安交警及看守所工作人員理髮。
她像「春姑娘」 細心愛笑很溫暖
「她真的很細心,是很用心的人,我們都很感動。」憨鼠愛心小分隊的副會長老鄭告訴記者,2018年一次到鄉下開展志願活動途中,他發現車上掉出一包小髮夾子,就問張寶春這是做什麼的。張寶春說,此前理髮時發現不少老人沒有髮夾子,頭髮都垂到眼睛,有的老人髮夾子已生鏽還捨不得扔,為此她購買了很多夾子,到鄉下就送給老人。
早幾年,愛心小分隊只有張寶春一名愛心理髮師,每到一個鄉村通常要幫十多個老人理髮,多的時候有二三十人,張寶春忙得經常顧不上吃午飯。
「她像『春姑娘』一樣,始終保持微笑,讓人感到很溫暖。」老鄭說,張寶春理髮時會陪老人聊天,很受歡迎,而且她對父母、公婆也好,婆婆經常誇她。
「首先要照顧好自己的父母、公婆,才能去照顧更多的老人。」張寶春說,她在婆家和娘家都備有一套理髮工具,鄰裡親戚朋友誰有需要,她就給大家理髮。
記者還了解到,去年疫情期間,張寶春為堅守疫線的人送早餐、為民警免費理髮,獲得德化縣委文明辦和德化縣誌願者協會頒發的「防抗疫情最美志願者」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