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推子一把剪 重慶這個80後理髮師是老人們的免費創意總監

2020-12-05 慢新聞

初見樊維,是在重慶大渡口的一家酒行內,除了這家店,他還經營著一家髮廊,沒燙沒染的黑色短髮,有點啤酒肚,人看著和氣,和刻板印象中的Tony老師長得不一樣。

24日下午的採訪時間,樊維忙得團團轉,採訪一次一次地被來電諮詢的客戶、上門送酒的快遞小哥打斷。

「抱歉,確實太忙了。」剛表達完歉意,樊維就接到一個電話,電話那頭,一位老人的女兒想讓他儘快抽空上門,給行動不便的母親理個髮。沒有一絲猶豫,樊維問了時間,乾脆地答:「好。」

從2008年開始,樊維成了社區50餘名行動不便、生活自理困難老人的專屬理髮師,不收一分錢,隨叫隨到,義剪3000餘次,是老人們的創意總監。從最初的上門一對一理髮,再到毛遂自薦去多個養老院義剪,樊維被評為2019年第五期感動重慶月度人物。

12年來,這樣的電話,樊維自己也說不清到底接了多少個。

入行21年的「小師傅」

「哎喲,小師傅來了。」老人們的聲音不大,卻洋溢著歡喜。樊維剛推開敬老院大門,就聽到了。

童心敬老院是9年前樊維義剪的第一個養老院,夏天天氣熱,頭發生長速度快,兩個月需要去三次;冬天,則保持一個月去剪一次的頻率。

喊「小師傅」,緣於大多數老人不知道樊維姓什麼。他們中不少人患有阿爾茲海默病,健忘、耳背或是根本無法交流。上個月「我姓樊」的回答,會在下個月忘得一乾二淨。

於是,「小師傅」這個稱呼被掛在了嘴邊。哪怕「小師傅」已經不小了,38歲的樊維1998年入行,如今已有21年,手藝過硬。給正常的老人剪個清爽利索的頭髮,樊維說,可能花不了他五分鐘。

但養老院不一樣。神志不清的老人們大叫,亂咬甚至破口大罵,表達對陌生人觸碰身體表示不滿,吐口水算是其中最溫柔的反抗方式。

「有時候,剪一個頭髮就需要5個人花上40分鐘。我來剪,老人的四肢得由4個人按著,避免他亂動。」樊維被咬過,也委屈過,甚至從前想不通,會憤憤不平地嘟囔,「嘿!好心還得不到好報。」

這一切,他後來都用一個「並非本意」的理由釋懷:「不要把老人家當成70、80歲,當他們只有7、8歲。」多年下來,樊維也總結出了一套經驗,「老小孩嘛,哄著哄著來,會順利很多。」

理一次髮站三個半小時

這次被提前告知有20多名老人需要理髮,來之前,樊維帶上了一個助手,做好了得花上3、4個小時的準備。看著那些熟悉的面孔同往常一樣,他人還未到,就已經規規矩矩地排好了隊。樊維微微笑著打招呼,「婆婆爺爺,我又來了喲。」

輪椅是隊伍裡最常見的排隊工具。不像在理髮店,顧客得自己起身換椅子。老人們多行動不便,樊維負責流水線作業,穿梭在一個又一個的輪椅之間。

剪刀,電推,梳子,再圍上罩衣,敬老院的條件不允許先洗頭,樊維一般在正式理髮前,會先噴水打溼頭髮。如同服務店裡的普通顧客,樊維把手輕輕地放在老人頭頂,在落第一剪之前,鄭重其事地問,想啷個剪。

「一定剪漂亮點哈,小師傅,我們只相信你的技術。」愛美的婆婆們提完要求,有些挑剔的爺爺也說出了自己的想法:「要剪精神點!小師傅,平頭也很考驗手藝喲。」聽完,樊維語氣俏皮地回應,「哎喲放心,婆婆爺爺,我都幹了20年了,保證把你們剪得又帥又美。」話音剛落,就引得周圍一圈老人都哈哈大笑。

能正常對話是提要求的前提,但是,能開口「定製髮型」的老人畢竟是少數。

油膩的頭髮一寸一寸地在掙扎,剛剪完三個,樊維十個指甲縫就留了一層厚厚的黃色油漬,但他依然樂呵呵地站在原地,一邊剪,一邊和老人們聊著彼此都聽不太懂的天。

問身體怎麼樣,睡得好不好,得到的回答可能會「雞同鴨講」:「我兒子才生了小孫孫」「我最喜歡釣魚」……樊維負責開啟話題,聊天情緒高漲的老人們自會打開話匣子,把對話繼續下去。

「是個考耐煩心的活兒。」手上的剪刀熟練得如行雲流水般,從早上9點,樊維一剪、一站、一聊就是三個半小時。

「我的頭髮只讓小師傅剪」

付出不動聲色,敬老院的負責人龔姐卻看在眼裡。「這麼多年了,我打心眼佩服他這個人。」龔姐當初是樊維理髮店的顧客,機緣巧合之下,她提出有償讓對方上門為老人理髮。樊維答應了,但主動把有償變為無償。

「很多老人孤僻,一開始都不怎麼願意讓他碰,有些甚至不願意讓他剪。」龔姐說,樊維堅持了9年,老人換了一撥又一撥,只有他受歡迎的程度始終沒變。

82歲的黃髮書來敬老院6年了,她算是目前和樊維打交道打得最多的一個老人。當天,從看見樊維起,黃婆婆就滿臉歡喜,笑咧了嘴。手上攥著特地留的香蕉,樊維一走到身旁,黃婆婆趕緊塞給他。「小師傅,吃嘛。」樊維順從地接了。

老人的固執,龔姐深有體會,「她的頭髮只讓樊師傅剪,如果那個月樊師傅不來,換了別人來替。婆婆就堅決不剪,一定要等著他。」或許是因為陪老人擺過的龍門陣,又或許是一口一口餵給老人的飯。樊維告訴我,他不想去簡單定義付出和回報。

但感激,卻一直盡在不言中——有行為能力的老人愛圍著樊維絮絮叨叨,時常變戲法兒似的從荷包裡悄悄摸出幾顆糖送他;那些語不成句的老人則表現得煽情一點,有些人理完髮會嗚嗚地哭一次,有些人盯著樊維,眼裡閃著光,暗示著他們此刻的情緒是高興。

用刷子仔細地處理完最後一位老人脖子上的細碎頭髮,揭掉罩衣,這次的義剪算告一段落。

「小師傅慢慢走,下次等你喲。」能開口的老人們幾乎異口同聲地同樊維道別。樊維聽了,朝我笑一笑,說這些爺爺婆婆真的很可愛。

▲敬老院的老人們排隊等待理髮(圖中白衣為樊維)

理髮的老人喊他「么兒」

「今天有20多個人,頭髮算剪得快的。按照原來的形式,起碼得花上2-3天。」樊維回憶,他一開始義剪,並非像現在這樣去敬老院,而是一對一地上門。他拿出手機,給我看義剪對象的通訊錄。手指滑動得很快,嘴上也念念有詞——光看手機尾號和名字,樊維能流利地說出這家人具體住在哪個小區,甚至清晰到幾棟幾樓幾號。

陽光小區(一期)、遷禧花園沒電梯得爬樓,錦天佳園、錦繡格林算老人最聚集的小區……熟悉的小區名字一個個數下來,樊維如今只剩感慨。

「人少多了,現在只剩3個老人需要一對一上門。」幾年前,這個數字最高曾達到50。樊維給我強調,曾經他擔心過上門會挨罵,擔心過不被理解要被說成「假打」。

如今,他最擔心的事情只有一件——每個月到時理髮,該響的電話沒有響。

生老病死是故事接下來的關鍵詞。「我2014年認識戴爺爺,他85歲,前後總共給他理了5、6年頭髮。」樊維回憶,一開始老人還能走動,會讓家人扶著,再拄一根拐棍,專程從遷禧花園的家走3公裡路到店裡來看他。「老爺子幾乎不會空手來,有時候揣著7、8顆水果糖,有時候是3、4顆巧克力,一看到我,就興高採烈地遞給我。」

樊維哽咽了一下,「後來,我接近3個月沒接到老人的理髮電話。撥號去問,電話那頭告知,戴爺爺已經去世了。」直到最後,樊維都沒捨得刪掉這個再不會響起的號碼。他把這種感覺,形容為惆悵又失落。

「我剛開始沒有想到,一毛錢都未收過的上門理髮,會承載那麼多情緒。」潤物細無聲的是感情,一點一滴積累在老人遞個糖,遞個水果,還有那一聲「么兒」中。

「86歲的老太太了,仍講究、愛乾淨,沒癱瘓前就是店裡的老顧客。」和葉婆婆這段經歷,曾讓樊維深深觸動,「老太太讓我真正意識到,義剪這個事兒,很值得。」2012年,樊維偶然得知葉婆婆癱瘓,家人提出想付費讓樊維上門理髮。報酬照例被拒絕,每次理完髮,樊維眼瞅著臥床不起的老人常一個人默默垂淚,就開始試著陪她聊天說話。

樊維至今記得老太太的反應:「高興都寫在了臉上。關係熟了,她甚至會跟我調個皮,撒個嬌,說她好想走在鏡子面前,看看這次給她剪了個什麼樣的頭髮。」不知何時起,葉婆婆開始自然地稱呼樊維為「么兒」。

「我那時就突然意識到,剪頭髮或許只是一個途徑,對行動不便的老人來說,需要的更多是陪伴。」7年後,93歲的葉婆婆去世,樊維送上了花圈,以示悼念。「和老太太像親人,為了那一聲『么兒』,我去送了她最後一程。」

將「義」進行到底

如今,需要上門服務的老人數量雖然直線減少,但義剪的隊伍卻在擴大。在自願的前提下,樊維號召手下的員工加入到義剪中,並在店裡定下了兩個「規矩」:一是凡新員工需要和他去一次敬老院義剪歷練,二是把「義」字貫徹到底,員工義剪不伸手,最多只能喝一瓶礦泉水。

作為發起人,樊維還建了一個100多人的美發群,裡面囊括大渡口區內大大小小的理髮店老闆和理髮師。「剛開始不少人質疑說我炒作,但我堅持每做完一次義剪,便在群裡分享照片和感受。不扯什麼精神升華,什麼為社會貢獻力量。」樊維笑,好像自己翻來覆去就那麼一句勸說:「你跟我去剪一次,你就有感受了。」隊伍實實在在地擴大著,「像去年區敬老院100多名老人需要理髮,群裡就輕鬆集齊了人手。」

樊維毫不避諱地談到,現在不少人對美發這個行業,多多少少存在負面的標籤化印象——素質低,能坑一個是一個。「但我們家從爺爺輩開始,爺爺、爸爸、叔叔就是剃頭匠,所以我挺想為這個行業,為社會力所能及做點什麼。」因早年別人的一句「炒作」質疑,樊維坦言,自己先前很排斥媒體採訪,「全部都拒絕了。」而觀念的轉變來源於父親的一句樸實支持,「爸爸給我說,這事,該做。」

「義剪一年,可以說成是沽名釣譽在炒作。」採訪結束時,樊維很坦蕩地問我,那堅持十年,堅持二十年,便不算了吧?

——END——

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周蕎/文 受訪者供圖

相關焦點

  • 拒絕洗頭染髮燙髮 10分鐘10元「快剪店」闖進重慶市場
    原標題:拒絕洗頭染髮燙髮 10分鐘10元「快剪店」闖進重慶市場 拒絕洗頭、染髮、燙髮,不辦會員卡、沒有店長、沒有總監,自助取號,剪頭只需10分鐘,收費10元。南岸區南坪西路開了一家理髮店,與傳統理髮店模式背道而馳,這樣的理髮店顧客接受嗎?老闆能賺錢嗎?
  • 理髮師在顧客頭上剃出山水畫:想要的圖案都能刻畫
    網友評論延伸閱讀南寧街頭理髮師日賺百元 技藝嫻熟吸引回頭客一面鏡子、一把椅子、一件圍裙、一把電推刀,沒有店面,也沒有高科技設備,簡單,甚至有些簡陋,但找老謝理髮的顧客卻絡繹不絕。從前,在南寧老城的小巷裡,在社區的角落裡,街頭理髮師隨處可見,他們大多因年事已高或技藝不精很難再進入美髮店上班,只能選擇在街頭擺攤給人理髮,一般5到10元一次,剪一些簡單的髮型,如平頭、光頭,顧客大多是老人和小孩子。
  • 堅持5年每月到鄉下免費為老人理髮,面對「炒作」質疑她坦言……
    每個月,德化媳婦張寶春的理髮店都會休店三天,因為她要去鄉下給老人免費理髮。這件事她已堅持了5年,走過德化多少村莊,為多少老人理過發,她已記不清。記者近日來到張寶春的理髮店,聽她講述為鄉村老人理髮的那些事。
  • 男人「頭髮稀疏」剪什麼髮型?理髮師建議留這幾款,時尚又帥氣
    頭髮稀疏的男人,不太建議去剪需要頭髮支撐的髮型,比如飛機頭髮型、三七分髮型等等,這些髮型需要發量多、發質硬才好看。那麼男人「頭髮稀疏」該剪什麼髮型呢?理髮師建議你留下面這幾款髮型,完美解決你的問題,讓你時尚又帥氣!
  • 「藍朋友」自購千元器材自學成理髮師,今成大忙人
    2017年,他花費1000元購置剪刀、梳子和電推子等專業理髮器材,自學成才,成為了隊伍裡的「理髮師」,義務為消防指戰員理髮800餘人次。「二月二龍抬頭」,按習俗不少市民會在這天理髮。自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以來,北京通州區消防救援支隊全體指戰員堅守崗位,支隊、基層消防救援站實施封閉式管理,採取人員管控措施。
  • 最年輕的音樂總監
    身穿朋克風T恤的林大葉,手裡握著指揮棒,嘴裡哼著調,表情極其豐富地帶著樂手們一起融入俄羅斯作曲家裡姆斯基·科薩科夫的《天方夜譚組曲》。36歲的林大葉,是深圳經濟特區的同齡人。三個月前,他從深圳市文體旅遊局局長張合運手裡接過聘書,正式上任深圳交響樂團音樂總監兼首席指揮。出生於1980年的他,不僅成為深交32年來最年輕的一位音樂總監,也是中國一流交響樂團中最年輕的音樂總監之一。
  • 他免費給百歲老人看病近10年
    給這位百歲老人免費看病,項載成已經默默堅持了近10年。10月24日,項載成坐在診所的看診臺前,翻開一本又一本厚厚的門診日誌。自1983年開辦自己的中醫診所後,每逢遇到家境困難或年紀特別大的患者,他都會主動減免醫藥費。很多熟人都知道他的這個習慣,而好心的項醫生免費給繆阿婆看病的佳話,已在街坊鄰裡間流傳了很多年。
  • 商業模式研判:「優剪」值不值得加盟?
    「優剪」的加盟模式非常先進,在品牌商們集體亢奮股權設計和合伙人制度的當下,「優剪」已經換了思路——放棄用公司股權這種複雜而交織的捆綁方式,通過設計巧妙的業務交易結構替代治理交易結構[治理交易可以簡單理解股權],不僅解決複雜管理難題,達到擁有和掌控資源能力的目的,同時還能降低資金、租金、人工等管理成本和合理降低納稅成本。02.
  • 18~30歲男生別亂剪髮型,理髮師建議留這4款清爽造型,超帥
    髮型是男生們的第二張臉,造型好看與否,直接影響自己在別人眼中的印象是好還是差。18~30歲左右的男生,是非常年輕帥氣的階段,也是特別喜歡展現自己個性魅力的時候。其實,男生們完全可以選擇更加好看的造型,讓自己變得更加帥氣。所以,18~30歲的男生別亂剪髮型了,下面這4款髮型特別清爽帥氣,而且也特別潮流,很值得大家去嘗試。
  • 電動理髮器原理,原來刀頭是這樣動起來的,狠起來銅絲都能剪
    例如剪剪劉海,給小孩子和老人理理髮等。不僅節約了時間還節省了一筆支出。那麼你知道理髮器是如何完成高速往復運動並剪斷頭髮的嗎?今天來給給大家分享一下電動理髮器的工作原理。理髮器的主要工作部位是刀頭。刀頭由上下重疊的兩排帶刃刀齒組成。一般上面一排為動刀,下面一排為定刀,在使用過程中定刀是固定不動的,而動刀則做高速往復運動,兩者相互配合,將頭髮剪下來。
  • 薦書| 眼界與品位:影響時代的90位創意總監
    縱觀古今,橫跨中西,創意總監已成為不同領域的文化開拓者和先鋒人物。創意總監的職責是什麼?他們需要怎樣的特質?他們如何獲得創作靈感?為什麼創意工作者不會被AI和算法替代?本書作者是《KINFOLK》雜誌創始人、全球生活方式引領者內森·威廉斯,他花費4年時間,走訪全球超過90位影響世界的創意總監,觀察他們如何工作和生活,只為回答一個問題:創意總監們如何拓展自己的眼界?
  • 亂說:理髮師悖論(羅素悖論)
    這個悖論:缺少時間線,時間是一直向前,永不停歇、停頓的,而且時間不能回走。過去的我與現在的我與將來的我,肯定是不一樣的。如果用數學表達:A≠B,B≠A。而數學的基礎(邏輯基礎)A=B,B=A。必須要時間限制,要不理髮師給人理髮只會越來越少,因為我們不能肯定別人都從來不給自己理髮。給自己理了發,就不給人家理髮,生意會越來越差的。這個理髮師不理智。什麼是理髮:剪一根頭髮算不散理髮?我扯斷了自己一根頭髮算不算理髮?應該剪多少根頭髮才算理髮?修剪百分之多少算理髮?既然邏輯推理追求百分百理性(準確性),為什麼前提條件可以模糊不清?
  • 我是00後大學生,攝影作品獲獎後,免費給29名老人拍幸福照
    2020年1月7日,我回到故鄉河南扶溝縣韭園鎮大王莊行政村,給29名耄耋老人免費拍一張幸福紀念照,圓我多年的夙願。1月25日,農曆大年初一,當我把精心製作的裝框彩照一一作為新春賀禮,送到老人手中時,每位老人都露出開心的笑容,說我是個懂事的好娃。我的父親是位軍事攝影家,受他的影響,我在2歲時就迷上傻瓜照相機,聽家人說,當時我只要抱著相機就笑個不停。
  • Nike女裝創意總監跳槽Calvin Klein
    Calvin Klein 於2018年底開始物色新的全球設計主管,當時它的首席創意官 Raf Simons 上任未滿三年就因理念不合提前離職。Jessica Lomax 將從 Nike(耐克)跳槽至 Calvin Klein,她目前是 Nike 的女士運動裝高級創意總監。
  • 中學請理髮師校內為男生剪髮 卡尺測量精確至毫米
    「我們大都成年了,也開始注意自己的外表了,但學校強制讓我們剪『平頭』,這有點說不過去了……再說了,為啥非得剪成『平頭』啊,稍微長一點點,留著自己喜歡的頭型就不行嗎?」另一名高中學生對記者說。  昨日10時許,記者來到瀋陽市翔宇中學,正巧碰到一位家長帶著孩子從校門出來,男孩頭髮很短,看起來就是俗稱的那種「平頭」。「剛剪完,學校給剪的,都得剪。」男孩說。
  • 我的「專職理髮師」
    馬曉鳴給我理過發的師傅不少,大多忘記了,唯有貴州石阡縣坪地場鄉覃家營村的一名「理髮師」令我印象深刻。他叫景應軍,是該村的監委會主任。一天,景應軍無意中說起他有一把理髮的推子,但他說他不會理髮。我在村委會的匾牌中看見自己的頭髮亂糟糟的,於是請他帶上推子到村委會來。次日中午,景應軍帶來了一把鏽跡斑斑的推子。我請他給我理,他說他真的不會,我說不會就理光頭吧。我找來了一塊抹桌布圍住脖子,景應軍就開始給我理了起來……幫扶幹部們聽到推子的聲音,跑出了辦公室圍著我們笑。
  • 女子頭髮被剪太短憤而報警:理髮師攻擊我!
    近日,一名德國女子因為修剪後的頭髮比她要求的短報了警,稱其遭到理髮師的攻擊。臺灣聯合新聞網24日援引德新社報導稱,一名34歲的德國女子到維滕貝格爾理髮店理髮,她要求把頭髮修短,並把理想髮型的照片拿給造型師看。結果,理髮師把頭髮修得太短。該理髮師為了彌補錯誤,試圖幫她接發。待接發完成後,該名婦女表示頭痛隨後報警。
  • 重慶萬盛奧陶紀好玩嗎 重慶奧陶紀門票多少錢
    想必很多朋友已經在很多視頻軟體上見識到了奧陶紀的各類娛樂設施有多「驚險刺激」了,特別是懸崖鞦韆和天空懸廊熱度是最高的,很有遊客不遠千裡就只為來這裡尋找一下刺激,還在糾結的朋友是不是很想知道重慶萬盛奧陶紀好玩嗎?還有就是比較關注重慶奧陶紀門票多少錢了,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下這個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