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爾科沃天文臺曾表示地球將在2030年~2040年進入低溫期,並持續200~250年。但英國諾森比亞大學的研究人員則表示小冰期會到來,但只會持續30年,應該屬於迷你小冰期。
圖:俄羅斯普爾科沃天文臺
地球正經受著全球變暖,怎麼畫風說變就變?小冰期人類並不是沒有經歷過,何況如今人類的科技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冰期
一提到冰期很多人可能會想到《冰河世紀》的畫面,似乎到處都是冰天雪地,實際上小冰期並沒有那麼可怕。
圖:《冰河世紀》動畫
動畫片中是冰期,指的是地球被大量冰川所覆蓋,嚴重的時冰川會蔓延到赤道附近。地質學家推測,地球上甚至出現過幾次連赤道都被冰封的現象,取名為「雪球地球」。休倫冰期可能就是其中之一,生物只能出現在海中厚厚的冰層之下。
圖:休倫冰期雪球地球假說
每次冰期都伴隨著動植物大量的滅絕。有科學家推測,大熊貓就是度過了最近的一次冰期的少數物種之一,由於地球環境惡劣,食物稀缺,所以從食肉演化出了食草的本領。
小冰期
小冰期則是屬於溫度相對較高時期的低溫時期,持續時間較短,因此有些科學家認為這個概念不應該存在,只是正常的氣候波動。小冰期並不會造成物種大量滅絕,但是由於溫度較低會造成農作物減產,出現饑荒。
人類經歷了數次小冰期,明朝滅亡小冰期就是誘因之一。明清小冰期,持續了300多年,沿海地球例如廣州,福建等地區都出現了厚厚的積雪,長江也出現冰層,北部地區,用毛主席的話說就是「北國風光,千裡冰封,萬裡雪飄。」常年低溫還會造成乾旱,有些地方多年,甚至十多年不下雨。食物減產與物資匱乏帶來的壓力,朝廷也是力不從心,但是糧餉還得發放,稅收不能停,於是引發農民起義。歐洲同樣是饑荒、戰爭,大量冰川挺進歐洲北部地區,東歐一些國家凍死人是常有的事,這是一個至黑至暗時期,這裡不贅述了。
圖:歐洲小冰期畫作
形成原因
地球溫度主要取決於太陽輻射的輻射強度與地球接受輻射的能力。小冰期來源主要就是太陽活動將進入極小期。
平常太陽總會向四處吹出大量高速帶電粒子流,也叫太陽風。地球的磁場可以抵禦粒子流落到地球附近,從而避免幹擾地球衛星及地面用電設備及電解帶走水資源。有些時候太大了會形成太陽風暴,地球如果被波及就會出現磁暴現象。
圖:磁場是地球的保護傘;極地極光的形成
太陽風暴與太陽黑子的出現息息相關。當太陽某些區域溫度相對較低,亮度較暗,就會呈現出黑色的斑點。
圖:太陽黑子,及地球大小的參考
黑子一般並不會單獨作戰,它們主要是由於太陽磁場極度混亂,不均勻,不規則的活動造成的。下面是太陽的磁場圖,大家可以感受一下:
圖:凌亂的磁場
太陽磁場每隔11年就會完全顛倒一次,黑子數量隨之呈現11年的周期性變化。當達到峰值,伴隨著耀斑出現,釋放出大量能量,促使日冕(太陽大氣,引力較小)拋射出高溫的帶電粒子流,即太陽風暴。
圖:黑子、耀斑與能量釋放
小冰期是否會到來?
科學家認為太陽將要進入極小期,黑子的數量在逐漸減少,並且曾經出現過三個月內幾乎為零的現象,預示著太陽輻射的強度再減弱。
圖:黑子數量歷年記錄,左下角就是人類12世紀~16世紀經歷的多次極小期
如果把溫度曲線與太陽黑子曲線進行比對,就會發現它倆是息息相關。
圖:溫度曲線與太陽黑子曲線比較
而近年來,黑子數量銳減又出現,似乎又要重蹈覆轍。
圖:最近幾年太陽黑子走勢
溫室氣體
對於地球光考慮太陽能量釋放,不考慮地球對能量的吸收是不全面的。就目前而言我們正經受著溫室氣體劇增的困擾,此時此刻冰川融化,海平面上漲才應該是我們所擔心的,而不是擔心冰川凍住。
圖:二氧化碳排放
大多數科學家認為未來的降溫並不足以顯著減緩人為的溫室效應。中國科學院秦大河院士曾在2015年表示,未來20年全球平均溫度將升高0.3至0.7攝氏度,而從小冰期的模型來看會使地球溫度降低0.3度左右,二氧化碳減排任重而道遠。
退一萬步假設
事情都要做最壞的打算,如果地球達到了明清小冰期的溫度,防寒保暖不是問題,最大的問題是糧食問題,不過這對於中國來說並不會有太大問題,對於貧窮落後國家如何進行人道主義救援,或許才是最壞情況下應該考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