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開發出會做腦掃描的自行車頭盔—新聞—科學網

2020-12-02 科學網

一項新研究介紹了一種自行車頭盔改造的穿戴式腦掃描系統。該設備可以讓兒童的腦掃描更簡單、更可靠,促進對整個生命周期的腦發育研究。相關結果近日發表於《自然—通訊》。

 

腦磁圖(通過大腦產生的弱磁場測量腦部活動)一類的腦掃描技術可以提供關於大腦功能的有用信息。然而,大部分掃描儀都是根據成人進行優化的,很難監控嬰幼兒的腦活動。不僅頭部大小存在差異,兒童還比成人更好動,這會影響到最終的掃描質量。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英國諾丁漢大學的Matthew Brookes和同事在自行車頭盔裡安裝了一個可穿戴腦磁圖設備。研究者在頭盔上固定了一些小型輕便的傳感器,用於追蹤頭部運動,讓掃描質量不會受到患者運動的影響。他們用這個設備記錄了2歲和5歲幼童的大腦對外部接觸的反應。

 

研究者表示,兒童可以在家或騎車時佩戴同款頭盔,逐漸習慣,從而減少實際掃描時的焦慮感。他們用該頭盔記錄了一名青少年打電子遊戲時和一名24歲年輕人彈尤克裡裡時的腦活動,證明該頭盔可以調節適應各種頭型和尺寸。

 

研究者表示,除了研究自閉症和癲癇這類神經發育性疾病外,該腦掃描儀還能用來研究健康大腦的發育。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467-019-12486-x

 

 

相關焦點

  • 自行車頭盔會做腦掃描
    科技日報訊 (記者張夢然)英國科學家團隊報告一項神經科學最新成果——一種自行車頭盔改造的穿戴式腦掃描系統。該設備可以讓兒童的腦掃描更簡單、更可靠,促進對整個生命周期的腦發育研究。相關研究5日發表在英國《自然·通訊》雜誌上。
  • 會做腦掃描的自行車頭盔
    《自然-通訊》今日發表的一項研究A tool for functional brain imaging with lifespancompliance介紹了一種自行車頭盔改造的穿戴式腦掃描系統。
  • 腦科學日報|會做腦掃描的自行車頭盔;腰粗,更易患痴呆症
    根據這些發現,可以為重度抑鬱症、雙相情感障礙、創傷後應激障礙和焦慮症患者開發針對大腦這些區域的新療法。4,會做腦掃描的自行車頭盔來源:Nature自然科研>針對兒童的腦掃描系統。| 來源:Hill e《自然-通訊》11月6日發表的一項研究 A tool for functional brain imaging with lifespan compliance介紹了一種自行車頭盔改造的穿戴式腦掃描系統。該設備可以讓兒童的腦掃描更簡單、更可靠,促進對整個生命周期的腦發育研究。
  • 騎自行車擔心被撞?AR頭盔幫你監視路況
    Via DCA自行車沒有後視鏡,所以自行車手在無法全面了解路況的情況下,極易發生事故。最近,英國的一家產品設計公司 DCA 設計出了一款視覺頭盔。儘管這一設計還僅僅只是一個概念,但卻已在上月獲得了「紅點設計大獎」。
  • 場發射槍掃描電子顯微鏡實現國產化—新聞—科學網
    日前,國家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專項「場發射槍掃描電子顯微鏡開發和應用」項目在北京通過科技部驗收,這標誌著這一納米研究領域的高端科學儀器實現了國產化。
  • 科學家研發新螢光顯微鏡—新聞—科學網
    新顯微鏡藝術圖  圖片來源:日本德島大學 在最近發表在《科學進展》上的一項研究中,科學家開發了一種不需要機械掃描就能獲得螢光壽命圖像的新方法。 螢光顯微鏡廣泛用於生物化學和生命科學,因為它允許科學家直接觀察細胞及其內部和周圍的某些化合物。螢光分子能吸收特定波長範圍內的光,然後在較長的波長範圍內重新發射。然而,傳統螢光顯微技術的主要局限性是其結果難以定量評價,而且螢光強度受實驗條件和螢光物質濃度的顯著影響。現在,日本科學家的這項新研究將徹底改變螢光壽命顯微鏡領域。
  • 科學家破譯老鼠「語言」—新聞—科學網
    科學家首次破譯了老鼠在追逐、打鬥等社交行為中發出的這些超聲波。相關成果2月17日發表於《自然—神經科學》。   老鼠會發出各種各樣的聲音與同伴交流。科學家很長時間裡都在嘗試解釋這些人耳無法察覺的超聲波「吱吱」聲,但卻一直未果。部分原因在於,將一隻老鼠發出的聲音與另一隻老鼠的行為聯繫起來存在技術挑戰。
  • 中國腦電聯盟在京成立—新聞—科學網
    隨後,堯德中圍繞以往腦電大型研究隊列做了總結報告,並指出中國腦電聯盟的願景是,整合全國優勢力量,加速推進符合倫理的腦功能和腦疾病研究,促進兒童青少年教育變革,提升國人腦健康水平,推動智能科學發展,提升國家的國際學術地位,促成從局部並跑到多領域領跑的轉變。 中國腦電聯盟秘書長、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宋豔則從運行方式、理事會、工作組等方面對聯盟進行了詳細介紹。
  • 科學家開發萃取光學純胺基酸新方法—新聞—科學網
    針對這一問題,近年來研究團隊在新型手性萃取劑及萃取方法上做了大量研究工作。該研究創造性地開發了一種全新的含叔丁基酮結構的手性萃取劑分子,實現了對手型胺基酸99%以上對映體選擇性。隨後,團隊又開發了一種溫和條件下的胺基酸消旋新方法,並將其與萃取過程耦合,使水相中胺基酸消旋與有機相中手性胺基酸的萃取過程可以協同進行。
  • 消費調查 │ 你今天帶頭盔了嗎?電動自行車頭盔消費狀況調查結果...
    交通管理部門監管力度逐漸加大,頭盔需求量也隨之增加。面對市場上功能各異、款式繁多、價差較大的頭盔,如何選擇合格、合適的電動自行車頭盔成疑問。   為了解舟山本地居民對電動車頭盔的認知和消費狀況,以便有效開展消費教育指導和消費警示,浙江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聯合舟山市消保委開展了一次電動自行車頭盔消費狀況問卷調查。
  • LifeBEAM:全球首款「智能」自行車頭盔,正式上線
    中國號稱「自行車王國」,自行車運動在國內還是非常普遍,這種低碳環保的生活方式讓不少人都覺得很不錯,甚至有些人已經把它當成了健身和塑形的手段之一,而不少達人都喜歡隨身帶著計步器一類的設備,希望能夠統計自己在運動的時候心跳,脈搏等數據
  • 多名科學家寄語中國科學報和科學網—新聞—科學網
    ◆薛宇(華中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 科學網的風格是鼓勵自由探討學術相關問題,從不加幹涉,這個在國內僅此一家別無分號。熱愛科研,肯發聲、肯交流,大家都努力做科研,都努力推動中國科學的發展。科學網是我的最愛,只要還辦下去,我不在別的地方寫博文。
  • 國內遊戲行業首個腦科學研究中心落地—新聞—科學網
    浙江大學校長吳朝暉院士(左)和盛趣遊戲董事長王佶揭牌   8月20日,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浙江大學校長、中科院院士吳朝暉和盛趣遊戲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盛趣遊戲)董事長王佶將手掌緊貼大屏幕
  • 頭盔是用什麼塑料做的呢?
    2020年4月21日,公安部交管局下發通知「一盔一帶」安全守護行動,全力從全國範圍內讓更多的消費者養成戴頭盔的習慣,一瞬間頭盔成為熱門詞。大家在關注頭盔漲價、缺貨的同時,是否有注意過頭盔是用什麼材料做的呢?
  • 《大腦的奧秘》:腦科學家們的「燒腦」之作—新聞—科學網
    21世紀是腦科學的世紀,理解大腦的結構與功能成為了當前最具挑戰性的科學問題。為此,美國、歐盟和日本先後啟動了大型腦研究計劃,而中國也並不打算落後,即將啟動自己的「腦計劃」。 為了讓公眾更加關心和理解腦科學研究,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以下簡稱神經所)的一群腦神經科學家合力撰寫了一本科普圖書《大腦的奧秘》,幫助讀者去探尋腦科學領域的熱點問題。
  • 外國科學家開發了一種可穿戴的腦部掃描儀,樣子有點怪
    英國科學家開發了一種可穿戴的腦部掃描儀,這個掃描儀在戴上後,患者仍可以自由地進行頭部活動。在腦腫瘤、癲癇、精神分裂症等複雜的疾病中,醫生通常需要藉助觀察患者腦部活動來診斷病情,而腦磁圖(簡稱MEG)已成為一種檢測腦部活動的新技術,能將神經網絡繪製成圖,並且對人體無創傷。
  • 全國首個腦科學與腦醫學學院成立—新聞—科學網
    12月27日,浙江大學宣布醫學院腦科學與腦醫學學院(腦科學與腦醫學系)成立。
  • 這個大腦掃描頭盔能檢測腦震蕩
    為幫助這些傷員儘快確認結果, 近日挪威初創公司Smartbrain研發了一款名為EmerEEG的特殊頭盔,能在事故現場進行腦電圖檢查。 目前腦電圖的常規檢查方法是在傷員頭部安放電極,頭部電極的位置與大腦皮質的解剖學分區較為一致。
  • 科學大咖講述腦科學與人工智慧—新聞—科學網
    布朗說,今天,科學家們已經將「旅行者」號探測器送出了太陽系,也實現了對基因這一生命密碼的編輯,對人體最重要器官——大腦的了解卻仍然十分有限。一方面,大腦內有860億個神經元,結構極為複雜;另一方面,囿於技術限制,科學家很難對大腦活動進行精確、直觀的實時觀測。人類已然製造出了戰勝地球上最強圍棋選手的人工智慧AlphaGo,面對自身的大腦時,卻依舊如同霧裡看花。
  • 浙江衢州消保委發布流通領域電動自行車頭盔消費警示
    電動自行車頭盔作為一種交通工具的頭部護具,其主要作用是在發生電動自行車事故時,降低頭部受到碰撞、穿刺、碾壓帶來的傷害。駕乘人員佩戴頭盔,可以大幅度減少事故中的人員傷亡,其產品質量直接關係到消費者的人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