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項目:捕獲對接機構

2021-01-18 騰訊網

技術水平:國內先進;

所屬領域: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應用領域:

1.航天:小衛星之間對接、衛星與空間站對接等;

2.軍事:裝甲車、坦克車、飛彈發射車、炮車等相互間的拖曳、救援等,只要達到有效距離,即可自主完成工作;

3.民用:管道內各種機器人救援,車輛間的拖曳、救援等。

內容簡介:

以小型衛星空間在軌服務為背景,相繼開發出了三套不同形式的捕獲對接機構。針對無載人狀態的在軌運行小衛星(目標星),其上安裝有捕獲對接機構的被動部分,進而實現自主捕獲-抓接-鎖緊-燃料輸入(電、液、氣),工作完成後,自動解鎖、返回。

技術特點及主要技術指標:

由主動對接平臺和被動對接平臺兩部分構成,驅動裝置安裝在主動對接平臺上。機構整體緊湊質量輕,最大重量為18kg;可實現杆一錐式或三爪式對接,捕捉偏角大,可達30度;軸向抓接最大距離達400毫米;結構強度好,行程控制準確,結構根據需要可大可小,動力源可選用伺服(步進)電機、液壓系統或氣壓系統。

轉化條件及成本:

技術入股。

以上項目免費對接

相關焦點

  • 「神舟八號」和「天宮一號」對接機構的研製故事
    經過不懈努力、刻苦攻關,對接機構的第一臺原理樣機於1999年成功問世。為了使樣機達到空間對接任務所要求的性能指標,必須對所有關鍵零部件的性能進行研究,這些零部件包括主驅動組合、差動組合、捕獲鎖、對接鎖、摩擦制動器、電磁阻尼器、彈簧機構、電連接機構、密封技術、潤滑技術等。
  • 傾注神舟天宮相擁:對接機構研製團隊紀實
    從神舟十號進入天宮一號,從天宮一號回到神舟十號,來回自如,3位航天員如同魚兒一般,在對接機構構建的通道裡自由穿梭……每當在電視上看到這樣的直播畫面時,人們不禁要慨嘆「逍遙遊」的夢想終於變成現實。   唯美的畫面背後,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對接機構研製團隊十七年如一日默默無聞的堅持和付出。
  • 海工項目對接會召開
    金山網訊 14日,2019年「走進企業合作創新」研討暨船舶與海工項目對接交流會在鎮舉行。
  • 完美的「擁抱」——揭秘嫦娥五號交會對接背後的故事
    這是我國太空飛行器首次實現月球軌道交會對接。其中,通過遠程導引和近程自主控制,軌道器返回器組合體逐步靠近上升器,以抱爪的方式捕獲上升器,完成交會對接。那麼,什麼是「抱爪方式」?此次交會對接又有哪些看點?設計理念世界首創「抱爪機構具有重量輕、捕獲可靠、結構簡單、對接精度高等優點。
  • 陝水集團、雅居樂地產來我市對接項目
    陝水集團、雅居樂地產來我市對接項目 2020-06-20 20: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對接全程回顧
    核心提示:11月3日凌晨1時30分左右,從對接機構接觸開始,經過捕獲、緩衝、拉近、鎖緊4個步驟,「神舟八號」飛船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3日凌晨實現連接,形成組合體,中國載人航天首次空間交會對接試驗獲得成功。
  • 海峽創新項目資本對接會在福州舉辦
    中新網福州8月18日電 (蘇亦瑜)距離臺灣最近的大陸省份福建,正致力於為創新項目和資本的對接搭建平臺,打造兩岸創業者與投資者的融資「相親會」。  18日,由福建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福建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福建省科技廳主辦的海峽創新項目資本對接會在福州舉辦,共有83個創新項目報名參加對接路演,涉及分享經濟、新能源、網際網路+、虛擬實境(VR)、生物醫藥、生活服務等領域,計劃融資12億7千多萬元人民幣。
  • 約在天宮:一文教你了解空間交會對接技術發展
    3 最終逼近段追蹤飛行器首先捕獲目標飛行器的對接軸,當對接軸線不沿軌道飛行方向時,要求追蹤飛行器在軌道平面外進行繞飛機動,以進入對接走廊,此時兩個飛行器之間的距離約100米,相對速度約1~3米/秒。正常情況下,交會對接任務規劃由地面完成,但是船上系統具有對目標定位並自主機動的能力。最終的捕獲和對接則是由航天員完成的。天空實驗室計劃繼承了阿波羅交會對接的軟硬體技術。1975 年,阿波羅飛船與聯盟號飛船實現了美、俄太空飛行器間的交會對接,這一項目應用了新的異體同構周邊式對接機構。太空梭的交會對接具有許多新的特點。
  • 科普 | 空間交會對接的發展歷程
    經過近20年的空間飛行試驗和持續的設計改進,交會對接技術逐漸成熟起來。(1)和平號空間站蘇聯1986年成功發射和平號空間站核心艙和對接艙。對接艙有6個對接口,這種多個對接口與對接方式是一個重大技術創新。
  • 航天史記:貨運飛船天舟一號和天宮二號成功太空對接
    今天(4月22日)中午12時許,貨運飛船天舟一號和天宮二號完成第一次交會對接,隨後將進行推進劑在軌補加,為天宮二號「加油」。   此次飛行任務,貨運飛船與天宮二號還將實施兩次交會對接,這在我國載人航天歷史上還是第一次。三次交會對接主要目的是驗證貨運飛船的能力、繞飛至前向對接技術及自主快速交會對接技術。   「如果把神舟八號載人飛船對接機構稱為第一代對接機構,那麼天舟一號貨運飛船對接機構可稱為第二代產品,這次是第二代的首飛。」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載人飛船系統、空間實驗室系統副總師張崇峰介紹。
  • 第五屆廣州市生物醫藥研發機構+醫院+企業對接活動舉辦
    信息時報訊(記者 黃駱)12月18日上午,第五屆廣州市生物醫藥研發機構+醫院+企業對接活動在廣州成功舉辦。本次對接大會吸引了生物產業園區、高校、科研機構、醫院、企業、金融機構等200餘位單位代表參會,共同就中醫藥產業研發合作、臨床試驗、產品推廣、市場融資等進行資源對接。
  • 嫦娥五號軌道器返回器組合體與上升器成功交會對接後成功分離環月...
    看點1:  對接與轉移  世界首創「抱爪方式」  專家介紹,從上升器進入環月飛行軌道開始,通過遠程導引和近程自主控制,軌道器返回器組合體逐步靠近上升器,以抱爪的方式捕獲上升器,完成交會對接。那麼,什麼是「抱爪方式」?此次交會對接又有哪些看點?  「抱爪機構具有重量輕、捕獲可靠、結構簡單、對接精度高等優點。
  • 「太空之吻」背後的「支撐點」——空間交會對接技術解讀
    新華社記者 劉潺攝 關注「天神再度對接」 6月13日13時18分,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與神舟十號飛船成功實現自動交會對接。這是我國第5次成功實現空間交會對接。 目前,我國已成功實施五次空間交會對接,其中包括四次自動對接和一次手控對接。「神十」任務期間,航天員還將繼續驗證手控交會對接技術。 對接機構是我國自主研製最複雜的空間機電設備 對接機構是實現兩個太空飛行器捕獲和剛性密封連接的關鍵設備之一,具有捕獲、鎖緊、密封、分離等功能。 「這是一套十分複雜、精細的機電設備。」
  • 18個國家級科研成果項目齊聚廣州!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成果對接...
    下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成果對接活動(廣州分會場)在廣州(國際)科技成果轉化天河基地成功舉辦。、投資機構、風評機構、重大平臺、孵化器、銀行等數十家機構代表,媒體代表共13,其中12個優秀成果依次進行項目路演。
  • 中國已建成一套空間對接機構設計生產試驗體系
    (視頻截圖)   中新社北京11月3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武平3日表示,經過十幾年的努力,中國已經建成一套對接機構的設計、生產、試驗體系。在當天凌晨「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的交會對接試驗中,對接機構工作正常,順利完成首次對接。
  • 我國首次實現月球軌道交會對接 嫦娥五號完成在軌樣品轉移
    此次,由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二院25所研製的嫦娥五號交會對接微波雷達,作為中遠距離測量的「助手」,成功引導完成了嫦娥五號的交會對接任務。微波雷達是一組成對產品,由雷達主機和應答機組成,分別安裝在嫦娥五號的軌道器和上升器上。
  • 18個國家級科研成果項目齊聚!廣州助其精準對接資本市場
    11月20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成果對接活動(廣州分會場)上,自主研製該藥物的中山大學藥學院副院長、教授羅海彬表達了對該藥物進一步落地推廣的願望。 經過科研項目路演,現場參會的政府工作人員、高新企業、投資機構、技術轉移機構、風評機構等人員,與羅海彬進行了互動交流。高校科研成果邁向產業前沿之路,由此迎來新契機。 與該項目同樣受到政府、企業、資本方青睞的,還有其他17個科研成果。它們擁有共同的「標籤」——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項目。
  • 索鴻賓赴深圳考察對接有關項目
    11月5日至6日,天水市政協副主席、武山縣委書記索鴻賓帶領縣委辦、縣扶貧、縣招商等部門負責人,在深交所對接中央單位定點幫扶工作後,赴深圳市新亞製程、新亞新材料、城市交通規劃設計研究中心、深信服等企業考察對接項目,分別與深圳市新亞電子製程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胡大富、新亞新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聞明
  • 自主式水下機器人水下對接技術綜述
    潛艇裝有上部和下部魚雷發射管,機械手安裝在上部魚雷發射管內,其可向外伸展並捕獲AUV,將由機械手來實現對接過程中對AUV的捕捉、夾緊和定位。    該種對接方式的回收過程非完全自主,回收過程比較複雜,對控制的精確程度要求很高,在海流影響較大時不易捕獲。  圖3所示為「海鷹」號ROV輔助回收系統。
  • 天宮一號,再見 飛行六年,曾與三艘飛船交會對接
    對接任務完成後,航天員進入實驗艙工作、訓練和生活。實驗艙前端安裝異體同構周邊式對接機構,用於與載人飛船對接,對接後形成密封通道,航天員經此通道進出空間實驗室。對接機構還具備對接後支持供電和總線併網的能力,能夠進行氣、液補加。資源艙位於後部,是直筒構型的非密封艙段。艙外安裝太陽能電池帆板,艙內主要安裝發動機和推進劑貯箱以及環控氣瓶等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