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已建成一套空間對接機構設計生產試驗體系

2021-01-18 騰訊網

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對接環接觸。(視頻截圖)

  中新社北京11月3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武平3日表示,經過十幾年的努力,中國已經建成一套對接機構的設計、生產、試驗體系。在當天凌晨「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的交會對接試驗中,對接機構工作正常,順利完成首次對接。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當天在北京舉行天宮一號/神舟八號交會對接試驗有關情況發布會,武平回答中外媒體相關提問時作出上述表示。她介紹說,目前國際上使用比較多的對接機構有兩類:一類是用於美國太空梭上的異體同構周邊式對接機構,另一類是用於俄羅斯飛船和歐洲ATV飛船上的「錐-杆」式對接機構,這兩類均為俄羅斯生產。

  中國的對接機構採用導向板內翻式的異體同構周邊式構型,「我們從(上世紀)90年代中就開始對接機構的預先研究工作,曾經和俄羅斯進行過方案性的技術交流,而後我們便開始自主工程研製。經過十幾年的努力,我們已經建成了一套對接機構的設計、生產、試驗體系。研製過程中,我們突破了一系列關鍵技術,累計地面試驗有1000多次」。

  武平說,去年10月,中國自己生產的第一個正樣飛行產品完成,目前分別裝在「神舟八號」飛船和「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上,這也使中國成為世界上能夠獨立研製、生產對接機構的國家之一。

  對接機構技術相當複雜,主要表現要系統組成複雜、功能和性能要求高、地面試驗難度大等方面。中國科技人員在設計中用仿真先行,通過仿真計算設計一個虛擬樣機,實際就是數字對接機構,進行大量仿真計算,這種仿真先行的辦法在對接機構參數的選取上發揮出很重要作用。

  上萬個零部件組成的「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對接機構,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八研究院為主負責研製,研製和生產過程中有遍布全國的很多協作配套單位參與。武平稱,「目前我們對接機構上的部組件都是自己研製生產的,飛船上有600多臺套設備,也全是中國自己研製的」。(完)

相關焦點

  • 「太空之吻」背後的「支撐點」——空間交會對接技術解讀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曾介紹說,我國載人航天工程交會對接任務包括工程八大系統:航天員系統、空間應用系統、載人飛船系統、運載火箭系統、發射場系統、測控通信系統、著陸場系統和空間實驗室系統。交會對接任務的完成,需要八大系統密切配合和協同,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 「要實現兩個太空飛行器在空間的交會對接,對各大系統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 「神舟八號」和「天宮一號」對接機構的研製故事
    因此,要讓這兩個「龐然大物」在太空對接起來絕非易事,許多問題都是我國航天界以前從未遇到過的。    研製團隊列出了對接機構四大關鍵技術:系統集成技術、動力學仿真技術、關鍵單機研製技術和地面試驗技術。遵循對接動力學研究、參數設計、動力學仿真、機構設計和試驗齊頭並進、不斷循環迭代的研究思路,貫徹系統工程研究思想進行產品研製。
  • 中國空間站試驗核心艙已完成正樣產品生產 計劃於2020年發射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月8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記者今天從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獲悉,中國空間站系統已完成試驗核心艙正樣產品生產,正在開展總裝集成測試。按照規劃,我國將於2020年發射空間站核心艙,由此拉開屬於中國空間站的建設大幕。
  • 科普 | 空間交會對接的發展歷程
    經過近20年的空間飛行試驗和持續的設計改進,交會對接技術逐漸成熟起來。(1)和平號空間站蘇聯1986年成功發射和平號空間站核心艙和對接艙。對接艙有6個對接口,這種多個對接口與對接方式是一個重大技術創新。
  • 我國2020年前後建成空間站 核心艙可對接神舟和天舟
    我國2020年前後建成空間站 核心艙可對接神舟和天舟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6-03-08 20:43 來源: 新華社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8日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介紹,我國計劃在2020年前後建成的空間站總體構型是三個艙段,一個核心艙,兩個實驗艙,每個艙都是20噸級,整體呈T字構型。周建平說,核心艙有5個對接口,可以對接一艘貨運飛船、兩艘載人飛船和兩個實驗艙,另有一個供航天員出艙活動的出艙口。
  • 神舟與天宮成功對接 航天員已進入天宮二號
    從相繼成功發射到「天神之吻」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於9月15日晚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升空,已在軌運行一個多月。天宮二號有效載荷進入太空後,陸續進行了加電自檢、在軌初始狀態設置和初步功能測試,各有效載荷和在軌支持設備運行正常,性能穩定,狀態良好。
  • 傾注神舟天宮相擁:對接機構研製團隊紀實
    從神舟十號進入天宮一號,從天宮一號回到神舟十號,來回自如,3位航天員如同魚兒一般,在對接機構構建的通道裡自由穿梭……每當在電視上看到這樣的直播畫面時,人們不禁要慨嘆「逍遙遊」的夢想終於變成現實。   唯美的畫面背後,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對接機構研製團隊十七年如一日默默無聞的堅持和付出。
  • 空間對接如何進行? 揭秘太空飛行器空間"深情一吻"
    當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宣布,我國將實施載人航天工程首次空間交會對接任務,執行任務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長徵二F運載火箭組合體已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垂直總裝測試廠房順利轉運至發射區。天宮一號將於9月27日至30日擇機發射。新華社記者秦憲安攝
  • 神八飛船成功對接天宮一號 中國叩開空間站時代大門
    隨著神舟八號飛船和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3日凌晨在茫茫太空緊緊「相擁」,中國航天人成功叩開通向空間站時代的大門。  0時16分,1日5時58分07秒發射的神八飛船飛抵對接入口點,與32天又8小時前升空的天宮一號同處於一條直線上,二者相距5公裡。
  • 約在天宮:一文教你了解空間交會對接技術發展
    中國神舟八號飛船與天宮一號(微博)目標飛行器交會對接採用自動控制方式。交會對接的對接結構類型按不同的結構和原理,空間對接機構有四種:「環-錐」式「環-錐」式機構是最早期的對接機構,它由內截頂圓錐和外截頂圓錐組成。內截頂圓錐安裝在一系列緩衝器上,使它能吸收衝擊能量。
  • 試驗設計知識體系:高質量統計分析的基礎
    作為科研人員,你是不是一直想獲得以下能力:快速形成系統的試驗和統計研究知識體系,精準解決科研實際問題學會用科學的方法去設計試驗,以及如何使用相應的數據分析方法處理試驗結果學會如何以最少的人力和物力消耗,在最短的時間內取得更多、更好的生產和科研成果快速排除試驗幹擾因素,找到關鍵因素
  • 天宮的徵途:中國載人空間站規劃淺析
    10月27日中國正式宣布中國載人空間站工程啟動,明年將發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和神州八號飛船,並將在2020年前後建成空間實驗室。那麼在接下來的10年時間裡,中國空間站的建設將會經歷一個怎樣的過程?它最終建成時又會是一個怎樣的水平?網易軍事將給予獨家分析。
  • 天宮一號/神舟八號 交會對接_中國網
    ,根據飛行任務需要,最前端可安裝交會對接機構。,具備獨立飛行功能,與核心艙對接後形成組合體,可展開長期在軌駐留的空間應用和新技術試驗,並對核心艙平臺功能予以備份和增強。,具備獨立飛行功能,與核心艙對接後形成組合體,可展開長期在軌駐留的空間應用和新技術試驗,並對核心艙平臺功能予以備份和增強。
  • 神舟八號和天宮一號交會對接技術獲15項中國專利
    11月22日上午,國家知識產權局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舉行了神舟八號和天宮一號航天交會對接技術中國專利證書頒發儀式。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田力普為圓滿完成我國載人航天首次交會對接任務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頒發了專利證書。上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長趙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副總經理袁潔出席了頒證儀式。
  • 國新辦就天宮一號/神舟八號交會對接任務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
    但我們也知道,這僅僅是首次飛行試驗的成功,我們還沒有實施載人的交會對接,神舟九號、神舟十號將要實施載人的交會對接,通過神舟九號和神舟十號的載人交會對接,完成了這項工作則標誌著中國載人航天第二步任務的圓滿完成,那時候更可以說我們掌握了空間交會對接技術。謝謝大家。
  • 海南一號衛星項目星地對接試驗啟動!預計今年在文昌發射
    8月3日-8月9日,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研究院海南研究院在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三亞站組織並圓滿完成海南一號衛星一期4顆光學衛星星地對接試驗。星地對接試驗是對衛星重要性能指標及衛星信號質量進行核驗,標誌著衛星研製接近尾聲,即將交付發射。
  • 「禮炮一號」是人類第一個空間站 1971年蘇聯發射
    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將駕駛飛船進入太空,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進行交會對接,形成組合體飛行,並且在這段時間完成各種科學實驗,這也將是我國迄今為止時間最長的一次載人飛行。  無論是航天員,還是神舟十一號飛船、天宮二號,都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中從第二步到第三步的一個過渡,在為2020年初步建成我國自己的載人空間站做好準備。
  • 中國航天今年目標:對接天宮二號 嫦娥五號從月球帶土壤
    中國航天要幹哪些令人期待的大事?­  貨運飛船要給天宮二號「送快遞」­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王兆耀此前表示,我國首個貨運飛船天舟一號,將於2017年上半年,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七號運載火箭送入太空,與天宮二號交會對接,開展推進劑補加等試驗。
  • "天宮一號"2011年下半年發射 空間站2020年前建成
    戚發軔告訴新華社記者,2020年前,中國將研製並發射核心艙和實驗艙,在軌組裝成有中國特色的載人空間站,突破和掌握近地空間站組合體的建造和運營技術、近地空間長期載人飛行技術並開展較大規模的空間應用。    談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他說,分三步走,第一步是載人飛船階段,實現多人多天飛行、安全返回和精確落點。這個任務神五、神六已圓滿完成。
  • 今日項目:捕獲對接機構
    技術水平:國內先進; 所屬領域: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應用領域: 1.航天:小衛星之間對接、衛星與空間站對接等; 2.軍事:裝甲車、坦克車、飛彈發射車、炮車等相互間的拖曳、救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