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對接環接觸。(視頻截圖)
中新社北京11月3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武平3日表示,經過十幾年的努力,中國已經建成一套對接機構的設計、生產、試驗體系。在當天凌晨「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的交會對接試驗中,對接機構工作正常,順利完成首次對接。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當天在北京舉行天宮一號/神舟八號交會對接試驗有關情況發布會,武平回答中外媒體相關提問時作出上述表示。她介紹說,目前國際上使用比較多的對接機構有兩類:一類是用於美國太空梭上的異體同構周邊式對接機構,另一類是用於俄羅斯飛船和歐洲ATV飛船上的「錐-杆」式對接機構,這兩類均為俄羅斯生產。
中國的對接機構採用導向板內翻式的異體同構周邊式構型,「我們從(上世紀)90年代中就開始對接機構的預先研究工作,曾經和俄羅斯進行過方案性的技術交流,而後我們便開始自主工程研製。經過十幾年的努力,我們已經建成了一套對接機構的設計、生產、試驗體系。研製過程中,我們突破了一系列關鍵技術,累計地面試驗有1000多次」。
武平說,去年10月,中國自己生產的第一個正樣飛行產品完成,目前分別裝在「神舟八號」飛船和「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上,這也使中國成為世界上能夠獨立研製、生產對接機構的國家之一。
對接機構技術相當複雜,主要表現要系統組成複雜、功能和性能要求高、地面試驗難度大等方面。中國科技人員在設計中用仿真先行,通過仿真計算設計一個虛擬樣機,實際就是數字對接機構,進行大量仿真計算,這種仿真先行的辦法在對接機構參數的選取上發揮出很重要作用。
上萬個零部件組成的「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對接機構,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八研究院為主負責研製,研製和生產過程中有遍布全國的很多協作配套單位參與。武平稱,「目前我們對接機構上的部組件都是自己研製生產的,飛船上有600多臺套設備,也全是中國自己研製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