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八飛船成功對接天宮一號 中國叩開空間站時代大門

2020-11-25 中國新聞網

  隨著神舟八號飛船和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3日凌晨在茫茫太空緊緊「相擁」,中國航天人成功叩開通向空間站時代的大門。

  0時16分,1日5時58分07秒發射的神八飛船飛抵對接入口點,與32天又8小時前升空的天宮一號同處於一條直線上,二者相距5公裡。

  發生在距地球343公裡的這歷史性一幕,實時顯示在北京飛控中心指控大廳的屏幕上:400米,140米,30米……1時35分58秒,神舟八號追上以7.8公裡/秒高速飛行的天宮一號,兩個飛行器開始攜手遨遊太空。它們的太空「雙人舞」將繞地球飛行12天。

  這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完成的首次空間交會對接試驗。

  從「牽手」到「相擁」,交會對接歷時7分12秒。它標誌著,繼掌握天地往返、出艙活動技術後,中國突破了載人航天三大基礎性技術的最後一項——空間交會對接。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指揮常萬全隨後宣布:天宮一號、神舟八號首次交會對接取得圓滿成功!

  全長10.4米的天宮一號,艙體最大直徑3.35米,有效活動空間超過15立方米,可滿足2至3名航天員在艙內工作和生活需要。神舟八號飛船,全長9米,最大直徑2.8米。

  相約太空,入軌後距天宮一號1萬公裡左右的神舟八號,跨越了近130萬公裡追逐歷程。

  身兼飛船和空間實驗室兩個系統總設計師的張柏楠把此次相會比作「萬裡穿針」。他說,神舟八號先後跨過了瞄準、追趕、精控、防撞四道難關。

  「讓兩個8噸多的龐然大物,對接機構挨近時誤差在18釐米之內,姿態小於5度,就像飛船拿著一根線,穿到天宮握的那根繡花針的針眼裡去。」

  「這是中國載人航天迄今為止經受的最為複雜的考驗。」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介紹,在全世界所進行的300餘次交會對接中,出現故障17次,「但成功突破這一技術,空間站建設就指日可待。」

  2012年底前,中國還將進行至少有一次為載人飛行的神舟九號、十號飛船與天宮一號交會對接試驗。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楊利偉披露,執行交會對接任務的航天員乘組已完成初步選拔,包括2名女航天員在內的乘組正在按計劃開展交會對接任務訓練。

  作為中國載人航天「三步走」戰略的最終目標,將於2020年前後在軌組裝的空間站預計60噸左右。楊利偉說,空間站的建成有可能讓載荷專家、工程師等非職業航天員加入飛行乘組,「『太空遊客』乘坐神舟訪問中國空間站的日子將不再遙遠。」(記者賈永、徐壯志、李宣良)

相關焦點

  • 天宮二號再入成功!中國正式進入空間站時代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已於北京時間2019年7月19日晚間受控離軌並再入大氣層,少量殘骸落入南太平洋預定安全海域,標誌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實驗室任務圓滿完成,我國正式進入空間站時代。
  • "天宮一號"2011年下半年發射 空間站2020年前建成
    第一個關鍵是出艙,該任務已由神七完成,中國自此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全面掌握出艙活動技術的國家;第二個關鍵是交會對接,2011年發射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上天運行,在2年左右時間裡,神八、神九、神十飛船先後與之交會對接,結束後飛船返回地面。第三個關鍵是補加,將研製一艘貨運飛船,為航天員補給水、空氣、設備、原料等。
  • 神舟十一號與天宮二號對接成功,中國將穩步進入空間站建設階段
    北京時間19日凌晨3點多,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成功實施了交會對接。這是中國首次模擬未來空間站的交會對接方式,即載人飛船利用自身機動能力去主動追蹤空間站。在30米的停泊點,神舟十一號伸出捕獲鎖,卡在天宮二號的卡板器裡,之後隨著捕獲鎖的緩慢回收,飛船和天宮逐漸拉近,當對接環完全接合時,對接環裡的12把鉤鎖鉤定,完成對接。在成功對接3小時之後,兩位航天員已經進駐了天宮二號。據介紹,組合體將在軌飛行30天,兩名航天員期間將按照飛行手冊和操作指南進行工作和生活,並按計劃開展一系列的科學實驗。
  • 「天宮一號」下半年發射中國空間站2020年前建成
    據新華社北京3月1日電中國將在2011年下半年進行首次空間飛行器無人交會對接飛行試驗。全國政協委員、神舟飛船原總設計師戚發軔1日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透露,2011年下半年,中國將發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隨後發射神舟八號飛船與之進行第一次無人交會對接。交會對接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二個階段即建立空間實驗室所需關鍵技術之一。
  • 手控光纖慣組助力天宮神九成功交會對接
    6月24日11時許,中國航天員駕駛神舟九號踏上與「天宮」的相約之旅,我國即將迎來首次手控交會對接任務。這一操作是由在地面進行了1500多次模擬訓練的43歲航天員劉旺實施的。12時38分,他開始手動控制飛船的姿態、速度和方向,使神舟九號從140米外向天宮一號緩緩接近。12時48分,對接機構成功接觸。
  • 天宮一號發射成功!
    2011年9月29日21時16分03秒07毫秒,我國首個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乘著長徵二號FT1運載火箭發射升空,首次自動點火。21時39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指揮常萬全宣布:中國首個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發射成功。
  • 天宮二號的主要任務是什麼?航天員起什麼作用?
    新華社酒泉9月15日電題:叩開中國空間站時代的大門——新華社記者對話天宮二號總設計師朱樅鵬中秋之夜,天宮二號奔赴太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五研究院天宮二號總設計師朱樅鵬接受了新華社記者專訪。 53歲的朱樅鵬從事載人航天事業已有23年時間。
  • 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成功實現交會對接
    交會對接過程(視頻截圖)新華網北京11月3日電(記者周而捷、吳晶晶、白瑞雪)不到10分鐘,中國兩個無人太空飛行器在近地軌道成功對接;40多年,中國實現了從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到開展深空探索。3日凌晨,中國自行研製的神舟八號飛船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在距地球343公裡的軌道實現自動對接,為建設空間站邁出關鍵一步。兩天前發射升空的飛船與在軌等待34天的目標飛行器依靠微波雷達、雷射雷達和電視攝像機的引導,經歷了捕獲、緩衝、拉近、鎖緊的過程,最終實現連接,形成組合體。正在國外訪問的國家主席胡錦濤發來賀電。
  • 神舟八號飛船:模擬人 與天宮一號對接
    《神舟八號飛船:模擬人 與天宮一號對接》文章已經歸檔,不再展示相關內容,編輯建議你查看最新於此相關的內容:神舟八號飛船:模擬人 與天宮一號對接神舟八號飛船,是中國「神舟」系列飛船的第八架飛船,飛船為三艙結構,由軌道艙
  • 天宮一號完美謝幕
    這是結束了長達7年太空之旅返回地球的中國天宮一號。  北京時間4月2日上午,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發布消息:4月2日8時15分左右,天宮一號已再入大氣層,再入落區位於南太平洋中部區域,絕大部分器件在再入大氣層過程中燒蝕銷毀。  天宮一號謝幕了,而中國航天已進入空間站時代。
  • 「天舟一號」成功發射,與「天宮二號」完成對接
    天舟一號貨運飛船(Tianzhou-1 CargoSpaceship)是一顆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製的貨運飛船,於2017年4月20日19時是中國首個貨運飛船。 該飛船主要用於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交會對接、實施推進劑在軌補加、開展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等。
  • 國新辦就天宮一號/神舟八號交會對接任務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
    神舟八號飛船昨天晚上已成功返回地面,天宮一號和神舟八號交會對接任務的進行也受到境內外輿論的高度關注,今天很高興請來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王兆耀先生、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總工程師孫為鋼先生、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系統總設計師趙光恆先生出席發布會,請他們向大家介紹有關情況,並回答媒體感興趣的問題。下面先請王兆耀先生做介紹。
  • 「天宮一號」完成任務告別太空
    任務  超期服役 完成多項突破性工作  天宮一號於2011年9月29日發射升空,先後與神舟八號、九號、十號飛船進行6次交會對接,完成了各項既定任務,為中國載人航天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作為中國首個目標飛行器和空間實驗室,天宮一號的任務就是為空間站的研製積累經驗。
  • 「天宮二號」:奠基中國空間站時代
    」的長徵二號F T2運載火箭 金秋九月,大漠深處的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迎來了中國航天事業新的裡程碑:我國首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天宮二號」如期升空。作為中國空間站計劃的重要一步,「天宮二號」將完成再生式循環系統、有效載荷和應用系統的實驗等科研項目,並隨後迎來「神舟十一號」飛船,為在茫茫太空搭建屬於我們中國的「太空之家」奠定堅實基礎。
  • 「天宮一號」交會對接將扮演引導者指揮管理者
    將在未來的交會對接中扮演怎樣的角色?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的專家做出了詳細解答。  交會對接的「指揮員」  在交會對接任務中,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扮演著引導者和指揮管理者的雙重角色,就像一個團隊中的「指揮員」,始終掌控著工作進度和進展。
  • 天宮一號,難說再見!
    天宮一號全長10.4米,最大直徑3.35米,由實驗艙和資源艙構成。它的發射,標誌著中國邁入中國航天「三步走」戰略的第二步第二階段。視頻截圖:「神舟八號」飛船與「天宮一號」目標飛器實現剛性連接,形成組合體,中國載人航天首次空間交會對接試驗獲得成功。
  • 「新中國的第一」第一個空間實驗室平臺「天宮一號」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 空間站系統總設計師 楊宏:「天宮一號」要一次飛行,首發就必須成功,而且要長期在軌運行,還要接納三次飛船訪問,多個航天乘組的進入,還要完成多個任務目標,這就是我們面臨的最大的技術難點。
  • 香港輿論盛讚"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成功發射升空
    新華社香港9月30日電 「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29日晚成功發射升空,香港各大媒體紛紛跟蹤報導。30日出版的香港各報均在顯著位置刊登了「天宮一號」成功升空的消息,多家報紙還發表社評或社論,盛讚中國航天事業邁出關鍵一步。
  • 「天宮一號」答小記者問
    2011年9月29日21時16分,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我國首個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成功發射升空。這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實施以來的第8次發射。隨後,「天宮一號」接受了眾多小記者的視頻採訪。 以下,是文字實錄。
  • 天宮一號:太空「中國屋」第一塊基石(圖)
    當「天宮一號」發射進入「倒計時」,中國推遲了外界預期的8月31日發射計劃,為了萬無一失,發射時間延至9月上旬。其主要原因是,半月前升空的「實踐十一號04星」未進入預定軌道。「天宮一號」肩負的任務艱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