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宮一號」交會對接將扮演引導者指揮管理者

2020-11-26 搜狐網

  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是我國第一個低軌道、長壽命的大型載人太空飛行器。這樣一個重達8.6噸的飛行器承載著怎樣的技術難點?將在未來的交會對接中扮演怎樣的角色?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的專家做出了詳細解答。

  交會對接的「指揮員」

  在交會對接任務中,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扮演著引導者和指揮管理者的雙重角色,就像一個團隊中的「指揮員」,始終掌控著工作進度和進展。

  當神舟八號飛船進入預定軌道,並開始搜尋和探索天宮一號的倩影之時,天宮一號就會相應地向對方提供引導信號,告訴對方「我在這裡」,並始終給追蹤飛行器提供引導信息。

  等到雙方終於「敖包相會」,實現對接後,神舟八號飛船就將「大權」上交,安心地停靠在天宮一號身邊,按照其指令和控制來飛行。這時,天宮一號就義不容辭地承擔起了「指揮員」的職責,不僅要控制好自己,還要照顧並控制好神舟八號的狀態,突破組合體控制技術。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總設計師張柏楠解釋道,對接完成後,天宮一號要為神舟八號飛船供電,起碼滿足500瓦的供電能力,以補充飛船能源不足的問題。

  空間站建設的「先遣兵」

  張柏楠說,天宮一號這個空間站建設的「先遣兵」,無論是從自身裝備還是承擔的任務而言,都非等閒。它有很多未來空間站會用到的技術和設備,比如大型控制力矩陀螺。飛船短期飛行靠發動機控制,中型衛星靠動量輪控制,而空間站這種大型空間設施則要靠力矩陀螺才能控制。此外,天宮一號應用的電池發電效率高達27%至28%,已經跟國際先進水平相差無幾。

  在軌補加技術也是未來空間站的一個關鍵技術,而天宮一號就可以實現推進劑在軌補充,其先進的金屬膜殼儲箱未來就可以直接應用於空間站的推進系統之中。

  與中繼衛星 「太空握手」

  上天后,人們要想通過視頻、音頻了解距地面350公裡的天宮一號的情況,就要靠測控與通信系統了。

  神舟飛船圍繞地球飛行時,藉助國內外測控站、多艘測量船,我國對飛船的測控覆蓋率也只有約12%。而此次任務中,天宮一號與中繼衛星可實現「太空握手」。在天宮一號的外側,人們可以看到一個鍋狀的反射面天線,直徑約1米,那就是中繼天線。通過中繼天線和配套設備,天宮一號可以捕獲並跟蹤中繼衛星,在中繼衛星的可視弧段通過中繼專用信道向地面傳輸數據;同時,又可通過中繼信道接收地面上傳的數據。

  晨報記者 韓娜

  通訊員 劉斐 許斌

  神箭「長二F」大變身

  置換全新「大腦」 整流罩用上馮·卡門曲線

  在首次交會對接任務中,以發射載人飛船著稱的「神箭」長二F火箭將再次大顯身手。火箭設計人員將運載火箭進行了重新設計,取名叫「改進型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並分為「長徵二號F T1」和「長徵二號F遙八」兩種。雖然名稱上仍被稱作「長二F」或被叫做改進型,但火箭從外到內卻「大變身」,用科研人員的話說:「這完全是一枚全新的火箭。」

  取消逃逸塔

  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一院火箭總設計師荊木春介紹,改進型長二F火箭有兩種狀態,即執行天宮一號的非載人狀態火箭和執行神舟八號任務的載人狀態火箭。運載能力分別為8.6噸和8.1噸。比傳統狀態的「長二F」提高了0.6噸和0.1噸。

  兩種狀態的火箭主要區別在於逃逸系統的設計。執行神舟八號載人狀態的火箭逃逸系統沒有變化,「儘管『神八』上沒有航天員,但是沒有降低火箭要求,按照載人標準來進行嚴格設計和質量要求。」航天科技集團有關火箭專家說。執行天宮一號非載人狀態的火箭取消了逃逸塔。

  「皇冠」變化成亮點

  眾所周知,整流罩位於火箭頂端,有著火箭的「皇冠」之稱。火箭升空前,整流罩在地面保護飛船或衛星免受氣動力和氣動熱損傷。發射天宮一號時,火箭外形上的最大變化就是這個「皇冠」,不僅長度由先前的10.7米增至12.7米,最大直徑也由先前的3.8米增至4.2米,是我國目前在役運載火箭中最大的。

  更重要的是,整流罩的頭部還採用了流線式的馮·卡門曲線,代替了以往整流罩前錐段上的錐形線條,這也是最吸引公眾眼球的重大變化。

  整流罩從直線到不規則曲線,將讓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享受」舒適之旅,它將減少火箭飛行過程中的阻力幹擾和顛簸,降低飛行器的受損機率。

  更換神經中樞

  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一院火箭系統副總設計師宋徵宇介紹,改進型長二F火箭的控制系統是個全新系統,相當於給火箭置換了一個全新的「神經系統」。這樣,「大腦」所提供的制導方式首次由原來的攝動制導改為迭代制導。

  「打個比方說,家住五環路,工作單位在三環路,攝動制導給你規定好了具體路徑,而迭代制導只是告訴你目的地,並不限制具體路徑。」火箭總設計師荊木春作了這樣的比喻。

  晨報記者 韓娜 通訊員 黃希 李冠礁 索阿娣

  「天宮」迎大考 風險咱不怵

  設備故障、太空垃圾、太陽風暴 各種風險都有準備

  業內周知,神舟飛船軌道艙留軌運行的壽命只有6個月,而重達8噸多的天宮一號使用壽命要達到兩年。這兩年生活中又將遇到哪些艱難險阻,完成自己的使命?記者採訪了航天專家,聽他們揭秘天宮一號兩年的太空生活。

  資源洩漏微乎其微

  天宮一號在太空運行的兩年中,除去分別與三艘無人或有人神舟飛船交會對接外,多數時間都是無人狀態下的自主飛行。科研人員在設計研製中對天宮一號的艙體密封性提出很高要求,保證所攜帶資源的洩漏微乎其微,同時攜帶足夠的氣源進行洩漏補償,不會影響航天員的正常使用。

  在地面,科技工作者還進行了臨壓力應急試驗,以保證當天宮一號艙體出現5毫米漏孔時,能夠維持艙壓不小於70千帕,並能保持80分鐘,為航天員贏得充足的逃生時間。

  設備故障試驗達萬次

  天宮一號裡有500餘臺大小設備,它們對於在軌運行和正常工作都十分關鍵。在太空中,這些設備一旦出現故障該怎麼辦?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載人航天總體部型號主管設計師李興乾說:「我們設計時已做了充分的地面試驗,有的設備試驗次數達萬次以上,就是為了提高設備的可靠性。」研製人員針對各種可能出現的故障提前制定了幾百種預案,保證天宮一號各部件的正常運轉。

  金屬外衣防太空垃圾

  太空垃圾是圍繞地球軌道的無用人造物體,小到人造衛星碎片、漆片、粉塵,大到整個火箭發動機。千萬別小看了這些零零碎碎的太空垃圾,由於它們和太空飛行器之間的相對速度很大,因此,即使輕微碰撞,也會造成太空飛行器的重大損壞。

  研製人員為此在天宮一號的艙體上設計了特殊的防護裝置,較小的太空垃圾幾乎不會對其造成多大影響。此外,天宮一號自身帶有防護板,可以遮擋微小碎片對飛行器的撞擊,而其自身2毫米至3毫米厚的金屬外衣,也能起到很好的防護作用。

  特殊設計應對太陽風暴

  這兩年是太陽活動高峰年,研製人員預計天宮一號將會遭遇太陽風暴的影響,為此,研製人員進行了有效設計,他們會適時利用地面控制系統,啟動天宮一號上的推進器將自身往高處託舉,使之維持在要求的軌道高度。

  晨報記者 韓娜

  通訊員 宋麗芳 許斌

(責任編輯:UN602)

相關焦點

  • 天宮一號/神舟九號載人自動交會對接現場直播 - 中國網
    中國網: 各位網友大家好,經歷了40多個小時的太空生活,神舟九號航天員景海鵬、劉旺、劉洋迎來了相擁天宮的一刻。今天下午,神舟九號將與天宮一號進行自動交會對接,本網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為您現場直播。2012-06-18 12:57:00中國網: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宣布,經天宮一號與神舟九號載人交會對接任務總指揮部研究決定,計劃於18日14時許,實施天宮一號與神舟九號自動交會對接。對接完成、兩飛行器形成穩定運行的組合體後,航天員將於17時22分進入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
  • 天宮一號,再見 飛行六年,曾與三艘飛船交會對接
    此後,天宮一號分別與後續發射的神舟-8、神舟-9、神舟-10飛船完成對接,突破中國空間交會對接技術。超期服役的天宮一號,於今年3月16日正式終止數據服務,並預計2017年將回歸地球的懷抱,入大氣層燒毀。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天宮一號的精彩表現吧!天宮一號長什麼樣天宮一號空間實驗室全長10.4米,艙體結構最大直徑3.35米,設計質量8500千克,設計壽命2年。
  • 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成功實現自動交會對接
    當日13時18分,搭載著3名航天員的神舟十號飛船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成功實現自動交會對接。6月13日拍攝的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大屏幕顯示,神舟十號與天宮一號對接王永卓 攝  6月13日拍攝的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大屏幕,顯示神舟十號與天宮一號自動交會對接成功的模擬畫面
  • 專家詳解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二次交會對接關節點
    專家詳解二次交會對接三大關節點    新華社北京11月14日電(田兆運、趙薇、謝波) 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的二次交會對接有哪些關節點?將面臨怎樣的考驗?    關節點:分離    事件:要完成二次交會對接,神舟八號首先要與天宮一號分離,這也是首次交會對接時沒有做過的動作。當組合體的對接機構控制器接到分離指令後,對接鎖系就將執行分離指令,實施解鎖動作,時間需要3-4分鐘;對接鎖解開後,將通過對接面上4個被壓縮的彈簧推桿的彈簧力,將兩個8噸多重的太空飛行器輕輕推開。
  • 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飛船成功實現手控交會對接
    新華社發(張曉祺 攝)     8時26分,航天員手動控制神舟十號與天宮一號實施分離,神十飛船撤離至與天宮一號相對一定距離處。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對兩太空飛行器飛行狀態進行全面檢查確認後,航天員聶海勝操作手柄,控制神舟十號飛船向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緩緩接近,航天員張曉光、王亞平密切監視飛船儀表參數和對接靶標,三名航天員密切協作、配合默契。
  • 神舟九號與天宮一號手控交會對接現場直播 - 中國網
    中國網: 今天中午航天員將手動控制神舟九號飛船完成與天宮一號的交會對接任務,中國網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為您現場直播,敬請關注!可以說,3人以非常良好的身心狀態迎接手控交會對接任務。2012-06-24 11:06:17中國網: 天宮一號和神舟九號飛船已經成功分離。
  • 神舟十號飛船與天宮一號成功實現自動交會對接
    6月13日拍攝的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大屏幕顯示,神舟十號與天宮一號對接當日13時18分,搭載著3名航天員的神舟十號飛船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成功實現自動交會對接。新華社記者 王永卓攝    新華社北京6月13日電(記者 趙薇)搭載著3名航天員的神舟十號飛船13日13時18分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成功實現自動交會對接。這是天宮一號自2011年9月發射入軌以來,第5次與神舟飛船成功實現交會對接。
  • 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成功實現交會對接
    交會對接過程(視頻截圖)新華網北京11月3日電(記者周而捷、吳晶晶、白瑞雪)不到10分鐘,中國兩個無人太空飛行器在近地軌道成功對接;40多年,中國實現了從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到開展深空探索。在京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吳邦國、溫家寶、李長春、習近平、李克強、賀國強、周永康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觀看交會對接實況。中國邁向太空的徵程始於1970年發射東方紅一號衛星。中國至今已將6名航天員送入太空,並實現了航天員艙外活動。空間交會對接重大突破將為中國2020年左右建成空間站奠定關鍵技術基礎。空間站是人類探索宇宙奧秘最重要平臺之一。
  • 天宮神十手控交會對接 航天員再次進駐天宮一號
    (記者趙薇、宗兆盾)23日10時07分,在航天員聶海勝的精準操控和張曉光、王亞平的密切配合下,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與神舟十號飛船成功實現手控交會對接。  8時26分,航天員手動控制神舟十號與天宮一號實施分離,神十飛船撤離至與天宮一號相對一定距離處。
  • 光電所研製的雷射雷達完成神舟十號與天宮一號交會對接任務
    6月23日10時05分,神舟十號飛船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實現手控交會對接,標誌著神十天宮太空「握手」的任務結束。作為交會對接的敏感器之一,中科院光電技術研究所與中電27所聯合研製的雷射雷達完成中近距離的測量工作,使神十與天宮在太空自動、手控精準對接。在太空中,神十與天宮均以幾米每秒的速度快速運行,在使兩個高速運動的飛行器對接的過程中,雷射雷達發揮了重要作用。
  • 副總指揮解析天宮一號:開啟中國空間站之夢(圖)
    核心提示  天宮一號主要承擔什麼任務?有何特點?由何種火箭發射?神舟八號何時發射?  在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發射前夕,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總裝備部副部長牛紅光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接受本報記者採訪,詳細解析天宮一號/神舟八號交會對接任務的有關情況。
  • 天宮一號/神舟八號 交會對接_中國網
    ,根據飛行任務需要,最前端可安裝交會對接機構。「神舟八號」:實現與「天宮一號」交會對接    神舟八號是神舟飛船的最新執行任務的飛船,沿用了神舟七號飛船的返回艙、推進艙和軌道艙三艙結構,增加了交會對接測量設備,以實現與天宮一號的交會對接。
  • 天宮一號在軌運營成果豐碩 先後6次與神舟飛船交會對接
    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王兆耀今天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執行我國空間交會對接任務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在軌運營三年來,先後6次完成與神舟飛船的交會對接,並開展了一系列科學實驗、技術試驗和空間應用,取得了十分豐碩的成果,為我國載人空間站研製建設和運營管理積累了重要經驗。
  • 神舟八號和天宮一號交會對接技術獲15項中國專利
    11月22日上午,國家知識產權局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舉行了神舟八號和天宮一號航天交會對接技術中國專利證書頒發儀式。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田力普為圓滿完成我國載人航天首次交會對接任務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頒發了專利證書。上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長趙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副總經理袁潔出席了頒證儀式。
  • 國新辦就天宮一號/神舟八號交會對接任務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
    現在我向大家通報天宮一號/神舟八號交會對接圓滿成功的消息。 昨天傍晚19時32分,神舟八號飛船返回艙順利降落在內蒙古中部預定區的主著陸場區,成功回收。至此,天宮一號/神舟八號交會對接任務全面實現了「準確進入軌道、精確交會對接、穩定組合運行、安全撤離返回」的預定目標。標誌著我國空間交會對接技術取得重大突破,實現了我國空間技術的重大跨越,是我國載人航天事業發展歷程中的重要裡程碑。
  • 神八與天宮實現第二次交會對接 17日晚返回地面
    按照計劃,兩個太空飛行器再次構成的組合體,將再飛行兩天後分離,神八將於17日晚返回地面。  【分離】 非洲上空「小別」4分鐘  昨晚7時24分,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向「神八」和「天宮一號」組合體發送指令。  4分鐘後,「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交會對接機構順利解鎖,組合體成功分離,神舟八號飛船緩緩撤離至140米停泊點。
  • 追憶天宮一號:歸去來兮
    第二階段最核心的任務是空間交會對接。中國航天人最早制定的方案是將神舟飛船的軌道艙改造後留軌飛行,作為目標飛行器與後續神舟「兄弟」進行無人空間交會對接、有人空間交會對接。這個方案已比航天大國早期交會對接的試驗方法向前邁進了一大步,並且技術風險較小,比較穩妥。  2008年9月,神舟七號乘組完成太空行走任務後,中國載人航天的工程能力和技術儲備站到了新的起點。
  • 手控光纖慣組助力天宮神九成功交會對接
    6月24日11時許,中國航天員駕駛神舟九號踏上與「天宮」的相約之旅,我國即將迎來首次手控交會對接任務。這一操作是由在地面進行了1500多次模擬訓練的43歲航天員劉旺實施的。12時38分,他開始手動控制飛船的姿態、速度和方向,使神舟九號從140米外向天宮一號緩緩接近。12時48分,對接機構成功接觸。
  • 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對接全程回顧
    核心提示:11月3日凌晨1時30分左右,從對接機構接觸開始,經過捕獲、緩衝、拉近、鎖緊4個步驟,「神舟八號」飛船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3日凌晨實現連接,形成組合體,中國載人航天首次空間交會對接試驗獲得成功。
  • 天宮一號,難說再見!
    這將是天宮一號最後的謝幕。  天宮一號是中國首個目標飛行器,也是中國在浩瀚宇宙中的「第一個家」。承載著中華民族千年不息飛天夢的天宮一號到底有多厲害?一起了解一下!資料圖:2011年9月29日晚21時16分,中國全新研製的首個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發射升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