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總指揮解析天宮一號:開啟中國空間站之夢(圖)

2020-12-04 中國新聞網

  核心提示

  天宮一號主要承擔什麼任務?有何特點?由何種火箭發射?神舟八號何時發射?

  在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發射前夕,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總裝備部副部長牛紅光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接受本報記者採訪,詳細解析天宮一號/神舟八號交會對接任務的有關情況。

  天宮一號將分別與神舟八號、九號、十號飛船進行交會對接

  天宮一號飛行的主要任務是:為實施太空飛行器空間交會對接飛行試驗、突破和掌握太空飛行器交會對接技術,提供交會對接目標;初步建立長期在軌獨立運行,短期有人照料的載人空間試驗平臺,進行航天員空間駐留試驗,為空間站研製積累經驗;進行空間環境和空間物理探測、空間科學實驗、航天醫學實驗、空間技術試驗。

  發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後,我國將依次發射神舟八號、神舟九號、神舟十號飛船與其進行交會對接。其中,神舟八號飛船不載人,神舟九號飛船是否載人,將根據神舟八號任務評估情況決策,神舟十號飛船執行載人飛行。

  採用實驗艙和資源艙兩艙構型,設計在軌工作壽命2年

  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是全新研製的載人飛行器,也是迄今為止我國低軌道飛行器中壽命最長的,可以說是個簡易的空間實驗室。

  天宮一號採用實驗艙和資源艙兩艙構型,全長10.4米,艙體最大直徑3.35米,起飛重量8.5噸,設計在軌工作壽命2年。其中實驗艙可供2—3名航天員駐留,前端安裝被動式對接機構,用於支持與飛船實現交會對接;資源艙為目標飛行器提供動力能源。

  承擔發射任務的長徵二號F T1火箭,改進提高了運載能力和入軌精度

  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由長徵二號F T1火箭發射。這種火箭在原長徵二號F火箭基礎上,新研製了直徑4.2米的整流罩,對助推器、控制系統和故障檢測系統等進行了改進,提高了運載能力和入軌精度。火箭全長52米,起飛重量493噸,運載能力8.6噸。

  天宮一號任務期間,由天鏈一號中繼衛星、16個國內外陸基測控站、遠望號測量船及北京飛控中心、西安測控中心組成陸、海、天基測控網,完成飛行任務的測量、控制與通信支持。

  不受天宮一號發射計劃調整影響,神舟八號11月初發射升空

  從6月中旬開始,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長徵二號F T1火箭等飛行產品陸續進入發射場,進行發射場區各項測試工作,原計劃瞄準8月底發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

  8月18日,「實踐十一號04星」發射失利,由於發射天宮一號的長徵二號F火箭與發射失利的長徵二號丙火箭為同一系列,出於安全考慮,任務總指揮部決定對天宮一號發射計劃作相應調整,暫停了發射場的有關測試工作。

  航天科技集團公司迅即成立了火箭故障調查委員會和故障審查委員會,研製單位的工程技術人員和所有專家,夜以繼日地開展了數據分析、計算仿真和試驗驗證工作,查明了故障原因,制定了改進措施,對包括天宮一號發射任務在內的同系列火箭進行了「舉一反三」和改進。9月19日,經過改進的長徵三號乙火箭成功將「中星1A」衛星送入預定軌道,也證明了這次改進措施有效。

  9月10日,發射場區測試重新啟動,各項工作進展順利。9月25日,承擔神舟八號發射任務的長徵二號F火箭也已經順利轉運至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垂直總裝測試廠房。

  從目前情況看,此次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發射計劃調整到9月底實施,不會影響神舟八號飛船發射和首次交會對接試驗的計劃安排。按照計劃,神舟八號飛船將於今年11月初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實施我國首次交會對接試驗。(記者 趙亞輝)

相關焦點

  • 「天宮一號」交會對接將扮演引導者指揮管理者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的專家做出了詳細解答。  交會對接的「指揮員」  在交會對接任務中,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扮演著引導者和指揮管理者的雙重角色,就像一個團隊中的「指揮員」,始終掌控著工作進度和進展。這時,天宮一號就義不容辭地承擔起了「指揮員」的職責,不僅要控制好自己,還要照顧並控制好神舟八號的狀態,突破組合體控制技術。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總設計師張柏楠解釋道,對接完成後,天宮一號要為神舟八號飛船供電,起碼滿足500瓦的供電能力,以補充飛船能源不足的問題。
  • 中國2011年先後發射天宮一號和神舟八號
    中新社北京3月10日電 (記者孫自法)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解放軍總裝備部副部長牛紅光表示,按照計劃安排,中國將於2011年上半年發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2011年下半年發射神舟八號飛船。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官方網站10日發布上述信息稱,目前,「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長徵二號F」火箭、神舟八號飛船等主要飛行產品正陸續轉入正樣生產、試驗,「天宮一號」和神舟八號裝載的各項空間科學實驗載荷設備及有關地面系統任務準備工作進展順利。
  • 歸去來兮——追憶天宮一號
    天宮一號兼做空間實驗室,同時還需要自主突破和掌握空間實驗室技術。    為了這個突破,中國航天人從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預研,多少個不眠之夜,多少次推倒重來,多少人青絲染白雪,從少年到白頭……    心血和汗水澆灌的創新之花即將綻放,期待和緊張都寫在他們的臉上。    「對接機構捕獲!」    「對接環拉回正常!」
  • 追憶天宮一號:歸去來兮
    天宮一號、神舟八號對接效果圖 視覺中國供圖視覺中國供圖  是時候向天宮一號道別了。  4月2日8時15分左右,遨遊太空6年多的天宮一號,在中國航天人預測的時間範圍內再入大氣層,化作流星,歸隱中心點位於西經163.1度、南緯14.6度的南太平洋。  作為我國第一個空間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於2011年9月發射升空,此後分別與神舟八號、神舟九號、神舟十號3艘飛船6次交會對接,成為中國首個「太空之家」。
  • 天宮一號,難說再見!
    承載著中華民族千年不息飛天夢的天宮一號到底有多厲害?一起了解一下!資料圖:2011年9月29日晚21時16分,中國全新研製的首個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發射升空。  天宮一號全長10.4米,最大直徑3.35米,由實驗艙和資源艙構成。它的發射,標誌著中國邁入中國航天「三步走」戰略的第二步第二階段。視頻截圖:「神舟八號」飛船與「天宮一號」目標飛器實現剛性連接,形成組合體,中國載人航天首次空間交會對接試驗獲得成功。
  • 「新中國的第一」第一個空間實驗室平臺「天宮一號」
    央視網消息:作為中國航天史上規模最大的跨世紀重點工程,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實施至今,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系列報導《新中國的第一》今天帶您走近我國第一個空間實驗室平臺「天宮一號」。伴隨著航天員楊利偉駕乘的「神舟五號」飛船圓滿完成首次載人航天飛行,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一階段任務圓滿收官。第二階段最核心的任務就是空間交會對接。「天宮一號」作為一個全新的載人太空飛行器,既要作為交會對接的目標飛行器,又要實現從單一太空飛行器飛行,到多太空飛行器在軌對接、組合體飛行的跨越,還要具備空間實驗室平臺能力,確保航天員駐留安全,保障空間科學與技術實驗。
  • 我國決定「天宮一號」延遲發射
    本報訊(記者商西)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昨日表示,因受「實踐十一號04星」發射失利影響,任務總指揮部決定對天宮一號發射計劃作相應調整,具體發射時間將據失利火箭故障調查結果確定。
  • 新中國的第一:第一個空間實驗室平臺「天宮一號」
    作為中國航天史上規模最大的跨世紀重點工程,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實施至今,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系列報導《新中國的第一》今天帶您走近我國第一個空間實驗室平臺「天宮一號」。   央視網消息:作為中國航天史上規模最大的跨世紀重點工程,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實施至今,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系列報導《新中國的第一》今天帶您走近我國第一個空間實驗室平臺「天宮一號」。
  • 天宮的徵途:中國載人空間站規劃淺析
    在前幾年的規劃中,天宮一號是計劃在2010年進行發射。中國載人航天官方網站10月27日宣布中國載人空間站工程啟動,明年將發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和神州八號飛船,新聞還提到載人空間站工程分為「空間實驗室」和「空間站」兩個階段,2016年前發射空間實驗室,2020年前後進行載人空間站建設。中央電視臺、新華網和中國新聞網等官方媒體也進行了報導。
  • 科學網—天宮一號團隊:科學家80後
    由於在《新聞聯播》的「驚鴻一瞥」,一名面容清秀帥氣的北京航天飛控指揮中心的工作人員成為網絡紅人,發布他照片的網帖在極短的時間內就被點擊兩萬六千多次,不少網友稱其「都科學家了還這麼帥,沒道理」,並為他取名「天宮神八哥」。這位「天宮神八哥」畢業於西安交通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學院,而他竟是1986年出生。
  • 「天宮一號」失控撞地球?別扯了……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空間實驗室系統總設計師朱樅鵬對此予以否認。朱樅鵬日前表示,我國一直在監控天宮一號,預計在今年上半年讓它墜落。其墜入大氣層後就會燒毀,剩餘殘骸將落入指定海域,不會危害地面。 天宮一號運行狀態仍在定期更新 在張曉光的協助下,聶海勝順利開啟並進入天宮一號艙門 實際上,天宮一號失控的說法毫無依據
  • 天宮二號相比天宮一號,究竟發生了哪些改變?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總設計師朱樅鵬在接受解放日報·上海記者採訪時表示,雖然天宮二號已被移至發射塔,但在正式發射前仍需要進行一些簡單的測試,「我們需要不斷確認狀態,然後就發射了。」   據介紹,目前天宮二號和長徵二號2F T2運載火箭的各項性能指標都很正常。
  • 天宮一號,歡迎回家!
    中國攜帶有毒物質的空間站將在下周墜毀在歐洲或者紐約。天宮一號被某些西方媒體妖魔化成這樣也是醉了。而今天,天宮一號「悄無聲息」地再入大氣層的消息終於讓這些謠言炒作不攻自破。而且,咱們中國載人航天辦公室官網從2017年3月開始每周都會公布天宮一號軌道狀態,3月14日起更是變成每天一次。其實,被某些西方媒體妖魔化的天宮一號為咱們中國的空間站建設運營和載人航天成果應用推廣積累了非常重要的經驗。
  • 天宮一號姿態控制穩定 內部環境滿足載人要求
    秦憲安 攝   「天宮一號在軌飛行表現完美,一切正常。」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10日說,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已於6月初降軌至對接軌道,等待神舟九號飛船前來相會。
  • 天宮一號空間比飛船大一倍 可在裡面看電影
    「天宮一號」空間比以往的飛船大一倍可看電影休閒、與地面發E-mail和進行可視對話15立方米艙內可鍛鍊體能隨著「天宮一號」發射時間的臨近,國內已經掀起了「天宮」熱,「天宮一號」內部的各種設置也成為公眾感興趣的話題。
  • 天宮一號究竟發生了什麼?
    只不過,交鋒(或者說是扯淡)的對象和平臺,從此前境外媒體的無休止、無底線炒作,變成了各種不同立場的中國網民在國內新媒體留言區、BBS的相關帖子裡的無盡爭執在此,為了以正視聽,筆者特別就自己所了解的信息,試圖儘量說明中國首個目標飛行器在墜落前究竟遇到了點什麼問題。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系統副總指揮是湖州人
    7月27日,飛向火星的第四天,「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在距離地球120萬公裡的飛行途中按下了快門,向地球發回了第一張珍貴的地月合影。她叫張玉花,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系統副總指揮。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系統副總指揮張玉花告訴記者:「 為了拍攝這張照片,我們得事先計算好要調整多少角度,才能把地球和月球都拍攝進去。
  • 「天宮一號」答小記者問
    「天宮一號」在宇宙中的電腦模擬圖 小記者:實驗艙和資源艙的作用都是什麼啊? 「天宮一號」:對呀,就是類似於「神舟七號」的飛船。 小記者:你還能和飛船對接呢!那是不是可以把你看作是空間站? 「天宮一號」:這可不行哦,我只是一個空間實驗室的雛形,而不是空間站。
  • 「天宮一號」成功發射 中國建太空站邁出第一步
    中國國家領導人,胡錦濤、吳邦國、賈慶林、李長春、習近平、李克強、周永康等在北京的航天城觀看「天宮一號」整個的發射過程。溫家寶、賀國強等領導人則是在酒泉的衛星發射中心的試驗指揮樓的平臺上觀看了這個升空。鳳凰衛視9月29日《總編輯時間》,以下為文字實錄:「天宮一號」成功發射升空 領導人到賀何亮亮:作為中國空間實驗室雛形的這個「天宮一號」今天晚上成功發射升空了,「天宮一號」在晚上9點16分,在酒泉的衛星發射基地,由改進型的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發射升空,之後火箭助推器以及整流罩相繼分離
  • 科技日報解讀天宮一號墜落 :被碎片砸到概率低於萬億分之一
    德國弗勞恩霍夫高頻物理及雷達技術研究所上周拍攝到的天宮一號在270公裡高度畫像。視覺中國 圖在太空飛行了6年半的天宮一號回來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輕舒一口氣,緩緩從指揮席起身,走到指揮樓的露天平臺,遙望著佇立在不遠處塔架上的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和天宮一號。2小時後,他將指揮一次超出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戰略原本計劃的發射,思緒又回到從前……2003年,航天員楊利偉完成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後,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一階段任務圓滿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