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鄭州人民醫院了解到,最近該院已連續收治了三名年輕的乳腺癌患者,年齡分別為21歲、24歲和28歲。幸運的是,由於發現及時,經過手術治療後都痊癒出院了。而很多患者是直到癌症晚期才發現罹患乳腺癌,從而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機。在此專家提醒,乳腺癌越來越趨於年輕化,需引起年輕女性的重視,一旦發現乳房異常應及時到醫院排查,以便做到早診斷、早治療。
乳腺癌纏上年輕女性
21歲的李女士(化名),洗澡時摸到左乳上方有一個「花生粒」大小的腫塊,覺得自己這麼年輕,不會有什麼事。兩個多月後的一天,她跟家人聊天中說起此事,引起了媽媽的注意,便帶她來到鄭州人民醫院乳腺外科檢查。通過檢查發現,李女士的雙乳有三個大小不等的腫塊。通過腫塊的位置和大小判斷,科主任劉薇建議她進行手術。術後病理結果顯示,李女士右乳的一個腫塊是早期原位癌,沒有發生浸潤和轉移,術後也不需要做化療,而其他兩個腫塊只是普通的纖維瘤。
而同是20多歲的陳女士(化名),就沒有這麼幸運了。去年底體檢時,大夫說她右乳有個「慄子」大小的腫物,建議她好好檢查一下。於是她來到鄭州人民醫院做進一步檢查,結果發現雙乳多發腫塊,右乳乳頭凹陷,且有一個5cm×4.5cm的腫塊。劉薇主任告訴她,惡性腫瘤的可能性比較大,建議她手術。術後,病理結果顯示是浸潤性癌。經過一段時間的化療後,陳女士得以康復。
不良生活方式增加乳癌風險
從臨床上看,近年來40歲以下年輕女性患乳腺癌明顯增多。劉薇主任介紹說,主要誘因就是長期熬夜、精神壓力過大,從而導致女性內分泌紊亂。另外,現代都市女性為了追求事業上的成功以及保持苗條身材,晚婚晚育、少哺乳、使用豐胸產品或保健品,都有可能造成乳腺癌發生。
「乳腺癌的發生與患者情緒不良也有很大關係,特別是長期處於抑鬱和焦慮情緒的人群。」劉薇指出,臨床中常見的乳腺癌患者多有完美主義及強迫症傾向,對生活的期望值過高,對自己不能達到的期望感到壓抑,長期不能表達情緒,忽略自身真實的感受。這種「癌症性格」會導致免疫功能下降,增加患乳腺癌的機率。
預防乳腺癌,定期檢查很重要
其實,乳腺癌是可以預防的,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乳腺癌患者五年生存率可達80%,但在我國許多乳腺癌患者是到了晚期才發現。
劉薇主任說,這跟大家對乳腺癌的重視程度不夠有關,「很多年輕患者說不上自己有什麼確切的症狀,通常知道檢查結果之後都是一臉驚訝。所以現在年輕人對於精密體檢的重視不應該比中老年人低。」
「通過乳房自檢發現早期問題的機率很低,建議女性最好還是每年定期到專業的乳腺外科檢查,以免漏診。」劉薇主任建議,18到40歲的女性,每月一次乳房自我檢查,每年一次乳腺彩超檢查。大於40歲的女性,每半年一次乳腺彩超檢查,每年一次乳腺鉬靶檢查,對於乳腺癌高危人群,最好40歲前就進行篩查,篩查間期建議每半年一次,篩查手段除了一般人群常用的臨床體檢、B超、乳房X線檢查之外,可以用MRI等影像學手段。
劉薇主任提醒大家,一定要改變不良生活方式和飲食方式,少吃或不吃垃圾食品,不要濫用激素類保健品,少熬夜,適量運動。如果發現乳房出現異常,比如疼痛、腫塊、溢液等,一定要到正規醫院接受正規的治療,千萬不要盲目地前往美容院做所謂的乳房保健。(本報記者郭培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