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問到一個問題,你覺得做翻譯重要的事是什麼。當時沒有想太多,回答說,翻譯要儘可能快速、準確地傳達出說話人的意思,聽不懂的一定要問,不能糊弄過去,這一點很重要。後來回想了自己的這句回答,太過簡略,又很不完善,完全沒有體現出來從業幾年的臨戰經歷。回顧了過去幾年自己的感受,總結如下。
不對說話人帶有先入為主的觀念,只專注當前的話語所蘊含的意思,盡職譯出即可。記得剛畢業時,接觸的人太少,容易站在以自己為中心的視角去看待周圍遇到的人和事,容易意氣用事,但當時並沒有意識這是自己的為人處事的缺陷。為那些不學無術空有一張嘴皮的同事或領導做翻譯時,莫名地戴著一副有色眼鏡,內心裡極其反感他們的一言一行,又不懂如何隱藏這種負面情緒,直直地將這種反感體現在自己的言行上。那時候不懂得如何接受和自己觀念、價值等不同的個體存在,不僅把自己逼得一身內傷,還沒有任何成長,白白浪費了可貴的時間和精力。現在慢慢學會了接受每個人其實都不一樣的事實,不妄圖改變別人,也學會放下別人應該要怎樣的執念,只關注自己有沒有盡到翻譯的職責,做出日臻完美的翻譯答卷。像這樣來要求自己做出改變,反而使肩上的擔子沒有那麼沉重,每日緊繃的神經也不會再隨別人的言行波動。
翻譯不是自來水管裡的水,一擰就會流出來。對背景知識掌握的越多,越有利於更流暢的翻譯,一定要主動創造機會去掌握更多背景知識。在工作中,遇到的基本都是技術出身的人,他們以為翻譯無所不能,他們說的每一句話都可以被翻譯翻出來。非常感謝這群技術直男的抬舉,事實上卻並非如此。包括我自己在內,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一些內容時,往往表達的邏輯不是很清晰,想要說的並不能正確百分百傳達給聽的人,技術人員的話也經常是邏輯不通,讓人摸不著他們真正想說的意思,他們心裡可能吞了想要讓別人理解的萬千內容,但就是沒有表達出來。沒辦法,只能像初學者那樣利用現有的資料或實物去儘可能多地接觸他們腦中的世界,以他們的認知來理解他們說的話。
雖然一直接收的信息是翻譯是一門雜學,需要譯者精通各個領域。沉下心來仔細想了想,自己當前最需要做的是先在某個領域深深紮根下去,鑽出一口可汲水的井來,方可滋潤自己繼續在別的領域專注地走下去。做出一個決定,在實踐中檢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