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疲憊時,做點不一樣的事

2020-12-05 Gary說成長

我們大部分人每天都是在重複昨天的生活,起床—上班—下班—回家—睡覺。日復一日這樣的生活,我們很容易感到厭倦,但又無法改變。這樣的結果就是我們的情緒很低落,覺得幹什麼事都沒有興趣。直到突然有一天我們的生活發生了一些變化,如放假了、遠方來了個朋友等等,我們的情緒一下子就興奮起來了,暫時忘掉了之前的低落情緒。

為什麼我們會產生厭倦情緒,對什麼都不感興趣?這要從我們的大腦說起,大腦中會產生一種叫多巴胺的物質,它的主要作用是為我們提供動力。而多巴胺的含量也不是恆定不變的,它需要刺激大腦才能分泌。假如一件事能夠刺激大腦產生更多的多巴胺,我們便願意做這件事,甚至會上癮。

說到多巴胺,還有一個概念與它密不可分,那就是獎賞迴路當我們的某個行為讓大腦中的伏隔核覺得是對我們有利的刺激時,它就會發出指令給前額葉皮層,指揮大腦繼續這個行為。而大腦繼續這個行為之後,又會刺激伏隔核,接著又會通過前額葉皮層促使大腦強化這個行為。這就形成了一個迴路,叫做獎賞迴路。而在這個過程中,大腦會產生多巴胺,在不同的腦區傳遞信息。通俗的說,獎賞迴路就是我們做了一件事之後,感到很快樂,然後就接著還想做。比如吃了一頓美食,吃完了還想吃。還有我們看得停不下來的短視頻。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知道,我們之所以感到疲憊,是因為我們缺乏繼續前進的動力,而這個動力又來自多巴胺,多巴胺又依賴於獎賞迴路,而激活獎賞迴路的關鍵是需要行為刺激。那麼,我們感到疲憊時該怎麼辦呢?下面有幾個小建議。

1.做點有成就感的事情

當我們感到疲憊時,說明當前做的事沒有讓我們產生太多的成就感。成就感其實就是激活獎賞迴路的結果,我們的大腦產生了多巴胺,感到快樂。那麼,我們需要重新發現一些能夠產生成就感的事,比如,做點我們喜歡做的事,運動、旅行、找朋友聊天等等。其實最能產生成就感的事情是幫助他人,我們身邊其實有很多機會,哪怕只是幫助他人一點點,就會給我們帶來成就感。

2.改變一下生活狀態

每天重複著三點一線的生活,沒有一點可以勾起我們好奇心的東西,很容易疲勞。我們可以嘗試改變一下當下的生活狀態,比如比以往早起一些、學習一樣新東西(如樂器 繪畫 駕駛)等等。改變一下生活狀態,我們的大腦就會接受到新的刺激,也會激活獎賞迴路,讓我們感到快樂。

3.預存一些快樂

我們可以在生活中預存一些我們喜歡做的事,比如提前規劃一場旅行、把自己喜歡的東西放在購物車等等,當我們感到不快樂時,就可以把這些預存的快樂提出來,讓我們擺脫當下的狀態,獲得快樂。

以上,供您參考。

相關焦點

  • 許曉東:做點不一樣的事
    他是個想做點創新工作的普通人,在不經意間遇到了屬於自己的研究課題,歷經10年長跑,他以一篇論文短暫來到聚光燈下。回顧這段旅程,他承認這像一場冒險、一次與命運的拼搏。回到出發的原點後,他又開始在未知中重新探索。困惑與享受相互交織,他相信,走向純粹的科學世界本就是這樣。
  • 許曉東:做點不一樣的事(潛心科研 砥礪創新)
    他是個想做點創新工作的普通人,在不經意間遇到了屬於自己的研究課題,歷經10年長跑,他以一篇論文短暫來到聚光燈下。回顧這段旅程,他承認這像一場冒險、一次與命運的拼搏。回到出發的原點後,他又開始在未知中重新探索。困惑與享受相互交織,他相信,走向純粹的科學世界本就是這樣。
  • 人生請做點無用的事
    不管做什麼事都會說,「為什麼?這樣做是最好的選擇嗎?我再考慮一下……」小到買一件衣服、做一次飯,大到選擇男女朋友,都會如此……生活中不會做多餘的事情,家裡也沒有一件多餘的東西,每一個都物盡其用。嚴謹而高效。
  • 足太醫|原生草本能量,專業療愈疲憊生活!
    來源標題:足太醫|原生草本能量,專業療愈疲憊生活!工作和家庭之間的循環忙碌,是否讓你的雙腳充滿疲憊?讓你身體的每一個細胞都愈發緊張?讓你內心的情緒都處於煩躁與焦慮?足太醫,一個依賴草本能量專注足膝養護的品牌,讓你足不出戶,只需簡單步驟,即可專業緩解你日行千百裡以及日忙千百事的疲累!
  • 做翻譯時重要的事
    被人問到一個問題,你覺得做翻譯重要的事是什麼。當時沒有想太多,回答說,翻譯要儘可能快速、準確地傳達出說話人的意思,聽不懂的一定要問,不能糊弄過去,這一點很重要。後來回想了自己的這句回答,太過簡略,又很不完善,完全沒有體現出來從業幾年的臨戰經歷。回顧了過去幾年自己的感受,總結如下。
  • 像外星人一樣生活,就能隔離愛與痛嗎?
    成時翕編劇導演,鄭在泳主演。因為,《溫暖的抱抱》裡的鮑抱,和周圍的人比起來,其實就是一個外星人。他對完美有嚴重的執念,只穿黑白灰,頭髮紋絲不亂,連自己的眉毛有幾根都清清楚楚,他也希望生活裡的所有物品都整整齊齊,乾乾淨淨,人和事都嚴格按照他的計劃來進行,兩點要做什麼,六點要做什麼,都已經提前計劃好了,只需要按時按點地進行就好。
  • 當心大腦疲憊
    【新華社微特稿】法國一項最新研究顯示,運動過量不僅會讓人機體疲勞,還可能令大腦疲憊,難以作出最佳決定。法國國家體育運動學院之前一項研究顯示,部分運動員出現「過度訓練症候群」,感到極度疲憊時運動成績大幅下滑。
  • 推薦紀錄片《極地》:不一樣的生活
    或許白瑪沒想過這個問題,也或許我們根本無法找到一個衡量值不值的尺度。 因為《夏洛》對於我們來說只是一部質量稍好的喜劇;但對於與世隔絕的村民來說,它不僅是一件娛樂產品,更承載著人們對另一種生活的想像。 而下山後的第一件事依舊是「感謝山神」。
  • 做半衰期長的事
    來自維基百科的解釋:半衰期(英語:Half-life)是指某種特定物質的濃度經過某種反應降低到剩下初始時一半所消耗的時間
  • 抖音不一定需要糖和玫瑰是什麼意思 不一定需要糖和玫瑰就像疲憊時...
    抖音不一定需要糖和玫瑰是什麼意思 不一定需要糖和玫瑰就像疲憊時有你依偎時間:2020-04-23 23:34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抖音不一定需要糖和玫瑰是什麼意思 不一定需要糖和玫瑰就像疲憊時有你依偎 抖音不一定需要糖和玫瑰最近瘋狂席捲全網,不一定需要糖和玫瑰,只想疲憊時有你依偎這段話很火爆
  • 生活中,不存在的「假想敵」,容易讓我們被情緒控制
    2.不同的人假設不同相同的一件事,發生在不同人的身上,他們往往做出的假設是不一樣的。這和每個人的心理特點及關係模式有關係。在《愛的五種能力》中,作者這樣說道:「每個人內心的脆弱部分不同,對事物的感受和想法也不相同。會讓人做出錯誤假設的,通常是受內心的脆弱部分的影響,比如心中的恐懼和痛苦等。」
  • 人在做某件事時,為什麼會突然感到曾經做過,原來是有科學依據的
    對於經常做的事,人們會有對這些事反覆出現的印象,所以再次做的時候,也就不會覺得奇怪。比如人們今天刷牙的時候,會知道自己昨天也有做過刷牙的事。然而有時人們在做某件事時,是之前沒做過的,卻會感覺曾經做過,這是怎麼回事呢?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 「不要」對自己做的10件事(深度好文)
    換言之,倘若你做錯一件事,你就可能需要做十件事甚至更多去彌補和補救。追著錯誤跑就會越錯越遠。如果想要改變自己,就請不要對自己做這10件事:1. 不要和小人以及雞毛蒜皮的小事糾纏。周國平先生曾言:人生要有不較勁的智慧。常與同好爭高下,不與傻瓜論短長。
  • 晚上11點到凌晨1點:啥事不能做?
    晚上11點到凌晨1點子時,就是12時辰的第一個時辰:子時。有人問:一天十二時辰,每個時辰應該做什麼事?比如說:子時和丑時應該在夢裡,辰時早餐,午時午飯,卯時上廁所等等。今天說說子時什麼事情不能做: 1、子時不能剪指甲 解析:子時既不能給大人剪指甲,更不能給孩子尤其是嬰兒剪指甲,否則恐怕會出現意想不到的麻煩,因此提醒朋友們也要注意。
  • 中午做點什麼好吃的,才可以犒勞自己疲憊的身心,不妨嘗試下它
    很多老話都會說早餐吃好午餐吃飽晚飯吃少,由此可見中午這一頓飯有多麼的重要性,即使我們上了班,也應該儘量用家裡邊有限的食材來安排一頓合理有營養均衡的午餐,這樣才可以慰問我們疲憊的身心。那麼,中午吃的飯有那麼多的選擇,有三菜一湯,米粉湯,炒麵炒米粉等等之類的。
  • 「家長不改作業要寫說明」當事單親媽:教育內卷讓家庭疲憊
    我現在儘量讓他在11點前睡覺。之前我以為是我孩子做作業速度慢,為什麼作業一定要做到這麼晚才能完成,是確實聽不懂還是其他問題。後來我跟其他學生家長交流,發現他們的孩子也是這樣,自從上了三年級以後,孩子很少在11點之前睡過覺。為了儘量讓他在晚上11點前睡覺,他做不完的作業我會幫他寫完。
  • 簡單地生活 要做的事,保持一點點就好
    簡單思考後,選擇少量「應該做的事」。如果其中有複雜的事就簡單化,認認真真地拼命做到最好。如果什麼都插一手,最後的結果不過是每件事都半途而廢罷了。「想穿紅色的,也想穿藍色的」,兩種顏色都上身,只會顯得不倫不類。只要有「想要那樣,又想要這樣」的想法,就不可能全部實現。不能明確目標,凡事都只能是淺嘗輒止。
  • Shoonya——不做任何事的重要性
    在你居住的城市,你可能有點兒重要,但沒有你,人們一樣可以生活。在你的國家,你是一個有著非常小的重要性的人——如果你沒了,沒人會注意到。在這個世界上,你是一個極小極小的生命。在宇宙空間中,你幾乎不存在。即使你並沒有有意識地思考這個問題,但在內心深處,每個人都知道這點。這就是所有虛張聲勢、所有裝飾、所有積累物會存在的原因——因為在某種程度上,你在拼命讓自己變成一個有著巨大價值的生命。
  • 「社交疲憊」微信步數不敢開,螞蟻森林不敢收能量
    「上次周末想休息宅一天,不幹啥,就是放空,突然領導來電話,看我一上午才50步,問我是不是沒出門,另一個同事聯繫不上,圖要改一下。」「不是抗拒工作,只是,感覺沒有生活了。」你有過這樣的經歷嗎,感覺生活被窺探了,雖然沒有實質的被入侵,好像沒有失去什麼,但是就是感覺怪怪的。
  • 薦讀丨讀書和不讀書,過的是不一樣的人生
    每當我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麻煩,它們都能給我更多的底氣。在這個世上,大概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像書一樣,能給到我如此豐富又實在的幫助。它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者,給我指明前進的方向,也像一個比肩同行的夥伴,給我及時的安慰和鼓勵。也許讀書這個行為並沒有什麼與眾不同的地方,但它提供給我的,卻是一份內在的精神滋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