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大部分人每天都是在重複昨天的生活,起床—上班—下班—回家—睡覺。日復一日這樣的生活,我們很容易感到厭倦,但又無法改變。這樣的結果就是我們的情緒很低落,覺得幹什麼事都沒有興趣。直到突然有一天我們的生活發生了一些變化,如放假了、遠方來了個朋友等等,我們的情緒一下子就興奮起來了,暫時忘掉了之前的低落情緒。
為什麼我們會產生厭倦情緒,對什麼都不感興趣?這要從我們的大腦說起,大腦中會產生一種叫多巴胺的物質,它的主要作用是為我們提供動力。而多巴胺的含量也不是恆定不變的,它需要刺激大腦才能分泌。假如一件事能夠刺激大腦產生更多的多巴胺,我們便願意做這件事,甚至會上癮。
說到多巴胺,還有一個概念與它密不可分,那就是獎賞迴路。當我們的某個行為讓大腦中的伏隔核覺得是對我們有利的刺激時,它就會發出指令給前額葉皮層,指揮大腦繼續這個行為。而大腦繼續這個行為之後,又會刺激伏隔核,接著又會通過前額葉皮層促使大腦強化這個行為。這就形成了一個迴路,叫做獎賞迴路。而在這個過程中,大腦會產生多巴胺,在不同的腦區傳遞信息。通俗的說,獎賞迴路就是我們做了一件事之後,感到很快樂,然後就接著還想做。比如吃了一頓美食,吃完了還想吃。還有我們看得停不下來的短視頻。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知道,我們之所以感到疲憊,是因為我們缺乏繼續前進的動力,而這個動力又來自多巴胺,多巴胺又依賴於獎賞迴路,而激活獎賞迴路的關鍵是需要行為刺激。那麼,我們感到疲憊時該怎麼辦呢?下面有幾個小建議。
1.做點有成就感的事情
當我們感到疲憊時,說明當前做的事沒有讓我們產生太多的成就感。成就感其實就是激活獎賞迴路的結果,我們的大腦產生了多巴胺,感到快樂。那麼,我們需要重新發現一些能夠產生成就感的事,比如,做點我們喜歡做的事,運動、旅行、找朋友聊天等等。其實最能產生成就感的事情是幫助他人,我們身邊其實有很多機會,哪怕只是幫助他人一點點,就會給我們帶來成就感。
2.改變一下生活狀態
每天重複著三點一線的生活,沒有一點可以勾起我們好奇心的東西,很容易疲勞。我們可以嘗試改變一下當下的生活狀態,比如比以往早起一些、學習一樣新東西(如樂器 繪畫 駕駛)等等。改變一下生活狀態,我們的大腦就會接受到新的刺激,也會激活獎賞迴路,讓我們感到快樂。
3.預存一些快樂
我們可以在生活中預存一些我們喜歡做的事,比如提前規劃一場旅行、把自己喜歡的東西放在購物車等等,當我們感到不快樂時,就可以把這些預存的快樂提出來,讓我們擺脫當下的狀態,獲得快樂。
以上,供您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