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講述幾萬年前的世界:歐洲人還沒白皮膚藍眼睛

2020-12-07 網易科技

(原標題:聽古生物學專家講述幾萬年前的世界 ——二○一六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發布)

實習生 郝思宇 本報記者 張曄 謝宏

「如果將地球歷史比作時鐘的24個小時,人類是在23點59分59秒才出現,在生命的長河中,人類的出現只是一個非常微小的片段。」3月22日,「2016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評選結果發布現場,中國古生物學會秘書長王永棟說,「除了人類這個物種之外,地球本身孕育出許許多多的生命,而化石就是這些生命留下的印記,通過化石來探究歷史,這就是古生物學。」

 幾萬年前的世界是什麼樣?

「2016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包括由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中國地質大學、雲南大學等7所科研院所和高校領銜完成的十一項科研成果(含並列),集中反映了我國科學家在古生物學及相關研究領域所取得的重大科學成果。

主辦單位介紹,中國古生物學會對參選研究成果設立了嚴格的標準。參選成果必須在2016年1月1日到12月31日期間,在美國《科學》、英國《自然》《當代生物學》等國內外頂級期刊公開發表論文,對生命起源和地球演進的研究具有科普性和啟發性,處於國際領先水平。評選由學會的61個理事及榮譽理事提名推薦,並最終投票選拔出前十名。

在《自然》(Nature)雜誌上發表的《繪製冰河時代歐亞人群的遺傳譜圖》一文赫然在列。該研究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付巧妹研究員團隊完成。

通過分析距今7千年至4.5萬年的人群個體基因組數據,付巧妹團隊詳實地繪製出冰河時代歐亞人群的遺傳譜圖。他們研究發現,末次冰期結束後(1.4萬年)的第一次強烈變暖事件對歐洲人群結構產生影響,在此前很長的時間內,冰河時期的歐洲人是暗色皮膚和棕色眼睛,一直到1.4萬年前後藍色眼睛開始大量出現,而白色的皮膚是在7千年前後才出現。該項目重寫了歐洲最早的現代人類歷史。

「枯燥的10億年」可能並不枯燥

中國地質調查局天津地質調查中心朱士興研究員在華北發現距今15.6億年前地球上最早的大型多細胞生物化石群入選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

「該發現將多細胞生物在地球上出現的時間從距今6.35億年提前到15.6億年,不僅改變了以前關於地球生命早期演化的既有認識,也為重新從不同角度探索距今18—8億年前地球系統演化的奧秘提供了新的思考。」朱士興介紹,當今地球科學研究表明,距今18—8億年前的地球表層巖石圈、大氣圈、水圈和生物圈維持在近乎不變的「穩定」狀態。因而,這個長達10億年的地球時期被學術界稱為「枯燥的10億年」。

「本次發現將地球上大型多細胞生物出現時間提前了將近10億年,」 朱士興告訴科技日報記者,所謂「枯燥的10億年」可能並不枯燥,當時海洋生物出現了高可達30釐米、寬可達8釐米的類型多樣的多細胞藻類生物,據此推測伴隨生物這種演化水平的地球環境同樣發生了明顯的改變。這是早期生命演化研究領域一項嶄新的重大科學發現,同時也提升了我國前寒武紀古生物研究的科研能力和在國內外地學界的知名度和話語權。該研究成果發表於《自然通訊》。

古生物學研究到底為哪般?

從英國的達爾文,到中國的李四光,再到如今的無數古生物學研究者,研究幾千萬年前的「石塊塊」,究竟意義何在?

王永棟認為古生物學的現實意義有三:其一,對國民經濟的促進作用,通過對植物化石、生物、微生物化石的研究,探測煤、石油、天然氣等地質礦產資源,並且通過研究化石的年代,側面反映出資源開採的層位;其二,促進科普教育,通過化石復原古生物的樣貌、生活情境、氣候等等,告知人們幾萬年前的地球原貌;其三,有利於推動科學研究,面對如今溫室效應不斷加劇的現狀,而古大氣二氧化碳的濃度是現在的十倍,仍然有恐龍生存其間,這其中包含哪些生命特性適用於人類應對環境變化,也許在化石中就能找到答案。

「在中國,古生物學是一個冷門的小學科,但在成果方面全球領先,現在世界研究古生物的熱點就在中國。」王永棟說。

王永棟介紹,其一,中國幅員遼闊、地大物博,地層種類豐富,從幾千年到幾萬年,從植被到動物,擁有大量可供研究的化石樣本。其二,中國具有素質極高的科學家團隊,能夠順暢地與國際接軌。其三,國家政策、資金的扶持力度大,目前,包括國家科技重大專項973計劃以及中國科學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國土資源部,地質調查局項目等,數億元的項目資金支持。國家發布實施的《古生物化石保護條例》《古生物化石保護條例實施辦法》等政策支持,嚴格規定了古生物化石發掘、古生物化石收藏、古生物化石流通、古生物化石進出境、法律責任等等。

(科技日報北京3月23日電)

本文來源:科技日報社-中國科技網 責任編輯:郭浩_NT5629

相關焦點

  • 最「神奇」的村落,白皮膚藍眼睛高鼻梁,卻堅稱是中國人
    導語:最「神奇」的村落,白皮膚藍眼睛高鼻梁,卻堅稱是中國人世界由200多個國家,每個國的地理環境、文化習俗與歷史傳統都所有不同,這就造成了一個色彩斑斕的世界。所以,在學習工作之餘,從一個國家到另外一個國家,在旅途中釋放身體與精神的壓力,收穫這個精彩的世界。近來年,隨著旅遊業的發展,異國遊成為了一種熱門俄羅斯、泰國、日本等國家,受到國人的熱捧,這些國家離中國比較近,而且與其它國家相比,這些國家的文化是我們相對比較熟悉的,所以這些國家每年都會接收中國大量的遊客。
  • 最新DNA研究揭秘英國人祖先:藍眼睛、黑皮膚
    【文/觀察者網 徐蕾】英國人終於找到了他們的祖先,各大報紙在7日頭版爭相刊登他的照片:藍眼睛、黑皮膚、黑捲髮,掛著蜜汁微笑眺望前方…… 英國廣播公司(BBC)當地時間2月7日報導稱,研究人員通過提取DNA分析,生活在1萬年前的英國人是擁有藍眼睛的黑人。
  • 他們是藍眼睛白皮膚的「中國人」,誓言為祖國守好邊疆永不後退!
    他們是藍眼睛白皮膚的「中國人」,誓言為祖國守好邊疆永不後退! 在世界屋脊帕米爾高原的東部,有兩座高山,那裡終年積雪,冰川高懸,險峻奇麗,儀態萬千。而高山的山腳下,生活著一群藍眼睛白皮膚的「中國人」。千年前就在為我國守護邊疆,被國人稱為高原上的雄鷹。
  • 我國唯一的「混血村」,藍眼睛白皮膚,卻以「中國人」自居
    因為歷史遺留問題,我們知道目前紮根在中國的民族聚居的村莊,主要村民以黃種人為主。但在我國卻有這樣一個神奇的村莊,外界的人將這座村莊稱之為混血村。顧名思義,村子裡大多數的村民都是清一色帶有兩種及以上血統的人。而很多的國人對於這種稀罕的事情,都喜歡去這個村莊看看有什麼不同。
  • 1.4萬年前,歐洲人的眼睛和皮膚還是深色的
    白皮膚藍眼睛1.4萬年前可能根本不存在!我們的某個曾曾曾祖父母可能是尼安德特人…曾生活在北京的田園洞人雖是東亞人,但跟我們沒有直接關係,反而和美洲亞馬遜人更相近…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古DNA實驗室主任付巧妹帶領我們顛覆古DNA的認知,探尋人類演化之謎。
  • 澳大利亞維州這個小鎮有一批白皮膚藍眼睛的華裔
    中國僑網8月13日電 據澳洲網微信公眾號消息,澳大利亞作為一個移民國家,一直以來以多元和包容著稱,走在街頭你能夠看到開壽司店的日本人,坐出租會遇到的印度司機,買菜大概率會遇到越南人,最常見的就是華人了。
  • 雙語:所有藍眼睛的人有一個共同的祖先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閱讀>雙語新聞>身體奧秘>正文雙語:所有藍眼睛的人有一個共同的祖先 2018-01-24 14:50 來源:商業內幕網 作者:
  • 尼安德特人和我們到底屬於什麼關係?人類學家為何遲遲沒下定義
    我們需要了解兩件事:(1)物種是什麼(2)智人和尼安德特人(下面簡稱尼人)的演化路線物種的本質個體之間能不能繁殖可育後代,直接原因並不是「產沒產生生殖隔離(2)基因庫發生了微小的改變,比如:黑眼睛變藍眼睛;白皮膚變黑皮膚;還有一種可能沒有導致生殖隔離:(3)各自都演化出了新的物種,基因庫出現很大的差異,但是演化方向接近,並沒有產生絕對的生殖隔離。
  • 中國新疆這一城市,都是藍眼睛的白種人,卻一直強調自己是中國人
    但是有一個民族的膚色卻是與我們不一樣,他們都是白皮膚,藍眼睛。中國新疆這一城市,都是藍眼睛的白種人,卻一直強調自己是中國人。這個民族叫塔吉克族,位於新疆西南部,是中國最愛國的少數民族,只要是有人去他們那旅遊,他們都會跟人強調自己是中國人,不是外國人,更不是俄羅斯人,只是長得像俄羅斯人罷了。
  • 中國最特殊的地方,當地人藍眼睛高鼻梁,堅決稱自己是中國人!
    中國最特殊的地方,當地人藍眼睛高鼻梁,堅決稱自己是中國人!世界之大無奇不有,隨著國家的發展進步,人們的生活條件得到很大的改善,而且如今是經濟全球化的時代,所以很多人喜歡出去旅遊,尤其是出國遊特別的流行,西方的外國人大多都是藍眼睛高鼻梁的,而且皮膚也特別的白皙,其實在我國有一個地方,當地居民也是藍眼睛高鼻梁的白皮膚人。
  • 一個國民長得不像歐洲人的歐洲國家,是歐洲唯一信奉佛教的國家
    歐洲人在我們的印象中都是和美國人差不多的白皮膚、藍眼睛、黃頭髮,而今天要說的是歐洲一個人長得像中國人的國家,一起來看看吧!這個國家就是位於俄羅斯歐洲部分的東南方的卡爾梅克共和國,是俄羅斯聯邦主體之一,屬南部聯邦管區。該共和國是歐洲唯一信仰佛教的地區。首府埃利斯塔。
  • 五大藍眼睛開國帝王:今其族已在中國絕跡,一位險些滅絕北方漢人
    藍眼皇帝,眼睛都是藍的,他們都不是黃種人,目前中國已經沒有他們的種族了,其種族或已滅絕,或已遷徙歐洲。但在中國歷史上,他們卻建立過國家,在中國這塊土地上統治過幾十年。下面就說說中國五大藍眼開國帝王,兩位嗜殺,漢人深受其害,一位險些滅絕北方漢人,今其族已在中國絕跡。
  • 女孩天生有一對「藍眼睛」,被父母拋棄淪為孤兒,後來怎麼樣了?
    中國女孩天生擁有一對「藍眼睛」,被父母拋棄淪為孤兒,後來怎麼樣了?人出生以來,就面臨著各種不同的命運。有的人天生優質優待,而有的人百般拋棄,或許你會感嘆命運的不公,但一切又是那麼無可奈何,仿佛所有都是命中注定,唯有自己的才能改變人生。天生或缺的人,多少在相貌舉止上和常人不同,這群人總是異於常人,但卻無法改變被拋棄的命運,這類人就是身患頑疾的孤兒。
  • 世界人口眼睛顏色的百分比。罕見的紫色眼睛美極了
    在棕色之後,世界上8%-10%的人有藍色的眼睛,5%的人有琥珀色或淡褐色的眼睛,2%的人有綠色的眼睛。比較少見的顏色包括灰色和紅色、紫色的眼睛。淺棕色的虹膜是由於虹膜的黑色素水平較低,在歐洲、西亞和美洲很常見。眼睛的色素通過遺傳從父母傳給後代。然而,棕色眼睛的父母不一定會生出棕色眼睛的後代,因為基因的變異會導致另一種眼睛的顏色。
  • 《最藍的眼睛》|「鏡像世界」和「欲望缺失」製造的佩科拉悲劇
    ——莫裡森《最藍的眼睛》心理學是一門很有趣的學科,它既看不見,也摸不著,卻又真實地存在於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因而,人們的日常行為離不開心理活動,同樣眾多文學作品也離不開心理現象。《最藍的眼睛》便是一部走進人們內心深處的小說。它發表於1970年,是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黑人女作家莫裡森的處女作。
  • 為什麼藍眼睛的人可以這麼獨特?
    3.所有藍眼睛的人都有相同的祖先。在6000到10,000年前的某個地方,每個人的眼睛都是棕色的,但是某些事件讓黑色素發生了突變。這種突變限制了我們可以產生的黑色素的數量,並將棕色眼睛「稀釋」為藍色。4.藍眼睛非常罕見。
  • 中國古代深目高鼻、且白皮膚的胡人,跟歐洲人的祖先有什麼不同?
    但是當我們拿起手中的鏟子,走進北方的考古現場,應該可以很是輕鬆的把您的臉打的「啪啪啪」的響,跟歐洲人深目高鼻,且白皮膚的特徵相同的古代遺骸。遍布在中國大地各地,且不是零散單一,而是批量級的出現,有鐵一般的事實告訴我們,在遙遠的古代,亞洲出現過黃種人、白種人混搭的時期。
  • 貝加爾湖,世界上最古老的湖泊之一,被稱為「西伯利亞藍眼睛」!
    貝加爾湖的稱謂標籤非常多,歐亞大陸最大的淡水湖,世界第七大湖,世界最深的湖,西伯利亞的藍眼睛。貝加爾湖也有許多其他的名字,都帶有「海」的意思。貝加爾湖是由地層斷裂陷落而成,3000萬年前從海洋中隔離而成,至少有2500萬年的歷史,可以算是世界最古老的湖之一,經過長時間雨水的稀釋,變為淡水湖。李健的一曲《貝加爾湖畔〉使無數的中國人有了一遊貝加爾湖的願望。